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轶事断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文侯轶事断句
篇一: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一、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限6处)
魏武侯问“元年”于吴子,吴子对曰:“言国君必慎始也。

”“慎始奈何?”曰:“正之。

”“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见正?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庶人有谒必达公族有问必语,四方至者勿距,可谓不壅蔽矣;分禄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民之利,除民之害,可谓不失民众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选,大夫不兼官,执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谓不权势矣。

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节选自刘向《說苑》)
解析:此题考查根据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进行断句的能力。

断句时先通
读全段,再细读画线句子就不难看出,画线句中的“焉”是语气词;“所以”是一个固定结构,表示“用来??方法”;“是故”,因此;“所以明智也”是判断句式,意即使自己智慧明达的方法。

答案:多闻而择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听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见
/庶人有谒必达/公族请问必语。

【参考译文】
魏武侯向吴起询问”元年”(有什么意思),吴起回答说:“说的是国君
一定要在开始的时候就小心谨慎。

”(魏武侯问:)“怎样才能在开始的时候小心谨慎?”(吴起)回答说:“做事要正当。

”(魏武侯问:)“怎样才能做事正当?”(吴起)回答说:“要有明达的智慧,智慧不明达做事怎能正当呢?广泛听取意见并选择正确的而从之,是使智慧明达的方法。

所以古代的国君在开始处理政务的时候,大夫如果有一句谏言,士如果请求见一面,百姓如果有所陈述,一定要让他们畅达,君王同族弟子中有所询问,一定与他们交谈,不要将各地的来访者拒之门外,这样就能做到不被蒙蔽欺骗;分发俸禄要周到,动用刑罚要恰当,国君心地要仁慈,想到百姓的利益,为百姓除害,这样就能做到不失民心了;君王自身要正派,身边的大臣要严格挑选,大夫不去兼职,掌握管理百姓大权的人不能集中在同一宗族中,这就是不专权仗势。

这些都是《春秋》一书中
的含意,也是元年的根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温人之周,周不内,问曰:“客也?”对曰:“主人也。

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

对曰:“臣少而诵《诗》,《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今周君天下,”则我天子之臣,而又何为客哉?故曰‘主人’。

君乃使吏出之。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言实词进行断句的能力。

细读画线句子疏通大意。

可知,”“巷”,道路;“囚”,拘禁;“子”,古代对人的敬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谓”,说。

答案:问其巷/而不知也/吏因囚之/君使人问之曰/子非周人/而自谓非客/何也。

【参考译文】
魏国温城有一个人去周国,周人不准他入境,并且问他:“你是客人吗?”温人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是主人。

”可是周人问他周国境内的道路,他却毫无所知,于是官吏就把他关了起来。

周国国君派人问他:“你既然不是周人,却又说自己不是客人,这是什么缘故呢?”温人回答说:“臣自幼熟读《诗经》,书中
有一段话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

如今周国君君临天下,那么我作为天子的臣民,又怎么会是客人呢?所以我才说自己是‘主人’。

”周国君听了,便让官吏把这个人释放了。

三、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则齐显成霸业。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

自是之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 平准书》)
解析:本体考察根据句式的对应关系和特殊虚词断句的能力。

断句时先通读划线部分疏通大意。

从中不难看出“贵诈力”与“贱仁义”相对,“富者”与“贫者”相对,“国强”与“弱国”相对,这些词语领起的句子构成四组对比句。

答案: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
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

【参考译文】
齐桓公采用管仲的计谋,通过对物价贵贱的控制,开发山海资源物产,使得诸侯前来朝拜,凭借小小的齐国,显赫地成就了霸主的名声。

魏国任用李克,充分开发土地资源,使魏文侯成为强有力的国君。

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

所以平民百姓之间富裕的人有的累积上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小的诸侯国,使他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延续到秦,最终使海内统一。

篇二:文言虚词、断句
【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明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熟知生意反愚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五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而/则/以/且)居,冀免(因/为/乎/于)二者(之/所)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
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xx年版)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
A、而因之
B、则为所
C、以乎之
D、且于所
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6、【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

以,表目的是对的。

“二者()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

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7、【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雪屋记 (明杜琼)
吴地有个叫徐梦祥的儒生,读书写文章,志向品行高洁,在光福山中安家(居住)。

(因为)互相跟从着(前来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十分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国家郡地(之间)。

(所以)士大夫在西山游玩(的时候),一定会去他家拜访。

孟祥之前用很多(简单的)树杆建造房子,用白色的茅草覆盖(作为屋顶),用白色的土粉刷内墙,(房屋的样子就)好像雪屋一样。

房屋建成以后,天上刚好下起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范阳的卢舍人用古隶(指秦朝时的隶书)给雪屋作了匾额,与孟祥交往的士大夫,用诗来歌咏它,让我为它作一篇记。

冬神掌管时令,草木消褪凋零,在深冬的时候,天地(之间)积聚冷空气,潮湿就会下雨,再遇寒冷就会下雪,(雪)缓缓地落下,千(万)里(之间的大地)都(变成)一片白色,雪把山林和大地遍地覆盖,万物都被埋没(肉眼再也)看不见,(这样大地之间)的生机不是几乎都停止了(吗)?谁知道生机反而寄寓在(雪的埋没)中。

所以冬至的时节,是在小雪(下下来)之后,大雪(下下来)之前,(在)很多次雨雪天之后天气才放晴一次。

因为这个(原因,如果)腊月中旬有下雪,那么来年春天才会有收成,人们(也就)不会担忧生(疹子之类的小)病。

这(种时候的)雪,不仅仅是因为她的颜色洁白而值得我们推崇,大概(还因为它有)孕育(新的)生机、消除灾祸的功效在。

远古的人们,有的人在树上(筑巢)安家,有的人在洞穴里居住,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圣明的人(建造)房屋(用来)居住,(是为了)避免(树居和洞居)这两种情况的忧患罢了,(房屋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没有后代华丽奢侈的装饰。

孟祥学习古人读书,用白色的茅草建造房屋,不用华丽的装饰,(难道)孟祥(是)古代的人吗?现在又加上下雪,这也是在表扬他高洁的志向品行啊。

难道仅仅是这个(原因)吗?孟祥在深山中隐匿而无法被当朝者所启用,穷苦卑下就像冰雪非常寒冷的冬天,等到他用善行推及旁人并且有成全事物的心性,这不是(之前的事情)的结果,就像是雪有孕育生物消弭灾害的功效(是本身就存在的)。

用屋来给雪命名,歌颂(它)不对吗?至于进入雪屋观雪的态度,(能)在
各个作者的诗歌中看到详细的形容、(表述),我来不及详细记录。

、【山师附中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9~12题。

邓训字平叔,少有大志。

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

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欲诛赤沙乌桓,乌桓怨恨谋反,诏训将黎阳营兵屯狐奴,以防其变。

训抚接边民,为幽部所归。

六年,迁护乌桓校尉,黎阳故人乐随训徙边。

鲜卑闻□(之/其)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①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忧之。

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

诸羌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众四万余人,期冰合渡河攻训。

先是,小月氏胡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缘勇健富强,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

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时迷吾子迷唐,别□(与/于)武威种羌合兵万骑,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

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

训曰:“不然。

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

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

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



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

”前乌桓吏士皆奔走道路,至空城郭。

吏执,不听,以状白校尉徐傿。

傿叹息曰:“此义也。

”乃释之。

(选自《后汉书·邓寇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①烧当种羌迷吾:烧当种羌,与后文的“武威种羌”均为当时的羌族部落名称。

迷吾,部族首领。

②小月氏胡:西北少数民族。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鲜卑闻□威恩,皆不敢南近塞下
②时迷吾子迷唐,别□武威种羌合兵万骑
③开门内我妻子,□得父母
A. ①之②与③因
B. ①其②于③因
C. ①其②与③乃
D. ①之②于③乃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B.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C.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D.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
10.C(①其,他的,代词,表领属关系;之,他,代词,一般用作宾语。

此处应用表领属关系的“其”。

②与,跟、和,介词,用于引出对象;于,在,介词,用于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

本句后有表示对象的“武威种羌”,故应用“与”。

③乃,才、这才,副词;因,于是、就,连词。

此处前后暗含条件关系,故应用“乃”。


11.D(本句写邓训在胡人病重时,不让他们自杀,而是给他们治疗一事。

“困疾者”是治疗的对象,“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是邓训制止胡人们自杀的行为,“使医药疗之”是治疗的行为,“愈者非一”是治疗的结果,“小大莫不感悦”是胡人们对邓训的感激。


【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年轻时有远大志向。

汉显宗即位,最初任用邓训为郎中。

邓训乐善好施,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附他。

建初三年,上谷太守任兴想杀掉赤沙乌桓,乌桓心怀怨恨,图谋反叛,皇帝下诏命令邓训统率黎阳营的士兵屯守在狐奴,来防备乌桓叛乱。

邓训安抚接纳边境地区的百姓,使狐奴成为幽州地区百姓投奔的地方。

建初六年,邓训被提升为护乌桓校尉,黎阳营的老部下乐意跟随邓训迁徙到边疆。

鲜卑人听说了邓训的威望恩德,都不敢南下接近边塞。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非常愤怒,谋划想要报仇,朝廷担心这件事。

大臣们推荐邓训取代张纡为护羌校尉。

羌人各部落十分愤怒,于是相互消除仇怨缔结婚姻,交换人质结成联盟,会集四万多人,约定黄河结冰后渡河攻打邓训。

先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有两三千骑兵,因为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以少胜多。

虽然他们首鼠
两端,但汉朝也时常收容并使用他们。

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另外和武威种羌合兵共一万多骑,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想胁迫月氏胡人。

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朝廷有利。

邓训说:“不对。

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汉朝平时驻守的兵力不少于二万人,运送军需品的费用,白白耗尽了官府的钱财,凉州的官吏百姓,命悬一线。

推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我们的恩惠和信誉不够。

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会有用处。

”于是下令打开城门,让所有胡人的妻子儿女全部进来。

从此湟中的胡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才能够与父母团聚。

”大家都很高兴,叩头说:“我们听从邓使君的命令。

”邓训于是安抚供养其中数百个勇敢的少年,作为自己的随从。

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他们每当病重面临绝境,就用刀自杀。

邓训听说有人病重,就把他抓来绑起来,不给他刀子,派医生治疗他,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

邓训乘机征调湟中的秦、胡兵力,出塞后在写谷对迷唐发起攻击。

永元四年冬,邓训病死在任上,时年五十三岁。

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泣吊丧的每天有几千人。

按戎人的习俗,父母去世了,子女们以悲伤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呼号。

等到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声哭喊,甚至有人用刀子割自己,说:“邓使君已经死了,我们也一起去死吧。

”先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属下的官民都在吊丧的路上奔走,以致城中人都走空了。

城中的官吏抓住他们不让走,但人们并不理会,官员们把情况告诉校尉徐傿。

徐傿叹息说:“这是大义啊。

”便释放了他们。

【泰安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

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

”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

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

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

以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

革车奄户。

缦轮笼毂,观之( 以/于)目则不丽。

乘于/以/乎乎/于/也
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
稷。

明主鉴兹。

必内修文德,外治武备。

故当敌而不进,无逮于义也;僵尸而哀之,无逮于仁也。

” ①于是文侯身自布席夫人捧觞醮吴起于庙立为大将守西河。

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

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

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

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

不敢信其私谋,必告于祖庙,启于元龟,参之天时,吉乃后举。

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
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武侯问曰:“愿闻陈必定、守必固、战必胜之道。

”起对日:“立见且可,岂直闻乎!君能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处下,则陈已定矣;民安其田宅,亲其有司,则守已固矣;百姓皆是吾君而非邻国,则战已胜矣。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

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篇三:四川省乐山市20xx年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准考证号:
乐山市20xx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页。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3. 本部分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愧怍阔liáo 爵士jué 哺育bǔ .zuò 寥...
B.酷肖xiào 砭骨biān 鞭挞斜qī ...tà 攲.
C.恣睢zhì 瓦砾红yīn ..lì 窥伺.sì 殷.
D.伫立zhù 哂笑shěn 鄙夷bǐ 啜泣c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亵读吊唁群蚁排衙有例可援
B. 拮据逞辩万贯家私如坐针毡
C.襁褓寒禁不容置疑世外桃园
D.泯灭蓬蒿轻飞慢舞奄奄一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溅起波浪的飞沫。

..
B.他不想让颠沛在外的同乡承受阴影,于是,他信口说,走错了人家。

.. C.社会在飞速发展,为生活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应停下脚步等等自己的灵魂。

....
D.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乐山大佛观光的中外游客鳞次栉比。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 D.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治事应持,创业酌用,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读书当如。

”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②儒家之忠诚③纵横家之灵活④墨家之兼爱⑤法家
之严明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③⑤①④
二、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魏文侯轶事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

二国皆怒而去。

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

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选自《资治通鉴》)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命驾将适野(前往).
B.知文侯以讲于己也 (知道,明白 ) .
C.乃往,身自罢之 ( 罢免 ) .
D.文侯怒,任座趋出 ( 快走 ) .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韩借师于魏以伐赵魏由是始大于三晋..
B.克之,以封其子击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文侯应之亦然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
D.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小命难保。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126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本部分共五个大题,有15个小题,共126分。

三、翻译、鉴赏与默写(22分)
9.翻译下列句子。

(6分,每小题3分)
①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 上文《魏文侯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0.诗歌鉴赏。

(4分,每小题2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①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
②细读全词,请品析下阕中划线的句子。

11.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2分,每小题2分)
①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③ ,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④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

(郦道元《三峡》)
⑥酿泉为酒,,山肴野蔌??(欧阳修《醉翁亭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