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育才学校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强调教育教学功能,将书院视作学校,这是宋代书院的一个特点,而其结果就是书院与科举相结合。它是历史的选择,对书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自从选士的科举和养士的学校扯到一起后,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就成了令人头痛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北宋中后期三兴官学就做出了将二者剥离的努力,但积重难返。

南宋理学家们也曾有过对官学进行改革的尝试,失败之后,他们弃置官学,转而致力于官方书院的建设。具体的做法仍然是从批判科举入手。张栻在《重修岳麓书院记》中,指出刘珙建设的目的是“岂特使子群居佚谭,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エ而已乎?盖欲成就人オ,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可见岳麓书院并不反对科举,但反对仅仅为了科举。这种态度比较现实,意在科举之外另辟新径,以达到书院的教育目标。

白鹿洞书院的做法更为灵活,朱熹发布《招举人入书院状》,为即将奔赴临安参加省试的举人办起了培训班。此举意在利用集训的机会,以理学家讲学修身的一套来修正世俗的科举观念。其用心仍然是在以书院来匡正迷失方向的官学教育

等到淳熙十四年(1187)朱熹为石鼓书院作记时,他总结历史,观照现实,提出在地方官学之外,另立门户,创建官办书院,“以俟四方之士有志于学,而不屑于课试之业者居之”。也就是说,在理学家们看来,官方书院和州县官学同属于国家教育系统,而书院被定位在补充匡救州县官学不足的坐标上。这与替代官学的北宋初年完全不同,理学家们这时追求的目标是,让官方书院主要作为修正官学沉迷科举的弊端而存在。

官办书院如何去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呢?理学家们设计的理想目标是,书院不以科举为目的,而以讲学为指归。关于这一点,朱熹曾清楚地表述为“前人建书院,本以待四方士友,相与讲学,非止为科举计”。理学家并不泛言反对科举,只将反对的目标锁定在仅仅以科举为目的这一点上,而将大量的精力倾注于讲学事业,希望以自己理学的教育理想来化解消融书院生徒的利禄之心,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南宋学者,不分派系,无论朱陆,在对待科举的问题上是基本一致的,既认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又对其不可胜言之害深恶绝,而希望以“讲学”来予以救正。其“大要”在“续洙泗之正传”,而“淑诸人者”,无外乎为“忠君、孝亲、诚身、信友,用则泽及天下,不用则无愧俯仰,

如是而已”。至于救正之方,也就是讲学的内容,则各家各派已呈现不同特色,“天理人欲之分”剖析章明,是张栻、朱熹的长处,“喻义喻利之论”敷阐精至,是陆九渊的强项。

摘编自邓洪波《宋代书院的开拓与进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的书院为养士的学校,强调教育教学功能,后来与选士的科举扯到一起,沦为科举的附庸。

B. 书院有官方和民间之分,官方书院和州县官学同属于国家教育系统,而书院的定位是补充匡救州县官学的不足。

C. 书院并不反对科举,白鹿洞书院就曾为即将参加省试的举人办起了培训班,但书院反对仅仅为了科举。

D. 南宋学者,不分派系,无论朱陆,都对科举不可胜言之害深恶,希望以“讲学”来予以救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学校沦为科举的附庸产生的危害为立论前提,重在分析理学家们对其的化解。

B. 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突出了理学家们在修正世俗的科举观念方面做出的努力。

C. 文章注重分析理学家们对书院的理想的目的,不反对科举,但反对仅仅为了科举,具有辩证意味。

D. 文章论证南宋理学家们对官学进行改革的尝试和探索,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思路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官办书院要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应该完全抛开与科举相结合的做法,以自由讲学为要务

B. 理学家们希望以自己理学的教育理想来化解消融书院生徒的利禄之心,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

C. 南宋学者,有很多派系之分,有的重在“天理人欲之分”的剖析,有的重在“喻义喻利之论”的敷阐。

D. 经过南宋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官办书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官学沉迷科举的弊端的问题。

参考答案:

1. C

2. B

3. A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浏览原文,再观察四个选项,需要找准答题区间,搜索与选项相关的语句,与选项的表述进行比对。本题A项,“书院为养士的学校”不合文意,太绝对。原文为“强调教育教学功能,将书院视作学校,这是宋代书院的一个特点,而其结果就是书院与科举相结合”。B项,“书院有官方和民间之分,官方书院和州县官学同属于国家教育系统”不合文意,一些人的看法变成普遍的认知,绝对了。原文是“在理学家们看来,官方书院和州县官学同属于国家教育系统”。D项,“南宋学者,不分派系,无论朱陆,都对科举不可胜言之害深恶”不合文意,绝对了。由原文“既认为‘南宋学者,不分派系,无论朱陆,在对待科举的问题上是基本一致的,既认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又对其不可胜言之害深恶绝,”可知,“理学家并不完全反对科举”,即并不泛言反对科举,只将反对的目标锁定在仅仅以科举为目的这一点上,。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B项,“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表述错误,原文没有“比喻论证”,而是举例论证。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本题A项,“完全抛开与科举相结合的做法,以自由讲学为要务”表述错误,太绝对。原文是“而其结果就是书院与科举相结合。它是历史的选择,对书院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故选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