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 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措施
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外贸经济的研究,比较分析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就现阶段所面临的
挑战机遇以及应对措施,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的外贸形势。
并在长远的未来更稳固的发展和扩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外贸挑战机遇策略金融危机
目录
目录 (1)
一、面临的外贸挑战 (2)
(一)世界市场的萎缩 (3)
(二)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且日益复杂化 (3)
(三)出口增速放缓 (3)
(四)海外货款回收困难 (3)
(五)通货膨胀的联动与通货紧缩的压 (4)
(六)人民币兑美元被迫升值与亚洲货币的新颓势 (4)
(七)企业资金链断流,融资缺口拉 (4)
二、机遇 (5)
(一)行业的重新洗牌 (5)
(二)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一系列政策 (5)
(三)利润空间增大 (5)
三、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5)
(一)宏观政策的制定 (5)
(二)外贸企业应对措施 (6)
四、总结 (7)
本页不要页码
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对措施(此句应在下一页)
一、挑战
(一)世界市场的萎缩
本轮危机虽源于美国,但却快速蔓延到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虽发端于房产和金融,却不断波及到各实体经济领域,使得国际市场的需求出现减速、萎缩甚至停滞的状况。
特别是占我国出口60%122上的美日欧三大主体市场需求的减速给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同比增长率从接近30%甚至更高急速降到25%以下,2009年出现了不可想象的负增长。
其次,在部分进口单位延期支付货款的同时,为了转嫁危机,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开始增多,贸易摩擦加剧。
这不仅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加税和限制出口的风险,更可能导致货物的滞留和库存时间的延迟,进而导致资金的占用,加大资金链的断裂风险。
另一方面,欧美市场的需求下降,欧美国家纷纷对外减少订单。
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出口金额增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受影响不大。
由于我国外贸依存度长期在高位运行,本次危机带来的我国外贸出口减少已经传导到经济的其他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显著可见,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GDP增长9.0%,同比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二)贸易壁垒不断提高且日益复杂化
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不断扩散和蔓延,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金融危机起源地美国,其经济金融业的损失已接近20世纪初的大危机时期。
由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均出现模式复杂的贸易保护主义:如美国政府的采购国货政策,以及限制对部分中国高端产品的购买,认为其存在侵害美国国家安全的可能;印度也强化了对中国产品进口的管理,对中国的玩具和医药等进口加以限制,以保护本国日渐衰落的同类产业;国外一些大型企业在服务外包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外包目的国的环境、用人制度等进行一系列的不合理规定等等。
种种贸易壁垒复杂化的表现均源自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
为了转嫁危机,各国贸易保护措施开始增多,贸易摩擦加剧。
这不仅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加税和限制出口的风险,更可能导致货物的滞留和库存时间的延迟,进而导致资金的占用,加大资金链的断裂风险。
(三)出口增速放缓
我国外贸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主力军的推动作用。
据世贸财经网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并且我国外贸从业人员逐年增长,每年拉动我国就业率将近一个百分点。
人世后我国外贸更是急速增长,特别是出口增长尤为迅速。
出口月度同比增长率除2008年2月外其余均保持在20%以上。
但是随着全球金融风暴的蔓延,我国出口出现了大幅度萎缩,特别是对美出口的急剧下滑使得我国外贸企业遭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
2008年中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放缓7.9%,其中制造业出口仅增长了16.8%。
农业同比下降0.8%,表现出一种全面下滑的趋势。
这种下滑的趋势在2009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四)海外货款回收困难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步向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扩散,众多中国出口企业逐步感受到国外进口商潜在的付款危机,我国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数量大增。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不完全统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出口企业的收款等待时间明显增加。
由于当地银行纷纷收紧银根,一些国外进口商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他们通过拖欠方式,向中国企业转嫁风险。
2008年中国信保共接到出口信用险索赔案件超过2000宗,金额超过5亿美元,同比增长119%。
其中美国报损案件452宗,同比增长37.1%,报损金额2.19亿美元,同比增长242.8%。
(五)通货膨胀的联动与通货紧缩的压力
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引发的是流动性的急剧收缩,部分地产和房贷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迹象。
政府出于救市目的,开始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随着奥巴马政府新年通过的7870亿美元救济方案的出台,全球又掀起了第二次注资潮。
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如此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流向流动性短缺的地产和金融部门,而是充斥到了其他市场。
这使得其他市场特别是基础性和资源性市场的美元过多,进而导致以美元计价的此类产品价格急剧上扬,这就是危机爆发之后的全球通货膨胀势头。
全球通货膨胀的蔓延和传导很快影响到日益开放的中国。
特别是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很多低利润的加工出口企业出现危机。
全球流动性注入越多,通货膨胀就越剧烈。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失业率不断提高,主要国家很快从通胀进入通缩的状况,这种忽冷忽热的变化对外贸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六)人民币兑美元被迫升值与亚洲货币的新颓势
人民币汇改以来,对美元汇率就一直小幅攀升。
危机爆发初期,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进入急速升值区间。
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是最致命的,它直接表现为我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
对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我国产品失去了一直以
来的价格优势。
同时,人民币出现了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国内出现急剧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再次提高了我国出口企业的成本。
处于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大量国际游资不断冲击我国国内市场,成为我国流动性的主要来源和结构通胀的主要动因。
为了对国内通货膨胀进行引导而推行的吸收流动性的紧缩银根政策,切断了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特别是对风雨交加的外贸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随时可能发生。
这种内外交困的压力是我国外贸企业倒闭潮的主要原因。
2009年2月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第二波潮的来袭,亚洲经济遭受了更大更明显的冲击,巴基斯坦和韩国经济相继告急,亚洲货币进入波动贬值态势,给人民币带来了进一步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经济特别是外贸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七)企业资金链断流,融资缺口拉大
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尤为突出。
据银监会统计,2008年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10万亿元,其中只有约1.1万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1%,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中小企业融资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尽管2008年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投资和出口退税力度等,但对中小外贸企业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金融海啸的持续肆虐下,很多中小外贸企业仍然无法经营。
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特别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的数量更是超过1万,并且有2/3的纺织企业正面临重整。
导致以上情况出现的“罪魁祸首”就是间接融资难问题。
去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总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了中小企业,只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
中小企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地争抢贷款、从民间高息借贷已经成为其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方式。
基于出口市场的畏缩、出口成本的不断提高、资金链的断裂以及危机爆发前对经济形势估计的不足而采取了错误的宏观政策等原因,我国外贸企业利润不断下滑,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国有超过10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或倒闭,其中大多为外贸企业或者与外贸企业相关。
江浙、广东等沿海外贸龙头地区均出现外贸企业倒闭潮。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大量工人失业,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此段字体统一为宋体)
二、机遇
(一)由于经济危机引起企业破产倒闭,使得行业进行重新洗牌,各生存企业重新瓜分市场份额,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也隐含了辩证法的不变法则,这就是通过努力让坏事转化为好事。
具体说,就是借经济增速趋缓和“金融海啸”之机,从主观上和客观上对中小企业进行优胜劣汰,不失时机地让好的中小企业利用当前形势提升品质,做大做强,增加抗风险能力;让不好的中小企业自然淘汰,达到优化组合的目的。
(二)政府应对经济危机出台一系列政策:提高退税率,人民币贬值,银行降息。
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安排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比以往提高了20.3%,努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当前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已由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
在减免赋税方面,小型微利企业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比标准税率低了5个百分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则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增值税、营业税的起征点分别由纳税人月销售额600-2000元和200-800元提高到1000-5000元,由此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赋税负担。
同时,为解决外向型企业目前遇到的困难,国家正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改善融资条件,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竞争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的稳定增长。
(三)国际商品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下跌,利润空间增大。
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下跌,中国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下降。
前几年,由于美元贬值、投机盛行、需求旺盛等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机构流动性资金短缺,逐步从大宗商品市场撤离资金;同时,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日益悲观,从而预期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价格也将下跌。
中国现已成为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买方,国际商品价格的下降将大大缓解中国企业的成本上涨的压力,并增加中国企业在价格上的话语权。
三、金融危机下外贸企业的应对策略
由于世界各国在联合协调机制和应对措施上相对及时,对缓解危机有着极大的帮助。
因此世界经济形势虽然在短期内会有所恶化,但是随着J曲线效应的发挥,局面将很快会扭转。
就我国的外贸行业而言,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采取扩大投资、产业振兴以及出口推动和加强国际对话等有效措施。
(一)宏观政策的制定
第一,拉动内需及产业振兴,以增强外贸发展的基础保障。
贸易的缓慢发展源自于经济的不景气,所以,从根本上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才是外贸企业的最有效救济措施。
国家最近连续推出的投资刺激经济政策、拉动内需措施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就是从源头上推动了外贸的发展。
要充分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少对外部市场的过渡依赖,开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拓展外贸企业的生存空间;要保证国家四万亿投资及其他相关投资用到实处,避免重复建设和外贸企业的自相厮杀。
市场发展和产业振兴才是我国外贸企业的根本保障和出路。
第二,加强内外经贸政策的灵活协调,推动产业合理转移与有效承接。
综合考虑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出口产业和企业的承受能力。
货币政策在全局调控和间接调控方面要灵活化处理,在稳定物价、防止危机传导、引导流动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同时发挥财政政策的局部调控优势,对外贸受损严重的行业及时进行调节。
把对内和对外经济刺激政策有效结合起来,迎接金融危机带来的产业转移潮,把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与国内东中西部的产业转移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东部发达地区的辐射效应和中西部地区的人力和资源优势。
外贸的发展不一定要局限于东部沿海,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同样可以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外贸体系,如重庆的长江航运和保税港区建设等。
第三,加强国际沟通,遏制危机传导,化解贸易摩擦。
充分利用现代国际市场各种调节机制和机构,加强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构建应对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机制。
在对美国经济波动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加强与欧盟、日本经济政策的协作,防止危机进一步扩大或恶化;敦促各经济大国肩负起稳定世界经济和双边经贸关系的责任;同时要稳定人民币汇率,防止汇率大幅波动,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割裂美国转嫁危机的汇率传导机制。
保持近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微小波幅贬值态势,以便我国外贸发展实现“软着陆”——外贸发展速度、贸易方向和贸易结构在同一时段的调整和
优化。
充分利用WTO的多变贸易解决和磋商机制,有效规避和抵制不公平待遇,防止美国新一轮贸易保护抬头对其他国家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有预见性地做好应对措施,将贸易纠纷化解于未然中。
第四,建立风险应对专项基金,加强信贷融资政策上的支持。
当前,国家已论证提出构建证券市场的平稳基金,但给予外贸出口企业的专项信贷基金尚未设立。
而针对外贸企业的风险基金的设立,将增加外贸企业应对风险的灵活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特别是要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推出多种避险型金融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保函、信贷证明、贷款意向书、出口押汇、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等,提高中小企业在危机中的生存率。
第五,加强外贸企业整治力度。
我国目前的外贸企业多、杂、散,缺乏统一有效的引导和监管,服务外包水平总体上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传播渠道缺乏,导致危机来临时我国外贸企业的不知所措。
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外贸行业协会的统筹度和国际化水平,创新外贸监管、协管机构的管理方式,使信息能够在行业内部有效流通。
整合外贸企业资源,提高专业分工程度,依据外贸企业实力强度划分产品的多元化分工,避免各自为战的现象。
(二)外贸企业应对措施
第一,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
受各类产品需求程度的影响,中高收入水平的生活必需品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真正影响的是中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必需品以及中低档奢侈品的需求。
外贸企业要及时把握产品的需求动态,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实现产品销售和服务的延伸。
实施产品差异化战略,不同外贸企业根据经济实力大小实现梯度产品生产和出口,加快新产品、新品种、新款式的外贸产品的发掘,避免恶性降价和受制于人。
针对国际市场,在保持出口产品主要面向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同时,要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重点是东南亚、中东、俄罗斯、南部非洲、南美洲等市场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根据国内需求适时调整产品品种,在面向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做到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优势互补,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减轻市场变化对企业的显著性影响。
第二,努力加强成本管理。
在金融危机中,外贸企业利润普遍下降,企业生存举步维艰。
企业内部也应积极做好防范措施,企业应加强采购、生产、销售、储存运输、资金运筹等各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扩大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加大进口,降低成本。
由于人民币升值使得进口原料、原器件的成本下降,在出口产品中加大进口原料的比例是出口企业有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应积极扩大保税原材料,充分利用保税政策,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
少数企业通过各种措施,有效降低了企业成本,成为这次金融海啸中的佼佼者。
它们的经验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主要包括:一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平台等网络优势,实行网上撮合交易,降低国外采购商成本。
提高订单的通过率;二是利用中西部地区更为廉价的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优势,实施产业和订单的转移,
甚至部分有条件的外贸出口企业把订单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实施内部化战略;三是创新外贸环节的管理机制,积极完善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外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利用人才优势增加企业效益;四是转变经营模式,积极推行外贸代理制,构建境外外贸代理网络,成为国外大批发商的国内贸易伙伴,扩宽销售渠道。
第三,加速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我国外贸企业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损的本质在于外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优势不突出,产品以中低档产品和贴牌制品为主,受国际市场的制约性较大。
我们目前还处于低端“世界工厂”阶段,离全球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还有很大距离。
外贸企业应充分利用这次金融危机,一是要加强技术研发、引进和改造,提高核心技术的自有率,强化高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稳定高端产品市场;二是要延伸产业链条,通过收购、兼并、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三是要逐步提高品牌意识,打造自有国际品牌或利用危机兼并和购买国际知名品牌,实现企业品牌的“增值”。
只有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才能改变外贸企业的“结构性”阵痛,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度。
第四,争取更有利的结算方式
在出口收汇方面,应努力争取让客户先支付一定比例的订金,回避远期付款方式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缩短结汇期限。
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积极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加快出口收汇。
在进口付汇方面,应争取延期付款方式,利用远期信用证等方式把人民币贷款置换为外汇贷款,延缓进口付汇,抵消外汇资产的贬值风险。
第五,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规避风险
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就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确认哪些客户可以给予商业信用,以控制应收帐款风险。
对客户信用评价可以通过对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以及分析客户的资产负债率、经营能力、是否有风险性经营项目、不良记录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加以控制风险
此外,企业一方面可以争取向客户转嫁成本,适当提价或者和客户共担风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还可以争取让上游供应商同步降低原材料、原器件价格,或者争取延期付款的期限,挤压上游企业的利润空间,共度难关。
四、总结
本次金融危机涉及面广、影响大,我们既要清醒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又要进行理性的分析,积极采取对策。
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将会继续增加,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也可能加深,但机遇仍大于挑战。
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是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日本的十几分之一。
即使人民币继续升值,中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世界上有价格优势,欧美国家还是要购买中国的产品。
外贸企业要在应对危机时把握机遇,建立、巩固民族资本对国内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借助危机冲击改善国内经济社会秩序,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财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万多亿的美元外汇储备和国内较高的储备,使得资金来源稳定、丰富、充裕;中国内需潜力较大,扩大内需的空间更加广阔。
我国外贸依存度数据的高位并不影响经济的安全有序运行,
而是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之一。
只要我们的政府和企业及时调整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外贸的“冬天”将不会持久,外贸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将在这次金融海啸的洗礼下优化组合和改进。
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我们从中找出问题的本质,迎面直前,经历风雨的外贸企业将步入一个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华厚坤.试论跨文化语境下的大学英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第6期这些文字应在下一页
[2] 曹明逸.体验西方礼仪,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J], 2003
[3] 涉外婚姻健康发展万里婚缘牵手各大洲, 民主和法制周刊[J],2003.06.11
[4] 芬兰 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J], 第一卷 1992年版
[5] 芬兰 E.A.韦斯特马克.人类婚姻史[J], 第二卷 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