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案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案
反思
1、大班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和意想不到。
2.要知道换牙时乳牙会自然脱落,不必刻意去除掉。
3.愿意交流换牙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烦恼和快乐的感受。
4.了解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学会带着感情背诵诗歌。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孩子换牙的情况和感受。
2.选页制作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邀请爸爸妈妈一起上课。
2.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一直到长大,他的牙齿会有怎样的变化?
3.认识主人公芽芽,了解书的题目.
二、趣味阅读。
1.(点击flash要掉不掉处停住)一颗牙怎么样了?(牙松了,要掉不掉的。
)
2.芽芽想让这颗牙掉下来,小朋友们猜一猜,她用了什么办法让牙齿掉下来?
3.那么芽芽用的什么办法呢?仔细看。
(点击播放)
4.芽芽用了哪些办法?
交流。
(相机出示图片)芽芽一共用了几个方法?(5个)芽芽用了5个办法都没能让牙掉下来,现在知道什么叫顽固了吧!(老是掉不下来,真顽固。
)交流。
5.看屏幕,芽芽的这颗牙到底有没有掉?最后是什么办法让它掉下来的?
(出示ppt)什么办法?(打喷嚏)慢一些才是表演,大家一起表演一下。
三、换牙的感受。
1.小朋友们,你们的牙齿有没有像芽芽的这么顽固呢?你能记得牙齿是怎么掉下来的吗?(请掉牙的幼儿说说。
)
2.有时候,换牙会疼,有时候还会出血,我们可不必担心。
要知道,到了这个年龄就要换牙的,这说明我们长大了。
也不要老是担心牙齿会不会掉下来,让它顺其自然地掉下来就可以啦。
四、结束部分。
给孩子发乳牙图片,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这个故事中幽默、诙谐,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主人公的换牙经历与现在的大班幼儿非常贴切,恰恰吻合了他们换牙时期的精神支持需求。
在整个活动中,我引入了谈话活动,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激发孩子参与讨论的兴趣。
孩子们的表达欲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每个孩子都抢着讲自己掉牙的经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点,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鼓励小朋友大胆猜测主角掉牙的方法。
我采取了先把难点放在前面的方法,先把问题抛给孩子,于是我把绘本的最后一页呈现给孩子,让他们大胆猜测掉牙的方法,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然后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孩子们通过一页一页的看图慢慢揭晓答案。
起初,孩子们的想象力有限,但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化和丰富,孩子们的思维突然被激活,越来越多的人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让孩子体验各种掉牙的方法,鼓励他们动起来,在绘本里学习所有掉牙的方法。
孩子不仅觉得开心,还知道这些掉牙的方法。
第三部分要求孩子完全享受绘本,兴趣还是很浓厚的。
最后,我加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孩子们画一幅画:给塔比莎写一封信。
请把你掉牙的经历写下来发给塔比莎。
因为第一个环节有伏笔,所以画的很得心应手,他们很期待Tabitha给他们的回复。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可以回忆自己换牙的经历,以后我也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精彩的绘本。
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钓鱼的一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钓鱼的一天》这本书没有一个字,但里面有许多有趣、幽默的情节,孩子们非常喜欢。
为了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围绕该绘本设计了此次活动。
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从而掌握绘本阅读技能。
活动目标:
1、了解绘本内容。
2、体验阅读的乐趣。
3、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4、大胆参与讨论,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养成求异思维。
5.让孩子尝试讲故事,发展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关的图片。
2、每人一本绘本《钓鱼的一天》。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阅读兴趣
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封面上有什么?
二、逐步了解故事情节
1、了解钓鱼大叔。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带上他心爱的鱼竿和小桶,去钓鱼了。
一路上他遇到了哪些事情呢?请小朋友们从书中仔细找一找,告诉我是在哪一页找到的?在看之前我有要求,看书时要从前往后一页一页轻轻翻。
2、幼儿自由阅读。
小朋友看完了吗?现在请你们说说钓鱼大叔都遇到了哪些事情?请回答的小朋友告诉大家“请大家翻到第几页”。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2—3页
看第二页。
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他的前面是谁?这位阿姨在干什么?她好像在追前面的公交车?她能追上吗?钓鱼大叔会怎么做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2)4—5页
第五页,钓鱼大叔车子后面怎么坐了一位阿姨,这是怎么回事呢?好,你来说说看,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哦,原来是这位阿姨在追公交车,没赶上,钓鱼大叔看到了,热心地帮助了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钓鱼大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乐于助人)
(3)6—7页
请大家翻到第七页。
钓鱼大叔在和谁挥挥手?阿姨怎么不坐大叔的车了,她要去哪里呢?你从哪里看出来这是火车站的?钓鱼大叔又去了哪里?(他进了一家咖啡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原来钓鱼大叔想喝一杯咖啡提提神。
(4)8—9页
从咖啡馆出来,钓鱼大叔继续赶路。
他穿过了街道。
(5)10—11页
现在钓鱼大叔到了哪里?(街心公园)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6)12—15页
钓鱼大叔来到码头,他停了下来,他在看什么呢?(可能是他看到小企鹅叼了一条鱼,他在想自己也能钓到这么一条大鱼,也可能是被小企鹅主人的训斥声所吓到)
(7)16—17页
这次钓鱼大叔到了哪里?(渔具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会进去干什么呢?(买鱼饵)买了鱼饵,钓鱼大叔高高兴兴地和渔具店老板再见。
(8)19—21页
钓鱼大叔一路前行,他来到了铁路边,刚好一列火车经过,他看到了谁?你觉得他心里会怎么想?是的,刚才他帮助过的那位阿姨在开心地和他打招呼。
小朋友,钓鱼大叔和这位阿姨认识吗?(不认识)是的,原本并不认识的两个人,因为钓鱼大叔的热心相助,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已经变成了朋友。
所以小朋友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去帮助别人,这样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9)22—23页
钓鱼大叔来到了海滩上,他看到了谁?(红嘴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10)24—25页
终于来到了海边,钓鱼大叔开始钓鱼了,红嘴鸟在干什么?(静静地等待)你觉得他会钓到鱼吗?
(11)26—27页
钓鱼大叔终于钓上了一条鱼,他现在是什么心情? (高兴、开心)
你是什么心情?(为钓鱼大叔感到高兴,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其实我还有点担心呢,红嘴鸟正飞了过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12) 28页
大叔钓的鱼被红嘴鸟抢走了,他的脸都气红了。
看到这个情况,你想对大叔说些什么呢?(大叔,下次可要小心点,别让红嘴鸟叼走了。
大叔,别生气,你还会钓到这么大的鱼的。
)
2、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朋友,大叔在钓鱼的路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你们还记得他先遇到谁,然后遇到谁?最后又遇到了什么吗?现在请小朋友帮老师把图片排排序。
看图片讲故事。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钓鱼大叔骑着自行车带着心爱的鱼竿和水桶去钓鱼了。
在路上,他看到一个正在追公交车的阿姨,热情地把她送到了火车站。
他一个人进了一家咖啡馆,喝完咖啡,钓鱼大叔继续上路。
他穿过街道,经过街心公园,来到码头,看到了返航的渔船。
路过渔具店,他进去买了鱼饵,又出发了。
在铁路边,火车经过的时候,他碰巧遇到了刚刚帮忙的大妈,大妈开心地向他招手。
经过长途跋涉,我叔叔终于来到了海边,在那里他遇到了一只红嘴鸟。
现在大叔开始钓鱼了。
红嘴鸟静静地等待,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
叔叔非常高兴。
这时,红嘴鸟猛扑过来,把鱼叼走了。
叔叔气得满脸通红。
老师:小朋友,钓鱼叔叔忙了一天,什么也没钓到,但是红嘴黑鸟有收获。
事实上,红嘴鸟身上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我们下节课再看。
活动反思:
活动中围绕钓鱼大叔一天的行程引导幼儿自主观察、阅读绘本。
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幼儿很快被绘本的幽默所感染,并投入到了绘本的阅读中,始终抱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是他们经验的调度者和指挥者。
3、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的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自己和同伴的牙齿,画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现一个人面部的主要特征。
3.愿意把自己的画说出来,把自己的画分享给同伴。
4.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在同龄人中大胆交流。
5.让孩子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拿着勾线笔、镜子等。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3、音乐磁带《生活模仿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和同伴的牙齿。
1、教师:你知道的牙齿是什么样的?你想看看你们自己的牙齿和小朋友的牙齿吗?
2、教师请幼儿用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再互相看看同伴的牙齿,然后,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牙齿和小伙伴的牙齿是什么样子的》
二、幼儿绘画活动。
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人物的头像,说说:画上有什么?他们的脸是什么样子的?男孩子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女孩子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嘴巴又是什么样的?让幼儿照镜子,画一画“我的牙”。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在空的地方画大一些,线条要清晰。
三、教师请幼儿上来介绍自己的牙
说出自己牙齿的主要特征。
第四,对儿童画的简单评价。
五、音乐活动《生活模仿动作》。
教师:牙齿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持口腔卫生呢?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生活模仿动作。
六、刷牙游戏。
孩子们做牙齿,站成一个大圆圈。
或者老师或者小朋友做牙刷,站在爱的内圈边刷着音乐边两只手走来走去,一次刷两个人。
音乐停了,被刷的两个人分别往两个方向跑。
谁先跑回来谁就是赢家,他可以当牙刷,重新刷牙。
活动反思:
我对不同层次的幼师指导的问题很感兴趣,他们对牙齿有话说。
因为牙齿的经历,孩子积累了一些生活知识的经验。
他
们在活动中观察和讨论同伴的牙齿和自己的牙齿,在讨论中不断发现问题。
在观察活动中,孩子们也很认真,里里外外都拍得很仔细,不仅自己看还和同龄人交换意见,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牙齿健康状况。
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有的孩子先观察再画,有的孩子边观察边画,有的孩子凭想象画,有的孩子牙缝大,有的孩子蛀牙。
这些问题孩子都反映的很清楚。
4、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教案反思
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和意想不到。
2.要知道换牙时乳牙会自然脱落,不必刻意去除掉。
3.通过故事,体会塔比莎掉牙时忐忑的心情。
准备:
课件:《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人手一本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
图片:扭、拉、跳、抓、粘等对应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1.师:你掉过牙齿吗?你还记得牙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2.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关于掉牙的图画书,你们想看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本图画书吧。
3.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看了绘本的封面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塔比瑟的小女孩。
二、逐页阅读,理解内容
1.师:塔比莎和你们一样,也到了乳牙换恒牙的年龄了,这时候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到书里去看一看,好吗?幼儿由第1页至第11页自主阅读绘本,之后教师帮助幼儿梳理阅读的内容)
2.师:塔比莎的牙齿怎么啦?为什么她希望自己的牙齿快点掉下?
3.师:塔比莎想了哪些主意来把牙齿弄掉?
(镜头展示图片:扭、拉、跳、抓、粘,帮助孩子梳理故事情节内容。
)
4.师:塔比莎想了很多办法,她最后把牙齿弄下来了吗?
5.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塔比莎?
6.师:塔比莎想了那么多的办法,那么她的牙齿有没有被她弄下来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后半部分吧!(从第12页到最后继续阅读绘本)
7.师:塔比莎的牙齿掉了吗?是怎么掉的?(幼儿自由表达)
8.师:塔比莎的牙齿掉了,她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依据画面,幼儿自由表达)
9.师:你们掉牙时自己的心情怎么样的?(幼儿自由表达)
四、完整欣赏,交谈解惑
1.小朋友看故事课件,老师复述故事。
2.师: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换牙的过程,乳牙掉了,恒牙就慢慢长出来了。
是吗?
(请已经换牙的幼儿回答)
3.师:开始换牙的时候你也有一点担心吗?(幼儿自由讲述)
老师:其实我们不用担心。
要知道,每个人在我们这个年纪都要换牙,这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标志。
5.老师:不要老是担心牙齿会不会掉,让牙齿自然掉就好了,更不要说刻意弄掉,因为会影响下面恒牙的生长。
6.师:在掉牙前你有什么想法就跟爸爸妈妈、跟老师说说,好吗?
活动反思:
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是一个温馨而风趣的故事,面对换牙,那颗要掉不掉的牙齿,小朋友会像主人公塔比莎一样紧张,为了让牙掉下来,小女孩尝试了各种办法:跳舞、让乌龟拉、在蹦床上蹦,甚至用上了超黏的口香糖等,可牙齿就是不掉下来。
当她非常沮丧,觉得牙齿小精灵肯定不会来了,可是,结果真是出人意料……她打了一个喷嚏牙掉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活动引入,关于拔牙方式,从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在非常认真的参与讨论。
在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够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怎么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你是怎
么做的?”其实,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
时候,牙齿松动,然后拔牙都有了自己的一些体验,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表现出较多的自己的想法。
比如有个孩子说:“拿根线帮助,然后让爸爸妈妈拉掉。
”这样的回答是孩子真实的经历过。
也有的孩子说:“可以让她吃饭,我就是在
吃饭的时候掉的。
”也有的孩子说:“可以到医院里面去,请牙医用一个大钳子拔掉,我爸爸就是帮我请了一个牙医拔掉的。
”孩子的回答永远围绕着他自己经历的一切,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的氛围非常的积极、热烈。
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孩子理解词语的方式。
活动开始,我就提出“超级”“顽固”是什么意思?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对于“超级”孩子们都能说出实例讲出大概的意思,可是“顽固”一次他们从没有接触过。
我尝试把对这个词的意思作为疑问带入故事中,当故事欣赏到高潮部分时,教师相对引导,孩子们就能深有感触的理解“顽固”一次的意思了。
在语言活动中,不单纯地是记住今天的故事,故事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一些语言的素养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
最后环节,我请孩子们分享一下自己的换牙经历,让孩子们知道换牙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不需要害怕或者对它产生恐惧。
5、大班语言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有趣和意想不到的故事情节。
2.知道换牙时乳牙会自然脱落,不用刻意弄掉。
3.愿意交流换牙给自己的成长带来烦恼和快乐的感受。
4.了解诗歌中运用的比喻手法,学会带着感情背诵诗歌。
5.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了解孩子换牙的情况与感受。
2.选页制作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邀请爸爸妈妈一起上课。
2.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一直到长大,他的牙齿会有怎样的变化?
3.认识主人公芽芽,了解书的题目.
二、趣味阅读。
1.(点击flash要掉不掉处停住)一颗牙怎么样了?(牙松了,要掉不掉的。
)
2.芽芽想让这颗牙掉下来,小朋友们猜一猜,她用了什么办法让牙齿掉下来?
3.那么芽芽用的什么办法呢?仔细看。
(点击播放)
4.芽芽用了哪些办法?
交流。
(相机出示图片)芽芽一共用了几个方法?(5个)芽芽用了5个办法都没能让牙掉下来,现在知道什么叫顽固了吧!(老是掉不下来,真顽固。
)交流。
5.看屏幕,芽芽的这颗牙到底有没有掉?最后是什么办法让它掉下来的?
(出示ppt)什么办法?(打喷嚏)慢一些才是表演,大家一起表演一下。
三、换牙的感受。
1.小朋友们,你们的牙齿有没有像芽芽的这么顽固呢?你能记得牙齿是怎么掉下来的吗?(请掉牙的幼儿说说。
)
2.有时候,换牙会疼,有时候还会出血,我们可不必担心。
要知道,到了这个年龄就要换牙的,这说明我们长大了。
也不要老是担心牙齿会不会掉下来,让它顺其自然地掉下来就可以啦。
四、结束部分。
给孩子发乳牙图片,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一颗超级顽固的牙齿”这个故事中幽默、诙谐,更重要的是故事中主人公的换牙经历与现在的大班幼儿非常贴切,恰恰吻合了他们换牙时期的精神支持需求。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活动引入,从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
孩子们的表现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每个小朋友都争先恐后的想说说自己掉牙时的经历,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为接下来的环节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鼓励幼儿大胆猜想主人公掉牙的方法,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先将问题抛给幼儿,所以我将绘本的最后一页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大胆猜测其中掉牙的方法,留给了幼儿足够的想象空间,然后再第三个环节中请幼儿一页一页通过观看画面,慢慢揭晓谜底。
起初幼儿的想象比较局限,但是随着画面的不断变化与丰富,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举手的人越来越多,争着抢着想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同时让孩子们体验掉牙的各种方法,鼓励他们能动一动,将绘本中主人公掉牙的方法统统学一遍,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快乐,还从中能够知道这些掉牙的办法。
第三环节请幼儿完整欣赏绘本,幼儿的兴趣还是很浓厚。
最后我加了一个延伸活动,请小朋友绘一绘:给搭比莎写一封信。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掉牙经历画下来寄给塔比莎。
因为在第一个
环节中有所铺垫,画起来的时候非常得心应手,而且他们很期待塔比莎给他们回信。
通过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回忆起了自己的换牙经历,贴切自身的经历,以后我还将带给孩子们更精彩的绘本。
6、大班语言超级擂台赛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图片大胆猜测故事,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对阅读活动感兴趣。
2.尽量对选举结果进行直观的观察和统计,学会用简单的符号记录。
3.学会有序仔细地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通过各种阅读方式了解绘本内容,理解故事,感受故事幽默的情节。
二、活动准备:
1、演示用:《超级擂台赛》PPT
演示用:大记录表1份
2、操作用:统计记录表1份、铅笔1支
3、幼儿人手一本图书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设疑,导入问题情景
1、山上有谁?山羊遇到什么麻烦了?
2、山羊们在干什么,什么是聘请?
二、体验统计的益处和乐趣。
1、来了哪些动物?我们得帮山羊们认真选一选。
(1)根据个子高矮,谁是合格的呢?
(2)现在还剩下几位,它们是谁?(7位)
2、根据力气谁获胜了?还剩下几位?
3、在接飞盘的比赛中,哪几位又获胜了呢?
4、山羊们投票选择了谁? 为什么?
三、完整阅读故事。
1、想知道山羊们为什么选择猎狗吗?请小朋友们在书中找答案。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阅读、感受。
第四,延伸活动。
把书放在活动区,让孩子继续阅读和探索。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受益很多,我教学活动上下来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本次反思如下:
1.我不确定这次教学活动的时间。
第一环节,我问的问题太复杂,这一环节花的时间也比较长。
2.整个语速也比较慢,语调也需要加强。
没有剧情起伏,让整个活动显得过于平淡有序。
3.问题太多,不够简洁,有些问题是重复的。
对于一些问题,孩子没有回答到点子上。
4、在幼儿回答的问题上,没有把抛出来的问题接住,而是重复幼儿说的话,在幼儿的问题总结上面还需要很好的加强。
5.第一次出示记录表格,老师可以自己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