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4章水的运动第3节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B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南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解析 第3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 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 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第4题,拉尼娜现象出现的 原因是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会使得赤道太平洋地区 大气环流增强。南美洲西海岸地区冷海水上升增强,干旱加剧。赤道西太 平洋地区降水增多。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
热带是海洋向大气中输送热量最多的地区 海水蒸发→热量随 水汽 进入大气→水汽 凝结 ,热量释放给大气。 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维持地球上 水分 和 热量 的 平衡。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 中东部 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 现象。 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差减小,西部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东部下沉气流减 弱,降水增加
方法突破 厄尔尼诺与 拉尼娜现象 及其影响
应用体验 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现象示意图。读图, 完成1~2题。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地为4 ℃,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 )
A.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
B.甲地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
C.甲地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点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情境探究 材料一 下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结合材料探究: (1)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红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 域。 提示 红海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降水少;地处低纬海区,气温高,蒸发旺 盛。 (2)结合材料一分析全球的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提示 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 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 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 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活动提示 教材第75页活动提示: 1.画图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气流下沉,西部气流上升,形成顺时针方向的 大气环流)。 2.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下降,则下沉气流增强,信风比常年偏 强,太平洋西部则上升气流增强,对流活动加强。 3.环流的变化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气候影响明显,该环流的增强,会 导致太平洋东岸气候更加干旱,太平洋西岸气候更加湿润,降水增加,台风 活动增加,灾害频繁。
结合材料探究: (1)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 度各有何异常表现? 提示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降低。 (2)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 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当东南信风增强时,发生拉尼 娜现象。 (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海域沿岸地区气候有何异常? 提示 赤道西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增加,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概率增 大;而赤道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往往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的概率增大。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
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C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解析 第1题,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 积等。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 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故B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 法判断;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 影响不大;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第2题,读图可知,年蒸发量高值区位于东 海附近海域,东海海域冬季降水较渤海、黄海海域多;太阳辐射强度比其南 部的南海海域小;受冬季风影响,风力应比渤海、黄海海域弱;东海海域冬 季受暖流影响,海水温度高,海气温差大,蒸发强烈。
探究点二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情境探究 2022年8月31日,世界气象组织(WMO) 官方发布了一篇名为《WMO预测本 世纪首次“三重”拉尼娜现象》的文章, 该组织预测:旷日持久的拉尼娜事件 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 首个“三重”拉尼娜现象,连续跨越北 半球三个冬季(南半球夏季)。
厄尔尼诺年 拉尼娜年
方法突破 1.影响海—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
2.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3.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 础,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2023·山东潍坊检测]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
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
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B )
(2)影响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降低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差增大→气候异常。
的现象。
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加;东部下沉气流增强,降水减少
活动提示 教材第73页活动提示: 1.海洋蒸发量为505×103立方千米,陆地蒸发量为72×103立方千米,海洋蒸 发量约占全球水汽总量(577×103立方千米)的87.5%,说明海洋是大气的主 要水源地。 2.海洋蒸发量为505×103立方千米,降水量为458×103立方千米,差额为 47×103立方千米,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自陆地的径流量为47×103立方千米, 故海洋水量的收支是平衡的。 3.海洋和陆地降水量之和为577×103立方千米,海洋和陆地蒸发量之和为 577×103立方千米,这两个数据相同,说明了全球的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 同,维持了水量的平衡。
(3)分析材料二图,判断曲线a、b的含义,总结两者随纬度分布的规律。 提示 曲线a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支出,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副热带海 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曲线b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其随纬度 的变化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有何差异?高低纬度海区是如 何实现热量输送的? 提示 在低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有热量盈余;在高纬度地 区海洋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 要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
D.甲地海面水温为4 ℃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关于赤道附近A、B两地气流运动及降水的叙述正
确的是( B )
①A地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 ②B地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A地
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 ④B地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题,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 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地为4 ℃, 代表甲地海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第2题,观察图中等值线,当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水温值偏低,B地附近水温值偏高。A地水温 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①错误,③正确。B地水温 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②正确,④错误。
目录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课程标准呈现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海— 气相互作用对全球
1.通过相关的统计图表,运用综合思维了解海—气相
水热平衡的影响,解 释通过视频资料和图表资料,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拉
[2023·山东潍坊检测]2021年1月,跨年拉尼娜现象还在持续发展,根据美国国家海 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发布的新监测数据显示,接下来位于海洋区域的拉尼娜 现象酝酿与发展,暂时还不会结束,这意味着拉尼娜现象引发的地球气候异常也 将持续下去。据此完成3~4题。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A )
娜现象对全球气候 尼娜现象,运用综合思维理解这两种现象对全球气候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通过 潜热 、 长波辐射 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 大气。 (2)大气主要通过 风 向海洋传递动能。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