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教育学试题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l,D 2.A 3.C 4.A 5.C 6.C 7.B 8.B 9.D 10.A11.C12.A 13.C14.C15.A16.D17.B18.D19.B20.C21.B22.A23.B Z4.B 25.B 26.D27.C28.D 29.A30.C
1、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 )
A、学习内容
B、教学内容
C、狭义课程
D、广义课程
2、既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
B、学生年龄特征
C、杰出教育家的思想
D、课程理论
3、既是人类已有社会实践的结晶,也是人类继续从事社会实践的起点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
B、自然科学
C、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D、社会科学
4、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这是( )
A、形式教育的论点
B、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C、实质教育论的观点
D、问题中心论的观点
5、认为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联系,这是( )
A、形式教育论的观点
B、儿童中心论的观点
C、实质教育论的观点
D、学科中心论的观点
6、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强调课程和教材的实质性内容,这属于( )
A、形式教育论
B、儿童中心论
C、实质教育论
D、问题中心论
7、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的是( )
A、学科中心论B儿童中心论C社会中心论D问题中心论8、17世纪,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念而提出的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卢梭
9、主张教育要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提倡学习实用的科学知识,围绕完满生活的五个方面来组织和安排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斯宾塞
10、强调教师系统讲授的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
11、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指的是( )
A潜在课程B核心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
12、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形成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布鲁纳C根舍因D凯洛夫
13、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什么课程提出来的( )
A广域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14、有利于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的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核心课程15、现在在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属于( ) 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
16、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各年级学习内容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潜在课程D核心课程17、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是(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
18、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看做是最早的( ) 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
19、学校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可以称之为( )
A校本课程B潜在课程C国家课程D活动课程20、课程计划中并不作出硬性规定,是否修习,可根据地方、学校或学生的需要来确定。

这种课程是( )
A校本课程B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21、课程计划中的中心问题是( )
A编写教案B开设哪些学科C分配课时D学年编制22、2001年6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颁布,标志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开始。

A第八次B第九次C第十次D第十一次
2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依据是( )
A教学大纲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学参考书24、属于课程标准的基本部分的是( )
A课程目标B内容标准C课程分配D教学建议
25、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的是( ) A教案B教科书C教学大纲D学科设置
26、教科书不同于其它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其内容的( )
A准确性B示范性C新颖性D基础性
27、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 )
A学习方式B接受能力C心理顺序D辨析能力
28、在20世纪60年代的课程改革运动中,提出“范例教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
A赫尔巴特B杜威C布鲁纳D根舍因
29、各国课程改革首要关注点是( )
A提高基础学力B培养信息素养C强调道德教育D发展学生个性
30、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 A课程结构综合化B改变学生学习方式C学生全面主动发展D改变课程管理方式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某一门学科2.社会实践3.课程计划4.学生5.科学技术6.实质教育7.形式教育论8.实质教育论9.形式教育论10.官能心理学11,学科教学12.直接经验13.多元化14.综合课程15.“七艺”16.“百科全书式”17.全面发展的价值18.儿童的兴趣和需要19.杜威20,综合课程21,广域课程22.不可控制性23.附带学习24.校本课程25.课程计划26.开设哪些学科27.课程改革2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9.纲要90.国家课程标准31.内容标准部分32.课程标准33.教科书34.心理顺序35.同一年级36.“学科结构论”37.创造性38,全面主动发展39.过程与方法40.学校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特指_____________。

2、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和___________等活动。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即___________、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4、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有许多,但总体来说,社会、学科和__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5、特定时代的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与这一时代的人类文化与_____________发展水平相关的。

6、形式教育和___________是西方近代关于普通教育价段学校设置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7、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的理论被称为__________。

8、形式教育论只相信理智的可靠,而_________则认为只有感觉经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9、在课程上,_________强调古典语言、文学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教学。

10、形式教育论的哲学基础是唯理论,心理学基础是____________。

11、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
分类为基础,以___________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知识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12、儿童中心的出发点是儿童,强调从儿童的_____出发,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

13、20世纪50年代以来,课程理论的发展开始超越以往二元对立的状况,出现了____的格局。

14、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的类型越来越多和丰富,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____是学校课程的基本类型。

15、学科课程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_____等,可看做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16、17世纪,夸美纽斯基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理想,提出要设置____课程。

17、学科课程其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学生___。

18、活动课程是从_____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19、活动课程作为一种课程类型,形成于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____。

20、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的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近的几门学科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就是_____。

21、综合课程也被称作_______或大范围课程,这种课程的开设既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

22、“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其本质在于_____。

23、关于潜在课程研究的萌芽时期,在杜威所讲的______、克伯屈的“附学习”和“副学习”中就已有所涉及。

24、课程类型,从谭程管理的角度来看,还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

25、___________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则。

26、___________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27、20世纪80纪年代以来,____________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价段教育改革的重心。

28、2001年6月,__________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

29、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__________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指出:_____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31、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___________和课程实施建议部分。

32、教科书是__________的具体化,是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33、____________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3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____________。

35、教科书兼顾_________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6、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运动,如美国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的___________思想和以“新三艺”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西德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思想等,都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37、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____________与开放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38、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的___________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39、现代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将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强调知识与技能、_______、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实现。

40、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和___________三级课程管理。

三、名词解释三、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客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通常指广义;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

2.学科中心论;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

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种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3.儿童中心论:儿童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儿童.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及经验设计课程,提倡活动课程、经验课程。

4.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井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顾序、授课时效及期限。

5,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6.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对应的一类课程,它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的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7.核心课程:是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
8.潜在课程;也称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潜在课程”中的“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着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
9.必修课程;是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10.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及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11.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2.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1、课程
2、学科中心论
3、儿童中心论
4、学科课程
5、活动课程
6、综合课程
7、核心课程
8、潜在课程
9、必修课程
10、课程计划
11、课程标准
12、教科书
四、判断题四、判断题
1.课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答;错。

课程包含以下具体含义:它首先是指某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全都教育内容的总和。

其次,它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最后,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和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一定时代课程的发展与其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无关.
答;错。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既是人类已有社会实践的结晶,也是人类继续从事社会实践的起点。

学校教育必须将人类已有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成果纳入学校课程.也就是说,特定时代的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与这一时代的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关的。

这在现代社会尤显突出。

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二者并没有较大的分歧。

答:错。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西方近代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二者根本分歧反映在:
(1)偏重知识还是偏重能力。

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2)哲学认识论上是唯理论还是经验论。

形式教育论只相信理智的可靠,而实质教育论则认为认识中只有感觉经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3)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是官能心理学还是联想心理学。

形式教育论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唯一途径,而实质教育论则认为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和联系。

4.有人说我国推行的活动课程就是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

答:错。

我国课程计划中增设“活动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中进一步将其明确为“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种形态的课程与杜威所主张的活动课程既有一定渊源,也有较大差别。

它并不反对学科课程,主张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

5.综合课程就是多门学科的相加。

答:错。

综合课程打破传统的从一门科学中选取特定内容构成课程的做法,根据一定目的,从相邻相近的几门科学中选取内容并将这些内容相互融合,构成课程。

综合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几门学科拼凑到一起,若不能真正体现综合,就会变成“凑合”,就不能体现综合课程的优势。

6.核心课程是一种已经非常完善的课程。

答:错。

核心课程是一种围绕人类基本活动来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一种课程。

例如:1~2年级学习周围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所在社区;3—4年级学习较广的环境,由县、省到国家;9—10年级学习社会经济;1l~12年级作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核心课程在兼顾学生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增强学科间的联系方面,在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认识特点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如何保障学生获得深入、系统的知识,还有待研究。

7.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答:正确.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

它们
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都信
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遵方式。

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8.课程计划就是对教学作出全面安排.
答:错。

课程计划不仅对教学作出全面安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也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井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9.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答:镨.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成总体规划,具体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颇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而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由前言部分、课程目标部分、内容标准部分和课程实施建议部分组成。

10.学校课程中的学科就是科学。

答:错。

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科是某门科学中的基础性内客,也是学生发展成长中必须学习的内容,是经过教育学加工以后的产物,具有教育的功能。

而科学则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它不仅在叙述范围和性质上与科学不同,在叙述的程序上也不一样,科学是从一般理论的结构和原理出发,而学科则多是从具体事物和现象的描述开始,然后转向关系、定义、规律的
揭示。

11.教科书唯一的作用就是方便教师教学.
答:错。

教科书的作用有:(1)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并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教学内客进行组织和呈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2)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作出统筹
安排.
(3)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客;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

(4)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

1、课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一定时代课程的发展与其人类文化及科技发展无关。

3、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二者并没有较大的分歧。

4、有人说我国推行的活动课程就是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

5、综合课程就是多门学科的相加。

6、核心课程是一种已经非常完善的课程。

7、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8、课程计划就是对教学作出全面安排。

9、课程标准就是课程计划。

10、学校课程中的学科就是科学。

11、教科书唯一的作用就是方便教师教学。

五、论述题
1、简要分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2、试分析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理论得失。

3、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其优缺点有哪些?
4、2001年6月,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课程计划的变化有哪些?
5、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6、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7、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哪些?
五、论述题
1.简要分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答:制约课程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总体来说,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社会发展水平,二是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三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就是说,社会、学科及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时,课程的内部因素也制约着课程的发展。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特定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等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生变化的重要动力.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既是人类已有社会实践的结晶,也是人类继续从事社会实践的起点。

学校教育必须将人类已有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发展成果纳入学校课程.也就是说,特定时代的教学内容如何,总是与这一时代的人类文化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关的。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课程是直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

课程除要符合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之外,还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是制约课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4)课程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理论,也对课程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试分析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的理论得失.
答:学科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各执一端,相互对立,是两种截然相反或者说针锋相对的课程理论。

学科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学科中心论关心的是知识的传递,强调知识的系统而相对忽视儿童的兴趣及儿童的心理发展逻辑.儿童中心论的出发点是儿童,强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顺应和满足儿童自然发展的需要,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要求来确定课程,强调从儿童的直接经验出发,桉个体经验发展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强调儿童通过活动来获得知识经验。

儿童中心论能够满足儿童的需要,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
3.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及其优缺点有噼些?
答;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1)分科设置;
(2)课程内容按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来选择和安排,重视学科内容的内在联系;
(3)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
(1)使相同或相近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连贯起来,形成逐步递进、内容连续的逻辑系列,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递。

(2)所授知识、技能具有完整性、系统性、严密性。

(3)便于教师教学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科课程的缺点:
(1)课程内容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

(2)在教学中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3)可能会压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2001年6月,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课程计划的变化有哪些?
答:(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前,我国的课程计划是小学、中学(初中和高中)分段编写的。

1986年之后,高中课程计划单独编写,小学及初中(即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则统一编写。

(2)设置了综合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3)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4)为地方和学校开发课程留有空间,鼓励地方和学校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5.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1)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性主要体现为对确定知识的正确表达,思想性就是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基础性是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

当然,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加强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一般要求包含以下两项要求;①以学科逻辑系统为主,力求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②直线排列和逻辑排列相结合。

(5)教科书编写要兼顾同一年殿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以保证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6.国外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基本理念是:
①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为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提高儿童的基础学力仍然是各国课程改革首要的关注点。

读、写、算能力和信息素养等是未来公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学力是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基础。

因此,健儿童具备基础学力是课程改革首要的目标。

②信息素养的养成。

为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儿童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养成成为各国课程改革的另一热点.
③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需要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因此,各国课程改革都强调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认为教育应该培养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在这方面,外语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太热点。

此外,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也是开放的时代所必需的。

课程改革也强调踌文化意识。

④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各国课程普遍注重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教育。

⑤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儿童经验、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发展学生个性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反映在课程设计中,具体体现为以下特点;
①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现代课程,超越了智力本位的课程观,强调通过课程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性目标,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宗旨,从而实现知识与智力的统一、认知与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