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11月第11期 高教论坛
HigherEducationForum
Nov.2020.No.11
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刘雪梅,梁 裕,周海平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6)
摘要: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构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专业链、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的积极探索,畅通了广西茶产业链人才成长通道,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多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协同育人动力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职教集团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茶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20)11-0098-04
作者简介:刘雪梅(1983-),女,陕西西安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梁裕(1972-),男,广西梧州人,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周海平(1974-),男,广西扶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教集团。
收稿日期:2020-05-21 修稿日期:2020-06-11
推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中高职衔接集团化办学,是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依据章程,汇聚行企校研办学主体优势功能,以责任、义务、利益为纽带[1],形成的一种新型多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广西茶业职教集团自2014年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茶树栽培与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系统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培养体系,畅通广西茶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人才培养基本概况
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是广西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由广西涉茶专业的11所中高职院校、4个茶叶行业协会、2个茶叶科研院所、26家茶业企业组成。集团覆盖了广西所有涉茶专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以及85%茶叶骨干企业,成为广西茶产业链人才培养主力军,也是广西茶叶科技和茶文化研究推广的重要力量。
广西茶业职教集团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是广西首批中高职衔接试点专业,先后被认定为我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广西首批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多年来,集团集聚行企校研办学资源,主动对接茶产业新业态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整体设计、统筹安排、联合培养、分段实施共商共建共享的改革思路,积极开展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随着职业教育制度逐步完善并取得的显著进展[2],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中高职衔接经历了学制形式上的衔接到课程设置、专业及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技术服务等实质与内涵衔接的转变,经历了从一个中职学校试点衔接到集团成员单位中高职院校小范围衔接再到整个广西区内涉茶中职、高职、本科院校更大范围衔接的转变,成为广西涉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其特色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为我国集团化办学中高职衔接提供了有益借鉴。2017年,集团成果荣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等奖,2018年荣获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人才培养具体措施
(一)对接茶叶产业链,构建人才培养专业链
一是运用“茶叶+”思维,对接产业链构建茶叶专业链。把原有对接广西茶产业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的前端链条延伸、创新至茶叶网络营销、茶产品包装设计、茶叶品质鉴定、茶业观光旅游和茶文化传播等领域的全产业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集团中职学校运用“茶叶+”跨界思维,一方面通过茶叶概论、中华茶艺等专项课程模块、融入茶文化知识、增加茶叶生产项目等方式,将现有食品种植加工与包装设计、电子商务和旅游管理等一二三产专业完全链接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对接广西茶全产业链,完善中高职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覆盖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包装设计、茶叶电商、茶艺表演、茶文化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茶叶全产业链的专业链[3],形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链,服务中高职衔接茶产业链的人才需求结构性变化。
二是辐射优化中职专业结构,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对接产业链建设特色专业链的原则,帮扶广西三江县职教中心、苍梧职教中心等5所中职学校结合广西茉莉花茶、六堡茶、有机生态茶、茶食品加工、茶文化与旅游等县域茶业
89
特色新增茶叶专业,构建了六堡茶、茉莉花茶和生态有机茶等对接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涉茶专业链,形成了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区域中级涉茶产业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格局,形成高职示范引领、中职全面发展、共建集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专业链的办学格局。近年来,茶业职教集团新增涉茶专业11个,年培养规模近两千人,2017年,集团茶叶专业招生人数达到500多人,比2013年提升了6倍,近80名中职生升学;学生先后获得2项全国职业院校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一等奖和13项省级手工制茶、茶艺等赛项一等奖;集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6%,广西茶业职教集团逐渐成为广西茶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实施“五个衔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昭平职业教育中心等5所中职学校联合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广西茶文化研究会等行业企业协会以“五个衔接”为抓手,共同推进广西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一是实施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以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集团内涉茶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中高职衔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基于就业岗位的差异明确中高职分段培养目标,探索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与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合度。目前,集团理事长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县级中专9所,与5所县级中专联合开展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
二是构建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根据中职阶段、中高职衔接阶段、高职阶段三个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建五年制中高职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课程体系。集团行企校研单位共同制定中高职课程考核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评价标准9个;开发茶叶包装、茶叶营销、茶膳等网络核心课程11门;共建《茶叶审评与检验》等慕课3门;特色教材8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园艺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茶叶生产加工》课程和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1个,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三是建立中高职衔接实训基地。以特色专业及实训项目为载体,茶业职教集团加强统筹规划,统一设计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通过高职院校帮扶中职学校、校企共建中高职五年实训基地的模式,引入企业文化,指导中职学校提升实训基地条件、健全实训功能。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了标准化生态茶园、名优茶手工作坊、茶叶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实训中心、茶叶检验中心、茶叶网络营销中心、茶膳实训中心、茶叶技能比赛场馆、中国茶艺实训中心、国际茶礼交流培训中心等涉茶专业链实训及生产场所,实现集教学实训、生产加工、培训鉴定、研发服务、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广西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投入5000万在5所中职学校建设茶叶栽培与加工等5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
四是建设中高职衔接教师队伍。采用培养、引进、共享的模式,整合职教集团内师资资源,通过优秀高职生定向中职师资培养、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远程信息化教学师资输入等多种措施,培养培训中职教师100余人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在昭平职业教育中心等中职学校建立远程双向教学视频系统,有效利用院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设备,实现集团中高职院校间的远程双向教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团队交流等,创新中高职衔接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为集团中职学校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五是建立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按照中职阶段、中高职衔接阶段和高职阶段的三个不同阶段性培养目标,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院共同制订中高职衔接五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对接广西苍梧六堡茶等特色茶产业及非遗茶技艺,集团昭平职教中心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职院校与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和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等企业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学校、企业和学生(学徒)三方明确在校学生与企业学徒员工双重身份,实施1个学生(学徒)配备若干名企业专项技能大师和1位校内教师的培养制度,根据企业专项技能大师工作内容和计划,结合学生(学徒)综合素质和专项技术技能力逐层递进的培养要求,学生(学徒)以企业识岗、跟岗和顶岗三种不同的企业实践形式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每个专项技能,学徒需通过校内、校外双导师的双重考核并获得专项技能合格证后才能“出师”进入下一专项技能的学习。学徒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完成广西民族茶技艺传承,实现学徒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双提升,形成中高职培养与现代学徒制培养联动的茶产业人才培养链,极大提升了茶产业链人才的培养质量。集团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手工制茶、茶艺等赛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6项。
二是完善现代学徒制制度体系。为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项目实施中高职院校、合作企业联合研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徒(学生)管理办法》和《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等系列规范管理制度,规范学徒制运行管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行企校研共建、共育、共管、共享、共赢目标做好制度保障。
(四)开展茶文化创新融入茶科技,提升人才培养综合素质
一是成立广西茶文化研究会,推广茶文化育人。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