深基坑施工应注意的事项【汇总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基坑施工应注意的事项
1、基底情况,有无流砂、管涌
2、排水情况
3、支护情况、基坑变形、周边堆载
4、周边管线
5、挖土工作,挖土时要有坡道、坡道要注意防滑、办理相关渣土清运手续、外围马路的走向、清扫等等
6、材料的垂直向下运输,钢管、钢筋、混凝土等等,人员的工作通道
7、一般深基坑都有桩基,注意桩基检测的配合
8、材料准备,特别是深基坑的专用的材料。

如深基坑大多有厚底板,要有测温管、温度计等等.
本文提要: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华瑞大厦位于卓刀泉与雄楚大道交汇以西陈家湾地带,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面积35766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约为100米,基坑开挖面积约4760平方米,基坑开挖周长约257米,地下室埋置深度为-10。

8m(含垫层底板),基坑北侧为南苑小区,基坑外边线距南苑小区的住宅楼约7~18m.
一、工程概况及周边环境
华瑞大厦位于卓刀泉与雄楚大道交汇以西陈家湾地带,地下二层,地上二十五层,建筑面积35766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约为100米,基坑开挖面积约4760平方米,基坑开挖周长约257米,地下室埋置深度为-10。

8m(含垫层底板),基坑北侧为南苑小区,基坑外边线距南苑小区的住宅楼约7~18m,东侧靠卓刀泉南路,基坑边线距卓刀泉南路边线约5m,距外墙边线8.5m埋有地下电缆,南靠雄楚大道,基坑边线距雄楚大道边线约5m,距外墙边线8。

5m埋有地下电缆和光缆,西边外墙边线距建筑物距离为16米,建筑物为多层砖混结构的建筑.
二、支护设计
本基坑采用喷锚与桩锚相结合的支护结构体系,基坑-6。

0m以上采用C20喷射砼厚80~100mm及锚杆,深度为9米,边坡放坡系数为1:0。

3,—6。

0m以下采用Φ900人工挖孔灌注桩加预应力锚杆,基坑边线距地下室外墙轴线1750mm。

三、施工过程控制
基坑工程的施工包括挖土、支护、监测三位一体。

施工及监理人员根据相关规范、图纸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基坑进行了事前、材料、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并有针对性的熟悉了地质报告、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了解了周边的建筑环境及地下管线情况。

施工过程中能按照设计中的施工顺序指导施工,对每道工序严格把关并作好自检记录,对锚杆注浆进行了旁站监理,控制了喷砼面层的厚度,并经见证取样做了试块(后经实验室检测合格);预应力锚杆按照设计要求的值进行了张拉并锁定,(后进行抗拔实验满足设计要求)。

在基坑的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的要求每周对基坑进行了监测。

四、事故的发生
基坑施工完成后,进行了工程桩的施工(工程桩为挖孔灌注桩,现变更为整板箱筏基础),监理每天对基坑四周进行了目测,于5月份开始发现裂缝,经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关人员检查及核查监测资料,认为未达到警戒
值,随即进行了封闭处理。

6月26日,突降暴雨,导致基坑西边护坡桩断裂及滑坡,西北角护坡下沉引起围墙坍塌.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参建各单位疏散北边民房的居民,按照市建设委员会专家组的意见对基坑四周立即进行反压回填,后专家组召开了研讨会,分析了事故的原因(主要原因为红粘土层遇水后强度迅速降低,导致浅层滑坡),并提出了许多加固的意见和建议(对西边重新进行挖孔桩护坡,并呈扇面分布;北边考虑到民房的安全,采取集束工字钢护坡)。

五、几点体会
1、深基坑工程是个临时工程,安全储备相对较小,造价较高,建设单位一般不愿投入较多的资金,因此风险性较大,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往往很严重。

2、深基坑工程不确定因素较多,难以进行定量的理论研究与计算,目前深基坑多是边开挖边实践边摸索,往往靠经验来进行,缺乏成熟的技术规范的指导,仍然靠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本工程施工中,设计单位多次进行了设计变更,事故发生后也是参照以往的经验进行处理。

3、深基坑工程不仅与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还与基坑相连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市政地下管网的位置及周围场地条件有关,深基坑开挖导致周围地基土体的变形,对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地下管网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影响使用功能,故施工时要摸清场地周边的环境,观察相连的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情况及地下管网的运行情况。

本工程中西边自来水管漏水导致红粘土层强度降低也是发生滑坡事故的原因之一。

4、由于深基坑开挖深度一般较大,施工周期长,从开挖到完成地面以下全部隐蔽工程,常常经历多次降雨、周边不利条件,安全度的随机性较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本工程也因场地条件限制及超前钻等施工工期较长,所以抓紧施工工期,不仅是施工管理上的要求,它对减小基坑及四周环境的变形具有直接的意义.
5、监测是基坑工程施工中的眼睛,只有作好监测工作,才能看清施工方向。

监测的重点是周围环境的变化和基坑本身的变形动态,按施工进度跟踪进行监测,及时报出动态数据控制施工进度,当出现报警值时,要加密监测频率,调整施工流程节拍。

6、由于深基坑工程的区域性较强,岩土的性质千变万化,同时是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及施工技术相互交叉的学科,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影响的系统工程,所以对深基坑工程进行分类,对支护结构允许变形规定统一的标准比较困难,缺乏地域性规范、规程及标准。

7、此外深基坑工程技术复杂,涉及范围广,事故频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具备应急措施,地面出现裂缝,可顺裂缝注入水泥与水玻璃混合液,防止地表水灌入增加坑壁压力,地面用水泥砂浆抹平,稳定变形土体。

当水平位移达到报警值时可采用水平或斜支撑限制水平位移发展。

坡脚滑移时采用砂石草包堆叠坡脚,用土进行反压回填。

本工程滑坡后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在业主的支持下及时的组织土源对基坑进行了反压回填,阻止了事故的进一步发展,事实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8、由于深基坑工程是一个临时工程,监督人员对其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监督的力度也不及建筑工程本身,往往只是检查深基坑设计是否进行了审查,未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制度及验收评估制度,施工现场对抢险预案也不能做到真正落实,以至于事故发生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

目前,此状况已引起市质监站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下发了武建质字(2005)11号文,要求加强对深基坑的监督,相信随着对深基坑工程监督的规范化,程序化,深基坑事故频发的现象会得到较大的改善。

一、土工参数的选用不正确,尤其是土体强度指标,土的内摩擦角φ、和内聚力C选用不正确.
软土地域淤泥土层的φ、C 值不可能与试验室取得的指标值完全一致,其值与工况有一定的关系.
Pa =γ·H ·tg2(45°—φ/2)—2C ·tg(45°—φ/2)
Pp =γ·H ·tg2(45°+φ/2)+2C ·tg (45°+φ/2)
三、对支护结构的受力不甚明了。

很多基坑支护设计只是考虑了开始和最终工况,没有考虑施工过程的工况影响。

实际上,支护结构所承受的土体压力是过程中产生的,很多应力和变形是不可逆的。

四、计算模型选择不当,
计算简化与实际工况情况相差过大,在软土地域的支护设计中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其结果误差太大,尤其对于多层内支撑的支护结构
.
五、施工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周
,比如工程桩的型式、施工方式、施工速度均会引起土体物理性质的变化;附加荷载的影响;
施工周期的变化出现的土体粘性性质(变形与时间的相关性),这些情况不可能由室内试验检测得到或由理论分析得出明确结论。

六、检测手段的滞后.现场实体检测最能反映支护结构的土体状态和实际情况。

土压力、水压力、位移、应力测试是最七、岩土工程理论滞后于工程实践,虽然岩土工程专家提供了许多计算模型,但其中的一些物理参数、边界条件难以确定,计算过于复杂,不便于使用。

一、施工质量问题
1、水泥搅拌桩的注浆量不足,注浆工艺不正确;不同土质影响:砂质粉土水泥土好于淤泥质粘土水泥土,强度约为2。

2倍。

〉〉质量控制
2、锚杆锚固长度不足,锚固材料使用不当; 〉〉质量控制要点
3、喷锚支护的面层厚度不足,钢筋布置不正确,混凝土强度不够,土钉设置不当(长度、间距、材料、节点); 〉>质量控制要点
4、挡土桩(墙)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 〉〉质量通病防治
5、支撑系统与设计不符;钢管支撑联结不牢固,焊接质量不好,螺栓连接不到位. >〉质量控制要点
二、降水与止水
桩间止水失效造成渗漏,水文条件复杂的地区易造成突涌、流砂等事故,以及降水的负面环境效应也不容忽视 〉〉注意事项
三、超挖问题
没有做到支撑(先支护)后挖,而是一挖到底,先挖后撑;挖土深度与支护设计不符。

〉〉24米深基坑土方开挖方案设计
四、施工管理问题
肢解外包、层层分包、多层转包,未能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协调;施工过程结构、支护变更未能及时调整施工方法、工序。

〉>基坑工程管理
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支护结构:
(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2)冠梁、支撑、围檩有无裂缝出现;
(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
(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
(5)墙后土体有无沉陷、裂缝及滑移;
(6)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施工工况:
(1)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
(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
(3)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基坑降水、回灌设施是否运转正常;
(4)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基坑周边环境:
(1)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露情况;
(2)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3)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
(4)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4、监测设施:
(1)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
(2)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3)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5、根据设计要求或当地经验确定的其他巡视检查内容.
对同一基坑工程监测项目,监测时宜符合哪些要求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裂缝可采用哪些方法
1、对裂缝宽度监测,可在裂缝两侧贴石膏饼、划平行线或贴埋金属标志等,采用千分尺或游标卡尺等直接量测的方法;也可采用裂缝计、粘贴安装千分表法、摄影量测等方法。

2、对裂缝深度量测,当裂缝深度较小时宜采用凿出法和单面接触超声波法监测;深度较大裂缝宜采用超声波法监测.
深基坑施工第三方监测内容包括哪些
【解答】1。

建(构)筑物的沉降、倾斜、裂缝观测及成因分析;
2。

土层水平位移(测斜)监测及水位监测;
3。

周边重要交通设施,如桥梁、立交桥、人行天桥、铁路等沉降和倾斜监测;
4。

道路及地表沉降观测;
5。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6.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监测。

基坑监测计划范围与重点工作内容
【解答】基坑工程现场监测计划范围主要有两大部分,即围护结构监测和周围环境监测.围护结构监测包括:围护桩墙、拉锚体系、地下水位等项目.周围环境监测包括:基坑周边地表、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项目。

重点工作内容:桩基检测、围护结构监测、土层表层及深层应力变形监测、降水与周边环境影响监测。

基坑变形监测方法
【解答】(1)从大量的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中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一起基坑工程事故,无一例外的与监测不力、不准确、不及时有直接关系.
(2)基坑工程监测是检验设计方案正确性的重要手段,又是及时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3)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用精密仪器、设备对支护结构、周边环境,例如岩体、建筑物、道路、地下设施等的位移、倾斜、沉降、应力、开裂、基底隆起、土层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等进行综合监测。

(4)监测系统设计的原则有可靠性原则、多层次监测原则、重点监测关键区的原则、经济合理的原则、方便实用的原则。

(5)支护结构顶端水平位移的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监测内容。

(6)基坑开挖前应进行支护结构完整性检测,并断定缺陷的位置。

(7)距基坑顶部边缘两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地下设施等应进行变形监测。

(8)桩侧土压力测试,是支护结构设计中很重要的参数,在一级安全等级的基坑工程中,常常要求进行测试.
(9)锚杆现场抗拔试验的目的是,以求得锚杆的允许拉力等.
(10)对岩土体性状因受施工影响而引起变化的监测,其重点是在距基坑开挖深度两倍范围内,以及时掌握基坑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及时查明岩土体中可能存在的滑裂面的位置.
(11)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于基坑边坡和周边建筑物的变形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地下水位的升降动态监测是重要的监测内容之一。

(12)用新的监测资料与原设计采用值进行对比,判断现有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对原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地下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地表变形监测
【解答】地表变形监测内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监测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天、开挖过程中2次/天、主体结构施工中2次/周,精度取±1mm.
⑴、坑周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监测仪器:徕卡NA2型精密水准仪、精度0.5mm/km.
监测点埋设:每隔15~20m一组,共计40处。

测点为顶部光滑的具有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打入土体中0.8~1m,测钉与土体间不允许松动.
⑵、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对地下管线、构筑物的监测主要是防止出现由于埋设处土层位移而导致地下管线、构筑物产生变形,以及防止管线的接头部位由于变形产生开裂泄漏的事故.
测点分布于每条管线上,范围为基坑两侧各50m,点距15~20m(管线处于基坑中的部分施工中采取特殊的悬吊保护措施,因此监测只对其在两侧土层中的部分进行),测点直接与被监测的管线和构筑物相连接,每侧接近基坑的两个测点加测水平位移。

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基本要求
【解答】1。

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

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1)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2)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3)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4)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5)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6)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7)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8)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基坑检测法之周边环境监测
【解答】1. 坑外地层变形: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有1~2 倍的基坑开挖深度,监测点考虑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布置。

对地层变形监测的项目有: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1)地表沉降:沉降监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试点须穿过路面伸入原状土300mm 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的测孔用有滤水孔的塑料护垫,在基坑内外共布置水位监测孔19 口。

2。

临近建(构)筑物变形: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3 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和建筑物的裂缝监测.
1)建筑物沉降监测:根据周围建筑物的调查情况,确定测点布置部位和数量.应布置在墙角、柱身、外形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要尽可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2)建筑物裂缝监测:在土方开挖前对周边建筑物进行调查,对建筑物的裂缝进行现场踏勘,对裂缝进行统一编号、测绘、照相.在基坑施工时,对已详细记录的老的裂缝进行追踪观测,及时掌握裂缝的变化情况,并同时注意有无新的裂缝产生,如发现新的裂缝,应及时编号、测绘、照相。

3。

临近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监测:地下管道根据其材性和接头构造可分为刚性管道和柔性管道。

其中煤气管和自来水管是刚性压力管道,是监测的重点。

测点的布置优先考虑煤气管和自来水管,它们是刚性压力管,对差异沉降较敏感,接头处是薄弱环节;测点的埋设方式采用间接测点是将测点埋设在管线轴线相对应的地表.
地面塌陷的简易监测方法
【解答】l、对已发现塌陷前兆现象地区的监测,主要是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监测,通常在地面已经开裂或建筑物开裂、倾斜的某些部位设置一定的监测点位,然后可采用肉眼和皮尺等对其进行位移或变形的定期观测,观测频率可每天观测一次。

如果发现位移或变形速度加快,则要加密观测,同时要立即报警,还应对塌陷地区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的干涸、地面积水、人工蓄水(渗漏)引起的地面冒气泡或水泡、植物变态、建筑物作响或倾斜、地下土层垮落声,井、孔、泉等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以及动物的惊恐异常等现象进行观测。

2、对覆盖土层厚度小于10米岩溶区的监测,应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圈定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选取人群居住和建筑物集中的地区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以及周围的泉、井、孔的水量、水位和含沙量的突变、动物惊恐异常等现象进行监测.
3、对地下水集中开采和疏排地区的监测,应重点监测覆盖土层厚度小于10米的岩溶地段和人群居住、建筑物集中的地段。

可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同时还应对附近的民并、机井、水塘的水位、水质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警。

土钉墙支护监测内容
【解答】1. 支护位移的量测.对坡顶水平位移及沉降进行监测.
2. 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宽)的观察;
3。

周边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等设施的变形监测与裂缝观察;
4。

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特别加强雨天和雨后的监测以及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害来源(如场地周边生产、生活排水,上下水管、贮水池罐、化粪池等渗漏水)进行仔细观察。

测数据要及时分析处理,达到信息化施工。

当基坑顶部水平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比如超过3‰(砂土)或4‰(粘性土)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技术措施。

建筑工程基坑变形的监测方法
【解答】(1)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
方向线法:用经纬仪监测直线上每个点的变形量,适用于同一方向上的观测点均在同一直线上。

例如矩形边坡上口的水平位移监测。

经纬仪小角度法:根据监测点到基准点的距离及夹角求出点位的位移量。

适用于点位在同一方向上,且不在同一直线上(夹角宜在±6°以内)尤其适用于不同深度水平位移的监测,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2)竖向沉降变形的观测:
当监测精度要求较高时,采用附和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当精度要求较低时,可在一个站点对多个监测点进行监测。

地下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地表变形监测
【解答】地表变形监测内容包括:地面沉降监测;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监测频率围护结构施工中1次/天、开挖过程中2次/天、主体结构施工中2次/周,精度取±1mm。

⑴、坑周地表沉降监测
监测方法:利用水准仪观测测点高程变化情况。

监测仪器:徕卡NA2型精密水准仪、精度0.5mm/km.
监测点埋设:每隔15~20m一组,共计40处。

测点为顶部光滑的具有凸球面的钢制测钉,测钉打入土体中0。

8~1m,测钉与土体间不允许松动.
⑵、地下管线、构筑物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
对地下管线、构筑物的监测主要是防止出现由于埋设处土层位移而导致地下管线、构筑物产生变形,以及防止管线的接头部位由于变形产生开裂泄漏的事故。

测点分布于每条管线上,范围为基坑两侧各50m,点距15~20m(管线处于基坑中的部分施工中采取特殊的悬吊保护措施,因此监测只对其在两侧土层中的部分进行),测点直接与被监测的管线和构筑物相连接,每侧接近基坑的两个测点加测水平位移.
基坑检测法之周边环境监测
【解答】1。

坑外地层变形:基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大约有1~2 倍的基坑开挖深度,监测点考虑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布置.
对地层变形监测的项目有: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等。

1)地表沉降:沉降监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试点须穿过路面伸入原状土300mm 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

2)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的测孔用有滤水孔的塑料护垫,在基坑内外共布置水位监测孔19 口。

2。

临近建(构)筑物变形:
建筑物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3 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建筑物的倾斜监测和建筑物的裂缝监测。

1)建筑物沉降监测:根据周围建筑物的调查情况,确定测点布置部位和数量。

应布置在墙角、柱身、外形突出部位和高低相差较多部位的两侧,要尽可能充分反映建筑物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