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课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四年级语⽂⽼师在教学第⼀课《古诗词三⾸》时,要引导学⽣读懂这三⾸古诗词,感悟每⾸诗/词中描绘的独特景⾊,体会表现⼿法。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古诗词三⾸》课⽂
《独坐敬亭⼭①》
[唐] 李⽩
众鸟⾼飞尽,
孤云独去闲②。

相看两不厌③,
只有敬亭⼭。

注释
①敬亭⼭:在今安徽省宣州市郊。

②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在的样⼦。

③厌:满⾜。

《望洞庭①》
[唐] 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②,
潭⾯③⽆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④。

注释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指⽔⾊和⽉⾊融为⼀体。

③潭⾯:指湖⾯。

④青螺:这⾥⽤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

《忆江南①》
[唐] ⽩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②。

是出江花红胜⽕,
春来江⽔绿如蓝③。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忆江南:词牌名。

原题下有词三⾸,这⾥是其中第⼀⾸。

②谙:熟悉。

③蓝:⼀种植物,叶蓝绿⾊,可提取青蓝⾊染料。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独坐敬亭⼭》赏析
敬亭⼭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诗⼈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做过太守。

李⽩⼀⽣凡七游宣城,这⾸五绝作于天宝⼗⼆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年时间了。

长期飘泊⽣活,使李⽩饱尝了⼈间⾟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时的情趣,正是诗⼈带着怀才不遇⽽产⽣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活写照。

前⼆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只鸟⼉⾼飞远去,直⾄⽆影⽆踪;寥廓的长空还有⼀⽚
⽩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群⼭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了诗⼈在敬亭⼭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拟⼈⼿法写诗⼈对敬亭⼭的喜爱。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和敬亭⼭了。

诗⼈凝视着秀丽的敬亭⼭,⽽敬亭⼭似乎也在⼀动不动地看着诗⼈。

这使诗⼈很动情-世界上⼤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与敬亭⼭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字同义重复,把诗⼈与敬亭⼭紧紧地联在⼀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对敬亭⼭的喜爱。

“⼈⽣得⼀知⼰⾜矣”,鸟飞云去⼜何⾜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看来,是写了诗⼈与敬亭⼭相对⽽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愈是写⼭的“有情”,愈是表现出⼈的“⽆情”;⽽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脉。

这⾸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就在于诗⼈的思想感情与⾃然景物的⾼度融合⽽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望洞庭》赏析
这是诗⼈遥望洞庭湖⽽写的风景诗,明⽩如话⽽意味隽永。

第⼀句从⽔光⽉⾊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但⽉亮已经出来,如果天⿊就看不出两者⾊彩的融合了。

第⼆句⽤镜⼦的⽐喻表现夜晚湖⾯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不反光,像镜⼦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翠绿的⾊彩,这⾥的“⼭⽔”实际只是指⼭,即湖中的君⼭。

⽤“⼭⽔”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法。

第四句再⽤⼀个⽐喻,将浮在⽔中的君⼭⽐作搁在⽩银盘⼦⾥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有⽐喻的⽣动,读来饶有趣味。

四年级下册语⽂书第⼀课《忆江南》赏析
词⼈青少年时期就曾旅居江南,中年⼜先后在杭州、苏州等地做过刺史(州的长官),江南的美丽风光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恋恋不能忘怀。

晚年在北⽅,他写过不少怀念江南的诗歌,《忆江南》词三⾸就是其中⼴为传诵的⼀组。

它们约作于⽂宗开成三年(838)前后,当时词⼈66岁左右,正以太⼦少傅分司洛阳(领⼲薪在洛阳养⽼)。

这⾥所录,是组词的第⼀⾸,也是写得最精彩的⼀⾸。

旧曾谙,过去曾经饱览。

谙,热悉。

江花,江边的鲜花。

蓝,植物名,种类很多,叶⼦可⽤来制作青绿⾊的染料。

“⽇出”两句,线条粗犷明快,设⾊鲜艳浓烈,凸现了春和景明时的江花江⽔,有彩版画的艺术效果。

此词在中国⽂学史乃⾄东亚⽂学史上的影响很⼤。

不数⼗年,它就传播到了东瀛。

公元9世纪末,⽇本第⼀醍醐天皇时期,皇⼦兼明亲王作《忆龟⼭》词:“忆龟⼭。

龟⼭久往还。

南溪夜⾬花开后,西岭秋风叶落间。

能不忆龟⼭?”就明显是摹拟本篇。

在中国,《忆江南》这个词牌⾃此成为历代词⼈赞美各地⼭川及风⼟⼈情的⾸选,且多以“某地好”开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