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遂良《老子》法译本(1913)的流传与影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翻译策略
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目的 决定翻译策略,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方 法[5]。戴遂良的翻译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熟悉道 家文化以传教,二是向西方传教士与学者传递道 家文化。由此,他在翻译时会在中西哲学与宗教 间进行不断游说,以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实现中 西哲学与宗教间的调和与对话。他对老子的译介 是以中外前人学者的成果为基础的,正如他在前 言中说,“我所参考的道家经典法译本与历代注本 承载了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6]4,因此,他主 要采取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的译介策略。
关键词:戴遂良;《老子》;典籍翻译;中西文化沟通
在中国儒道典籍法译史上,顾赛芬(Seraphin Convre,1835-1919)与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法国汉学家雅各·布 洛斯曾说,“直隶河间府的两名传教士的译著颇 丰,顾赛芬在 1896-1916 年间几乎把所有中国儒 家经典译成了法文,戴遂良翻译了被称为‘道教祖 师’们的经典,即老子、列子和庄子的著作”[1]。戴 遂良于 1887 年来华,在中国直隶东南教区从事传 教、行医与办学活动。从 1891 年起,他开始致力 于汉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就。1905 年,他的 12 卷汉学巨著《汉语入门》获得了儒莲奖。他一生 对哲学经典研究的最大成就,当属他整理与译介 的“《道藏目录》与道家经典”。1911 年,他先后到 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北京白云观与日本图书寮查 阅《道藏》与道家经典的相关文献。1913 年,他完 成了《老子》《列子》与《庄子》的法译。他的译著至 今仍是西方研究道家经典汉学家们的重要参考文 献,但无论在汉学界还是在翻译界,有关戴氏的研 究仍是寥寥无几。有鉴于此,笔者亲赴法国搜集 原始文献,依托原始史料,从翻译学角度,对戴氏 的翻译思想、理念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希望通过 对戴氏译本的研究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全面 的视角。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CWX026) 作者简介:姬艳芳(1982-),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 118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 6 期
●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depuis l’origine jusqu’à nos jours)一书的第 17 至 23 课中对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发展演 变做了全面梳理 。戴 [4]144-206 氏译本几乎每十年便 会被重版一次,英美学者还将译本翻译成英语,促 进了译本在法语与英语世界的广泛流通。
一、《老子》Leabharlann 译本及翻译策略(一)《老子》戴译本简介 戴遂良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基于他在中国、日 本与法国等地所收集的《道藏》与道家经典的原始 文献。1906 年,他在《汉语入门第九、十卷:哲学文 集》(Rudiments 9 et 10. Texte Philosophes)第 七 、 十、十一章中介绍了老子、杨朱、列子与庄子的生 平 。 [2]117-128,171-177 1910 年 ,戴 遂 良 在《基 督》(Chris⁃ tus)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的宗教与学说(Les Re⁃ ligions et Doctrines de la Chine)”,在文章第四部分 简单介绍了老子思想与道家哲学[3]。1911 年,戴 遂良亲访了日本图书寮与北京白云观,先后获得 日本的褊井緐与北京白云观道长陈明霖的支持与 帮 助 ,同 年 ,他 出 版 了《道 藏 目 录》(Bibliographie générale),全书共 338 页,包括《道藏》、官修引得和 私修引得,附有《号数推算表》和《道藏分类表》。 20 世纪 30 年代哈佛燕京学社在编撰《道藏子母引 得》时,重点参考了这本书。1913 年,他出版了《道 家三祖:老子、列子、庄子》(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ïsme, Lao-tzeu, Lie-tze, Tchoang-tzeu),全书共 计 521 页,是《老子》《列子》与《庄子》的完整法译 本。1917 年,戴遂良在《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思想 史:从萌芽时期到现代》(L’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des Opinions philosophes en Chine
1“. 以中释中”:文学体例的译介 这里的“以中释中”即依据汉籍传统注本解读 道家经籍。戴遂良在译文的诠释体例上酌取传统 注家对道家经籍的注释体例和方式。他依据原典 的 章 数 ,将 每 章 分 为 若 干 段 、句 ,并 用 大 写 字 母 “ABCD”的形式标注段或句,再作对应翻译。译文 注释多采取章句依附经传的形式,译文篇尾附有 篇章释义,具有中国道家经典的传统注疏特点。 比如原文:A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B 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C 功成名遂,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译文: A.Tenir un vase plein, sans que rien découle, est im⁃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 6 期 中图分类号:K258
●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9)06-0118-07
戴遂良《老子》法译本(1913)的流传与影响
□姬艳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戴遂良的 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ïsme, Lao-tzeu, Lie-tze, Tchoang-tzeu 一书是《老子》《列子》与 《庄子》的法译本。以戴氏《老子》法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文的文学体例、译介策略,“道”与“德” 的翻译与诠释,译本的流传与影响,从而认识戴氏根据传统训诂释义,结合西方哲学与宗教文化诠释老 子思想的史实与意义。他的翻译方法为中学西渐、中国道家典籍翻译提供了借鉴性的经验与教训。
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认为,翻译目的 决定翻译策略,目标文本的预期目的决定翻译方 法[5]。戴遂良的翻译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熟悉道 家文化以传教,二是向西方传教士与学者传递道 家文化。由此,他在翻译时会在中西哲学与宗教 间进行不断游说,以化解矛盾,解决冲突,实现中 西哲学与宗教间的调和与对话。他对老子的译介 是以中外前人学者的成果为基础的,正如他在前 言中说,“我所参考的道家经典法译本与历代注本 承载了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6]4,因此,他主 要采取了“以中释中、以西释中”的译介策略。
关键词:戴遂良;《老子》;典籍翻译;中西文化沟通
在中国儒道典籍法译史上,顾赛芬(Seraphin Convre,1835-1919)与戴遂良(Léon Wieger,18561933)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法国汉学家雅各·布 洛斯曾说,“直隶河间府的两名传教士的译著颇 丰,顾赛芬在 1896-1916 年间几乎把所有中国儒 家经典译成了法文,戴遂良翻译了被称为‘道教祖 师’们的经典,即老子、列子和庄子的著作”[1]。戴 遂良于 1887 年来华,在中国直隶东南教区从事传 教、行医与办学活动。从 1891 年起,他开始致力 于汉学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就。1905 年,他的 12 卷汉学巨著《汉语入门》获得了儒莲奖。他一生 对哲学经典研究的最大成就,当属他整理与译介 的“《道藏目录》与道家经典”。1911 年,他先后到 上海徐家汇藏书楼、北京白云观与日本图书寮查 阅《道藏》与道家经典的相关文献。1913 年,他完 成了《老子》《列子》与《庄子》的法译。他的译著至 今仍是西方研究道家经典汉学家们的重要参考文 献,但无论在汉学界还是在翻译界,有关戴氏的研 究仍是寥寥无几。有鉴于此,笔者亲赴法国搜集 原始文献,依托原始史料,从翻译学角度,对戴氏 的翻译思想、理念与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希望通过 对戴氏译本的研究为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全面 的视角。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8CWX026) 作者简介:姬艳芳(1982-),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 118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 6 期
●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depuis l’origine jusqu’à nos jours)一书的第 17 至 23 课中对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观点与发展演 变做了全面梳理 。戴 [4]144-206 氏译本几乎每十年便 会被重版一次,英美学者还将译本翻译成英语,促 进了译本在法语与英语世界的广泛流通。
一、《老子》Leabharlann 译本及翻译策略(一)《老子》戴译本简介 戴遂良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基于他在中国、日 本与法国等地所收集的《道藏》与道家经典的原始 文献。1906 年,他在《汉语入门第九、十卷:哲学文 集》(Rudiments 9 et 10. Texte Philosophes)第 七 、 十、十一章中介绍了老子、杨朱、列子与庄子的生 平 。 [2]117-128,171-177 1910 年 ,戴 遂 良 在《基 督》(Chris⁃ tus)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的宗教与学说(Les Re⁃ ligions et Doctrines de la Chine)”,在文章第四部分 简单介绍了老子思想与道家哲学[3]。1911 年,戴 遂良亲访了日本图书寮与北京白云观,先后获得 日本的褊井緐与北京白云观道长陈明霖的支持与 帮 助 ,同 年 ,他 出 版 了《道 藏 目 录》(Bibliographie générale),全书共 338 页,包括《道藏》、官修引得和 私修引得,附有《号数推算表》和《道藏分类表》。 20 世纪 30 年代哈佛燕京学社在编撰《道藏子母引 得》时,重点参考了这本书。1913 年,他出版了《道 家三祖:老子、列子、庄子》(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ïsme, Lao-tzeu, Lie-tze, Tchoang-tzeu),全书共 计 521 页,是《老子》《列子》与《庄子》的完整法译 本。1917 年,戴遂良在《中国宗教信仰及哲学思想 史:从萌芽时期到现代》(L’Histoire des Croyances religieuses et des Opinions philosophes en Chine
1“. 以中释中”:文学体例的译介 这里的“以中释中”即依据汉籍传统注本解读 道家经籍。戴遂良在译文的诠释体例上酌取传统 注家对道家经籍的注释体例和方式。他依据原典 的 章 数 ,将 每 章 分 为 若 干 段 、句 ,并 用 大 写 字 母 “ABCD”的形式标注段或句,再作对应翻译。译文 注释多采取章句依附经传的形式,译文篇尾附有 篇章释义,具有中国道家经典的传统注疏特点。 比如原文:A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 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B 富贵而骄,自遗其 咎。C 功成名遂,天之道(《老子》第九章)。译文: A.Tenir un vase plein, sans que rien découle, est im⁃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 年第 6 期 中图分类号:K258
●利玛窦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19)06-0118-07
戴遂良《老子》法译本(1913)的流传与影响
□姬艳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 要:戴遂良的 Les pères du système taoïsme, Lao-tzeu, Lie-tze, Tchoang-tzeu 一书是《老子》《列子》与 《庄子》的法译本。以戴氏《老子》法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译文的文学体例、译介策略,“道”与“德” 的翻译与诠释,译本的流传与影响,从而认识戴氏根据传统训诂释义,结合西方哲学与宗教文化诠释老 子思想的史实与意义。他的翻译方法为中学西渐、中国道家典籍翻译提供了借鉴性的经验与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