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课微写,让学生爱上写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课微写,让学生爱上写作
作者:冯素梅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2020年第02期
随课微写,顾名思义,是一种随着课文进行微写作的教学方式。

它将单元大写作的要求,细化到平时的文本阅读中,在单篇课文学习时选取有价值的练写点即时练写。

既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心理压力,又打通了读与写的界限,实现了读写共生。

笔者在教学中多有尝试,对这种形式灵活、操作性强的教写作方式也略有思考。

一、微仿写,增强表达力
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文章“典范”,文中那些有特点、有活力的语句里隐藏着写作的密码。

适时仿写美词佳句,能让学生领会语句独特的表达魅力,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日捕鸟的描写,是动作描写的经典片段,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找准动词,还可以设计一个微仿写:用一系列动词,写打篮球、炒菜、吃饭、做手工等的动作。

朱自清《春》的“春风图”,从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无形无色无声无味的春风写得形、声、色、味、神兼备,可以拿来设计一个写景的微仿写。

《安塞腰鼓》那个经典的排比段,运用比喻,且将喻体放在前面,句式整齐,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可以让学生仿写踢足球、课间操、早读课的场面。

仿写要求句式、修辞类似,更要“形神兼备”。

在遣词造句构段仿写时,也不能忘了谋篇布局的仿写。

比如《紫藤萝瀑布》的开头结尾方式:开头设置悬念,结尾照应开头。

《阿长与<山海经>》先抑后扬写阿长,让人感觉更加真实。

《荷叶·母亲》的借物喻人,《社戏》的一波三折,《邓稼先》的小标题结构,《驿路梨花》的悬念构思,《昆明的雨》的画面组合,《一滴水经过丽江》的拟人构思……理出文章結构思路,写作时依样组织材料,我们文章的构思会更巧妙、结构会更精致。

二、微补写,训练想象力
文本留白是指作者在文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空白,如人物说话时的欲言又止,故事情节的跳跃,结尾的戛然而止……教师若能抓住这些“空白点”,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补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读写能力。

如《秋天的怀念》中,母亲临终前说“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你知道母亲此时想说什么话吗?儿子虽大,但双腿瘫痪,自暴自弃,女儿还未成年,谁来照顾?这样的儿子和女儿能相互照顾,能在一起好好儿活吗?你知道母亲此时的动作神态吗?可以想象
此时母亲苍白的脸色、紧锁的眉头、担忧的眼神、嘴角的鲜血、干枯的手指,在补写中,同学们进一步感受了母爱的无私和作者的愧疚。

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结尾也可以补写,如郑振铎的《猫》,文章结尾说第三只猫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那么临死前它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我”对死去的猫又会怎样表白呢?《孔乙己》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补写出孔乙己死亡时的具体情形来,以更深刻地表现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科举制度的罪恶。

不过,补写也要注意取舍。

比如有老师让学生补写《石壕吏》中悍吏的言行。

尽管学生们把悍吏的残暴揭示得淋漓尽致,但我总有些后怕,十来岁的孩子哪有那么多狠毒的语言和动作?课堂上肆意放大人性中“恶”的一面,这样的补写,不要也罢。

三、微改写,提高体验力
改写,就是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叙事视角、叙述顺序等,进行再创作。

比如可以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课本剧,将文言文改写成现代文,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将顺叙改成倒叙或插叙等。

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提高体验力。

因为改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体验”。

如教学《卖油翁》时,可以改变语体,在词句翻译的基础上有机拓展,添加情节和描写,使内容更具体,人物更鲜明;也可以改变叙事视角,让学生分别以陈尧咨或卖油翁的口吻回家把文章的故事讲给自己的老婆听,情境创设更能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热情。

教学《驿路梨花》时,可以改变叙述顺序,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叙述故事,也可以改变叙事视角,让梨花妹妹来讲小茅屋的故事,并且将之与原文比较,从而体会文章悬念设置和路人视角的妙处。

微改写,可以只改变文中的某一环节,或者改换一个结尾,也可以只改写几个句子,或长句改短句,散句改整句,甚至只改动一两个动词,或者一个标点符号。

在教学中根据文本内容和需要,灵活穿插处理,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总之,随课微写确实是破解当前作文教学难题,让学生爱上写作的一剂良药。

但随课微写不是赶时髦,不是想写就写,为写而写,而是要根据单元作文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特质,有针对性地写,有选择地写。

要让一个个随课微写的“点”,在单元大作文中聚成一个“面”;再由一个个单元的“面”,组成学期、学年、学段的“体”。

如此,立足教材、精选写点、微练写法、有序推进,才能为整篇写作的创造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