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丰二中2016届高三实验班第一次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 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Na 23,Al 27,S 32,Cl 35.5,Fe 56,Zn 65
1.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下列某种溶液,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
这种溶液是
A .三氯化铁溶液
B .饱和硫酸镁溶液
C .稀盐酸
D .饱和硫酸铵溶液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22。
4 L NO 2中含有N A 个分子
B .1 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 N A
C .R 2+的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N ,则n g R 该价态的氧化物中含质子数为A N N n )8+A (16+A -
D .在反应KIO 3+6HI =KI +3I 2+3H 2O 中,每生成3 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
3.参照反应Br+2H HBr+H 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加人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不能改变
C.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D.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
4.有8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聚异戊二烯;⑤2-丁炔;
⑥环己烷;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5.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
项
陈述Ⅰ陈述Ⅱ
A氧化性:Fe3+>Cu2+还原性:Fe2+>Cu
B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
渐渐变暗
Ag发生了化学腐蚀
C SiO2能与氢氟酸及碱
反应
SiO2是两性氧化物
D BaSO4饱和溶液中加
入饱和Na2CO3溶液说明Ksp(BaSO4)大于Ksp(BaCO3)
有白色沉淀
6.恒温时,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O2,建立如下平衡:2NO2(g)N2O4(g),测得NO2的转化率为a﹪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1molNO2,新平衡建立时测得NO2的转化率为b﹪,则a 与b的关系为
A.a>b B. a<b C 。
a=b D。
无法确定7.某同学为了探究沉淀的溶解平衡原理并测定某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设计了如下实验:I、取100mL蒸馏水,加入过量的PbI2固体(黄色),搅拌、静置,过滤到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滤液a ;II、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几滴0。
1mol/L的KI溶液,观察现象;III、另准确量取10.00 mL滤液,与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反应:2RH+Pb2+=R2Pb+2H+,交换完成后,流出液用中和滴定法测得n (H+)=3。
000×10—5mol。
分析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I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碘化铅充分溶解
B.步骤II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黄色沉淀
C.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1.350×10-8
D.若步骤I 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的水,Ksp的测定结果不受影响
8.利用如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子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
C.正极反应:C12+2e—+2Ag’+ = 2AgCl
D.空气中c(C1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9.(11分)X、Y、Z、W和N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
已知五种化合物水溶液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Y、Z和N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化合物X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氢键
(2)写出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下表为Y与Z实验的部分内容:
写出Y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写出含0.1 mol Z的溶液与20 mL 5 mol·L-1的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③加热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是________。
(5)化合物W和N可以相互转化:W错误!N。
若有W和N·xH2O的混合物6。
52 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硫酸增重1.71 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1。
10 g,则混合物中W的质量为________,N·xH2O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0。
.(15分)某学习小组用下图装置测定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
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___。
(3)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装入各仪器中,连接好装置后,需进行的操作还有:①记录C的液面位置;②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
③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试剂。
上述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在进行操作③时记录C 的液面位置时,除视线平视外,还应_ 。
(4)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测得氢气体积为b 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6)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11.(11分)某同学想利用镁与盐酸或醋酸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部分实验用表如下:
实温盐酸醋酸实验目的
验编号度
/K
浓度
/mol
·L—
1
浓度
/mol
·L-1
①29
8
0。
20
a.实验①和②,探究温度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b。
实验①和③,探究浓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实验④⑤,探究温度对
镁与盐酸反应和镁与醋酸
反应速率的影响,哪个更大
一些。
②30
8
0。
20
③29
8
0.40
④0.200.20
⑤
(1)请完成上工作表(填写实验④⑤的空格)。
(2)上表实验①中,镁条消失的时间为20s。
实验过程中,镁条剩余质量与时间关系如图:
Ⅰ假设反应过程中盐酸体积不变,则要计算该反应的速率v(HCl),尚缺少的数据是。
Ⅱ若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温度相同时,醋酸是相同浓度盐酸平均速度的1/2,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实验
②”、“实验④中醋酸实验”的镁条质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并用②或④注明曲线代表的实验(假设实验中所用镁完全相同,且镁均能完全溶解)。
12.(15分)为了分离甲醇、甲酸、苯、苯酚的混合物,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过程.请在括号内填写分离时所用操作方法,并写出方框内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
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C 、
E 、G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答案】C
【解析】电解质都能使胶体聚沉形成沉淀,但氢氧化铁只能和盐酸反应,和其余选项都是不反应的,所以答案选C.
2.【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不是标准状况,A 错误;B .羟基不带电荷,1 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9N A ,B 错误;C .R 2+的质量数为A ,中子数为N ,所以质子数为A-N ,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 ,则n g R 该价态的氧化物中含质子数为A N N n )8+A (16+A -,C 正确;D .反应KIO 3+6HI =KI +
3I 2+3H 2O 中KIO 3的I 的化合价由+5变成0价,降低了5;HI 中I 的化合价有—1变成0,升高了5×1=5,每生成3 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5 N A ,D 错误。
考点: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等相关知识。
3。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所以发生该反应时要吸收热量,该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 .加人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是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物质的开始的状态与反应结束时的状态有关,物质的状态不变,则反应热就不改变,正确;C. 由图像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于生成物总能量,错误;
D .升高温度可增大正反应速率,也可以增大逆反应速率,错误。
考点: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反应热、反应速率的关系的知识。
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甲烷为饱和烃,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都不反应;②苯性质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都不反应;③聚乙烯不含不饱和
键,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都不反应;④聚异戊二烯含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⑤2—丁炔含碳碳叁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⑥立方烷中碳原子的共价键达到饱和,与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都不反应;⑦邻二甲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与溴水不反应;⑧环辛四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综上所述,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④⑤⑧,答案选C.考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5。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2Fe3+ +Cu= 2Fe2+ +Cu2+ ,可以得出氧化性Fe3+>Cu2+ 正确,但还原性Fe2+>Cu错误,A错误;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是因为与空气中微量的硫化氢、臭氧等反应生成了硫化物、氧化物而变暗,所以是发生了化学腐蚀,B的陈述正确;SiO2能与氢氟酸及碱反应,但是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是一个特例,SiO2是典型的的酸性氧化物,C陈述错误;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是因为饱和Na2CO3 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使BaSO4 沉淀溶解平衡中的Ba2+与CO3 生成BaCO3 沉淀,使平衡不断向溶解方向移动,但事实上BaSO4比BaCO3 更难溶,所以D陈述错误;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现象描述与解释。
6.【答案】B
【解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一种,因此平衡时向容器内再充入NO2时,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转化率增大.答案是B。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步骤I中搅拌的目的是使为了加速固体碘化铅的溶解速率,使物质充分溶解,正确;B.根据步骤I可知滤液是碘化铅的饱和溶液。
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PbI2(s) Pb2+(aq) +2I-(aq)。
当向该溶液中加入几滴0.1mol/L的KI溶液时,c(I-)增大,c(Pb2+)∙c2(I-)>Ksp[PbI2(s)],沉淀溶解平衡向逆向移动,所以在步骤II中会观察到产生黄色沉淀,正确;C.根据步骤III中反应方程式2RH+Pb2+=R2Pb+2H+,
可知n(Pb2+)= n (H+)/2=1.500×10—5mol.则n(I-)=2 n(Pb2+)=3。
000×10-5mol。
c(Pb2+)=1。
500×10—5mol÷0。
0100 L=1。
500×10—3mol/L;c(I-)=3。
000×10—5mol÷0.0100 L=3。
000×10—3mol/L。
所以此实验温度下,PbI2的溶度积常数Ksp=c(Pb2+)∙c2(I-)=1。
500×10-3mol/L ×(3。
000×10—3mol/L)= 1。
350×10-8 mol3/L3。
正确;D.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其它外界条件无关。
所以若步骤I 盛装滤液的烧杯中有少量的水,使c(Pb2+)、c(I—)〉减小,所以Ksp的测定结果就必然偏小,错误。
考点: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知识。
8.【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装置是原电池,空气中的氯气发生还原反应,则Ag 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生成银离子,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Pt总原电池的正极,则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错误;B、电池工作时,银离子向正极移动,与氯离子结合为氯化银沉淀,但Ag电极失去电子补充银离子,所以电解质中的银离子数目基本不变,错误;C、正极是氯气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与银离子结合为氯化银沉淀,正确;D、空气中c(C12)越大,则反应的速率越快,Ag极消耗速率越快,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原电池反应原理的判断
9。
【答案】(1)AC
(2)2CO2+2Na2O2===2Na2CO3+O2
(3)S2O错误!+2H+===S↓+SO2↑+H2O
(4)AlO错误!+H++H2O===Al(OH)3↓Al2O3
(5)4.2 g Na2CO3·7H2O
【解析】(1)依据焰色反应现象知,五种化合物都含有钠离子,根据X颜色知,它是过氧化钠,Na+与O错误!之间存在离子键,O错误!中氧与氧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3)据实验①中现象知,Y+H2SO4―→S↓+SO2↑,联想高二化学学生实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化学反应原理: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Y为硫代硫酸钠。
又根据实验②中“Z+盐酸―→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盐酸―→溶液,溶液+氨水―→白色沉淀",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中只有偏铝酸钠符合题意。
Z为偏铝酸钠。
灼烧氢氧化铝:2Al(OH)Al2O3+3H2O。
(4)n(HCl)=20×10-3L×5 mol·L-1=0.1 3错误!
mol,n(HCl)=n(NaAlO2),NaAlO2+HCl+H2O===Al(OH)3↓+NaCl.(5)根据W、N转化关系,“CO2+H2O”暗示:W为碳酸氢钠,N 为碳酸钠。
设W、N·xH2O物质的量分别为a、b。
根据混合物质量得:
84 g·mol-1×a+(106+18x) g·mol-1×b=6.52 g ①
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
a a/2 a/2
Na2CO3·xH2O错误!Na2CO3+xH2O
b bx
根据浓硫酸净增质量得:
(a/2+bx)×18 g·mol-1=1.71 g ②
根据碱石灰净增质量得:a/2×44 g·mol-1=1.10 g ③
联立①②③方程解得:a=0.05 mol,b=0.01 mol,x=7.
m(NaHCO3)=0.05 mol×84 g·mol-1=4。
2 g。
10.【答案】(1)NaOH溶液(2)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3)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4)2Al+2NaOH+2H2O =2NaAlO2+3H2↑
(5)
b c
a
33600)
—
((6)偏小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于B中有固体剩余,这说明加热的试剂不是酸,而氢氧化镍,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2)由于镁铝均是活泼的金属,在其表面有氧化膜,则实验前,先
将铝镁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除去铝镁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实验前首先记录C 中液面位置,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不再有气体产生时再记下液面位置,最后将B 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所以上述操作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由于气体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所以再记录液面时还需要使D 和C 的液面相平。
(3)氢氧化钠溶液与铝反应,镁不反应,则B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 =2NaAlO 2+3H 2↑.
(4)氢气的物质的量是
mol 22400
b ,则根据方程式可知需要金属铝的物质的量是mol 2
322400b .合金中铝的质量是(a —c )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b
c a 3360033600
b c a )—(=—。
(5)实验过程中,若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剩余固体质量偏大,即c 偏大,所以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偏小。
考点:考查物质含量测定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11。
【答案】 (1)④ 298或308;⑤ 308或298,0。
20,0.20 (4分)
(2)Ⅰ. 盐酸的体积。
(2分)
Ⅱ。
曲线②,起点同①,终点在横坐标10处;(2分)
曲线④,应根据第⑷小题表中填写的温度确定,若为298K ,则终点在横坐标40处;若为308K ,则曲线与①重合,只要注明实验标号即可.(2分)
【解析】确实盐酸的体积无法求算出盐酸的速率,应根据第⑷小题表中填写的温度确定,若为298K ,则终点在横坐标40处;若为308K,则曲线与①重合,因为镁都溶解不同的酸醋酸的速率小于盐酸。
12.【答案】a.分液b.蒸馏c.分液d.蒸馏A:C:CH3OH E:
G:HCOOH
【解析】
试题分析:甲醇、甲酸、苯、苯酚的混合物加入NaOH溶液,甲醇与水互溶,甲酸与苯酚和NaOH溶液反应,苯不溶于其它溶液,所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得油层苯和水层,甲酸钠和苯酚钠沸点较高,甲醇沸点低,则用蒸馏的方法分离得到C为甲醇,向D中通入CO2得苯酚E,苯酚不溶于其它物质,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向F中加硫酸生成甲酸,蒸馏混合物得甲酸,答案为a.分液b.蒸馏c.分液d.蒸
馏A:C:CH3OH E:G:HCOOH
考点:考查有机物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