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学习生活化、趣味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关注
【数理化研究】
[2012.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互学活动。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几种做法。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弗赖登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探究、发现或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如果不去自主探究,他对学习内容难以理解更谈不上运用了。
如学习小数除法时,计算“6.87÷3.8”竖式上商1.8后,余下的3究竟表示多少,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然后动笔计算,这个3表示多少?有的学生说表示3,;有的学生想到利用除法的逆运算来进行检验3.8×1.8+3不等于6.87,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得出余数是0.3而不是3,也就是说除后余数数位与商的数位是一致的,这个8是在十分位而3也是十分位,所以表示3个十分之一是0.3。
作为一名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去引导学生。
如果难度较小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找出解题的方法,并且把学会的知识讲给老师听,学生都争先恐后争做小老师。
这样换位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实践操作,以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而教师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和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课前,让每个学生自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学生动手拼,通过观察发现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三角形的底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同,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等,三角形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高÷2。
再次引导学生:你还有别的方法
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吗?生拿出一个三
角形图片,进行动手做怎样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可以把这个三角形割补成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这样学生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十分牢固。
动手操作,使学生不但牢牢记住知识,而且真正理解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做,做到听、看、做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用处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我自然融入生活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春游,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虎头春游,教师15人,学生290人。
门票价格:成人每位25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
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
学生设计完后,个别学生设计3种方案,然后全部公布于众,进行比较,最后选出一种最好、最省钱的方案。
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运用数学。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我在教学估算时,是这样设计的:母亲节快到了,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上衣390元,裤子110元,鞋270元,请大家估算一下需多少钱够?学生估算完进行汇报,得出最合理的答案。
这样通过数学知识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生理解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代有用人才。
换而言之,只有不断探索才能让数学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虎林市第三小学)
三、实例探究———解释、应用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更好的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社会,改造自然、社会。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和将来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解释、应用,才能使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生命力。
我的做法是,建立数学模型后,立即让学生进行应用其解决例题“他梦想成真了,突破了88环的资格线。
结果他在正式比赛中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记录,请你帮他分析一下第7次射击必须大于多少环?”
实践证明,有了这一模型,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时有据可依,自然探索出解题思路,形成自己的解题方法。
四、拓展延伸,解决问题———理解,应用模型
通过这一部分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提高。
我的做法是,出示一个略有难度
的问题进行讨论,某个学生参加军
训,进行打靶训练,必须射击10次。
在第6、第7、第8、第9次射击中分别得9.0环、8.4环、8.1环、9.3环,他的前9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高于前5次射击所得的平均环数,如果他要使10次射击的平均环数超过8.8环,那么他在第10次射击中至少要得多少环?(每次射击所得的环数都精确到0.1环)
总之,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事物系统,为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根据事物系统特有的内在规律,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或符号,概括的或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
简单地说数学模型就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数学表述。
一切数学概念、公式和算法系统、数学理论体系等都可以称为数学模型。
如数学中的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恰当建立数学模型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虎林市实验中学)
让数学学习生活化、趣味化
黑龙江
虎林●刘庆娟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