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章节题库(明)【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明
一、填空题
1.明代“前七子”派的文学主张是:“________”。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解析】“前七子”的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2.明代后七子的成员包括:李攀龙,________,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王世贞
【解析】明代后七子是明嘉靖、隆庆年间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其理论主张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3.《焚书》作者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案】李贽
【解析】《焚书》是明朝晚期思想家李贽著的哲学、文学性著作。

李贽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64岁高龄时著成此书。

《焚书》又称《李氏焚书》,6卷。

4.公安派的创作主张是“独抒性灵,________。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袁宏道《叙小修诗》云:“大都独抒性灵,________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
不肯下笔。

”(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不拘格套
【解析】在晚明文学领域,公安派是一个具有相当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其中袁宏道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公安派的首要人物。

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人称公安派。

公安派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晚明文学新价值观的理论主张。

“性灵说”是他们提出的一个著名口号。

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强调真实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的重要性,反对各种人为的约束以及“粉饰蹈袭”。

5.“不拘格套,独抒性灵”是明代________派的创作主张。

(中山大学2012年研)相关试题:袁宏道是明代________派的代表人物。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公安
【解析】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

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

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6.竟陵派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谭元春。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钟惺
【解析】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

7.明代思想家________提出了“童心说”。

(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李贽
【解析】《童心说》是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二、名词解释
1.唐宋派(南开大学2010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唐宋派是明嘉靖年间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

王慎中、唐顺之力矫前七子摹拟古人、缺乏思想、文字佶屈聱牙之弊,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一时影响颇太。

唐宋派既推尊三代两汉文章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发展,变学秦汉为学欧(阳修)曾(巩),易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

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唐宋派中散文成就最高的当推归有光,茅坤编有《唐宋八大家文钞》64卷,肯定和提倡唐宋文,其书盛行海内,影响深远。

2.童心说(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童心说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提出的文学观念。

“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

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

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3.公安派(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复旦大学2012年研)
答: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三袁”是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所以被称为“公安派”,其中袁宏道最为知名,公安派的核心口号就是由他提出的。

公安派以“性灵说”作为文学主张的内核,袁宏道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在创作上,其诗文“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于一新”,他们的诗歌脱离“理”的束缚能够自由地抒发个人真实性情和表现个人生活欲望,并具有诗人的艺术独创特征,但也有些作品过于率直浅俗。

4.性灵说(南开大学2013年研)
答:性灵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

它与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

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要求诗歌表现真人的真性情;诗歌在艺术上要有创新,再审美上主张风趣,在反传统,反理学上具有进步意义。

三、简答题
1.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与影响。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出现于明代,由李梦阳、何景明、李攀龙、王世贞等为领袖,称为前后七子的十四人。

(2)前后七子派的主要主张
①标榜“复古”,并且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

②他们贬斥文学受宋儒理学影响而形成的“主理现象”,认为文学应该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

③提高民间文学创作的地位,以为真诗乃在民间,因此散发出浓烈的庶民化气息。

④后七子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强化和具体。

这种复古,实为拟古。

这群作家凭着少年锐气,起身反抗箝制士人思想,迂腐不通的八股文以及雅正有余,生气缺乏的台阁体。

然而,前后七子振兴散文诗歌的目的并未达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二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

洁身自好的士人感到厌恶,无不望而却步。

总体来说,前后七子过分重视古人诗文的法度格调,从而束缚了他们的创作,一直难脱蹈袭的窠臼。

(3)前后七子派的影响
①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思潮产生的格调影响
前后七子发起的文学复古思潮,在当时的文学领域产生过不小的震动,同时也给后世文坛带来了直接与间接、正面与负面的种种影响。

比如诗人沈德潜,曾标榜前后七子的复古业绩,指出:“弘、正之间,献吉(李梦阳)、仲默(何景明),力追雅音,庭实(边贡)、昌谷(徐祯卿),左右骖靳,古风未坠。

……于鳞(李攀龙)、元美(王世贞),益以茂秦(谢榛),接踵曩哲。

”他论诗主张从前后七子的文学论点中吸取内容,重新举起复古旗帜,以为“诗不学古,谓之野体”,并且着眼格调,直接继承了前后七子复古的衣钵。

②前后七子一些文学变革的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也开启了后世文学新精神
晚明时期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在《答李子髯》一诗中写道:“草昧推何李,闻知与见知。

机轴虽不异,尔雅良足师”,对李梦阳、何景明的文学活动加以肯定。

同时他曾经颇有见地地赞赏民间所传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作品为“多真声”。

这一论调显然与李梦阳“真诗在民间”的说法神理相通,或者可以说是李梦阳“真诗”说的某种延续。

又如王
世贞“有真我而后有真诗”的看法,似乎可以从公安派直抒胸臆的“性灵说”中找到它的影子。

这些从一个方面显示出前后七子与晚明文人文学主张上某些内在的联系。

2.吕天成《曲品》的品曲标准有何特点?(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
答:《曲品》是一部品评明代传奇作家和作品的专著,全书共收录明代天启以前的传奇和散曲作家150人、作品名目190多种。

凡是嘉靖以前的作者和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以后的作者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分上、中、下三等。

对重要作家作品加以简单的评述。

吕天成《曲品》的品曲标准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传奇作品来说,以孙月峰的“十要”为衡量依据
“十要”即“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

”在对各部作品的评价中基本上都贯穿了这一思想,但又有他自己的新发展。

(2)吕天成的品曲标准有了一定的新发展
①重视戏曲文学剧本内容的真实和情节的新奇
如他评《荆钗记》云:“以真切之调,写真切之情,情文相生,最不易及。

”他评《还魂记》云:“杜丽娘事,甚奇。

而着意发挥,怀春慕色之情,惊心动魄。

且巧妙叠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②强调化工肖物之美,而无人工雕琢之迹
《曲品》卷上评高明时则说:“化工之肖物无心,大冶之铸金有式。

”卷下评《拜月亭》云:“天然本色之句,往往见宝,遂开临川玉茗之派。

”要求剧本情景交融,生动传神例如吕天成在评《琵琶记》云:“蔡邕之托名无论矣,其词之高绝处,在布景写情,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