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认可的历史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认可的历史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施昌彦
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实验室认可”定义为“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校准和检测所做的一种正式承认”。

在GB/T 27011—2005《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中,“认可”定义为“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认可的对象是合格评定机构,包括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的目的在于向公众证明其特定能力;认可机构则是第三方即权威或获授权的组织.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伴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发现,加上现代标准化的诞生,形成了工业化大生产,使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并日趋成熟。

然而,随之带来的诸如锅炉爆炸、电器失火等大量财毁人亡的事故,给社会造成不安、给公众带来痛苦、也给保险商带来巨额损失。

人们意识到来自产品提供方(第一方)的自我评价和产品接收方(第二方)的验收评价,因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变得愈来愈不可信。

所以,公众强烈呼吁由独立于产销双方并不受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和影响的第三方,用科学、独立、公正的方法对市场上流通的,特别是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性能进行评价与监督.
当时实际上有两种办法:一是等待政府立法,即定规矩、建机构后实施;二是由民间(主要是保险商们)集资组建检测实验室,即先行动起来,促使政府立法和规范。

多数工业化国家选择的是后者,即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首先从民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自发产生。

诸如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他们均始于锅炉、电器、防火材料等检验,现多已成为国际著名检验、认证集团.1903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标准协会(BSI)以BS为依据对铁轨进行合格认证,并在合格的铁轨上打上BSI风筝标志(认证标志),开创了政府直接管理和组织认证的先河。

由此,第三方的测量、评价、认证和合格评定,从单纯民间转变成政府立法管理和民间共同参与的活动。

合格评定是对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

工业化生产使商品交换的形式从简单的供需见面、以货易货,走向供需双方不直接见面即能成交的商业网络形式,从而促进了合格评定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关贸总协定(GATT)决议在世界范围内签订“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生效于1980年元旦的该协议规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

由GATT改组成立的世贸组织(WTO)所使用的1994版的TBT,将“认证制度"一词更改为“合格评定制度”并在定义中将其内涵扩展为“证明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进行的第一方自我声明、第二方验收、第三方
认证以及认可活动”,并规定合格评定程序应包括:抽样、检测和检验程序;合格评价、证实和保证程序;注册、认可和批准程序以及它们的综合运用。

近年来,随着质量认证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合格评定领域逐渐形成了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人员认证、认证机构认可、实验室认可和检查机构认可等诸多体系(见图1)。

总之,在WTO/TBT框架下,国际经济与技术体系以计量、标准化与合格评定作为技术支撑,协调相关标准与质量评价活动,促进各国相互承认测量结果,降低影响或阻碍全球贸易发展的技术壁垒。

当前,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都愈来愈认识到有必要研究并改善与经济效率及产品、服务的市场准入有关的技术基础。

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四者紧密结合,构成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进而保障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参与全球贸易。

二、现状
实验室认可这一概念可追溯到大约70年前,作为英联邦成员的澳大利亚,由于缺乏一致的检测标准和仪器无法在二战中为英军提供军火。

1947年他们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实验室认可体系并成立了认可机构——澳大利亚国家检测机构协会(NATA).60年代英国也建立了实验室认可机构,从而带动了欧洲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70年代美国、新西兰和法国等开展实验室认可活动,80年代逐渐发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90年代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加入了建立实验室认可体系行列。

随着各国实验室认可机构的建立,70年代初在欧洲出现了区域性的合作组织。

目前国际上已成立了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欧洲认可合作组织(EA)、中美洲认可合作组织(IAAC)、南部非洲认可发展合作组织(SADCA)等.1977 年在丹麦成立国际实验室认可论坛(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nference),简称ILAC,并于1996年在荷兰由论坛转变成实体,即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Accreditation Cooperation),简称仍为ILAC。

认可已成为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其运用日益广泛、发展异常迅猛,已有77个国家和经济体的81家认可机构签署了国际互认协议(MRA),占世界经济总量95%的国家的认可机构加入了国际或区域认可合作组织。

我国实验室认可活动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原国家标准局和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共同派员组团参加了当年在巴黎召开的ILAC大会.1986年通过国家经济管理委员会授权,原国家标准局开展对检测实验室的审查认可工作,同时原国家计量局依据《计量法》对全国的产品质检机构开展计量认证工作.计量认证(CMA)和审查认可
(CAL)是我国政府对实验室的两套考核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统一管理,并形成了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制度。

1994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成立“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并依据ISO/IEC导则58运作.1989年原中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成立“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认证管理委员会",形成以该局为核心由6个行政大区实验室考核领导小组组成的进出口领域实验室认可工作体系,后于1996年依据导则58改组成立了“中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CIBLAC)并于2000年8月更名为“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实际上,我国的实验室认可从起初的行政管理为主导,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下的自愿、开放的认可体系。

CNACL于1999年、CCIBLAC于2001年分别顺利通过APLAC同行评审,并签署了APLAC相互承认协议。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了快速增长,面临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 2002年7月4日,原CNACL和原CCIBLAC合并成立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实现了我国统一的实验室认可体系.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2006年3月31日CNC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将CNAL和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合并,成立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名称为C hina N ational A ccreditation S 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缩写为CNAS),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等相关机构(简称“合格评定机构”)的认可工作(见图2).认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进合格评定机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等要求加强建设,促进合格评定机构以公正的行为、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标准、规范等开展认可工作,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权威信誉、廉洁高效的工作原则;确保认可工作的公正性,并对作出的认可决定负责。

我国的认可工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加入了ILAC与APLAC的多边互认后获认可的实验室数量占国际互认实验室总量(4万多家)的13%,获认可的检验机构数量占国际互认检验机构总量(6700家)的5%,均名列前茅。

最近,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许可改革,完善资质认定管理法规,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开放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推动检验检测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健康发展,2015年4月9日质检总局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63号),并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该办法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从事下列活动,应当取得资质认定: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为社会经济、公益活动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

三、目的和意义
ILAC的宗旨和目的是通过实验室认可机构之间签署相互承认协议,达到相互承认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实验室报告,从而减少贸易中商品的重复检测、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实验室认可通过向社会传递经证实的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校准能力的信任,使用户在选择实验室时能更为明智与理性,也增强了消费者对此的溢价支付意愿。

由此实验室不仅可提高其质量管理与技术能力,还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认可使“一次检测,全球承认”成为现实。

总之,实验室认可的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表明具备了按相应认可准则开展检测或校准服务的技术能力;
2、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赢得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信任;
3、获得签署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4、有机会参与国际间合格评定机构认可双边、多边合作交流;
5、可在认可的范围内使用CNAS国家实验室认可标志和ILAC国际互认联合标志;
6、列入获准认可机构名录,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

【图1和图2见附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