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视角托卡尔丘克的阴沉与光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生活·风云书签
如果不是得到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垂
青,普通读者应该不会知道当代波兰还
有像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这样的作家。


大多数后现代文学一样,她的作品很难
被定义:不是故事,不是历史,更不是传
统的小说。

在阅读《白天的房子,夜晚的
房子》(以下简称《房子》)的过程中,总
会想起那首歌《小城故事》。

歌中唱道,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假如你到小
城来,收获特别多”。

毋庸置疑,《房子》
就是波兰的《小城故事集》。

可是,当我
们在文学大奖的召唤下,打开书,走进其
笔下的托卡尔丘克小城,才发现自己“收
获”的既不是“喜”,也不是“乐”,而是
一连串发生在边缘地带的边缘人生。


像曾经孕育了所有故事的波兰,直到今
天仍然被历史的伤痛牢牢捆绑,既不能
逃避,也无从逃避。

托卡尔丘克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
大学时曾就读心理学,毕业后当过心理
医生。

生于和平年代的她没有义务去重
复历史的伤痛,于是索性拿起笔,一路写
了下去。

这提醒我们,只要给她一双翅
膀,她就能从泥泞的大地抽身而起,高
高地飞在半空,让自己变身为名副其实的
“文学女巫”。

《房子》(又译作《收集梦
的剪贴簿》)就是这样一本书。

托卡尔丘
克借用纪伯伦的话“你的房子是你更大
的身体。

它在阳光下长大,在夜的寂静中
入睡……”揭开了她的梦境书写。

这意味
着,房子是人的身体,也是梦的居所。

于是,“集梦者”托卡尔丘克走入小
城,打开不同的房门,走进不同的房间,
进入他人的世界,旁观他人的梦境。

这就
像在制作一件“用各色布片缝起来的百
衲衣”,旅游指南、菜谱、蘑菇采摘手册、
中世纪人物(圣女库梅尔尼斯)小传、
祷告、假发制作步骤、梦境实录、末日预
言……统统被托卡尔丘克拿了过来,与
数十个极具魔幻意味的故事(一到冬天
就要冬眠的老妇人玛尔塔、银行女职员
克雷霞与梦中男子的左耳之恋、身体里
住着小鸟的酒鬼马雷克、性别错乱的中
世纪教士、害怕成为狼人的乡村教师、穿
越他人身体的捕梦者)一起,构成了她庞
大而散碎的梦境。

从表面上看,托卡尔丘克的写作似
乎远离了波兰作家惯有的写实主义传
统。

她自顾自地扬起轻盈的翅膀,钻入梦
境与故事之间,将历史与现实统统抛在
书名:《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波兰]
译者:易丽君、袁汉镕
出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青蛙视角:托卡尔丘克的阴沉与光明
文/谷立立
(图/视觉中国)
品质生活·风云书签身后。

但事实上,托卡尔丘克从来没有挥挥衣袖、洒脱地走开,而是用迂回、婉转的方式接近传统,重述身边人的命运,解读波兰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苦难。

这正应了她的前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写下的句子,“这是一个政治的时代,所有的白昼的、夜晚的,一切——你们、我们、他们的——无一不是政治事务”。

大意是说,不管她写了什么、走得多远,她笔下的每一个字、每一行句子,都注定会回到这片饱经苦难的土地上。

托卡尔丘克当然没有忘记她的国家、她的历史。

在她看来,历史是国家的历史,也是小人物的历史。

因此,与其用尽全力描绘一幅恢宏的民族史诗,倒不如退回生活的现场,观察小人物的生生死死、内心惶惑。

她长期抱有的“青蛙视角”造就了她独特的写作:从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而是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去解读一个小城的前世今生。

《马雷克·马雷克》里有一句话,真实地描述了他急剧下滑的人生:“(马雷克)回想起开头自己是如何走向堕落的,想起他曾经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而今却是处处低人一等。

向下滑的运动实在令人感到恐怖,甚至超过恐怖”。

是的,下滑。

历史上的波兰正是沿着逐级“向下滑”的运动轨迹,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从高高在上到低人一等,更直接导致了当下的低迷。

因此,就算托卡尔丘克摆出一副“本书纯属虚构”的姿态,暗暗告诫读者“不要对号入座”,我们还是可以从她笔下读出太多真实的隐喻。

比如,书中那些被她刻意搅乱了的时间:远古、中世纪、十八世纪、近现代,恰恰对应着波兰的崛起、发展、衰败、没落。

远古时代,刀具匠顿奇尔靠着顽强的意志,在森林边上开垦良田,缔造出小城新鲁达的雏形;中世纪时,随着国家的统一,文明高度发达,就有了库梅尔尼斯的事迹;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大军压境,波兰被一分为三。

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来到新鲁达,当起了新一代的小城居民;二战初期,纳粹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接连展开一系列惨绝人寰的屠杀;战后,波兰失去被德国占领的东部领土,被迫成了“战胜国中唯一缩小了疆域的国家”。

这就是波兰: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阴暗;一边是伤痛,一边是希望。

托卡尔丘克用她轻灵的笔尖,触及这个国家深处的伤疤。

但《房子》远远不是治愈系的汤药。

小说中所有在场的(祖父、父辈的亲身经历)、不在场的(故事歌谣、神话传说),都是小城记忆的一部分,是白天的故事,是夜晚的梦魇,是不分昼夜的伤
痛。

托卡尔丘克的高明之处在于她的冷静。

她很清楚,优秀的心理分析师与杰出的作家一样,既不负责解答,更不负责疗伤。

仿佛要重写一部波兰背景下的伊索寓言,她可以像谈论蚂蚁之死一样,描写人物的崩溃;谈论他们到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参观、购物,就像所有黑暗的杀戮并没有真正发生过。

而她的人物呢,总是活在梦境中,像一只无脚的小鸟跳来蹦去,既不属于历
史,也不属于未来,只是一味地活在当下。

即便如此,故事仍然有光明,至少新
鲁达有一半时间属于“白天”。

在《悲伤
和比悲伤更糟的感觉》里,“悲伤”不是
被大肆渲染的情绪。

哪怕明知城里的孩
子长大后会以“炮灰”的身份卷入下一次
战争,饱经战乱之苦的乡村教师埃戈·苏姆,还是要教他们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作品。

于是,当孩子们咿咿呀呀地唱着“前辈维吉尔教自己的孩子们读书”的小调,我们知道托卡尔丘克终于迎来了她的光明时刻:她砸碎夜晚的房子,扭转错乱的时间,为小说带来一道光。

“这道光反射出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满月,所有明亮的繁星闪耀的天空,所有的烛光和白炽灯泡的光,以及所有种类的荧光灯冷色的光”,照亮了她笔下那个阴沉的世界。

编辑:黄灵********************
京腔京韵话北京“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不同,其形成的契机是1919年巴黎和会后,因列强拒绝公正对待中国,中国知识界集体失望,梁启超、辜鸿铭等较为了解西方文化的学者,转而主张用民族主义对抗现代主义,从追求文明,走向追求文化。

翻开文学史,京派尤其辉煌,沈从文、老舍、梁实秋、冰心等名家不一而足。

作者对书中所列之人的旧事信手拈来,如邻家熟人一一述说。

在他的笔下,作家也要吃饭,也要面对实际生活,也会有嫉妒、轻蔑、偏见、功利心等。

梳理往昔,那些民国的名士便一个个跃然纸上,令人欲罢不能。

(文/灵耳)新书速递作者:蔡辉出版:北京出版集团公司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书名:《名士·斯文风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