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酪氨酸酶的提取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一、前言:生物酶的基本知识
酶(enzyme)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对特定底物(substrate)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生物催化剂。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只要有生命活动的地方就有酶的作用,生命不能离开酶的存在。在酶的催化下,机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又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酶对代谢发挥着巧妙的调节作用。生物体的许多疾病与酶的异常密切相关;许多药物也可通过对酶的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酶学研究的深入,必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和作出巨大贡献。酶与一般非生物催化剂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具有表现活性和专一性所必需的空间结构,以提供
反应中心。由于蛋白质遇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紫外线等容易变性而
失活,所以酶促反应都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如人体中的各种酶促反
应,一般都为37℃)和pH约为7的条件下进行。
2、酶促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较低。如使1mol蔗糖水解所需活化能高达1.34MJ,用
H+离子作催化剂时活化能降至87.9 KJ,若用蔗糖酶催化时只需39.4 KJ。
3、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 ~1020倍,比一
般非生物催化剂高107~1013倍。如存在于血液中能催化H2CO3分子分解的碳
酸酐酶,它的催化效率非常高,每一分子每分钟可以催化数万个H2CO3分子分
解。正是因为血液中有这样高效率的酶,才能及时完成排放CO2的任务,维
持血液的正常生理pH值。
4、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每一种酶只能对某
一类物质甚至只对某一种物质起催化作用,这是一般非生物陈化剂所无法比拟
的。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和抑制剂等。在酶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增加底物的浓度,可以提高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当底物浓度增至某一限度后,反应初速度就不再随底物的浓度而变化,而是逐渐趋近某一极限值,这个极限值称为最大速度(V max)。
酶的以上特性已引起化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例如酶正被作为分析试剂、探针得到应用;生物酶的化学模拟已广泛开展,将为研制高性能的工业催化剂奠定基础。酶的电化学研究的开展还开辟了生物电化学的新领域。酶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对其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酶促反应动力学是酶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实验目的
1、认识生物体中酶的存在和催化作用,了解生物体系中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有机合成的不同
和相同之处,认识一些生物化学过程的特殊性。
2、掌握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和保存方法,学会使用仪器分析的手段研究催化反应,特别是
生物化学体系中催化过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实验原理
酪氨酸是一种以Cu + 或Cu 2+
为辅助因子的全酶,能催化空气中的氧对多巴的氧化反应。催化过程可以通过多巴转换反应过程的颜色变化来监测,通过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的酶的活性。
酪氨酸酶可用比色法测定。由于多巴转变成多巴红速率很快,在转到下一步产率慢得多,故可在酶存在下,测定多巴转变为多巴红的速率而测定酶的活性。(可用吸光度对时间作图,从所得的直线斜率求酶的活性)。
酶参与的多巴转换反应如下:
酪氨酸——多巴——多巴醌——无色——多巴红——二羟基吲哚——吲哚醌——黑色素
酶的活性计算: 一般pH 、离子强度),25℃时在 1min 内转化1 mol 底物所需要的量为酶的活性单位。通过下式可计算出所用的酶的活性:6
10kt a ⨯∆=
V
A ,式中:a 为所用溶液的酶的活性,A ∆
为最大吸收处吸光度的变化,t 为时间,k 为酪氨酸的摩尔吸收系数,V 为加入的酶体积。
进而计算出所用原料中的酶的活性: m
a a 0V =
',式中:a '为原料中酶的活性,0V 为
原料所得的酶溶液的总体积,m 为原料总质量。
本实验拟通过从土豆等物中提取酪氨酸酶并测定其活性,使我们对酶有个基本认识。当土豆、苹果、香蕉或蘑菇受损伤时,在空气作用下,很快变为棕色,这是因为它们的组织中都含有酪氨酸和酪氨酸酶,酶存在于物质内部,当内部物质暴露于空气中,在氧的参与下将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素。
四、仪器和试剂
1、仪器: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子天平、研钵、水浴、容量瓶、秒表。
2、试剂:酪氨酸、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盐酸、新鲜土豆。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1、溶液配制
1.1 酪氨酸溶液的配制
酪氨酸在中性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小,因而配制过程中需加入一定量盐酸溶解。首先称取一定量的酪氨酸配制0.1mol/L 酪氨酸储备液,在实验过程中稀释至0.02mol/L ,使用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的NaOH 调节其pH 接近中性。
1.2 缓冲溶液的配置
首先分别配置0.2mol/L KH 2PO 4溶液0.2mol/L NaOH 溶液,然后以一定的体积比配置pH=6.0和pH=7.2的KH 2PO 4-NaOH 缓冲溶液。体积比如下表:
表1.1 KH
PO-NaOH缓冲溶液的体积比
2、酶的提取
取新鲜土豆,清洁后切碎,称取10.05g置于研钵中,加入7.5mL pH=7.2的磷酸缓冲溶液,用力挤压和研碎,用两层纱布滤出提取液,立即高心分离5min,倾出上层清液保存于冰箱中,提取液为棕色,在放置过程中不断变黑。
3、酪氨酸最大吸收波长确定
取2.5mL酶提取液用pH=7.2的缓冲溶液稀释至10mL比色管中,摇匀。取0.4mL已稀释过的土豆提取液,加2.6mLpH=6.0的缓冲溶液,加入2.0mL酪氨酸溶液,摇匀。反应约数分钟后,于分光光度计上扫描绘制酪氨酸的吸收光谱图。
表1.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图1.1 酪氨酸吸收光谱的绘制
由图1.1可知酪氨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
4、酶活性测量
分别取0.3、0.4、0.5mL稀释过的提取液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5.0mLpH=6.0的缓冲溶液,再加入4.0mL酪氨酸溶液,同时开始计时,用分光光度计在450nm处测定吸光度。开始6min内每分钟读一个数,以后隔2min读一个数,直至吸光度变化不大为止。以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