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 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 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 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 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 尸休,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 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 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 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後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浦、艾草,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 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 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 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 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 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 一—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 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 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 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 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 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 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 日。
一、纪念屈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 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 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 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 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 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撒离京城,秦兵 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 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 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 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 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 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 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一屈原投江殉难日, 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 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节。秋瑾字春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 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撞长诗、词、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啤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 起义时为清兵所捕,不屈,来自百度文库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二、唐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听见黄巢来了就纷纷逃难,惟 恐避之不及。这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妇人背 著包袱,手里抱著个男孩象是在逃荒,感到很奇怪,就上前询问。那妇人说,“听说黄巢杀人不眨眼,不日 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我只好带着孩子逃命去了。”黄巢听罢,对这妇人产生了 恻隐之心,说,你回去把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们家的人了。妇人听了,将 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老乡亲。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 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全 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
。 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重午节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 “天中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 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 方也叫“五月节”。
1、端午节时间 2、端午节由来 3、端午节意义 4、端午节习俗
一、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二、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 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 相同的。
四、端午节是我国二干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 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 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