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纸样制版基础知识点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制版基础知识点总结1.服装主要部位英文代号
2. 基本概念
(1)服装结构:服装各部件和各层材料的几何形状以及相互结合的关系,包括服装各部位轮廓线之间的组合关系、部位内部的结构线以及个层服装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
(2)结构制图:也称裁剪制图,是对服装结构通过分析在纸张上或布上绘制出服装结构线的过程。
(3)结构平面构成:也称平面裁剪,是最常见的结构构成方法。
分析设计图所表现的服
装造型结构组成,形态吻合关系等,通过结构制图和某些直观的实验方法,将整体结构分解成基本部件的设计过程。
(4)结构立体构成:也称立体裁剪,能形象的表现服装与人体间对应关系,常用于款式复
杂或悬垂性强的面料的服装结构,将布料覆合在人体或人体模型上剪切,直接将整体结构分解成基本部件的设计过程。
3.结构制图规则
结构制图的基本规则一般是先作衣身,后作部件,先作大衣片,后作小衣片,先作前衣片,后作后衣片。
在作基础线时一般是先定长度,后定宽度,由上而下,由左到右进行。
作好基础线后,根据结构线的绘制要求,在有关部件位标出若干工艺点,最后用直线、曲线和光滑的弧线准确地连接各部件定点和工艺点,画出结构线。
服装结构图主要暴扣净缝制图,毛缝制图,部件详图、排料图。
净缝制图是按照服装成品的尺寸制图,图样中部包括缝份和贴边。
毛缝制图是在净缝的制图的基础上外加缝份和贴边,剪切衣片和制作样板时不需要另加缝份和贴边。
部件详图是对缝制工艺要求较高、结构较复杂的服装部件,除作结构制图外,再作详图加以补充,以便缝纫加工时作参考。
4. 人体体型分类
人体体型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生理、遗传、年龄、职业、健康原因和生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可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
1.从整体体型看
标准体:指身体的高度与围度的比例协调,且没有明显缺陷的体型,也成为正常体。
肥胖体:身体矮胖,体重较大,围度相对身高较大,骨骼粗壮,皮下脂肪厚,肌肉发达,颈部较短,肩部较宽,胸部短宽深厚,胸围大。
瘦体:身材瘦长,体重较轻,骨骼细长,皮下脂肪少,肌肉不发达,颈部细长,肩窄且圆,胸部狭长扁平。
2.从身体形态分(正常体型除外,指特殊体)
挺胸体:也叫鸡胸体,胸部挺起,背部较平,胸宽尺寸大于背宽尺寸。
驼背体:身体屈身,背部圆而宽,胸宽较窄,在穿正常服装时,一起前长后短。
厚身体: 身体前后厚度较大,背宽与肩宽较窄。
扁平体:身体前后厚度较小,是一种较干瘦的体型。
腹凸体:腹部肥满突出的体型。
腰粗体:腰部粗壮,无明显腰部曲线的体型。
凸臀体:臀部丰满度较大。
平臀体:臀部丰满度小。
短颈:颈长较正常体短,肥胖体和耸肩体型的居多。
长颈:颈长较正常体长,瘦型体的居多。
粗颈:劲围较正常体粗,肥胖体型的居多。
细颈:颈部较正常体细,瘦型体居多。
X型腿:腿型呈外撇型。
O型腿:腿型呈内弧型。
耸肩:肩部较正常体挺而高耸。
垂肩:与耸肩相反,肩部缓和下垂。
高低肩:左右肩不均衡。
5.青年男女体型的差异
男女体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躯干部,主要有骨骼大小和肌肉,脂肪的多少引起。
在男性体型中,骨骼一般较为粗大和突出,而女性骨骼较小而平滑。
男性体肩部较宽,肩斜较小,胸部宽阔平坦,乳腺不发达,腰部较女性宽,背部凹凸明显,脊椎弯曲度较小。
正常男子前腰节比后腰节短1.5cm。
女性体肩部较窄,肩斜较大,胸廓较狭小而短小,青年女性胸部隆起丰满,随着年龄增长和生育等因素影响,乳房增大,并逐渐松弛下垂。
腰部较窄,臀腹部较浑圆,背部凹凸不明显,脊椎骨弯曲度较大,尤其站立时,腰后弯曲度明显。
对亚洲女性来说,前腰节比后腰节长1----1.5cm左右,乳房发达,臀部丰满而腰细,皮下脂肪层厚而体表曲线平缓,肩斜而颈细是女性一般特征。
6.人体静态尺度参数
肩斜度:指人体从肩端点至颈侧点的小肩宽与水平线所形成的夹角,男性为21°,女性为20°。
(用于落肩量的设计)
颈斜度:指人体的颈项与垂直所形成的夹角,男性为17°女性为19°。
手臂自然下垂弯曲的平均值: 人体自然直立时,手臂呈稍向前弯曲的状态,弯曲程度男体为6.8cm ,女性为6cm。
(长用于一片袖前倾量)
胸坡角:指人体胸高点与前颈窝点的连线与通过胸高点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
一般男性胸坡角为16°。
女性为24°。
腹角:指人体腹最高点与腰节点的连线与通过腹最高点的垂线所形成的夹角,男性一般为10-----13.5°女性一般为10----13.5°。
(常用于前裆弧线的斜势)
臀角:指人体后中线臀部最丰满的垂线夹角,男性一般为19.8°,女性为21°。
人体臀沟处的垂直夹角为男性为10°,女性为12度。
(常用于后裆斜势)
7.衣身前后浮余量的概念
衣身前后浮余量是指衣身覆合在人体或人体台上,将衣身纵向前中心线、后中心线及维向胸围线,腰围线分别与人体或人台的标志线覆合一致后,前衣身在胸围线以上(肩缝、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前浮余量,亦称胸凸量。
后衣身在背宽线以上(肩宽、袖窿处)出现的多余量称后浮余量,亦称背凸量。
8.前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法
1. 前浮余量的消除是使衣身很好的覆合人体,即使衣身的结构达到平衡。
其消除方法有结构处理方法和工艺处理方法两种。
(1)前浮余量用省道的形式消除:将前浮余量对准胸高点,进行任意的旋转消除。
(2)前浮余量用下放的形式消除:是将前浮余量捋向下方至衣身自然平整,形成前中心外倾,腰围线呈水平状态,腰围线与基础线之间形成的量称下放量。
(3)前浮余量用省道+下放的形式消除:将部分前浮余量用收省的方式消除,部分前浮余量(一般<1cm)用下放的方式消除。
2. 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法
后浮余量的消除方法也可分位结构处理和工艺处理两种方法。
多采用肩背省的结构形式进行消除,工艺处理方法一般采用肩缝缝缩的工艺形式进行消除。
9. 裤装结构种类
裤装结构种类可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裤装臀围的宽松量进行分类:
贴体裤:裤装臀围的松量小于等于6cm的裤装。
H=H*+0----6CM
较贴体裤:裤装臀围的松量6------12cm的裤装。
H=H*+6-----12CM
较宽松裤:裤装臀围的松量12-----18cm的裤装。
H=H*+12----18CM
宽松裤:裤装臀围的松量18cm以上的裤装。
H=H*+18CM以上
2.按裤装的长度进行分类:
超短裤(也叫热裤):大概尺寸在24---26cm之间。
短裤:大概尺寸在28-----30之间。
中短裤:大概尺寸在32-----37之间。
较长短裤:大概尺寸在40---45之间。
长短裤:大概尺寸在45------50之间。
短中裤:大概尺寸在50-----58之间。
中裤:大概尺寸在58------64之间。
七分裤:大概尺寸在65---72之间。
八分裤:大概尺寸在73-----80之间。
九分裤:大概尺寸在81------90之间。
长裤:大概尺寸在91------102之间。
注:此依据标准女体型160 和男体170。
3.按裤装脚口的大小分类。
直筒裤:裤脚口量=0.2H-----0.2H+5CM 即中档与脚扣基本相等的裤装,大概尺寸在36----46cm 之间。
瘦脚裤:裤脚口量小于等于0.2H—3CM的裤装。
大概尺寸在24------34cm之间。
宽脚裤:裤脚口量大于等于0.2H+10CM 的裤装。
大概尺寸在46-------60cm之间。
10. 裤装后裆倾斜角的设定
裤装后裆倾斜角的设计大小往往会影响后片裤装的合体与美观程度,这也是纸样师必须克服的难题。
首先了解后裆倾斜角的影响因素:
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受人体静态体型的制约,即有臀腰差的大小和臀部的倾斜程度决定。
若后档垂直倾斜角过大,会导致后档部起绺,影响裤子的外观造型。
因此,应使后裆倾斜角与人体臀部凸出量相一致。
二是人体动态所需运动松量,若后上裆倾斜角过小,则会影响下肢的前伸,造成运动不方便。
因此运动装的后上裆倾斜角应大于人体后臀部的凸出量。
总之,在设计后上裆倾斜角时,应综合考虑静态美观和动态舒适性。
以贴体风格为例,若材料拉伸性较好且裤装主要考虑静态美观时,后上裆倾斜角小于等于12°。
若材料拉伸性差且主要考虑动态舒适性时,后裆倾斜角取值趋向15°。
另外,前上裆垂直倾斜角处理为前上裆腰围处撇去量约为1cm,在特殊情况下(如当腰部部做省道,摺间时)为解决前部腰臀差,撇去量为小于等于2cm。
11. 裤装落裆量的设定
落裆量的大小随前后窿门宽的变化而变化,若前后窿门宽的差数越大,落裆量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前后窿门宽度相等时(如裤或裙裤等),落裆量为零。
在臀围相同的情况下,脚口越大,裤管的锥度越小,所形成的落裆量越小,脚口越小,裤管的锥度越大,所形成的落裆量也越大。
在相同的情况下,裤管越短,落裆量越大,正常裤子的落裆量一般为0.8---1cm,短裤的落裆量则在2-----3cm之间。
12. 裤装上裆宽与人体臀腹宽的关系
一般人体腹臀宽约占人体净臀围的0.24,故裤装上裆宽=0.24H*+上量松量-材料伸长量。
当裤装造型为裙装时,前后下档缝与水平线的夹角为0.上裆宽=0.21H*,当裤装造型有裙装向贴体风格裤装结构变化时,前后下档缝与水平线的夹角变大,下档缝拼合后,上裆宽大于等于0.21H,为使裤装造型美观有可满足人体体型要求,可减少上裆宽,一般裤装上裆宽取0.14H---0.16H。
便可合适各种裤装需要。
贴体风格:0.14H----0.15H
较贴体风格:0.15H----0.155H
较宽松风格:0.15H----0.16H
宽松风格:0.145H----0.155H(因为臀围规格很大)
13. 女装省道的设计
1.省道个数、形态、部位的设计
单个集中的省道由于省道缝去的量比较大,往往形成尖点,外观造型美观性较差,多方位的省道由于各方位缝去量较小,可使省尖处造型较均匀而平缓,但在实际使用时,还需根据造型和面料特性而定。
省道形态的选择,主要视衣身与人体贴近程度的需要而定,不能将所有省道的两边机械地缝成两道直线形缝迹,而必须根据人体的体型特征将其缝成略带弧形或有宽窄变化的省道。
根据人体不同的曲面形态和不同的贴合程度可选择相应的省道形态。
从理论上将,只要省角度量相等,不同部位的省道能起到同样的合体效果。
而实际上不同部位的省道却影响着复杂外观造型形态,这取决于不同的体型和不同的服装面料。
如肩省更适合用于胸围较大及肩宽较窄的体型。
而胸省或腋下省适合胸部扁平的体型。
从结构功能上讲,肩省兼有肩部造型和胸围造型两种功能,而胸省和腋下省只是具有胸部造型的单一功能。
3.省端点的设计
一般省端点与人体隆起部位相吻合,但由于人体曲面变化是平缓的,而不是突变的,故实际缝制的省端点只能对准某一曲率变化最大的部位,而不能完全缝制曲率变化最大的点上。
如前衣身的省道,尽管省端点都对准胸高点,在省转移时,也以胸高点为中心进行转移,而实际缝制省道时,省端点应距离胸高点一段距离。
具体设计时,肩省距胸高点5---7cm,袖窿省距胸高点约为3---4cm,腋下省距胸高点约为4---6cm,腰省距胸高点约为2---3cm。
14. 了解基础领窝
基础领窝及原型领窝,是经过人体后颈椎点、颈侧点、前中心点形成的弧线线迹,对应人体的颈根围,是衣领结构设计的基础。
基础领窝结构模式需满足两个条件:
(1)基础领窝的总弧线长等于预订的领围大
(2)基础领窝的领窝宽/领窝深=1.3---1.4 即符合人体颈根部的横经与纵经的比。
进行各类衣领结构设计时都必须先画出基础领窝,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变化,基础领窝的重要结构特征为,当领窝宽、深分别增加1cm时,领窝弧线增加2.4cm,即领窝开大、深量为a时,领窝弧线增加量为2.4a。
15. 无领基本结构设计
1.前开口领型的结构
前开口型无领结构的一般形式是在前中心线处开口,当前衣身前浮余量不能被其他形式充分消除时,便可通过撇胸这一不对准胸高点的省道进行消除。
一般女性的固有撇胸量为1cm. 2.前连口型无领结构
前连口型无领结构也称贯头型无领结构,是指前中心线处于连折状态的无领结构,衣身前浮余量放在后领窝宽内消除。
也就是后领窝宽=前领窝宽+人体固有撇胸量=前领窝宽+1cm,后领窝深及前后肩差(单肩差量为0.7cm左右)保持不变。
16. 袖身结构与人体上肢形态关系
在原型袖身结构设计中,在袖肘线与袖口线的交点处向袖口作一前偏量,成为袖口前偏量,其中,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0—1公分,较真身袖袖口前偏量为1---2公分,女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2---3公分,男装玩身袖袖口前偏量为3---4公分。
17. 袖山高与袖肥的近似公式
一般服装胸围在90-----110cm范围内,可得到袖山高和袖肥的近似公式:
宽松风格:袖山高=0----9cm,袖肥=0.2B----AH/2
较宽松风格:袖山高=9-----13cm,袖肥=0.2B+1----0.2B+3
较贴体风格: 袖山高=13----17cm,袖肥=0.2B-1----0.2B+1
贴体风格:袖山高17cm以上,袖肥=0.2B-3----0.2B-1(注意当袖山高比较高时此时袖肥一定不可过大,否则会影响到袖子的美观效果)。
18袖山缩缝量的总结
前袖山斜线=前AH+缩缝量-1.3cm
后袖山斜线=后AH+缩缝量-1cm
方法一:经验总结
薄型面料,宽松型风格袖山缩缝量为0----1.4cm 垫肩越厚所需要的缩缝量就越大。
较厚面料:较宽松风格袖山缩缝量为1.4------2.8cm 垫肩越厚所需要的缩缝量就越
较厚面料:较贴体风格袖山缩缝量为2.8------4.2cm 垫肩越厚所需要的缩缝量就越.
厚面料贴体风格的袖山缩缝量3.5cm 以上,
方法二:公式计算
缩缝量=(材料厚度系数+袖山风格系数)X AH%
较厚型材料贴体风格缩缝量=(3+4)X 50% =-3.5cm
19.袖隆长度的设计
人体净腋窝围=B*41% 成衣袖窿弧线长约占B的合体型46% 较合体型48%
较宽松型50% 宽松型52%
20.分袖结构设计
1.分袖结构种类
宽松型:前袖山角为0---20°,后袖山角等于前袖山角。
袖山高位0----10cm,也可用数字15:(0-----5.5)计算。
较宽松型:前袖山角为21---30°,后袖山角等于前袖山角。
袖山高为10----14cm,也可用数字15:(5.5----9)计算。
较贴体型:前袖山角为31---45°,后袖山角为前袖山角小0---2.5°。
袖山高为14----18cm,也可用数字15:(9----15)计算。
贴体型: 前袖山角为a=46---65°,后袖山角为前袖山角b=a-(a-40)/2。
袖山高为1大于18cm,也可用数字15:(15----17)计算。
2.分袖线形式分类
1.插肩袖:分割线将衣身的肩、胸部分割,与袖山合并。
2.半插肩袖:分割线将衣身部分割的肩、胸部分割,与袖山合并。
3.落肩袖:分割线将袖山的一部分分割,与衣身合并。
4.覆肩袖:分割线将衣身的胸部分割,与袖山合并。
20.前后横开领的大小关系
肩部是显示衣服平服合体的重要部位,应呈现自然状态,平服贴体。
要使肩部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前后衣身横开领的配合。
对于前衣身不开口的款式,后横开领应为前横开领+0.7---1cm,对于驳领款式,其前横开领剔除前襟撇量应比后横开领小0.3cm,对于立领款式,其前横开领剔除门襟撇量应比后横开领小0.5cm左右。
因款式的需要,肩线需作前后移动时,前后横开领的吻合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应注意前后领窝组合后形态不能变。
21.女装裤子前后浪与裤型的关系
裤子按直裆大小可分为,束腰裤(在腰最细处)、无腰裤(在腰最细处往下)、低腰裤(无腰裤还往下)、高腰裤等等。
束腰裤的直裆应为27---28cm,一般为西裤造型。
前有折,后有省。
一般臀腰差可设在24---27cm,腰围在净腰围的基础上+1---2cm。
此时后浪=前浪+10cm
无腰裤的直裆应为在束腰裤的基础上减去3----4cm,一般为24----25cm,一般为休闲裤造型,前无省无摺,后有省,臀腰差可设计在20----22cm,腰围在净腰围的基础上加上4—5cm. 此时后浪=前浪+10.5cm。
低腰裤的直裆应为在束腰裤的基础上减去6cm,一般为21cm,一般为牛仔裤的造型,前无省后无省(省转移在育克里)臀腰差可为18---20cm.腰围在净腰围的基础上加上6---8cm。
此时后浪=前浪+11cm.
超低腰裤直裆应为在束腰裤的基础上减去9cm,一般为18---19cm,一般为牛仔裤的造型,前无省后无省,臀腰差可为12---16cm.腰围在净腰围的基础上加上10---12cm。
此时后浪=前浪+12cm.
高腰裤的直裆应为在束腰裤的基础上加上2---3cm,一般为29----30cm,一般为高身束腰裤造型。
前有一个两个或多个摺,后有省,臀腰差可设计在24----27cm,腰围在净腰围的基础上加上2—3cm. 此时后浪=前浪+9.5cm.
打版中常见问题疑难解答
1.在仿版中裤子的直裆怎么计算?
答:两种方法可以解决:1.量取前浪长,在前浪的基础上+0.5cm,就可以得到直裆长。
2.量取外侧缝长—内侧缝长然后+0.5cm,也可得到直裆长。
2.裤子侧缝起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
答:裤侧缝起包由以下两种原因所致:一是腰比较细的女性体型,臀腰差较大,会导致两侧腰口的撇势做大而造成;二是紧身型喇叭裤的膝围小于脚口也会造成臀部起包。
如果在做纸样时能够将前挺缝往侧缝偏移0.5----1cm,把膝围线向下平移2---3cm,就能避免此情况产生了。
打版时要先确保裤外缝的造型,再来调节裤内侧缝的造型。
3.裤子前门襟的撇势最大可设计多少?
答:女裤前门襟撇势最大可设置1.5cm,男裤最大可设置2cm,因为人体腹与腰的倾角为3—5°,如果撇势过大会导致裤挺缝外偏,还会使前裆弯有窝势起鼓现象。
因此臀腰差大的体型最好不要设计高腰裤,采用低腰裤设计,这样可缩小臀腰差数。
避免种种不良现象的产生。
4.裙裤和裤裙在打版中应注意什么?
答:裤裙的左右下档缝较分明,后裆缝有起翘,因而直裆较浅,窿门宽也较适中。
裙裤的裤脚口成A字型,左右下档缝有重叠,窿门宽设得较宽,直裆也较深。
由于总浪长大于基本裤装,所以后裆缝就不作起翘。
如果直裆与西裤相似,裤窿门宽又小于18cm,那么后裆缝的处理方式就与西裤相似,作适当起翘。
5.裤子前内裆缝比后内裆缝大多少才合适?
答:无弹力料的西裤和直筒裤前下档缝应长于后下裆缝0.7---1cm,有弹力料的,喇叭裤、贴体紧身裤前下裆缝应长于后下裆缝1.5—2 cm。
因为后下裆缝是一条较大的内弧线,只有将它拔开,后挺缝才会改变线形,形成与人腿形似的曲线。
6.怎样确定束腰、低腰、高腰、连腰裙款的腰高?
答:各种腰款的裙装打版时臀围线是主要的依据。
束腰裙臀线与腰线高为18---19cm,低腰裙臀围线与腰围线高为12----13cm,高腰裙臀围线与腰围线高为24----25cm,连腰裙臀围线与腰围线高为20---21cm,它与裙长无关。
7.一步裙开衩高低与裙底摆有关吗?
答:有关,一步裙的含义就是着裙时能跨一个台阶的高度。
裙长以齐膝为基准。
如果裙底摆在侧缝撇去2.3cm,裙开衩的高从臀围线往下18cm,(大概为裙下平线上量15cm)。
如果裙底摆在侧缝撇去2cm,裙开衩高为臀围线下量20cm,(大概为裙下平线上量13cm)。
如果裙底摆在侧缝撇去1cm,裙开衩高为下平线上量5---6cm 。
裙底摆加上开口大是裙摆宽的总量。
8.A字裙的下摆大应该用什么方式设定?
答:A字裙不同于喇叭裙,底摆无波纹,只要裙摆宽使腿能上一步台阶就可以了。
所以可按臀围线下量10cm,在往外垂直作1cm,两点连线,然后作底摆垂直侧缝连线即可。
如果
是长的A字裙,可作10:1.3连点连线。
这样就能将裙底设置出来。
并非是先设定裙摆的大小。
9.一步裙后中前中下摆起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先说前中起翘的原因。
前中期翘是有两个原因造成:一是裙腰口侧缝起翘过大。
二是前腰口省量不够,不能满足腹部的尺寸,就会将腹下围的裙片上提,把腰口拔开。
这些都是导致裙前中起翘的原因。
如果侧缝撇势小些,腰口省加大,起翘放低,如果腰省很大,可适当增加腰口缝缩量,,都能改变前中期翘现象。
后中起翘的原因与前中起翘原因相似。
一是由于后中下落量过大;二是后腰口省量不足。
不能满足臀部凸起量,导致臀部把后腰口拔开,使衣片上提。
避免这种现象可适当减小后中腰口线下落量。
增大后腰口省量,减少侧缝腰口撇势,也可适当加大后中下摆量,可下落1---2cm,使后中线长于前中线。
10.侧缝收腰量多大才合适?
答:一般在侧缝的收腰量的在总腰收量的1/4,如果总收腰量为18cm,则侧缝总收腰量为2.5cm,如果总收腰量为16cm,则侧缝收腰量为2cm。
余下的量可对半均分到前后衣身的腰部,也可作是适当的加减。
一般前身腰收量小于后腰收量0.7---1cm。
如果侧缝是收腰量较大,会影响合缝后袖窿门宽的增大,从而导致袖子的底弧宽不能撑开衣袖底弧,出现腋下有窝势不干净的状况,所以将袖肥宽必须大于袖窿宽4cm左右作为袖子与袖窿门宽的匹配定数。
11.前腰节省中心线为什么设斜纱向?
答:因为人体腰围线前低侧略上翘,前腰省中心线垂靠腰围线就会成为直斜线,在前中心线处下落0.5cm。
这也可通过立体裁剪清楚地看到。
然后省中心线两边等分设置省量,靠前中心线的省量就会略长于靠侧缝的省线为0.2cm左右。
这样就能确保前中止口线垂直,衣下摆不豁开。
12.为什么省尖都要与BP点有2---3cm的间距,BP点如何正确设定?
答:胸高点称BP点,它像个椎体,半径约为2---3厘米。
BP点与身高有关,身高160厘米,BP点与衣上平线间距是24.5cm,每增减一个号BP间距增减0.3cm,BP点与前中心线的间距是10%净胸围+0.5.随着小、中、大号规格缩放,乳距的长与宽的裆差也就是0.3厘米了。
13.为什么后袖窿处会有不干净的垂纹?
答:后袖窿处有部干净的垂纹,是因为袖窿底弧线与袖子的底弧线形不吻合、袖肥宽与袖窿门宽的匹配系数不当所致。
一般袖肥宽(半围)要大于窿门宽4厘米。
因为当前后衣侧缝合缝后会把原袖底弧线扩大2厘米左右。
加上当前后衣侧缝合缝后原袖子对衣身的窝势决定了袖肥必须大于袖窿宽4cm,如果小袖片的袖底弧线造型与衣袖窿门造型不吻合,也会出现不干净的摺纹。
14.为什么前中止口的下摆会豁开?
前中止口下摆豁开,一是由于前肩角度过大;二是由于前中撇门过大所造成的。
修改方法:1.前衣上平肩颈点处剪去0.5cm,调小肩角度。
2。
将前止口胸线处作适量归缩,用牵带固定,挂面与衣身止口线的纱向错开。
(一般有撇门的款式,前肩斜角度不要大于23°)
15.三开身与四开身有什么区别吗,用哪种开身做衣服比较好?
答:三开身与四开身各有利弊。
三开身由于正侧缝不破缝,这样衣袖形态不易变形,但三开身收腰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对于女装款式使用不太合适。
一般三开身适用于男装西服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