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9.239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
生长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①
张宝龙1 曲木1 赵国营2 王云祥1 赵子续1 翟胜利1*
(1.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天津市水族动物功能性饲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1800;2.天津市宝坻区畜牧水产业发展
服务中心 天津 301800)摘 要:本试验旨在探讨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选取初始体重(22.15±0.12)g的健康黄颡鱼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0%(对照组)、0.20%、0.40%、0.60%、0.80%、1.60%、3.20%小球藻的试验饲料,分别标记为Diet 1~Diet 7。
在试验中期和试验结束后测定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指标。
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的生长性能、肌肉保水能力以及抗氧化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
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呈增加趋势,饵料系数呈降低趋势,并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变化幅度加大,在小球藻含量3.20%时,生长最佳,饵料系数最低,且在此水平下,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提示小球藻的添加可以改善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
在抗氧化能力方面,添加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的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以添加3.20%水平的小球藻时,效果最好。
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不仅可以促进黄颡鱼生长、提高黄颡鱼肌肉的系水力,还可以提高黄颡鱼的抗氧化能力,最佳添加量3.20%。
关键词:黄颡鱼 小球藻 生长 肉质 抗氧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7(a)-0239-05
①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黄颡鱼功能性配合饲料的技术转化与应用”(项目编号:16YFNZNC00070资助)。
作者简介:张宝龙(1989,3—),男,汉族,天津人,硕士研究生,初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
通讯作者:翟胜利(1972,7—),男,汉族,天津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观赏鱼养殖方面的研究, E-mail:387761223@。
黄颡鱼,俗称黄姑、黄蜡丁、嘎鱼,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1],为中国淡水特种底栖经济鱼类,因其肉味鲜嫩、无肌间刺,广受消费者喜爱[2]。
然而,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黄颡鱼易受到营养环境和养殖模式等应激,导致黄颡鱼生产性能下降,养殖效益受损。
因此,改善和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提升肉品质量,增加机体的抗病力已成为养殖者关注的重点,因而,高效的饲料添加剂的物质研究和开发备受人们关注。
小球藻为绿藻门、单细胞藻类,属于绿藻门、绿藻纲、小球藻属。
小球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质、多糖、食用纤维、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活性代谢产物,具有很好的保
健和药理作用[3]。
小球藻现已成为极具开发潜力的安全、高效的饲料物质[4]。
众多研究结果证明小球藻具有调节免疫、提高抗氧化能力、改善动物生长、提高养殖效益等多方面生物功能。
蔡荣[5]等试验研究证明,在饲料中添加0.3%~1.0%的小球藻醇提物可提高花鲈的生产性能。
刘海琴[6]等采用150mg/(kg bw.d )和450mg/(kg bw.d )剂量的小球藻生长因子喂食小鼠发现,小球藻因子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因此,本试验采用生长饲养,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小球藻,通过饲喂试验研究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肉质以及机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旨在为小球藻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饲料
试验饲料以鱼粉、豆粨为主要蛋白源,以鸡肉粉、面粉、麸皮等为糖源,磷脂油、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试验基础饲料,并作为对照组,记为Diet 1。
基础饲料中以添加不同含量的(0.20%、0.40%、0.60%、0.80%、1.60%、3.20%)的小球藻,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为Diet 2~Diet 7。
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详见表1。
1.2 试验设计与养殖管理
试验黄颡鱼购自天津市和来科技有限公司,于天津市晨辉饲料有限公司循环水养殖实验室内进行。
对鱼体消毒、暂养一周后开始正式试验,挑选630尾体格健壮、规格一致、无病无伤的黄颡鱼作为试验鱼,初始体重为(22.15±0.12)g。
试验随机分成7组(1个对照组和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随机分到28个规格相同的试验箱(86×56×48cm 3)中。
试验正式开始后,每天饲喂两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投喂时间为每天的7:00、19:00。
养殖周期16周。
定期检测水体指标,养殖期间水温的变化范围是24~30℃,pH变化范围7.5~8,溶解氧变化范围7.3~8.0。
每天记录死亡数及投饵量。
1.3 指标测定
试验中期,各试验箱随机抽取5尾黄颡鱼,对黄颡鱼生长指标、肉质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指标进行测定;养殖试验结束后,停食24h,称取每个试验箱的黄颡鱼总重,并随机抽取5尾黄颡鱼进行肉和抗氧化指标测定,并做好记录。
1.3.1 生长指标的测定
相关生长指标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增重率(%)=100×(W t-W0)/W0
饵料系数=F/(W t-W0)
式中:W t为终末体质量(g);W0为初始体质量(g);F为饲料摄入量干质量(g)。
1.3.2 肉质指标的测定
⑴肌肉滴水损失率测定。
取黄颡鱼侧线上方的同侧新鲜背肌,干纱布擦干表面 水分,称重记录,放于10mL离心管中,离心管底部放有适当 的吸水纸,在4℃,4000r/min条件下离心20min后取出,擦 干背肌表面水分,称重记录。
滴水损失率(drip loss,DL,%)=(离心前肌肉质量-离心后肌肉质量)/离心前肌肉质量×100
⑵肌肉蒸煮损失率测定。
取黄颡鱼侧线上方的同侧新鲜背肌,干纱布擦干表面水分,称重记录,装入密封袋中,放入70℃的恒温水浴锅中蒸煮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擦干背部肌肉表面水分,称重记录。
蒸煮损失率(cooking loss,CL,%)=(蒸煮前肌肉质量-蒸煮后肌肉质量)/蒸煮前肌肉质量×100
1.3.3 免疫指标的测定
血液取样用1ml注射器从尾静脉取血,转移至1.5mL离心管中,4℃静置6h,4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保存于-20℃备用,用于血清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抽血后的黄颡鱼在冰浴条件下进行解剖,剥取肝脏。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均采用南京建成试剂盒测定,试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在整个饲养期间,试验中期和试验末期,黄颡鱼终末体重、增重率以及饵料系数在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
在整个试验周期中,随着小球藻添加量的增多,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均逐渐增加,饵料系数均逐渐降低。
Diet 7组时生长性能最佳,饵料系数最低。
饲养期越长,变化幅度越大;在第8周时,Diet 7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1.60%、60.87%,饵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2.14%;而在第16周时,Diet 7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6.07%、67.34%,饵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14.09%。
由以上结果可知,添加小球藻具有提高黄颡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在小球藻添加水平为3.2%时,黄颡鱼生长最佳。
2.2 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肉质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试验中期,黄颡鱼肌肉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滴水损失率Diet 7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P<0.05)。
蒸煮损失率Diet 2、Diet 3与对照组无差异显著(P<0.05),Diet 4~Diet 7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在试验中期,黄颡鱼肌肉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均在Diet 7时达到最低。
随着养殖周期的延长,在试验结束时,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并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降低幅度加大。
滴水损失率Diet 7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8.52%,蒸煮损失率Diet 7较对照组降低了24.25%。
分析以上结果,饲料中小球藻的添加有助于改善了黄颡鱼肌肉的系水能力。
2.3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血清抗氧化指标影响见表4。
第8周,黄颡鱼肝脏、血清中SOD、CAT活性随小球藻水平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但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第16周,各试验组的SOD活性和CA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黄颡鱼肝脏和血清中SOD活性在小球藻添加量为0.08%时显著升高。
Diet 5、Diet 6、Diet 7显著高于Diet1~Diet 4(P<0.05),Diet 5、Diet 6、Diet 7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机体内SOD、CAT活性在Diet 7均达到最高。
MDA含量在整个试验周期中,随着小球藻水平的增加,其含量逐渐降低。
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
在Diet 7时,MDA含量最低。
3 讨论
3.1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的影响
小球藻蛋白含量丰富,是优质的单细胞饲料蛋白源。
在本次试验中,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显著促进了黄颡鱼 的生长。
试验组各生长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在小球藻 3.20%水平时,各生长指标最佳,饵料系数最低。
诸多的试验研究证明,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可提高畜禽、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
Yan[7]等试验证明,在仔猪饲料中添加了小球藻后,显著促进了仔猪的生长。
Kang[8]等试验也表明,在肉鸡饲料中添加小球藻,显著提高了肉鸡增重率。
蔡荣[9]等在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后,提高了花鲈的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以及饲料利用率。
邵斌[10]等的试验研究中,其在饲料中添加0.2%的小球藻粉,显著提升了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率。
在本次试验中,黄颡鱼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这可能是与小球藻中有较均衡的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含量以及小球藻中特殊的促生长因子(CGF)有关,能够满足黄颡鱼的生长需要;此外,小球藻可能还具有促摄食作用,罗西[11]等利用小球藻粉替代鱼 粉,作为蛋白源,可以促进鲫的摄食,提高摄食率。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组成
表2 试验饲料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生长和饵料系数的影响(xx̅±s )
表3 试验饲料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肌肉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的影响(xx̅±s )
表4 试验饲料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血清SOD、CAT、MDA的影响(xx̅±s )
原料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
Diet 6Diet 7鱼粉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21.00 豆粕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22.00 鸡肉粉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面粉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20.00 麸皮10.00 9.80 9.60 9.40 9.20 8.40 6.80 玉米蛋白粉8.00 8.00 8.00 8.00 8.00 8.00 8.00 小球藻粉0.00 0.20 0.40 0.60 0.80 1.60 3.20 磷脂油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1.50 豆油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3.50 磷酸二氢钙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4%预混料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营养水平%合计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100.00 蛋白水平38.75 38.84 38.93 39.01 39.10 39.45 40.16 粗脂肪含量
10.02
10.01 10.00 9.99
9.99
9.96
9.89
组别第8周第16周终末体重增重率饵料系数终末体重增重率饵料系数Diet 1
(35.84±0.84)c (58.44±5.60)b (2.80±0.04)a (50.28±0.50)d (122.18±3.19)d (2.91±0.03)a Diet 2(41.39±0.35)b (85.41±1.42)a (2.66±0.04)b (61.58±0.85)c (175.89±4.80)c (2.69±0.04)b Diet 3(41.40±0.92)b (90.46±4.68)a (2.65±0.04)b (62.52±0.61)cd (187.61±3.18)bc (2.67±0.02)b Diet 4(42.32±0.54)ab (91.16±5.20)a (2.59±0.05)bc (63.18±0.64b)cd (185.26±4.20)bc (2.62±0.03)bc Diet 5(42.54±0.58)ab (94.94±1.53)a (2.56±0.01)bc (64.59±0.74)bc (196.10±6.23)ab (2.61±0.01)bc Diet 6(42.83±0.39)ab (95.49±4.17)a (2.51±0.04)c (64.95±0.80)b (196.48±6.68)ab (2.56±0.04)cd Diet 7
(43.58±0.57)a
(94.01±5.46)a
(2.46±0.04)c (68.42±0.48)a
(204.46±4.98)a
(2.50±0.05)d
注:同列中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0.05)。
注:同列中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0.05)。
注:同列中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0.05)。
组别第8周
第16周
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Diet 1
(13.34±0.42)a (23.67±0.19)a (13.50±0.37)a (23.09±0.37)a Diet 2(13.09±0.46)a (22.45±0.41)ab (11.42±0.40)b (20.95±0.14)b Diet 3(12.65±0.46)a (22.36±0.43)ab (11.28±0.20)b (20.74±0.38)b Diet 4(12.97±0.04)a (22.19±0.61)b (10.50±0.28)bc (20.25±0.26)b Diet 5(12.31±0.21)a (22.13±0.19)b (10.20±0.28)c (19.80±0.41)b Diet 6(12.48±0.33)a (21.84±0.15)b (9.71±0.20)c (18.05±0.22)c Diet 7
(12.33±0.56)b
(21.32±0.65)b
(9.65±0.33)c
(17.49±0.64)c
组别第8周第16周SOD CAT MDA SOD
CAT MDA Diet 1
164.31±1.0815.20±0.68(40.99±0.67)a (164.61±1.89)d (15.41±0.31)c (38.41±1.10)a Diet 2165.65±2.4315.37±0.44(39.09±0.81)ab (172.86±0.71)c (17.27±0.77)b (33.74±0.22)b Diet 3166.76±2.3615.76±0.69(37.39±0.60)bc (172.97±0.85)c (17.35±0.53)b (32.09±0.60)bc Diet 4167.95±2.7316.97±0.32(37.18±1.32)bc (174.62±1.29)bc (17.97±0.20)ab (31.80±0.70)bc Diet 5168.33±2.8816.79±0.81(36.17±0.56)cd (175.80±1.13)abc (18.17±0.15)ab (30.37±0.44)cd Diet 6170.91±1.1113.96±0.75(35.30±0.62)cd (177.10±0.93)ab (18.58±0.61)ab (29.42±0.23)d Diet 7
171.07±1.1317.13±0.68
(34.15±0.54)d (179.04±0.78)a
(19.16±0.74)a
(28.83±0.62)d
3.2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肉质的影响鱼肉的肉质通常被外部因素如投喂机制、饲料组成以及可以影响到肌肉组织结构、代谢等特点的环境因素所影
响。
衡量鱼体肉质的指标和影响因子很多,本试验通过肌
表5 试验饲料添加小球藻对黄颡鱼肝脏SOD、CAT、MDA的影响(xx̅±s )
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作初步探究。
肌肉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是衡量肌肉蛋白质保水的能力,直接影响肉的风味、质地和营养成分等食用品质[12]。
有关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对水产动物肉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在本次试验中,结果显示,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以及生长周期的延长,黄颡鱼肌肉的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
在小球藻添加水平为3.20%时,滴水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最低。
说明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可有效改善肌肉的系水力,但是要弄清小球藻对肉质的作用机理,还需进一步通过多方面衡量鱼体肉质的指标加以评定。
3.3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小球藻对黄颡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SOD是一种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与CAT均可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发生歧化反应,共同建立机体生物防御系统,抵御机体氧化损伤[13-14]。
本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小球藻,显著提高了黄颡鱼机体的SOD、CAT 活性,在小球藻添加量为3.20%时,机体SOD、CAT活性最高。
说明适当含量的小球藻对SOD和CAT活性有激活效应。
这与王爽[15]
等的试验结论相似,其在小球藻蛋白的制备及其水解肽的抗氧化研究的试验中证明,小球藻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其含量反应机体细胞的损伤程度[16]。
MDA含量的变化与自由基积累量和
抗氧化体系密切相关[17]。
Miyazawa T [18]等研究小球藻对
红细胞脂质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服用小球藻能够提高
红细胞抗氧化水平,降低磷脂过氧化氢浓度。
李恒[19]等在
探讨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抗氧
化作用的试验中发现,中、高剂量组小鼠体内的SOD活性
显著上升,MDA含量显著下降。
本次的试验结果也证实了
上述学者结论,饲料中添加小球藻后,MDA含量试验组与
对照组差异显著,随着小球藻含量的增加,黄颡鱼肝脏组
织和血清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
在小球藻含量3.20%
时(Diet 7)时,MDA含量最低。
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可能也
与小球藻中的生长因子(CGF )有关,其内含有丰富的蛋白
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良好
的抗氧化能力,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20]。
4 结语本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黄颡鱼的饲粮中,添加3.20%的小球藻,可显著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促进黄颡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同时对肌肉系水力以及机体抗氧化能力均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为高产、高效的黄颡
鱼养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1] 伍皓茗,苗玉涛.黄颡鱼营养免疫研究进展[J].广东饲料, 2017,26(20):31-33.[2] 袁立强,马旭洲,王武.饲料脂肪水平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和鱼体色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5): 577-584.[3] 胡开辉,汪世华.小球藻的研究开发进展[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5,24(3):27-30.[4] 罗柳茵,李家泳,陈卓.小球藻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研究进展[J].粮食与饲料工业,2016(5):55-61.
[5] 蔡荣,胡毅,孙育平,等.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对花鲈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7,38(6):23-29.[6] 刘海琴,韩士群.小球藻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J].研究报告,2005,29(9):23-25.
[7] Yan L,Lim SU,Kim IH.Effect of fermented Chlorella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 for mance,nutrient digestibility,blood characteristics,fecal microbial and
fecal noxions gas content in groweing pigs[J].Asian-Australasi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2012,12(25):
1742-1747.
[8] Kang HK,Salim HM,Akter N, et al. Effect of various
for msog dietary Chlorella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stinal, and
intestinal microflora population of broiler chickens[J].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oultry Research,2013,22(1):
100-108.
[9] 蔡荣,胡毅,孙育平,等.饲料中添加小球藻醇提物对花鲈
幼鱼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饲料工业,2017,38(6):23-29.
[10]邵斌,汪志平,刘新颖,等.高产多糖对小球藻新品系选育
及其对南美白对虾的促生长和免疫调节作用[J].核农学
报,2013,27(2):168-172.
[11]罗西,石智,黄超,等.小球藻替代鱼粉对鲫生长、体组成、
肝脏脂肪代谢及其组织学的影响[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39(3):498-506.
注:同列中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0.05),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0.05)。
组别第8周第16周
SOD CAT MDA SOD CAT
MDA Diet 1
68.76±1.3711.76±0.52(17.77±0.22)a (71.07±1.45)d
(11.45±0.90)d (17.65±0.48)a Diet 269.14±0.5111.37±0.39(16.29±0.50)b (75.59±0.43)c (13.77±0.65)c (13.50±0.51)b Diet 370.51±0.4111.12±0.74(15.99±0.37)bc (77.03±0.67)c (13.90±0.17)c (13.70±0.16)b Diet 470.83±1.1010.64±0.50(15.43±0.31)bcd (78.15±0.86)bc (14.42±0.31)c (12.53±0.49)b Diet 571.03±0.8610.60±0.41(15.14±0.13)cd (80.03±0.74)ab (15.70±0.77)bc (10.63±0.47)c Diet 671.17±1.1010.37±0.47(14.70±0.36)d (82.13±0.98)a (17.02±0.72)ab (10.21±0.85)c Diet 7
72.10±1.1710.13±0.07(14.57±0.32)d (82.90±1.09)a (18.78±0.62)a
(9.58±0.36)c
对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新观点、新问题,许多同学表示只是偶尔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出新观点,说明大多数同学对于知识的创新能力要有待提高。
和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不仅能够从对方获得其他的信息,也能加深对信息的理解。
但是根据调查显示,有83.13%的学生偶尔会与人分享自己掌握的专业或者其他信息。
有13.86%的学生不会与人分享自己掌握的专业或者其他信息。
仅仅有3.01%的学生经常会与人分享自己掌握的专业或者其他信息。
依据信息能力问题的统计结果,发现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信息能力水平一般,需要进一步加强。
2.4 个人信息管理的能力
随着文献量的逐年增长,有效地整理总结文献和数据也成为研究者的能力之一。
调查统计显示,整体而言,有71.81%的学生能够使用office等办公软件,有25.55%的学生能够使用大数据分析软件,另外还有2.64%的学生能够使用其他专业软件。
这表明个人信息管理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5 信息伦理道德
在信息伦理道德方面,调查统计显示,整体而言,有77.71%的学生基本能尊重他人研究成果,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合法获取和发布信息。
有12.65%的学生偶尔能尊重他人研究成果,遵守知识产权法律,合法获取和发布信息。
完全能够尊重和不能尊重的比率分别为6.02%和3.61%。
大多数同学对于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进行引用时,有75.90%的学生偶尔会忘记标注,仅有15.66%的学生引用已有数据或者信息时能够准确标注。
另外还有8.44%的学生引用已有数据或者信息时没有标注,对于这种行为,属于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容易引起剽窃现象。
根据伦理道德问题的统计结果,说明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信息伦理道德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提高研究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水平。
3 结语
通过调查表明,西安工业大学经管类研究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了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较好地选择和利用图
书馆学术文献。
研究生虽然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基础,但是整体上仍然存在信息能力欠缺、信息道德缺失的现象。
应重点加强研究生在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方面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金芳,钟宇,王莲.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需求与课程对策建议——以首都师范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工 作,2015,59(5):68-75.
[2] 周妍,朱前东.Science2.0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研 究[J].情报探索,2017(3):65-69.
[3] 朱晓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生文献检索课教学 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3):62-65.
[4] 冯春花,马燕,陶金.网络环境下研究生信息素养现状及 培养对策[J].计算机育,2014(21):47-50.
[5] 张晶,杨瑜.以信息素养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J].情报探 索,2014(2):20-23,27.
[6] 刘瑞敏.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信息素养调查分析[D]. 黑龙江大学,2016.
(上接238页)
[12]黄燕华,文远红,曹俊明,等.蝇蛆粉替代鱼粉对黄颡鱼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13,20(2):392-401.[13]陈鸿鹏,潭晓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研究综述[J].经济林研究,2007,25(1):59-65.
[14]杨佳栋,魏凤菊,潘新新,等.动物过氧化氢酶(CAT )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7):59-62.
[15]王爽,张高帆,陈欣悦,等.小球藻蛋白的制备及其水解肽的抗氧化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7,17(2):92-100.
[16]王国霞,刘群芳,黄文庆,等.复合酶制剂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J ].南方水产科学,2013,9(60):84-89.
[17]李安娜,张迎梅.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斑马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四川动物,2008,27(6):993-995.
[18]Miyazawa T,Nakagawa K,Takekoshi H,et al.Ingestion of Chlorella reduced the oxidation of er ythrocyte
membrane lipids in senior Japanese subjects[J].Journal of Oleo Science,2013,62(11): 873-881.
[19]李恒,蒋慧,张澜,等.海洋小球藻粉膳食干预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J].发酵科技通讯,2016,45(3): 152-155.
[20]张旗,尚小玉,王娜,等.小球藻营养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13):1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