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版一年数学下:《认识100以内的数》教学
建议
1.关于主题图。

本单元的主题图为小孩们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的场景。

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在公园里喂鸽子、放飞气球。

这幅图包蕴了专门多的数学信息。

通过这幅主题图,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超过20的数,激发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爱好。

男同学的话地上的鸽子比20只多,说明学习100以内数的必要性。

本页下方通过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比20大的数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有许多比20多的数,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议教学时,结合具体情境感知超过20的数量,体会气球的数量比2 0多。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先估量,再数一数地上有多少只鸽子,天上有多少个气球。

图中老师的问话气球大约有多少个,引导学生养成估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有多少只鸽子的过程中,还能够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圈数。

2.关于例一。

例1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学习数100以内的数。

例题分为两层。

第一层,一个一个地数,突破几十九后面是多少的难点;第二层,认识九十九添1是多少。

第一层以连环画的形式显现。

图1引入一个一个数数的情境,同时通过每10本放一摞复习10个一是1个十。

图2通过操作突破拐弯数的难点,认识二十九添上1是三十。

图3省略了从三十数到九十七的过程,依照学生的生活体会,重点教学九十九再添1确实是一百。

第二层,重点应放在关心学生借助小棒图初步明白得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认识一百的教学要点有两个,一是作为一个自然数,一百是九十九添1得到的一个数;二是作为一个计数单位,它是10个十。

建议教学时,能够先让学生从百以内的某个数数起,借助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到九十九,由此提问:九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小棒?即原先的9根小棒与添上的1根小棒合起来是1捆,而这1捆与原先的9捆合起来是1 0捆,因此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即10个十,10个十确实是一百。

3.关于数的组成。

第4页例2是教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从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鸽子的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和操作计数器表示二十三,了解一个任意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为学习100以内数的写法与读法打下好基础。

建议教学时,能够先让学生数一数草地上的鸽子,再用小棒摆出二十三,或者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二十三。

并提问:拨出的2颗珠在哪个数位上?十位上的2颗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3颗珠表示多少?你能在计数器下面写出那个数吗?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呢?你是如何想的?
4.关于练习一。

第1题,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数数量相同但停在不同的树叶上的瓢虫,体会以10为单位数物体的数量比较准确、方便,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感受1 0在计数中的作用。

第2题,针对学生数数时拐弯数的难点,安排的有针对性的数数练习。

能够位同学一组,进行对口令的趣味练习。

第3题和第5题,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数表达,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是引导学生体会用数来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建议两道题一起完成。

第4题结合直观性模型珠串和计数器,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在明白得数位与计数单位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得数的组成。

第6题用红绿点子图为学生提供了研究的数据,通过多种数法巩固10 0以内数的数法和数的组成,同时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从图的安排能够看出此图能够一个一个地数,也能够两个两个地数,还能够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10在计数中的作用。

第7题引导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养成先估、再数的意识和适应。

教学时,要注意适当指导估量的方法。

能够先让学生从图中圈出10个点子,同时提出要求:你能依照圈出的10个点子估量那个地点大约有几十个点子吗?学生初步估量后,能够让他们连续圈2个10,并分别提出估量的要求:现在你能估量那个地点大约有几十个点子吗?假如学生估量结果有困难,也能够圈出所有的10个之后,说一说一共有几十几个点子。

感受到10在计数中作用的基础上渗透估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9题,指导学生估量的方法,即能依照一个标准估量另一个数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5.关于读书和写数。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100以内数的写法和读法。

从小朋友的话有多少根小棒说明学习100以内数的写法与读法的必要性。

教材安排了小棒图、计数器图、数的写法和读法三个层面。

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在明白得数位与计数单位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数的写法和读法。

建议教学时,应作好新知的铺垫,较好的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

教师可通过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来明白得数位的意义:(1)要求学生用小棒摆出23,并说一说2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让学生明白:2个十在十位上用2个珠子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用3个珠子表示,引导学生明白得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一,十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一个十。

然后借助计数器正确地读写23。

(2)通过操作,让学生能正确的读写100,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

并概括出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教学时可通过读写23迁移到读写100,引导学生明白得个位、十位一个珠子也没有,百位上只有一个珠子如何来表示。

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3)可通过对比操作23和100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得数位的意义。

在读写出23和100后,引导学生来对比23和100位数的不同。

6.关于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第8页例1数的顺序在教学时第一是填写百数表,在前面学习数数时,学生就差不多明白数的顺序,因此能够请学生按顺序填数。

通过涂色,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觉并体会一些表中的规律。

在此基础上明确一个数是几位数的概念,为认识万以内和亿以内的数打好基础。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和主动精神,引导学生观看上表发觉一些规律。

如,10、20、30、40、50、60、70、80、90,十位上的顺序也是1、2、3、4、5、6、7、8、9。

每一横行前9个数十位上的数都相同,每一个竖列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建议教学时,(1)本例题是借助找规律的活动进行数的顺序的教学。

不能重规律而忽视了对数序的感知。

因此填数时要求学生按数的顺序来填,填好了再回头重温100以内数的顺序。

(2)涂色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数位意义的明白得。

涂完色教师可问问学生涂上黄色的5都表示什么?涂上蓝色的6都表示什么?(3)在引导学生发觉排列规律时,要指导学生有序的观看,如横着看你发觉了什么?竖着看、斜着看你又发觉了什么?
第9页例2是教学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关于谁拔的萝卜多那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靠着生活体会作出正确地判定。

因此,例2的教学重点是关心学生把生活体会上升为数学摸索,也确实是要引导学生说清晰自己是如何样比、如何样想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教材从实物图到计数器再到抽象的数,表达了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意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把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样方法。

建议教学时,(1)遵循小孩的认知规律从直观到抽象。

教材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素材萝卜图和计数器,计数器相关于萝卜图更为抽象一些。

(2)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定32与29大小的依据要紧有三方面:一是对两个数的直观认识,二是依据两位数的排列顺序,三是对两位数组成特点的认识。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两个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9页的试一试,是比较十位上数字相同、个位上数字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由于学生有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的基础,如此的题应该能够自己得出结果。

建议教学时,比较试一试中两组数的大小之后,教师能够适当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个100以内数的一样方法。

即:十位上的数不同时,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连续比个位上的数。

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

7.关于第10页练一练。

第1题,通过在百足虫上填数,练习100以内的数序。

做题前要引导学生观看这列数是从小到大依旧从大到小排列,再试着说一说每组数的排列规律。

能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填空,并进行交流。

第3题,有两个问题,比较车厢人数哪节最多,哪节最少,引导学生比较两位数的大小要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

下面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在比较大小时,注意大与小的相对性,引导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第4题,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不唯独,要适当的指导并具体介绍比较三个数大小顺序的数学方法。

8.关于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材结合数的大小比较,安排了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内容,充分表达了对学生生活体会的尊重和努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3是教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但能够形象地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而且能够描述两个数量相差的程度,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

因此,例3的教学关键是结合具体情境我国历届奥运会金牌数逐年增长的事实,体会上述四个词语的含义,并认识到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所表示的相差程度差不多上相对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建议教学时,能够选择5和51先做示范,使学生认识到能够用5块金牌比51块金牌少得多来表示这两个数量的关系,也能够用51块比5块多得多来表示。

再通过还能够如何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启发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摸索,如38块金牌比5块多得多,28块比3块2少一些。

9.关于练习二。

第3题引导学生依照46、38、3这三个数据比较它们之间多与少的关系,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

小精灵的话,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描述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第4题,应注意让学生自己审题,看清女孩与男孩说的话,以及所提出的问题,再进行选择,如此才可能做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适应。

第5题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比较32和29的大小。

比较着两个数的大小,学生应该可不能太困难,然而回答提出的问题是谁先轮到,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困难,那个地点要把数学摸索和生活体会进行转换,即哪个数小就会先轮到。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第6题引导学生依照图中的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

能够先用排除法,确定24不在可选择答案之列,再用30、54分别与25进行比较,依照多一些、多得多确定矿泉水与橘汁的箱数。

第7题引导学生按数的顺序连线,作为奖励,正确连线后,就会出现出一个小动物的形象,使学生更加乐学、爱学。

10.关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及相关的减法。

例4中为学生出现了实物和小棒、计数器两种模型,也确实是说在运算时承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去想结果,也能够去数结果。

建议教学时:
(1)第一要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图中有10盆粉色花、30盆红花。

能够请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盆花?然后请同学列式运算,并说明自己的方法。

在思路上,要承诺学生有差异,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想出运算的结果,也承诺学生一个十、一个十地数出结果。

(2)能够引导学生利用10+30=40想出40-10=30,也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运算40-10=30。

引导学生感悟到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算式结果,其它的算式能够由算式之间的关系来得到结果。

11.关于练习三。

第2题,在口里填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同时是早期方程思想的渗透。

第3题,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让学生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再让学生列式运算,还能够要求学生说一说什么缘故用加法运算,是如何样算的。

在教学时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摸索的范本,例如:
读完题目我们明白了什么?该如何样解答?最后检查一下解答的正确吗?
12.关于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是让学生回忆那个单元学习中的一些感受与收成,包括知识、方法、学习体会、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

目的是培养学生自我评判与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进展的障碍。

许多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可怕: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那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排除幼儿恐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自由自在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适应。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爱好,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关心和鼓舞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夸奖,并要其他幼儿仿照。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识也在不断提高。

第1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先估数,再数数验证自己估量的正确性。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
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
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第2题,结合学生领取书本的生活体会,联系100以内数的组成,解决取书问题。

第3题,目的在于通过填数轴上的数,复习数的顺序。

同时通过数轴上数的位置以及两数之间距离的长短,引导学生形象地感知两数的大小关系,以培养学生数感。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

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
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
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第4题,通过比较蘑菇的多少,练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大小的6个数中有三位数和两位数,两位数中有十位上不相同的,也有十位上相同个位上不相同的数。

通过此题全面巩固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第6题,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第一让学生弄明白题意,通过探究,能够学会利用在车厢上写数的方法或灵活地运用数的组成来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化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