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资本主义发展 到垄断阶段的产物 ▪ 3、采近现代说
三、经济法产生脉络
▪ 三句话:语源于法国,产生于德国,发展在东西方国家。 ▪ 1、语源于法国 ▪ (1)1755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
(Morelly)——《自然法典》中提出“经济法”概念, 其含义是未来社会里自然和人工产品的分配法。 ▪ (2)1842年,法国另一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 (Dezamy)——《公有法典》,其含义也是关于分配的 法。可见,空想主义者谈论的经济法是在未来理想社会 公平分配财富的分配法。 ▪ (3)最早提出比较接近近现代经济法概念的是法国著名 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蒲鲁东——认为法律应通过普遍和解 来解决社会生活矛盾,为此要改组社会,由“经济法” 来构成新社会组织的基础。
法律部门的产生。
第三节 中国经济法发展简史
▪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历史,用四个字概括:全,大, 中,无。
▪ 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不存在私法,全是公法。 ▪ 大:借鉴苏联“纵横统一说”,纵向和横向的经济关系
都由经济法调整,民法地位很低,仅调整婚姻、家庭关 系,经济法空前发展。 ▪ 中: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后,确立民法地位,经济 发发展陷于低谷,范围缩小,财政税收、金融、工商。 ▪ 无:不存在经济法。横向的由民法调整,纵向的由行政 法调整,不存在经济法。
经济法产生脉络
▪ 2、经济法产生于德国 ▪ 20世纪,德国学者莱特(Ritter)在1906年创刊
的《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用 来说明与世界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 ▪ 现代经济法产生于一战前后的德国,当时为了战 争之需,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法规,有 的直接以经济法命名: ▪ 1915 《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的通知》 ▪ 1916 《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 ▪ 1919 《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 ▪ 共同特征: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第二讲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概况
▪ 一、区分两个不同概念 ▪ “经济法”一词的产生与“经济法”的产
生,二者不同 ▪ 1、含义不同 ▪ 2、范畴不同 语词学,法史学 ▪ 3、两者不同步
二、把握两种观点
▪ 经济法产生的学说 ▪ 1、古代说——经济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
产生 ▪ 2、近现代说——经济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 (2)苏联、东欧的经济法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原因分析
▪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 ▪ 法律不是创造了社会,而是来源于社会,
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马克思的经典理论。 ▪ 但不可否认,法律对于现实生活有能动作 用。 ▪ 法律对经济的作用。
二、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 公私法划分的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 ▪ 管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在那时,
以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私有财产权无限 制三大原则为核心的私法占据着社会的统 治地位。
三、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 市场经济的特色 ▪ 市场的缺陷 ▪ 1、市场障碍的存在 ▪ 市场障碍是市场调节机制的障碍。 ▪ 竞争的副产品: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 2、市场的唯利性、盲目性 ▪ 3、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 两种改革思潮——马克思主义和改良主义 ▪ 改良主义导致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这一全新的
经济法产生脉络
▪ 3、经济法发展于东西方国家 ▪ (1)西方诸国经济法 ▪ 三种情形,或者由低到高三个层次 ▪ A、战争经济法 ▪ 德国、日本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基于战争需要
所颁布的各种经济法统制法令、法规。 ▪ 特点:1、是初级的经济法;2、是对社会客观要
求的一种扭曲反映。
▪ B、危机对策经济法 ▪ 处于应付经济危机的需要,罗斯福新政。 ▪ 特点:具有盲目性和短见,损害正常的经济活动和民主
▪ 注:西方经济法常以竞争法为核心,而创竞争法 之先的是判例法圈的美国。1890年《保护贸易和 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谢尔曼 法》)
▪ 1889年加拿大《禁止限制性贸易的合并法》
▪ 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是1919年德国 《煤炭经济法》
▪ 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颁布《捷 克斯洛伐克经济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不利于经济的协调。 ▪ C、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 经济法 ▪ 二战以后形成。 ▪ 特点:1、以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为目的。2、经济法不是纯粹的管制。3、市场经 济从自发的自由竞争,到社会化条件下以 法及经济法来 协调维持的自由竞争,发生了质的飞跃。4、国家基于公 共利益的需要,参与、从事经济活动,主动协调整个社 会的统一发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正是现代经济 法的理念。
三、经济法产生脉络
▪ 三句话:语源于法国,产生于德国,发展在东西方国家。 ▪ 1、语源于法国 ▪ (1)1755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
(Morelly)——《自然法典》中提出“经济法”概念, 其含义是未来社会里自然和人工产品的分配法。 ▪ (2)1842年,法国另一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 (Dezamy)——《公有法典》,其含义也是关于分配的 法。可见,空想主义者谈论的经济法是在未来理想社会 公平分配财富的分配法。 ▪ (3)最早提出比较接近近现代经济法概念的是法国著名 经济学家和政治家蒲鲁东——认为法律应通过普遍和解 来解决社会生活矛盾,为此要改组社会,由“经济法” 来构成新社会组织的基础。
法律部门的产生。
第三节 中国经济法发展简史
▪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历史,用四个字概括:全,大, 中,无。
▪ 全: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主义不存在私法,全是公法。 ▪ 大:借鉴苏联“纵横统一说”,纵向和横向的经济关系
都由经济法调整,民法地位很低,仅调整婚姻、家庭关 系,经济法空前发展。 ▪ 中: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后,确立民法地位,经济 发发展陷于低谷,范围缩小,财政税收、金融、工商。 ▪ 无:不存在经济法。横向的由民法调整,纵向的由行政 法调整,不存在经济法。
经济法产生脉络
▪ 2、经济法产生于德国 ▪ 20世纪,德国学者莱特(Ritter)在1906年创刊
的《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经济法这一概念,用 来说明与世界经济有关的各种法规。 ▪ 现代经济法产生于一战前后的德国,当时为了战 争之需,颁布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经济的法规,有 的直接以经济法命名: ▪ 1915 《关于限制契约最高价格的的通知》 ▪ 1916 《确保战时国民粮食措施令》 ▪ 1919 《煤炭经济法》、《钾盐经济法》 ▪ 共同特征: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
第二讲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经济法产生和发展概况
▪ 一、区分两个不同概念 ▪ “经济法”一词的产生与“经济法”的产
生,二者不同 ▪ 1、含义不同 ▪ 2、范畴不同 语词学,法史学 ▪ 3、两者不同步
二、把握两种观点
▪ 经济法产生的学说 ▪ 1、古代说——经济法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
产生 ▪ 2、近现代说——经济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
▪ (2)苏联、东欧的经济法 ▪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法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原因分析
▪ 一、法与经济的关系 ▪ 法律不是创造了社会,而是来源于社会,
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 上层建筑,马克思的经典理论。 ▪ 但不可否认,法律对于现实生活有能动作 用。 ▪ 法律对经济的作用。
二、经济法产生的理论基础
▪ 公私法划分的理论 ▪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 ▪ 管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在那时,
以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私有财产权无限 制三大原则为核心的私法占据着社会的统 治地位。
三、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
▪ 市场经济的特色 ▪ 市场的缺陷 ▪ 1、市场障碍的存在 ▪ 市场障碍是市场调节机制的障碍。 ▪ 竞争的副产品: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 2、市场的唯利性、盲目性 ▪ 3、市场调节的被动性和滞后性 ▪ 两种改革思潮——马克思主义和改良主义 ▪ 改良主义导致以社会为本位的经济法这一全新的
经济法产生脉络
▪ 3、经济法发展于东西方国家 ▪ (1)西方诸国经济法 ▪ 三种情形,或者由低到高三个层次 ▪ A、战争经济法 ▪ 德国、日本于两次世界大战前后,基于战争需要
所颁布的各种经济法统制法令、法规。 ▪ 特点:1、是初级的经济法;2、是对社会客观要
求的一种扭曲反映。
▪ B、危机对策经济法 ▪ 处于应付经济危机的需要,罗斯福新政。 ▪ 特点:具有盲目性和短见,损害正常的经济活动和民主
▪ 注:西方经济法常以竞争法为核心,而创竞争法 之先的是判例法圈的美国。1890年《保护贸易和 商业不受非法限制和垄断侵害法案》(《谢尔曼 法》)
▪ 1889年加拿大《禁止限制性贸易的合并法》
▪ 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律是1919年德国 《煤炭经济法》
▪ 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颁布《捷 克斯洛伐克经济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不利于经济的协调。 ▪ C、自觉维护经济协调发展的 经济法 ▪ 二战以后形成。 ▪ 特点:1、以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协
调发展为目的。2、经济法不是纯粹的管制。3、市场经 济从自发的自由竞争,到社会化条件下以 法及经济法来 协调维持的自由竞争,发生了质的飞跃。4、国家基于公 共利益的需要,参与、从事经济活动,主动协调整个社 会的统一发展,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正是现代经济 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