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十月联考)教育学部分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德 育)【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德育
一、选择题
1.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
A.社会性
B.历史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答案】D
【解析】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德育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具有阶级性和民族性;在德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继承性。
2.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这是()。
A.德育内容
B.德育目标
C.德育过程
D.德育方法
【答案】B
【解析】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
A.德育目标
B.德育原则
C.德育过程
D.德育内容
【答案】A
【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4.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
A.德育客体
B.德育主体
C.德育载体
D.德育内容
【答案】B
【解析】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
在德育过程中,受
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当他作为德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5.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这是()。
A.德育主体
B.德育客体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答案】C
【解析】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
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深浅层次。
6.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
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A.德育主体和德育客体各自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B.德育客体各自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C.德育客体和德育内容和方法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使受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的矛盾运动过程。
其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人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方法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答案】A
【解析】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是人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8.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作出的反应,是人们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的外部表现。
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形成的。
那种已经巩固且自动化的道德行为就是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9.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因此,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A.物色品德高尚的教育者
B.选择良好的德育内容
C.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D.开展理想教育和道德教育
【答案】C
【解析】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
因此,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10.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这是()。
A.德育方法
B.德育原则
C.德育途径
D.德育行为
【答案】B
【解析】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
有指导作用。
11.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C
【解析】陶冶教育法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12.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这是()。
A.品德评价法
B.品德修养指导法
C.实际锻炼法
D.说理教育法
【答案】A
【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