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9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9篇)
二年级读书笔记篇一
最近,我迷上了《笑猫日记》这本书。

我刚刚看,所以只看了一本小白的选择。

里面有善良的小白,美丽的女主人,判若两人的啊贝哥,蒙着黑纱的女人,酷爱打扮的菲娜,会听人话的笑猫。

小白和菲娜都是贵妇犬,小白在笑猫的帮助下,在樱花巷的一户好人家住下。

而小白在樱花巷的经历竟然如同一场又一场的噩梦!
最后小白看见了美丽的女主人,并和她相依为命。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写的非常生动有趣,让我念念不忘就像“心灵鸡汤”
温暖了我。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篇二
《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发展的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在信息智能化、思想自由化的今日。

出现许多前人无法预料的新情况,例如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普选与代议制、第三产业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

这些变化正是今日“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思潮出现的原因。

对于三大理论系统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在耀眼的意识形态背后更加有必要追本溯源的研究其科学性。

无疑,《共产党宣言》①可以提供一个契机。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意识形态性。

自然科
学可以沿着追求终极真理的大路迈进,而社会科学似乎“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是深深的打上阶级的烙印。

尤其使对于构建未来社会的学说,因为其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显得更为扑朔迷离。

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虽然革命年代的神圣光环已经逐渐消褪,但马克思主义依然不能像一般西哲一样“纯学术”。

在改变开放已三十余年的今日,其实质是学术与政治之辩。

马克思主义似乎被置于一种尴尬的局面,年轻一代谈“马”色变,在青少年中物质享乐与自由价值观已深入骨髓。

基于此背景,在学术上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论的回归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一、《共产党宣言》的时代特征
人很难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回溯过去,可以对今日和未来提供借鉴。

这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纲领,正式发表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正步入而立之年,而恩格斯才28岁。

当时的确是一个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被我们所熟知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也才刚发生不久。

大工业时代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愈来愈频繁的爆发。

这时的工人阶级已经提出了政治权利的要,急于寻求组织与指导思想,使“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其社会基础。

所以我们也应当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探讨《共产党宣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作品中延续了其一贯的激情、热忱与批判的态度,即使在文学上亦有很高成就。

全文采用递进的手法,在逻辑上层层推进,从阶级斗争的历史到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社会,以及这种社会华丽面纱下掩
盖的实质,最终得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与夺权措施。

伴随着残酷的资本的原始积累,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取得巨大飞跃。

就资本主义的产生阶段来说,《宣言》论述到:“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进而发展壮大和最终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
国家。

“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委员会罢了。

”这句话揭示了早日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构成,反映了无产者岌岌可危的社会现实。

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下层无产阶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人的工作条件不断恶化。

虽然马克思试图将其学说建构成像自然科学一样严密的科学,不过在《宣言》中还是表现出对无产阶级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

甚至可以觉察到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厌恶进而演化为对机器的厌恶,情感的甘地式自然经济的影子。

“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②。

马克思将“劳动的异化”,归结与“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资本主义生产制度。

其实这种“异化”很大程度上由在生产效率较低大工厂时代的社会分工造成的。

即使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只要生产力没有提高,那么必然还是要有社会分工。

而且工作越简单不是更加对人类有益吗?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还会使得人类完全退出生产领域,生产力得到较彻底的解放。

反观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的苏联在初次分配中工人得到的工资依然比较少,生产效率更为低下。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回答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阶级压迫问题。

以彻底的暴力革命方式
的阶级斗争,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

当时社会两个主要阶级的划分是基本正确的,但是世界历史进程却不尽相同。

在《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这只是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刚刚现成的早起来说,历史发展至今从更大的方面来说,马克思暴力革命学说只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初期,既矛盾尖锐期的时代特征相应运而生的。

二、暴力革命的社会模式
在社会矛盾极为尖锐的情况下,《宣言》中的暴力革命尤其现实性,在如此不平等的社会形式下,走一条以科学和实践为其特征革命为其手段,建立起人类的“理想社会”的社会模式,也就是走阶级革命的道路。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苏联的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但是由于当时俄国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且处于内忧外患中,不得不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及后来的斯大林模式。

苏联这种带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与马克思的更加自由更加民主的社会主义被道而驰。

王亚南先生把中国古代官僚划分独(牛牛范文☆.)立的阶层,奥威尔的《1984》也给我们展现了极权主义的可怕与绝望。

如何保证“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

”马克思本人当然不能代表整个马克思主义,即使马克思也说过:“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③,这实质上是反映后继者与原创
者思想的不同。

但是社会主义者必须解决:如何由社会主义过渡至共产主义?因为根据经验,拥有权力的人总是不愿意放弃权力,而不能简单的说“国家作为一个暴力工具也将逐渐消亡。

”回溯历史往往不尽如人意。

奥威尔的《1984》也为社会主义的变种——极权主义敲响了警钟,这是任何社会人,特别是社会主义者都必须正视的问题。

三、和平改良的社会模式
还有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模式,大抵可以从英国的光荣革命算起。

在资本主义内部的抗议与争取权利的斗争,比如宪章运动要求各项政治经济权利。

以罢工、游行示威等手段政治上争取普选权、社会福利、取消财产限制;经济上改变薪酬制度、缩短工作时间、改变企业持股方式等。

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加大科技创新方能提高生产效率,物质上先解放无产者。

并且在此期间不断的进行上述权利斗争,甚至组成左派政党参与议会竞选,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进行改变,最终促使向公民社会的转变。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束。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

而马克思忽略了国家职能的转变——阶级社会向公民社会。

波普尔就非常赞同国家调控的意义,例如经济危机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一定会导致革命与社会主义,只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出现。

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意义是巨大的,由上个世纪的东德和西德差距可见一斑。

福利国家也随之发展起来,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达到顶峰,至今
趋于稳定。

许多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比如信息产业也是大工业时代所预想不到的。

许多的剩余价值也转向第三产业,扩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广大工人阶级大部分也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一般都有自己的住房、甚至汽车购买股票等。

北欧的一些左派政党上台执政,很大程度上执行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应有的宽松、自由民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完善与发展意义深远。

四、历史照亮未来——中国的发展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说:“如果社会主义有可能与个人自由相结合那么我仍然是一个社会主义者。

”④中国目前应当要有敢于超越左右之争的勇气。

不是盲目的划分立场与左右,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来看待,消弥其头顶上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光环。

其实如果大家都是为了祖国好,那么很多方面是可以达成统一的、可以妥协的。

比如理性、民主、自由、关怀…都是普遍的观点,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波普、乔姆斯基还是罗尔斯。

在今日普遍的资本主义世界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独树一帜。

在改变的十字路口上中国,我想引用雅克•比岱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对于今日的中国,我认为问题在于要弄清两极中的哪一极将会胜出:权能还是所有权?对组织者来说,要驾驭资本家、并最终使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条件是:下层民众驾驭组织者好这就排除了对组织的摧毁。

并且,我假设,这种来自下层民众的驾驭意味着社会的和政治的自由团体的适当形式。


读书笔记篇三
在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青鸟》的书,在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幸福并不那么难寻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而大多数人从生到死,始终没有享受过近在身边的幸福。

主要人物:隶隶和咪隶一对兄妹。

在一个平安夜,有一个驼背仙女,要求他们去寻找青鸟——一个唯一能制止折磨她女儿病痛的鸟儿。

同时,仙女也送给隶隶一个嵌有钻石的绿色小帽子,于是,面包、糖果、水、火、光明、猫、狗……所有的一切都被一颗钻石赋予了神气的力量,全部都获得了生命……他们历尽艰辛,去寻找青鸟,原来他们寻找的并不是只鸟,而是一种幸福。

我是幸福的,我们大家都是幸福的,只要我们有爱心,有美好的心灵,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

读书笔记范文字篇四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

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我在假期里读了这本书,体会一下鲁迅那个年代小孩子的童年生活,给我的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写了许多关于鲁迅年少时的小故事。

比如《狗猫鼠》、《父亲的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共10往篇文章,每篇都讲的栩栩如生。

《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五猖会》回顾了儿
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

《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
活无常。

其中有三篇是我最喜欢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小时候淘气的鲁迅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到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的故事。

如鲁迅冬天下雪时捉鸟,他先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在下面撒下秕谷捉鸟,描写的之生动,仿佛我正在看着他捉鸟。

一直到鲁迅被送到私塾读书,课上偷偷画画,到书屋的小园玩耍。

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体现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热爱大自然的心态,也表现了私塾对孩子们的束缚。

《父亲的病》写出了鲁迅父亲被庸医所害的全过程,写了鲁迅的父亲患病,四处求医、找药引的绝望,与想尽办法为父亲救治的焦急心情和父亲临终前鲁迅心里、思想变化及事后对于父亲的痛处。

给我印象最深的文章莫过于《狗猫鼠》,这篇有趣的文章中,不
是题目所吸引我,也不是内容好笑有趣的文字,而是鲁迅在童年里与一只仇猫的故事。

写到了狗为什么会仇猫而引出鲁迅为什么会仇猫,又写到了鲁迅喜欢隐鼠和老鼠的真正克星——蛇,到“我”救了隐鼠,又被猫吃掉的过程。

我喜欢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从小就与小动物结缘——狗、猫、鼠等小动物我都养过,读了这篇文章使我眼前又浮现出养小动物时的情形,仿佛鲁迅与猫的博斗就是我在与猫博斗,倍感亲切。

在我
3岁时隔壁阿姨就送了我一只泰国猫,它的样子初看起来象是只小狗,而且机灵、胆小、怕人,一不注意就到处躲藏,常害得我们全家出动
去找它,后来由于搬家才忍痛将它送人。

仓鼠更不用说,我家现在还养着呢,而且有两个品种,学习之余、闲暇时我就斗斗它们玩,别有一番情趣。

《朝花夕拾》的鲁迅在中国文学界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出身于一个官僚的地主家庭,开始选择学医,后来认识到学医只能医治人们肉体上的病痛,精神上的麻木远比身体上的病痛更可怕。

从《朝花夕拾》的文章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鲁迅用平时的话语对旧社会的的厌恶、不满和抨击。

《朝花夕拾》带我们领略了鲁迅的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相比起来,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现在这样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渡过一个美好的、有意义的童年。

《朝花夕拾》真的是一本值得好好品味的好书,它使我明白了许多,读完这本文学名著后,使我受益非浅。

二年级读书笔记篇五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见过《风吹小号的天鹅》、《安徒生童话》……但我最喜欢《狗来了》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写了:狗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老伴也去世多年,狗决定离开家,到辽阔的世界去。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狗因为它喜欢帮助别人,一天,狗进了医院以后,有一只猫,它生病了,它有三十只小猫,小猫的妈妈不看他们,他们的爸爸进了医院,没人照顾他们,狗已经好了,它说:“我已经好了,我去吧!你的家在哪里?”左伯阁胡同七号,住在四楼,也可
以说成是阁楼,但他们从那出不去,最后他们到了熊的嫂子的家,熊的嫂子去旅游了。

他们把小猫送到了它爸爸那里。

读过了《狗来了》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读书笔记篇六
自读《孝经》后,孝这个字就像清甜的泉水,轻轻的、柔柔的、深深的扎根在我的心里,让我读懂了孝: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字,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的一个孝字,它的上半部分是老,下面则是子,它的含义就是让晚辈尊敬长辈。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尊老爱幼,孝敬父母,代代相传。

一个人,无论他的地位卑微与显赫,无论他是富有还是贫困,有着传统的美德,都可以鼓舞他们的一生。

同学们,当我们手拿《孝经》时,不妨从甜甜蜜蜜的生活中拿出一些实际行动给父母,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回报一个父母。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不妨帮父母分担一点生活中的忧愁,生活中的痛苦,让父母感到温暖。

吃东西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父母,看父母吃过没,让父母尝尝。

做每一件开心、幸福的事永远都应该先为父母着想,让父母体会到开心与幸福,体会到我们的孝心,我们的爱。

用我们的爱去感动父母,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每一处,让亲情在我们之间传递。

因为父母幸福的笑脸,永远都那么美丽!爱;;父母的爱,祖父祖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朋友的爱,师生间的爱,地球大家庭的爱,这些爱重叠在一起,形成一股暖流,温暖人心,形成一个爱的世界,让我
们在这个世界幸幸福福,快快乐乐,甜甜蜜蜜的生活。

几乎所有的父母和长辈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献给了儿女,但是他们却根本没想得到回报;也并没想把自己的爱给儿女,让儿女多孝顺自己一些,多回报社会。

为什么?为什么?人间最温暖的亲情只是父母想着儿女,而不是儿女想着父母,孝敬父母呢?当父母辛苦一生,操劳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我们,把我们养大成人后,他们慢慢的老去后,当父母走到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情景,走到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状态的时候,特别需要爱,特别需要呵护的时候,有些父母可能面对的是寂寞、孤苦、无助与凄凉。

同学们,在我们的甜蜜生活中,不妨想想父母的辛苦,所以,我们更应该想想父母,孝敬父母。

孝这个含有传统美德的字,必将世世相传,必将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因为,孝是一种传统美德!
读书笔记篇七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是孟子借用《诗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殷商可以借鉴的教训并不远,就是前一代的夏朝(夏桀)。

这是《孟子》一书里《离娄(上)》中孟子针对君王治理国家要效法先王
的仁义之道,将仁爱之心与法度结合起来的施政理念的论述。

孟子先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
以仁政,不能平天下。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及“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
民兴,丧无日矣“。

强调了从正反两个方面都要效法尧舜之道,要以
此为榜样,否则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所谓“殷鉴不远,
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这突出地表现了孟子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来告诫统治者不可“有违王道”,并借孺子之歌(童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清澈的沧浪水洗我的帽缨,浑浊的沧浪水洗我的双脚)以及孔子对此的评论: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学生们听好了!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双脚,这是水本身所决定的)孟子由此发出感叹:“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孟子采用了先疑后决的方法,首先提出了问题引起警觉,接着又引用具有对偶句的童谣,通过沧浪之水的清浊对比,说明人被尊崇或被轻贱皆是由其本身的善恶造成的,从而引申说明了人的荣辱,家庭的祸福,国家的存亡都是自身原因造成的。

“殷鉴不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被流传下来并广泛的使用。

但深悉其原意及出处,对我们了解孟子思想及其“仁爱”,“王道”的理念是十分有益的。

读书笔记篇八
夜晚,群星闪,月光浩洁,我们望着深蓝色的天空,回味着老师教过的一篇课文——《落花生》,感到回味无穷。

《落花生》中,许地山写道:花生收获了,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谈花生,并且说明了一个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花生味美,可以榨油,而且它的价格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


生的好处很多,但有一样是最可贵的: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象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使人见了就生爱慕之心。

而花生长在土地里,它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而且愿默默无闻地埋没在地中。

是呀,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
我不禁想起可敬的老师。

她们为我们付出多少心血,培养了多少人才,可切她们还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看她们头上的银丝,眼角的皱纹和多少个不眠之夜,都在为我们而付出。

我爱花生的品格,更爱老师的精神。

《落花生》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名著读书笔记篇九
最近,我买了一套书,我从里面读了一本《鲁滨逊漂流记》,这
本书使我感触很深。

书上大概说的是:鲁滨逊在一次航行中遇到了可怕的大浪,船翻了,他的伙伴们都死在了海里,只有他自己活着。

他被大浪冲到了一个荒岛上,鲁滨逊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和毅力,在这个可怕的荒岛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

之后,鲁滨逊用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可怕的荒岛。

你想,如果当你的船翻了,同们也死了,自己到了一个可怕的荒岛上,你会怎么做?如果当你在岛上没有找到能吃的,能穿的,能住的,什么都没有,你会怎么做?是自信地面对,还是在绝望地认命?是怯愵地逃避,还是无畏地接受?有这么多的灾难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鲁滨逊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选择。

鲁滨逊在岛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如果是我,我一天也活不下去。

但是鲁滨逊却生活了二十八年,他战胜了一切困难,他真是个不怕困难的人。

鲁滨逊他好聪明,在荒岛上,他没有做面包的工具,竟然还能做出面包来。

他是要种小麦,磨面粉,还要做烤面包的机器,这么多的困难,他都能够一个一个地去克服,真是太厉害了!
在读《鲁滨逊漂流记》之前,什么砍柴呀,造船呀,驯养动物等等的我都不会,如果我到了荒岛上,我能在岛上生活多长时间呢?我可能一天也活不下去。

但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相信,勇气,智慧和毅力,能克服一切的困难,至少,即使碰上困境,我也不会绝望,而是勇敢地去战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