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阅读与写作+练习(含答案):沉潜与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复习阅读与写作:沉潜与成功
【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药,要经过多道炮制工序才可以入口;老汤,亦要经过长时间的熬制才可以余味悠长;写文章亦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善于删改。
谁有能力删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炮制是为了降低中药的毒性,为了增强或改变药物的性能;熬制,是为了让每一种食材的滋味一点点渗入汤水,相融相谐;删改,为了精益求精,让文章珠圆玉润。
做好这些事,需要人静下心来,不急不躁,这就是沉潜。
其实,做人做事都需要沉潜。
请以“沉潜”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
沉潜与成功
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练,才换来四周的放声高歌;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
在被动不利的形势下,采用沉潜的策略,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获取成功。
从古到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无数的事实都为这条哲理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诠释。
沉潜能使人反败为胜。
公元前496年的吴越之战,越国败北,勾践请降。
吴王夫差以越王质吴为条件,许降撤兵。
勾践一如夫差手下忠实的臣子,听凭夫差呼于车前马后,甚至在夫差犯病时,勾践竟愿亲尝夫差粪便,以配合太医用药。
三年,夫差为勾践的“忠诚”所动,如勾践所愿,他终于再次回到了越国。
于是,他卧薪尝胆,整顿国政,励精图治;招贤礼士,重用能人;发展生产,安富救贫,使越国逐渐走向强盛,十年后,终于像企鹅一样“潜到适当的深度”,公元前475年,越国攻吴,吴国败北,夫差自刎。
沉潜能使人优秀卓越。
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让无数人艳羡而又嫉妒。
是的,一个黑皮肤的女人凭什么登上美利坚合众国国务卿的宝座?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阿拉
巴马州伯明翰,但她没有选择屈服,也没有选择武力抗争,而是选择了像企鹅一样沉潜。
严酷的种族歧视让她相信这样一条严峻的真理:黑人的孩子只有做得比白人孩子优秀两倍,他们才能平等;优秀三倍,才能超过对方。
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优秀的素质、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能力青云直上,画出“一道完美的”人生“弧线”。
沉潜能使国家走向复兴。
当年,邓小平同志根据复杂的国际形势,根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现实和面临的任务,高瞻远瞩,提出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国家发展战略,使中国经济走向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不可事事都锋芒毕露,甚至以一种“大国主义心态”处理国际问题,热衷于在国际事务中起“带动”和“领导”作用,事事想冲在前面,那样就可能引起本可避免的、不必要的对抗。
倘若我们当初不是像企鹅一样奋力沉潜,韬光养晦,能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吗?
沉潜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像昙花一样不懈地蓄积养分;沉潜不是贪图安逸,而是像蝉虫一样默默地磨砺自强;沉潜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像企鹅一样奋力地下潜蓄势。
它虽然充满寂寞与痛苦,却能让养分变得充足,力量变得强大,结果变得精彩。
把沉潜作为我们人生的策略吧!不管目前我们的处境多么艰难,形势多么被动,条件多么恶劣,只要我们有了企鹅的智慧,就一定能“腾空而起”,抵达看似陡不可攀的彼岸。
【阅读拓展】
(一)草色
我十五六岁时——至今犹不能不承认当时的善于钟情,我钟情于一对夫妇,男的是军官,女的是闺秀。
男的肤色微黝而润泽,躯体道健,脸是罗马武士的所谓刀削似的风情。
他的眉眼就是战争,他的笑靥就是战后的和平。
女的恰好是颀长白皙,莹润如玉,目大而藏神,眉淡而入鬓,全城人都不住地惊叹她的柔嫩。
我知道历史上有过美女被众人看死的事,真恨这么多的人不罢不休地谈论她,她要被谈死的。
这对夫妇来我家做客,我视同庆节,单单是他的低沉而甜美的嗓音和她的清脆婉转的语调,就使整个客厅又温馨又幽凉。
军官夫人天性和悦,色笑如花,隐隐然看出我对她的崇敬,在谈话中时常优惠我。
军官才智过人,他明白我的痴情。
悄然一瞥,如讽嘲似垂怜,偶尔对我有亲昵的表示,我决然回避——知道自己的爱是绝望的,甘心不求阄达,也无福获得酬偿。
爱在心里,死在心
里。
一年后,他们带来了男孩。
三年后,那男孩出奇的可爱,人人都看见了,人人都道从来不曾见过如此聪明美丽的孩子。
但是我想,唯有我能看出,他是如何机巧地把父亲的雄伟和母亲的秀雅调融得这样恰到奇妙处。
父、母、子三个都不是神仙,在形象的价值上,对我却是一部终生难忘的传奇。
后来确实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三位一体。
孩子有母亲莹白细腻的肤色,因为幼稚,更显得弹指欲破的娇嫩,幸好由他父亲的刚性的轮廓蕴在内里,使这姣媚成为男孩的憨娈,使人无从误认他为女孩。
中国人真是愚蠢,往往把长得貌似美女的男人评为俊物,而把充分具有男子气概的人视为粗胚。
那军官的美,便是为当时人所忽略的,至多觉得他神气、威严,却全不见他的昳丽,他的温茂,犷野中丝丝渗出的柔驯。
而军官夫人的美是一致公认的,孩子的美也是见者无不称异称羡。
以拉斐尔的笔致之柔,达·芬奇的笔致之精,都没有一次能把孩儿的美表现在画上,所见的小天使,童年约翰、童年耶稣,无一足以使我心许为美,就是和他们自己所画的别的少艾妇女来比,在美的高度纯度上也是不相协调的。
完全可以断言,全世界古今所有画家都不胜任画小孩,小孩是比花和蝴蝶更无法着笔的,因为我见过那军官夫妇的孩子,他的美足以使任何画家束手,他的笑容尤其使我狂喜、迷乱——所谓美人,是以他或她的笑来做终极评价的,美的人笑时将自己的魅力臻于顶点,这是真美人。
反之,平时很美,一笑反而不美,这就不是真美人。
这孩子除了各种极美的笑容,他哭,他怨,他恼怒,他淘气,表情全都异样地魅人,尤其是哭,即使涕泪滂沱,也是别具风韵,甚至使我想到“没有比他的哭相更好看的了”,当然我不敢惹他哭,他一哭我就大慌大忙。
他睡着了,我呆呆地守在枕旁,用目光爱抚他的脸、他整个完美的身。
幼小的埃特美恩,希腊神话真是知人心意,以为最美的人最宜于睡着让人观赏,只有希腊的智慧才懂得体贴美,体贴爱美的人。
形象确是高于一切。
人类除了追求形象,别的也真没有什么可追求。
因此,安徒生尝到过的尝够了的“自惭形秽”之苦,当时同样弄得我心力交瘁,真愿和光同尘不复存身。
后来我在这一点上深深同情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终生饮这推不开的苦杯。
再多的艺术成就也补偿不了他们至死方休的憾恸。
每当这一家三人翩然莅临,灯明茶香,笑语融融,我不过是小主人,一个可有可无的
配角,一个暗中的戏迷,悄悄地发疯。
自从有了美丽的小客人,我把对他的父母的情爱转汇到他身上。
在军官夫妇的面前,自尊心使我誓不泄露心里的潮声,礼节又形成重重隔阂,少年人对成年人的天然的恐惧,使我处处有所戒备。
自从孩子来了,我便能以孩子之心与之亲近,背着他去花园登假山,偎着他讲故事,逗乐了,他会吻我,搂着我的脖子命令保姆“走开走开”,我是胜利者,他父母信任我:“给你了,别累着你!”我自然明白这是一本借来的书,到时候,就得归还。
半年好韶光,三五次的翩然莅临,是我少年时代的最佳回忆。
我有一个乖戾的念头:如果这孩子面临灾祸,我可为之而舍身,自认我这一生那样也就完成了——这是一个被苦于无法表示的爱,折磨得嫉妒、阴惨、酷烈的少年的怪念头,不知世上有没有另一个人也曾如此经验。
如有,我是欣慰的,若无,我也欣慰,因为我已证明了人是可能具有无欲望无功利观念的单纯的爱,即使只是一念之诚,确实是有过,而且不谙世故的少年人可能会去实行的。
一个上午,有人来我家,报告那军官的儿子急病,极危险!我立即要去探望,但他家除了医生护士,概不会客!
傍晚,有人来报:孩子死亡!
过了一年,记得是个雨夜,有人来我家,详细地讲了军官夫人所乘的船被风浪打翻,她淹毙在船底下——尸体是捞到的……
我一心一意想象那军官如何对待命运,听人说,孩子病危时,他焚香点烛,跪在天井里不停地叩头叩头,满额血肉模糊。
而妻子的死,没有人告诉我他怎么样,只知他没有死,没有疯,必然是过着比死比疯更受不了的生涯。
我曾想:在他亡子丧妻的日月中,他需要我的爱,我能有助有益于他,分担他不堪承受的双重痛苦。
我又曾想到:谁能弥补他所失去的一切?我悉心服侍,日夜劝慰,无微不至地守护照顾他,也不能补偿他的妻儿的爱,那是绝不相通的感情,我作为他的朋友也不是——所以我对于他是无用的,无意义的,无能为力的。
结果,我没有去访问他——生活不由人,帝王将相也都是生活的奴才。
从此我没有见过他。
也许又见过他一次,战后,和平的街上,熙熙攘攘的众人里,有一背影极像是他,在我一刹那的呆望中不见了,如何寻找?
从来没有在别的孩子的脸上身上重见那军官的儿子的美,所以我一直不喜欢小孩,我
已经吻过世界上小孩中的杰出的一个,我不能爱不如他太多的那些孩子。
后来我在热带爱过另一个与他不同类型的野性的男孩,那又是一回事了。
“草色遥看近却无”,那孩子是“草色”,其父母也都是悦目的草色而已。
(二)“磨身”求存
在澳洲内陆的沙漠中心里,生活着一种叫刺角魔蜥的蜥蜴,因为体型非常瘦小,它被称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蜥蜴;同时又因为它浑身都长满了凹凸不平、歪歪斜斜的刺,极为可怕瘆人,因此又被看成是最“丑陋”的蜥蜴。
沙漠一年四季难得有水,唯一的水源只能是老天偶尔下点雨,更多更有保障性的则是要依靠夜里的露水,但如何能收集到这些水又是摆在刺角魔蜥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为了应对这一难题,每只小刺角魔蜥从一出生那天起,便会在父母的指导下,找到一块坚硬的石头或者几颗大沙粒,然后它们不停地去磨蹭自己的尚未完全长成型的脊背,一直磨呀磨,直至它们的脊背上形成一条“小沟渠”。
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沙漠下雨时,雨水便能顺着脊背上的“沟渠”,流进刺角魔蜥的口中,让它喝上水!但这是一个痛苦的挑战,因为整个磨蹭脊背的过程一般要持续好几个月,每次,刺角魔蜥都要忍着巨大的疼痛,让石头和沙粒把脊背磨蹭得血肉模糊,直到“沟渠”完全形成。
除了“引水”外,脊背上的“沟渠”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储藏露水。
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候,刺角魔蜥还得要靠沙漠里夜间的露水生存,为了获得露水,刺角魔蜥需要待在植物下面,静静地守上一夜,这样脊背上的“沟渠”才能收集到几点植物排发出来形成的小水滴,如果不能坚持,稍有动弹或者移动,就会错过水滴。
正是靠着坚持不懈、夜以继日的等待和忍痛“磨身”,刺角魔蜥才将不可能化为可能,将丑陋化为奇迹,最终得以在干燥残酷的沙漠里顽强生存下来,传承不息!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滚烫的冰雕
王筠
1071.1高地上银装素裹,一片冰封雪冻的景象。
大雪遮盖了一切,散兵坑、堑壕、堑壕里的人,所有的一切都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
欧阳云逸和他的部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磨难。
刀削斧砍一样的寒风从阵地上掠过,刺穿了战士们单薄的衣裤,使他们饥寒交迫的身体慢慢变得麻木僵硬。
士兵都蹲在堑壕里,蹲在深深的雪窝子中,他们的头上雪花席卷,狂风飞舞,漆黑如墨般的苍穹笼罩着冰冻的大地。
没有一个人要求下山,没有一个人要去躲避冰雪寒风,他们在等待着美国人的到来。
极度的严寒摧残着大家的身体和意志,更折磨着他们饥饿的神经。
部队没有一点可以果腹、可以提供热量的食物,饥饿和寒冷把他们推到了承受力的极限。
“都找……找吃的东……西,看看还……有没……有。
”欧阳云逸僵硬的喊声在凄厉的风雪中回荡着。
一瞬间就飘散而去,消失得无影无踪。
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
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仍然机械地摸索,教导员下达了命令要找,他们就再找一遍。
不少人一边摸索着自己的挎包,一边抓起身边的积雪往嘴里送,吞咽积雪也能让他们饥饿的神经得到暂时的满足。
欧阳云逸再一次翻了翻自己的帆布挎包。
挎包里装着他的洗脸毛巾、牙刷、牙膏、本子、笔、喝水的缸子,还有一个手绢包裹着的包包,那是鸭绿江中国一侧的江土,是他过江的时候带上的。
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
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
牙膏还有大半管,欧阳云逸一直用得很节省。
他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对他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面,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
欧阳云逸的手指头已经完全僵硬了,他不得不用牙齿咬掉牙膏的盖子,牙膏也冻住了,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藏牙膏吃进了嘴里。
牙膏已经有些干硬,但并没有完全冻结,欧阳云逸慢慢嚼着,一股辛辣的味道充满了他的口腔。
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
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
雪下得好像小了些,刺骨的寒风却更加猛烈。
欧阳云逸害怕战士睡着了,他知道在这样严寒的夜晚,一旦睡着就再也起不来了。
他喊叫着,要大家站起来。
活动活动手脚,或者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战士们艰难地站起来了,他们立在刀子般的寒风中,三五个人抱在
了一起。
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
欧阳云逸声大声地喊叫着,他声嘶力竭的声音响在每一个战士的耳边,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猛烈的寒风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家相互抱了一会又重新蹲在堑壕之中,毕竟整壕里面的寒风要比外面小一些,他们一个挨着一个,挤得紧紧的,似乎都觉得这样能够给他们带来些许的温暖。
一个战士挤在欧阳云逸的身旁,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江南好,没有这么……冷。
”
欧阳云逸紧紧搂着他的肩膀:“打走了美国……鬼子就……回去,回到我们的……江南。
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
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
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
风停雪住,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史密斯的部队开始往1071.1高地运动。
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
陆战1师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71.1高地的山脚下。
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
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一片安详。
师长史密斯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静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叫他摸不着头脑。
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71.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
史密斯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倍加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
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
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
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
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
(节选自《解放军报》2021年10月21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独句成段,以简洁的笔法突出了志愿军所处阵地自然环境之恶劣,为故事的结局做了坚实铺垫。
B.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展现人物形象,如交代欧阳云逸帆布挎包里用手绢包裹着的江土,是对人物行为的有力诠释。
C.小战士与欧阳云逸提起江南,以虚衬实,意在以江南的美好与1071.1高地的风雪天气形成对比,突出对侵略者的憎恨。
D.作者在小说结尾和谐地加入抒情,让自己潮水般的感情,与叙事交融,通过抒情性的语言,倾泻而出。
2.作者借助“一管牙膏”,达成了哪些写作意图?
3.请探究小说标题“滚烫的冰雕”的意蕴。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突出对侵略者的憎恨”错,由原文“暗夜中他的脸上是一片神往的表情”“我们……江南,油菜黄,稻花香,八月桂花遍地开……”等处分析,应该是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眷念、对和平的向往。
故选C。
2.①突出了志愿军战士面临的饥饿之严重。
②表现了欧阳云逸对生活的热爱。
③塑造了团结一致毫无自私之念的志愿军战士群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物象作用的能力。
结合“战士们缓慢而又机械地摸索着自己的挎包、口袋。
他们翻找过无数次了,都知道自己的身上不可能再有任何吃的东西,但仍然机械地摸索”“挎包里没有任何可以充饥或是能够提供热量的食物,欧阳云逸知道这一点。
但是他冻僵了的手还是在里面摸索着,他摸索了半天,最后拿出了那管牙膏”“好不容易挤出了一截,欧阳云逸把这一藏牙膏吃进了嘴里”“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
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分析可知,志愿军战士饥寒交迫,连牙膏都用来果腹,“一管牙膏”突出了志愿军战士面临的饥饿之严重。
结合“他有一个习惯,不吃饭喝水可以,不刷牙洗脸不行,从国内带来的牙膏对他来说是一种十分珍贵的东面,现在他把这个牙膏拿了出来……”分析可知,“一管牙膏”表现了欧阳云逸对生活的热爱。
结合“他把这管牙膏递给身旁的战士,战士咬了一截,然后又传给了下面的战士。
一个传一个,半管牙膏被大家吃光了,每个人都吧嗒着嘴巴,每个人的嘴巴里都散发着浓重的辛辣的味道”分析可知,即使是牙膏,也每人只能“咬了一截”,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志愿军战士们依然不忘同志,与同志们同甘共苦,“一管牙膏”塑造了团结一致毫无自私之念的志愿军战士群像。
3.①“冰雕”:是志愿军战士的群像,是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用精神树立的丰碑。
②“滚烫”:志愿军内心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是对敌人的同仇敌忾,是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传递出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志愿军内心奔涌着一腔热血,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③“滚烫”和“冰”形成强烈的反差,撞击读者心灵。
“滚烫的冰雕”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坚定的信念,是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持着这些中华儿女面对死亡却置之度外,忍受饥寒也要战斗到底绝不屈服的精神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标题含义的能力。
结合“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百十号人,都持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1师将要经过的地方”“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
在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的神态端详”分析可知,“冰雕”是志愿军战士的群像,是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用精神树立的丰碑。
结合“欧阳云逸竭尽了气力喊道:‘坚持……同志们,坚持住,我们要像钢钉一样钉在这个阵地上,绝不让美国鬼子从山下跑掉!坚持啊,同志们,天……就要亮了……’”分析可知,“滚烫”是志愿军内心燃烧着炽热的火焰,是对敌人的同仇敌忾,是冰天雪地的长津湖畔传递出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结合“他们的目光极力望向前方的黑暗,透过寒风呼啸雪花飞舞的黑漆漆的夜幕,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江南,大片大片的油菜花黄得耀眼,沉甸甸的稻谷压弯了枝头,而桂花的芬芳漫天弥漫着,从他们山清水秀的江南一直飘散到脚下的长津湖畔,飘到了他们的身旁。
他们都张大了鼻孔和嘴巴,深深地、贪婪地呼吸着……”分析可知,“滚烫”是志愿军内心奔涌着一腔热血,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志愿军战士们的内心是“滚烫”的,志愿军战士们的理想是“滚烫”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斗志是“滚烫”的,志愿军战士们的情怀是“滚烫”的,志愿军战士们的信念是“滚烫”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永恒的、冰冷的雕塑,“滚烫”和“冰”形成强烈的反差,撞击读者心灵。
“滚烫的冰雕”既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坚定的信念,是保家卫国的信念支持着这些中华儿女面对死亡却置之度外,忍受饥寒也要战斗到底绝不屈服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