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猪带绦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绦虫
第二节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一、学时分配:2学时。
二、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
1、两种绦虫成虫、虫卵的形态特点。
2、两种绦虫成虫寄生部位、中间宿主、感染方式。
3、两种绦虫生活史的异同。
4、囊尾蚴对人的致病作用。
5、成虫致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6、防治的主要环节。
【熟悉】
1、两种绦虫成虫形态的主要区别。
2、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方式。
3、两种绦虫成虫对人的致病作用。
4、流行因素。
5、治疗用的中药。
【了解】
1、囊尾蚴病的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
2、分布情况。
3、综合性防治措施、肉类检查的意义。
三、主要教学内容
猪带绦虫
链状带绦虫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有钩绦虫,是我国的主要人体寄生绦虫。
人是猪带绦虫的终宿主,但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猪囊尾蚴是猪带绦虫的中绦期,猪囊尾蚴病远较猪带绦虫病危害严重得多。
一、形态
1.成虫乳白色,扁长如带,较薄,略透明,长约2-4m,前端较细,向
后略扁阔。
头节呈球形,直径0。
6-1㎜,具4个吸盘,顶端具顶突,其上有小钩,排列成内外两圈。
颈部纤细,直径仅约头部之半。
链体上节片数约700-1000,自前向后节片长宽比增大。
每一节片的一侧有生殖孔,不规则地分布于虫体两侧。
每一成节具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
睾丸约150-200个,输精管向一侧横走,开口于生殖腔。
阴道在输精管的后方,卵巢分为三叶,除左右两叶外,在子宫和阴道之间另有一中央小叶。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孕节中充满虫卵的子宫向两侧分支,呈现不规则的树枝状。
每一孕节中约含400,000个虫卵。
2.虫卵:球形,直径31-43μm,卵壳很薄,内为胚膜。
胚膜常在虫卵自孕节散出后已脱落,而成为不完整虫卵。
胚膜较厚,棕黄色,由许多棱柱体组成,在光镜下呈放射状的条纹。
胚膜内含球形的六钩蚴,有3对小钩。
3.猪囊尾蚴:俗称囊虫,如黄豆大小(5㎜×8-10㎜),为白色半透明的囊状物,囊内充满透明的囊液。
囊壁上有一个向内翻转的头节,其形态结构和成虫一样。
二、生活史
人是猪带绦虫的最主要的终宿主,也可作为其中间宿主。
猪和野猪是主要的中间宿主。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上段,孕节随粪便排出,或自动地从寄主肛门爬出,仍具有一定活动力,可因受挤压节片破裂而排出虫卵,当虫卵或孕节节片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作用胚膜破裂,六钩蚴逸出,六钩蚴利用其小钩的作用钻入小肠壁,经血流或淋巴而到达中间宿主全身各处,约经10周后,发育成为猪囊尾蚴。
囊尾蚴在猪体内的寄生部位一般为运动较多的肌肉。
囊尾蚴在猪体内一般可存活数年。
被囊尾蚴寄生的猪肉俗称为“米猪肉”或“豆猪肉”。
当人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后,囊尾蚴在小肠内头节翻出附着于肠壁,经2-3个月发育成成虫。
成虫在人体内寿命可达25年以上。
当人误食入虫卵或孕节虫卵可在人体内发育成囊尾蚴,但无法发育成为成虫。
此时人是中间宿主。
三、致病
(一)成虫所致损害: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一般为一条,所致疾病称肠绦虫病,临床症状一般轻微。
患者粪便中可发现节片。
少数患者可有上腹或全腹隐
痛、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等症状。
(二)囊尾蚴所致损害: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所致疾病称为囊尾蚴病,也称囊虫病,其危害程度远大于绦虫病。
1.人体感染虫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自体内感染,如绦虫病患者反胃、呕吐时,肠道的逆蠕动将孕节反入胃中引起感染。
(2)自体外感染,患者误食自己排出的虫卵而感染。
(3)异体(外来)感染,误食入他人排出的虫卵引起。
2.人体寄生的囊尾蚴可由1个到成千个。
寄生部位也很广,好发于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心、舌、口、肝等部位。
人体囊尾蚴病依其
主要寄生部位可分为三类。
(1)皮下及肌肉囊虫病:囊尾蚴寄生于皮下或粘膜下、肌肉中,形成结节。
数目可由1个至数千个。
以躯干和头部较多,四肢较少。
结节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0.5-1.5㎝,硬度近似软骨,手可触及,无压痛及炎症反应。
常分批出现,并可自行消失。
感染轻时可无症状,寄生数量多时可自觉肌肉酸痛无力、发胀、麻木等。
(2)脑囊尾蚴病:由于囊尾蚴在脑内寄生部位与感染程度不同以及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其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可全无症状,但也有的可引起猝死。
通常病程缓慢,发病时间以感染后1个月到一年为最多见。
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是脑囊尾蚴的三大主要症状,以癫痫发作最多见。
囊尾蚴寄生于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均可造成颅内高压、神经疾患和脑血流障碍,其症状有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及精神症状,其他可有头痛、头晕、呕吐、神志不清、失语、肢麻、局部抽搐、听力障碍、精神障碍、痴呆、偏瘫和失明等。
脑囊尾蚴病的临床分型可分为癫痫型、脑实质型、蛛网膜下腔型、脑室型、混合型和亚临床型等。
(3)眼囊尾蚴病:囊尾蚴可寄生于眼的任何部位,绝大多数在眼球深部、玻璃体及视网膜下寄生。
症状轻者表现为视力障碍,眼底镜检有时可见头节蠕动。
眼内囊尾蚴存活时一般患者尚可忍受,但囊尾蚴死亡后虫体的分解物可产生强烈刺激,造成眼内组织变性,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落,
视神经萎缩,并发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细菌性眼内炎等终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四、诊断
1.猪带绦虫病的诊断询问病史:询问病人有无吃过生的或未煮熟的“米猪肉”以及节片排除史对发现病人有一定意义。
由于该虫节片的蠕动能
力较弱,检获孕节和虫卵的机会较少,对可疑患者应连续数天粪便检查,必要时可用槟榔南瓜子试验性驱虫。
收集患者全部粪便用水淘洗检查头
节和孕节可以确定虫种和明确疗效。
将检获的头节或孕节夹在两张载玻
片之间轻压后观察头节上的吸盘和顶突小钩或孕节的子宫分支情况及数
目即可确诊。
加用肛门拭子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
2.囊尾蚴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
眼囊尾蚴病用眼底镜检查,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
可用CT、核磁共振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参考其他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内
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
免疫学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对无明
显临床体征的脑型患者更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应用的免疫学方法有
间接红细胞凝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五、流行
猪带绦虫分布很广,但感染率一般不高,在我国分布也很普遍,几乎遍及全国。
近年来各地的感染人数均呈增加的趋势,以黑龙江的感染率为最高,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农村多于城市。
流行因素:猪饲养不当致猪感染囊尾蚴和人食肉的习惯和方法不当。
在猪带绦虫严重流行的地区,当地居民有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的习惯,对本病的传播起着决定的作用。
猪囊尾蚴病的流行是因为误食猪带绦虫卵所致。
人体感染囊尾蚴的方式如前所述。
六、防治
各地防治猪带绦虫病及囊尾蚴病感到经验是要抓好“驱、管、检”的综合防治措施。
1.治疗病人在普查的基础上及时为患者驱虫治疗。
驱绦虫成虫药物较多,吡喹酮、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都有较好的驱虫效果。
也可用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法。
治疗囊尾蚴病习用方法是以手术摘除囊尾蚴,但在特殊部位或较深处的囊尾蚴往往不易施行手术,仅能给予对症治疗,如治疗脑囊尾蚴病时给抗癫痫药物和激素等。
2.管理厕所和猪圈,控制人畜互相感染。
3.注意个人卫生大力进行健康教育,革除不良习惯,不吃生肉。
饭前便后洗手,以防误食虫卵。
烹调时应将肉煮熟,切生熟肉的刀和砧板以及
相应容器应分开。
4.加强肉类检查和检疫。
肥胖带绦虫
肥胖带绦虫又叫牛带绦虫、牛肉绦虫或无钩绦虫。
它与猪肉绦虫同属于带科、带属。
两者的形态和发育过程相似。
一、形态:
外形与猪肉绦虫很相似,但虫体大小和结构有差异,主要区别见下表。
两种带绦虫的区别
区别点猪带绦虫牛带绦虫
1.虫体长2-4m 4-8m
2.节片700-1,000节1,000-2,000节
3.头节球形,直径约1㎜,具顶突和2
圈小钩,约25-50个略呈方形,直径1.5-2.0㎜,无顶突及小钩
4.成节卵巢分左右两叶和中央小叶卵巢只分2叶,子宫前端常可见
短小的分支
5.孕节子宫分支不整齐,每侧约为
7-13只子宫分支较整齐,每侧约15-30支,枝端多有分叉
6.囊尾蚴头节具顶突和小钩,可寄生人
体引起囊尾蚴病头节无顶突和小钩,一般不寄生人体
虫卵: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
二、生活史
人是牛带绦虫的惟一终宿主。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上段,孕节多脱落链体后随粪便排出。
每一孕节含虫卵8-10万个,但其中40%的虫卵需到外界发育2周才成熟,具有感染性,另有10%为未受精卵。
从链体脱下的孕节仍具有显著的活动力,当孕节沿地面蠕动时可将虫卵从子宫前端排出或因孕节破裂而使虫卵散出。
当中间宿主牛吞食虫卵或孕节后,虫卵内的六钩蚴即在其小肠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周身各处,经60-75天发育为牛囊尾蚴。
牛科动物黄牛、水牛、牦牛及其他动物羊、长颈鹿、野猪等也可被囊尾蚴寄生。
牛囊尾蚴的寿命可达3年。
人因吃到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牛肉而感染,囊尾蚴在肠内头节可翻出并吸附于肠壁,经8-10周发育为成虫。
成虫寿命约20-30年,甚至可达60年以上。
三、致病
寄生人体的牛带绦虫多为1条,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仅有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或体重减轻等症状。
由于牛带绦虫孕节活动能力较强,几乎所有患者都能自己发现排出的节片,多数有孕节自动从肛门逸出和肛门瘙痒的症状。
脱落的孕节在肠内移动可引起回盲部剧痛。
节片可在其他部位如子宫腔、耳咽管等异位寄生。
人对牛带绦虫的六钩蚴具有自然免疫力,因而人体几乎没有牛囊尾蚴寄生。
四、诊断
询问病史对发现牛带绦虫病人较有价值,因为牛带绦虫孕节活动能力强,常自动逸出肛门,更应引起患者的重视。
常有病人自带着排出的孕节求诊。
观察孕节的方法与猪带绦虫相同,根据子宫分支的数目特征可将两者相区别。
五、流行
牛带绦虫是世界性分布,在喜食牛肉,尤其是有吃生的或不熟牛肉习惯的地区和民族中形成流行,一般地区仅有散在的感染。
我国在少数民族农牧区有地方性的流行。
造成牛带绦虫地方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病人和带虫者的粪便污染牧草和水源以及居民食用牛肉的方法不当。
非流行区无吃生肉的习惯,但偶尔因牛肉未煮熟或使用切过生牛肉的刀、砧板切生食蔬菜时牛囊尾蚴污染而引起感染。
六、防治原则
1.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在流行区应进行普查防治,以控制传染源。
驱虫可用槟榔、南瓜子合剂疗法。
其他驱虫药物还有吡喹酮、阿苯哒唑、甲苯咪唑等。
2.注意牧场清洁,管理好人粪便,勿使污染牧场水源,避免牛受感染。
3.加强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改变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不吃生肉和不熟的肉。
加强肉类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