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杭州市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2015高一上·佛山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灾难面前,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呼吁,责无旁贷地去尽自己的责任,兑现对非洲人民真、实、亲、诚的庄重承诺。
B . 共和党控制国会后,美国政府会出现“强分治”格局,将对今后两年奥巴马政府的内外施政产生重要影响。
对此,奥巴马急不暇择地寻找对应之策。
C .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我们不必为曾经犯过的错误而在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D . 作为一名检察官,唯有常怀有一颗检查“初心”,持之以恒地在检察岗位上恪尽职守、俾昼作夜、激情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 (2分) (2016高三上·吉安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我国拥有的自主品牌较少、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产品质量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
B . 为适应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工作的需要,人社部对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统一印制。
C . 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D . 比眼镜蛇毒性高50倍的“蓝环章鱼”出现在澎湖岛屿海域,遇骚扰或攻击会以有毒的喙反咬,被咬后全身麻痹致死,目前尚无解毒剂。
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初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做了______,揭露了原告备受家庭暴力虐待的事实。
②在昨天媒体日的采访中,麦迪曾表示,自己今天会来到训练场。
然而,这次麦迪又一次______了,训练自始至终,他就没有出现在训练场上。
③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认为,两岸故宫各有特点,______总的说来,北京故宫文物不仅数量上远远多于台北故宫,精品______多于台北故宫。
A . 申述食言但/也
B . 申述失言不过/更
C . 申诉失言但/也
D . 申诉食言不过/更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 (6分) (2016高二上·荣成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 .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 .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 .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 .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 .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 .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 .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 .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5. (18分)(2016·成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
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
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
四方。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
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
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
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
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
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
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
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
”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
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
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
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
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
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
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
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
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
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
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
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
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
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
”
(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作铺垫。
B .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 . 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 . 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
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 . 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 (2018高二上·高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
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
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忠不往。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
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
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
置左右。
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
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
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
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
端拱初,出为宾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
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
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
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
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
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
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
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
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未上道,暴得疾卒。
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
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
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
(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B .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C .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D . 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B .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如:太宗、高宗。
C . 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D . 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王汉忠才能和力气出众,年少豪放不羁。
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B . 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
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C . 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
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D . 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名声很大,因此骄矜自大,上级将帅都不太喜欢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②每行师,旦日,必祝曰:“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2017·广元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下列各题。
夜宿七盘岭①
[唐]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③闻曙鸡。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流放途中夜宿七盘岭之时。
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
③褒城:地名,在今陕西汉中北。
(1)诗的颔联从特殊的角度表现了蜀道之高,其表现手法与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有什么不同?请结合首联进行具体分析。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默写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9高一上·浙江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 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
9. (2分)校园中师生间的交流要讲究方法。
以下两个情境中师生的话语不够得体,请根据其要表达的意思作调整,使听者乐于接受。
情境一:高三的一次月考后,沈鑫成绩下滑,心里很难过,就去找班主任谈心。
班主任说:“你这次考得不好,早在我预料之中,还难过什么!不好好反省反省,下次只会更糟。
”
班主任说:“________”
情境二:韩梅上数学课时有些内容没听懂,中午她去找郝老师,郝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韩梅说:“老师,你今天讲课速度太快了,我没听懂,你现在给我讲一讲吧。
”
韩梅说:“________
10. (5分) (2020高三下·番禺月考)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根据漫画内容拟写一条对我们在工作办事方面的一句话建议。
要求语言简明、准确。
(内容不超过40字,建议不超过20字)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7高一下·张家界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厦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
某大学生热衷于参加选秀节目,渴望一夜走红,登上人生巅峰;
更有一种人羡慕“官二代”“富二代”,坐享其成……
对于这三种人,你怎么看?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答案:6-4、
考点: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五、默写 (共1题;共10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答案:8-4、
答案:8-5、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答案:9-1、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