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河谷的演变-第二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作业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
2.与下图裁弯取直措施最适合的图幅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1.D 2.B
解析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裁弯取直工程最适合在河谷发育的后期进行,且图中弯曲状况与乙图相符。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貌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 D.河口三角洲
4.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答案 3.A 4.C
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地貌形状为扇形和位于山口的位置,可判断该地貌为冲积扇。第4题,流水在搬运物质途中,因流速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山口向外依次是砾石、粉砂、黏土。
(河北唐山检测)读“北半球某河流三角洲历史演变略图”,完成5~6题。
5.图示区域( )
A.海面不断上升使海岸线东移
B.河口冲积岛最终与北岸相连
C.流水堆积形成P处大片古沙洲
D.建港的水域条件N处比M处优越
6.下列图示河谷类型与图中P处河段较为吻合的是( )
答案 5.B 6.D
解析第5题,该处位于河流入海口,受泥沙堆积的影响,海岸线东移。该处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河口冲积岛最终与北岸相连。P处位于河流南岸,为凹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港应该选建在港阔水深处,与N处相比,M处泥沙淤积更少,且水面更加宽阔;N处位于冲积岛与河岸之间的狭窄水面,且水流慢,泥沙淤积严重,不适合建大型河港。第6题,P处位于河流凹岸(南岸),以流水侵蚀为主,其河岸比河流的北岸陡,河水较深,故D项正确。
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宫室遗址分布在( )
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7.D 8.B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
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8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9~11题。
9.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9.A 10.A 11.D
解析第9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挟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
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选A。第10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第11题,由于构造抬升,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为河流下切侵蚀提供了动力,因此该平坦面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原因在于构造抬升引起的河流下切;图中提供的信息显示河流在不同高度具有平坦面,表明河流在不同时期一定经过一段时间的侧向侵蚀期,得以有时间形成宽度不同的平坦面,因此河流不是持续下切,而是通过间歇性的抬升形成不同高度的平坦面,选D。
格尔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属于内流河。下图示意格尔木河流域~洪水期地下水平均抬升幅度。据此回答12~13题。
12.图示区域的地貌是( )
A.冰碛平原 B.三角洲 C.洪积扇 D.风蚀洼地
13.图中甲处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地( )
A.沉积物颗粒大,下渗强B.沉积物厚度大,储量大
C.降水丰富,补给充足D.农业活动少,耗水少
答案12.C 13.A
解析第12题,据图可知,地下水由下往上逐渐抬升,说明该区域地势
由下往上升高,且该区域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属山前洪积扇。第13题,甲处位于河流出山口的最顶端,为洪积扇扇顶,地势较高,扇顶沉积物颗粒较大,下渗强,因此地下水位抬升幅度较高;扇顶沉积层厚,利于地表水下渗,使下层地下水沿地势流向扇缘,地下水储量少;此处为柴达木盆地,降水较少,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扇顶沉积物颗粒大,土层薄,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而不是由农业活动少造成地下水位抬升幅度高。14.(北京大兴区期末)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两种典型的河流地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
黄河、淮河、海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
(1)指出图示区域冲积扇的分布位置,并说出影响冲积扇面积大小的因素。(4分)
黄河入海口处是黄河挟带大量泥沙在渤海凹陷处沉积形成的河流地貌,如图所示。
(2)说明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4分)
答案(1)分布位置:多分布在河流出山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