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养生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坐养生法
一、什么是入静
入静是气功锻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与体育、武术等其它健身方法相区别的重要特征。
入静,又常被称为打坐入静,就是双腿盘坐,闭目凝思,排除杂念,细长呼吸,抛却思想上的种种烦扰,以精赤的单纯开创出一个内心的无限,松松爽爽地投入逍遥游,让空澄的心灵与浩淼的宇宙进行着不断的能量转换。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入静就是自我催眠,即通过自我暗示,使自己的意识从普通清醒状态逐步过渡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状态。
入静,是一种“关心自己”的保养功夫,不光是佛家、道家强调,儒家也很讲究,是所谓“闭目养神”者也。
大量的实验表明,我们沉浸在入静的境界之中,就会产生心情宁静、周身融融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实在是一种高级而并不奢华的享受。
如果能在一天的忙碌之后,挤出一定时间盘腿入静、闭目养神,暂时摆脱世俗的滚滚浊流,抛却纷杂事务的缠绕,定会受益无穷!
二、入静的养生意义
静坐少思寡欲,冥心养气存神,是谓修真要决。
入静的意义多多,下面重点介绍三点。
1、有利于减低焦虑、稳定情绪。
练习打坐入静,要求排除杂念、松静自然,实现从里到外的放松,这样,日常生活中带来的肢体上的疲惫感和内心的焦虑感,都会随着这种放松的状态而大大降低。
已有的研究指出,静坐时,人的呼吸次数每分钟减少大约5次,皮肤带电反应减少70%,心跳次数每分钟减慢约24次,增加脑波中的α波,肌肉紧张的程度也大大降低,血压也相对平稳。
有静坐经验的人,心跳减慢现象更为明显。
当他们在受到刺激时也会改变心率,但却比没有静坐经验的人,更容易恢复正常心率。
有的人练习打坐入静以后,睡眠减少了,但睡眠质量大大提高,睡醒后的精力充沛了,工作起来毫无倦意,因而静坐被人们称为是一种更高级的休息。
2、能够治疗多种疾病。
生命本身都有一定的自行修复功能,这也是一种潜能。
这种潜能如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体内的疾病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紊乱的生理功能就会趋于协调并逐步恢复正常,坚持长期锻炼,可以使人体器官的某些实质病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复。
常规医学是通过对人的身体施加药物或者施以手术等外在的力量祛除疾病的,而气功入静治病,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着眼于人体康复能力的开发,首先从调心入手,改善人的心理状态,让不断改善了的心理状态对生理状态产生良性的影响。
也就是说,练功入静,是对整个身心状态作全面综合的调整,以整体的协调促进局部的康复,是一种整体疗法。
3、能够增进健康。
对于患者来说,打坐入静可以治病;对于没病的人来说,入静可以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寿。
世卫组织宪章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修炼入静,则是节制欲望、陶冶性情的手段,它有助于练功者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将各种欲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能够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相协调。
很多研究也指出,静坐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都优于非经常静坐者。
修炼入静所获得的健康身体,不同于体育锻炼所获得的健康身体。
体育是“外练筋骨皮”,看上去
身强力壮、肌肉发达、刚劲有力,但是,优秀的运动员长寿者并不多见;入静则是“内练一口气”,讲究调节人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生理状态,修身始于养性,健康自然长寿,这在和尚道士中屡见不鲜。
所以古代的武林高手,很讲究内外结合、动静双修。
三、盘腿的好处
人们在进行入静锻炼时,为什么一般要采取坐式而不采取卧式呢?因为卧式难以调整意念,不是浮想联翩,就是昏昏欲睡,这是入静的最大障碍。
要防止这两种情况的出现,就需要适当保持精神上和肢体上的紧张度,做到身心放松而不懈怠,于是,盘坐就成了首选的练功入静姿势。
除此之外,盘坐本身还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1、头脑供血充足。
一个普通人,全身大约有3.5公斤血液,在通常情况下,这3.5公斤血液大部分是集中在下身。
当你打坐的时候,相对来说,把下身的血液挤到了上身,其作用与倒立相类似,使头部得到较为充足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改变人的心态和智力,同时可以延年益受。
2、提高下肢柔和性。
人的腿一般是前后迈动,筋骨前后拉得开,但左右摆动就比较困难。
通过盘坐,人的腿朝左右方向拉动筋骨,这对于增强腿部的韧性和活动能力,都是很有好处的。
尤其老年人,通过盘腿使腿部的柔和性、灵活性提高以后,其下肢的应变能力也相对提高,可以避免许多闪失和其它意外的伤害。
3、有助于提高视力。
盘坐尤其是对眼睛不太好的人或是嗜睡的人有好处。
如果能坐上半个小时,顿时就会感觉自己的眼睛非常明亮。
四、盘腿静坐的步骤
第一步:选择环境。
静坐的环境要讲究一点,要求温度适应,没有意外惊吓,没有狂风暴雨,没有噪音污染,没有气味污染。
能在这样一个幽静清洁的环境中进行身心修炼,自然是好处多多。
由此可知,佛教的寺和道教的庙,为什么都喜欢建到名山大川、深山老林里了。
一旦你对静坐熟练之后,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静坐。
例如飞机上、咖啡厅、大树下甚至公共汽车上,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静坐。
第二步:调整姿势。
修心止念的功夫,要从打坐入手;打坐要有
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姿式有利于防止昏沉、排除杂念。
盘腿打坐的姿势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是坐椅式,身有残疾或者其它原因实在无法盘腿的人,可以采用;第二种是散盘式,也就是自然坐,怎么舒服怎么坐;第三种是单盘式,就是一条腿压在另一条腿上;第四种是双盘式,也叫跏趺坐,通常所说的“五心朝天”法(头心,加上两个手心、两个脚心)。
能双盘最好,不能双盘就单盘,不能单盘就散盘,连散盘也做不到的就用坐椅式。
调整姿势还包括手印的要求。
常用的手印主要有降魔印、触底印、禅定印三种(见注解1)。
第三步:调整呼吸。
调整呼吸就是调息,把呼吸调整到绵绵密密、若断若连的最佳状态,不能呼哧呼哧地喘粗气。
据禅经上讲,人的呼吸,有90%是用来供大脑思维的。
一个人如果把他的思维歇下来,他所需要的氧气是非常少的。
人在入静的时候,需要的氧气也少。
心中无事,呼吸才能平稳下来。
此所谓“心平气和”者也。
大脑急剧思维的时候,氧气的需求量比较大。
比如,情绪激动的时候,心律加快;恐惧的时候,呼吸比较急促……这都是大脑急剧思维而急需体内供氧的表现。
第四步:调整意念。
就是排除杂念,制住妄念,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要求,没有卓越的悟性,没有一把锋利的智慧宝剑,对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往往是“剪不断,理还乱”。
当然,难以做到,并非绝对做不到;即使做不到,也要知道这个方法,朝这个方向努力。
这里介绍几种调节意念的方法,也是小窍门。
调节意念的方法
第一种:默念“一、二”,帮助自己入静。
吸气时默念“一”,呼气时默念“二”,同时施以良性的意念。
比如,吸气时,想像着宇宙间的清新气息,通过全身的汗毛孔,纷纷进入自己的体内,将体内的各种病毒统统杀死,从而消炎止痛、营养细胞、强筋健骨、增强活力;呼气时,想像着体内的污浊之气,通过全身的汗毛孔,喷发到体外,自己的身体变得通明透亮,清清新新。
这个想像的过程,就是自
我暗示,就是自我催眠,让良性的意念占领自己的意识领域,至少在“这个”时候忘却生活的烦恼、疾病的痛苦、事业的压力,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第二种:念佛。
佛家入静,强调通过念佛实现“一念代万念”的目标,用“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把生活中产生的其它杂念都排挤出去。
方法是伴随着呼吸的节律,一边默念“南无阿弥陀佛”,一边观想着“南无阿弥陀佛”,一旦有了杂念,不急不躁,排除它即可,久而久之,即可入静。
第三种:收视返听。
“收视”是指目光不向四周看,而是闭上眼睛观看自身;“返听”是指自己的耳朵不去摄取外界的声音,而是仔细“窃听”体内的动静,尽量扑捉其中的微妙。
虽然黑乎乎的你什么也看不见,静悄悄的你什么也听不见,但只要你坚持这样做了,杂念即可逐渐排除。
沿着以上四个步骤走下来,就能把心理调整到了一个恬淡虚无、松静自然的良好状态。
《黄帝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当人的意识进入到一种松静自然的状态时,能使焦虑化为安详,能使急躁化为宁静,能使灰心变为自信,各种不良情绪都能得到有效的抑制。
良好的心态必定会影响到生理,进而产生良好的生理反应,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得到改善,那些可能导致病变的恶劣细胞可以得到有效的抑制,沉睡或者疲塌的中性细胞就会得以激活,原本正常的健康细胞就会充分发挥其功能,整个体内的免疫机制就会大大加强,自身的康复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如此以来,人的体质自然会得到改善,治病强身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长期坚持这种排除杂念、放松身心的锻炼,就会收到梦想成真的养生效果。
五、入静必须坚持的原则
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地运用良性意识,坚定不移地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心想事成的效果,这是入静修炼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所谓积极地运用意识,就是要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进行自我暗示,通过幻想来构筑意念目标。
意念目标应该是健康的、美好的、清纯的、
强壮的、有气势的、有旺盛生命力的事物,而不应该是病态的、颓废的、污浊的、恶劣的、软弱无力的、老气横秋的。
如想像自己置身于大海岸边,眼前的景象是波浪滔天、海鸟飞翔,你的胸怀就会感到开阔坦荡;如果想像自己独立高山之巅,头顶晴空烈日,眼前云雾缭绕,你就会获得一种如飘如化的情绪体验;如果想像着自己正在欣赏一首昂扬激越而又舒缓委婉的乐曲,你就会从中获得一种如痴如醉的情绪体验;如果想像着自己正在参与一项争夺世界冠军的竞技比赛,你就会获得一种奋力拼搏的情感冲动……这样的意念目标一旦确立,传递给你必定是大有裨益的信息,你就会感到精神焕发、心胸开阔、逍遥达观、轻松舒畅。
这些良性的情感体验,都是营养身心的高级大补,它对忧心忡忡、心烦意乱、气急败坏、焦躁不安、担惊受怕、悲观失望等精神状态,会产生强有力的抑制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养生意义。
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当确立了意念目标、排除了杂念、唤起了相应的感觉后,就要尽快舍弃意念目标,集中精力体验那种来之不易的感觉。
假如意念目标是“松静”的词语,那么当你获得了松静的感觉后,“松静”这个词语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这时候“松静”概念会淡化和模糊,练功者要顺其自然地从思维中舍弃这个词语,让思维直接把握松静的感觉。
如不及时将它舍弃,它就成了杂念。
六、特别提醒
1、餐后,大量血液流向胃部,不要在餐后马上打坐入静。
2、当你静坐完毕时,要慢慢地睁开眼睛,逐步扩大视野,不要匆忙地起身,避免因血液流向剧变而发生的眩晕。
3、不要故意去控制或改变呼吸频率,要很规律地吸气、吐气。
4、打坐时避免惊吓。
请勿使用闹钟,并把电话插头拔掉。
注:调整姿势还包括手印的要求。
三种手印
盘腿打坐的时候,常用的手印主要有三种:
1、降魔印——两手扶着膝盖,既能保护膝盖不受风寒袭击,又能使自己纷杂的念头停歇下来。
2、触地印——一手触地,一手平放在下丹田。
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取得正等正觉,以手触地说:让大地来作证,我已取得正等正觉。
这就是触地印的来源。
3、禅定印——就是两个拇指尖相抵,其余手指叠加,两手置于下丹田处。
以上这三种主要的手印,是诸佛菩萨在两千五百年以前形成的定式。
如何静坐(打坐)?如何静坐才不会出问题?
一般人喜欢静坐,其实并不懂修行,末法凡夫妄念多,世俗杂染多, 想靠静坐来修行其实效果很不好, 而且又可能有干扰或引来鬼神魔扰, 这是因为戒律不净,世俗杂染妄念多的关系, 所以, 应该以拜佛和经行绕佛念佛,或诵经当作前行或主修. 等到业障清净多了再静坐,又或者当作拜佛和绕佛的收尾修行亦可. 前行的意思就是先修拜佛绕佛诵经后才稍微打坐; 主修的意思是先修拜佛绕佛诵经为主,先不修静坐, 等业障消除大半后,身心清净才修静坐
再者,打坐千万不要求神通,或妄想要有神通。
这必定会引鬼神魔扰,这会让自己产生种种境界以为有神通了。
其实那是鬼神魔扰,利用种种幻境迷惑修行人。
这是为了吸取修行人精气, 等到修行人没有利用价值才会离开,可是这种往往会有更多其他鬼怪附体, 非常麻烦,所以千万不要求神通, 后果都很凄惨。
神通应该是由佛性自然显露才不会有问题,这才是无漏神通。
所以, 修行应该侧重在恢复原本清净自在圆满无染的佛性。
不过,一般人多数都不注重自身清净,多有妄想杂染
这种人修行以求神通为主,这种必定会着鬼神魔扰,而引发有漏神通,
或者附体鬼通
后来多会引发很多精魅鬼怪附体,吸取精气,非常麻烦,下场也很凄惨。
这从六波罗蜜来看就很清楚了
禅定之前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
基本修持都还不行就想静坐,其实会有很多障碍或魔扰
每天做拜佛108拜,这是实修消业的机会
所以拜忏完静坐一下,让自己稳定,这样就会消除业障
实修要逐渐学会从自己的心去转变
这时候您要尽量净心静坐,不要让累世的习气一再复发
这是修行的过程,这样您就有经验了
以后遇到类似的人就知道如何帮忙和劝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