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效果比较
1 . 2 方 法
常规方法 于吸痰 前先给 予患 者吸 纯氧3 m i n , 打 开吸痰 管 开 口 端, 取出薄膜 手套 , 套在手上 , 无 菌纸放气管切 开或气管 插管患 者颈下 , 把吸痰管连接在 吸引器上 , 断 开气管 插管或 气管 切开
与 呼 吸机 , 放 在 无 菌 纸 上 可 另 一 人 断 开用 手握 住 , 用5 m L , 注 射
哭注入湿化液 4— 5 m L ( 注意打人湿化液 时把 注射器前 针头取 下, 以防注射针头掉人气管内) , 然后 于气管插管或气管 切开管 内吸痰 , 每次吸痰不 超过 1 5 s , 吸痰深 度尽 量保 持前端 出 口超
吸道通 畅 、 维持氧合作用及 气体 交换 、 预 防呼吸道 感染是 机械
通气患 者护 理的关键 环节 , 而吸痰则是其 中最常规 的护理干预
措施 。但是 吸痰属 于侵 人性 操作 , 操 作不 当极 易导致 低 气血 症、 气道黏膜损伤 、 心律失常 , 甚至心脏停搏等各种并 发症 的发
生, 所 以安全有效 的吸痰 方法 , 对机械 通气 的疗效 及患 者预后 具 有重要 的意义 ] 。将密 闭式 吸痰管置于患者气管 内, 既能按 需 吸痰 又能通过 留置吸痰 管向患者气管内定 时注入湿化 液 , 增 加 患者舒适感 。我院在 2 0 1 3— 0 1—2 0 1 4—0 1间 , 对 3 0例 I C U 机械通气 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 , 取得满 意疗 效。现报告
后, 缓缓的抽 回吸痰管 , 直到 看见 导管 上 的黑 色指 示线 为止 。
经 冲水 口注入湿化液 , 按下控制钮 , 以便清洗导 管内壁 , 供 下次 操作使用 。分开密闭式吸痰管与吸引连接管 , 用灭菌注 射用水
心脏手术后气管插管两种吸痰方法效果比较
插入 深度调节 负压 、 时和按 需吸痰 、 适 加强湿化 呼吸道能更有效 清理 呼吸道分 泌物 , 明显 改善 通气 , 高血 氧饱和度。 提
分析 , 两种方法 吸痰量 、 痰液 性状 的 比较 采用 x 检验 。吸痰
前后血氧饱 和度的变化采用 t 验 , 检 以 ± 表 示 。检 验 水 准 s
=
0. 05。
2 结 果
1 2 方 法 .
2 1 两组 吸痰 量 、 . 痰液性 状 比较
观察组 吸痰量 95m 6例 l 1
管插 入患者气 管 插 管末 端 , 然后 打 开 负 压 , 旋 转边 向上 提 边
吸 , 2~ 医嘱吸痰 1 。 每 4h按 次 12 2 观察组 采用 改进的吸痰法 : 随吸痰 管插入深 度调 .. ① 节负压 , 吸痰 管可在负压下插入 气管插 管 内 , 估计 导 管下 至最 深处后关 闭负压再上提 1e 直达支气管 内( m, 一般情况下 常可
12 1 对 照 组 用 常规 法 吸 痰 , 在 无 负 压 的 情 况 下 将 吸 痰 . . 即
(4 ) 对照组 8例 ( 2 ) 两 组 比较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6% , 3% , P < . 5 。观察组痰 液黏稠 8例 (2 00 ) 3 %) 对 照组 l , 8例 ( 2 , 7 %)
两 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P< . 1 。 2 2 两 组 吸痰 前 、 . 吸痰 后 2 i 血 氧 饱 和 度 比较 0rn后 a 观察组 吸痰 前血 氧饱 和 度 为 (82 9 . 8±14 ) , 照 组 为 ( 8 3 .9 % 对 9 . 6± 15 ) ,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 5 。 观 察 组 吸 .2 % 两 P 00) 痰 后 2 i 0m n后 血 氧 饱 和 度 为 ( 9 2 9 . 8±0 7 ) , 照 组 为 .4 % 对 (7 6 9 .8±18 ) ,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 .2 % 两 P< . 1 。 3 护理
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吸痰方法效果观察
重病 情。密 闭式吸痰不需要脱离呼吸机 , 保存 了肺容量 , 促进 了 肺泡 扩张 , 因此 能维持 患者持续 的氧合状态 , 改善心肌 缺氧所
及血性痰 ,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户 如. 0 5 ) , 具有可比
与开放式 吸痰法的效果进行 比 较, 现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曩 资料 选择我科 2 0 1 3年 l —l 1 月入院后 1 h内建立人工 气道进
行机械通气治疗 的患者 8 0例 , 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
4 0 例。 观察组 中 脑 出血 1 2 例, C O P D 1 5 例, 感染性休 克 9 例, 急
两组 E 2及 F S H无显著性 差异 ; A组治疗 后血 E 2水平 明
来, 据有关文献报道1 2 " 1 , 其 与神经 内分泌变化 、 免疫功能改变 、 1 , 理社会 因素有关 , 认为雌激素 、 孕激 素的替代 治疗能够有效 改
显升高 , 血F S H、 L H水平明显 降低 , 差 异有显著 性( P < O . 0 1 ) 。B
定 风 险闭 。
4 . 2 中菊调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医认 为围绝 经期综合征系绝 经前后 肾气渐 衰 ,天葵 将
竭, 冲任脉亏损 , 精血不足 , 脏腑失于濡养 , 阴阳失调所致 , 肾虚
为致病之本 , 肾及 I i , 肝 阴虚火旺为主要病机 。滋阴补 肾, 温肾壮
阳的 中药治疗可调补 阴阳 , 调整 内分泌失调 , 保持 机体各方 面
有创 机械通气是通 过人 工气道 帮助患者 完成 通气 的一种
呼吸支持方法 , 是重症监护病房 ( I C U) 患者重要 的治疗手段 , 其 护理关键是保 持气道通 畅, 而吸痰则 是保证人工气道通 畅最重 要的护理措施 [ 1 】 。有研究表 明 , 吸痰可能会 导致并发症 , 如 低氧 血症 、 交叉 感染 、 1 , 律失常 、 肺 膨胀不 全和气 道损伤等 , 从 而影 响患者康复1 " 2 】 。笔者对 8 0 例机 械通 气患者应用密 闭式吸痰法
不同吸痰方法在综合ICU的应用对比
一
甓 臻 蹶
2 0 1 4 年1 O 月 第1 0 期
裂病 人术 后经过 1 l O天的康复后 , 实验组采取被动与主动的训练手段进行干 预 经 体外循 环应力刺激 , 显著提高了肌腱 的刚度降低 _ 广 应 变率。 目前认 为 , 机械刺激 跟 过测试后 , 大部分指标均有显著改变, 结果如下 : 腱 的生物力学 的作用是通过增加胶元纤维 的直 径和或肌腱 横截面积 来实现 的。因 3 1 跖 屈 和 背 屈 角度 此, 跟腱的力量取决于其组成的胶原纤维 的数量和类 型。当需要爆 发性 的力量时 , 跖屈和背屈角度 , 结果见表 l , 经康复治疗仪的被 动训 练 8 0 天干预后 , 与对照组 比 如在 跳 跃 和 起 跑 时 , 跟腱 就 需要 承 受 更 高 的 应 力 。 当 肌 肉 在 离 心 运 动 时 , 有快速 相比 , 跖屈角度显著大于对照组 ( P <0 0 1 ) ; 背屈角 度非 常显 著的大 于对照 组 ( P 和倾斜 的应力改变 , 跟腱有很高的断裂风 险。 <0 . 0 1 ) ; 经康复治疗仪 3 0 天 的主动训练 干预后 , 与对照 组相 比, 跖屈 和背屈角度 4 . 2 跟腱损伤的原因和治疗 方案 非常显著的大于对照组 ( P<0 . 0 1 ) 。 有研究利用影像技术惊奇的发现 , 跟腱 的断裂 的腺 因不仅仪归因 卜 跟腱承受 的 表 1 实验组和对照组跖屈和背屈角度的比较( Me a n ±S 张力过大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长期的压迫或营养 、 训练强度造成 r 跟腱止点以上部分 的血液 和营养供给减少。而负责为跟腱止点 以上部分供 应血液及 营养 的组织恰好 位 于肌 肉与跟腱 的结合部位。 关于跟腱损伤 的治疗 , 并没有统一 的标 准或方法 , 比较常 见的主要有 非保守 性 的手术 治疗 和保守性 的非手术治疗 。 关 于跟腱断裂术后康复的研究 , 以往 的报道很 多。但 是 , 需 要患者 刮医疗机构 进 行康 复, 而且存在结痂 、 康复周期长等缺点 。本 文针对 5 0例跟腱 术后的患 者 , 采 用 自主研发 的跟腱康复仪器对其跟腱术后进行康复训练 。经过 8 O天的被动训练 和 3 O天的主动训练后 , 发现患者踝关 节的跖屈 和背屈角度 均 比未经 康复仪 训练的患 者有 明显提高 。峰力距 、 最 大功等肌 肉力量参数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而且结合 竹炭纤维远红外线进行患部 的理疗 , 可 以大 大减少 结痂 的形成。本研 究 的结 果表 明, 无论从康复时间还是康 复效果方 面看 , 利用 自主研 发的跟腱康 复仪 町以实现便 携、 高效的对跟腱进行康 复, 不受康复场所的限制。 备注: 表示 P<0 . 0 5, 组 间 的差 异 具 有 显 著 性 的 意 义 , 表示 P<0 O 1 , 组 间 4 3 红外线理疗对跟腱 断裂 的术后辅助康复 的差 异具有非 常显著性 的意义 由于跟腱结构的特点 , 其组成成分缺乏细胞和血管 , 因此 , 跟腱组织 内的新陈代 3 . 2 等速测试 指标比较 谢较慢 , 造成了跟腱术后愈合较慢 , 形成疤痕 较大。为 了 减少疤痕 的形成 , 本研究在 等速测 试指标 比较 , 结果见 表 2 , 病 人双踝关节 跖屈和背屈角度病 人双腿踝关 康复过程 中接入红外线加热对患处进行理疗 , 从而减少疤痕的形成。t  ̄ 3 , b 线不仪 J ‘ 节峰力矩 ( 跖屈 和背屈 ) 、 峰力矩 比、 总功等与没有进行 被动和主动训练 干预的对照 以透过衣服作用于治疗部位 , 而且可 以穿过皮肤 , 达到肌 肉和皮下组织等处 , 使之产 组相 比较 , 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 0 5 ) 。 生热效应。本研究所使用的 自主研发的跟腱康 复仪器 , 红外线加 热位 于跟腱起止点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等速测试指标的比较 ( M e a n ±S 的范 围 , 随 主 动 和被 动 训 练 一 起 进 行 , 每次 2 ( 】 分钟, 每 天 3 次 。远 红 外 竹 炭 纤 维 不 仅具有传统的红外功效 , 更能够通过纳米效应作用于患处的分子 内部 。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
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的效果比较。
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法。
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值的变化及机械通气3日后痰培养的结果。
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及通气3日后痰培养的结果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密闭式吸痰法有利于维持较好的氧合,稳定心率,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
关键词机械通气;密闭式;开放式;吸痰;效果本研究选取行机械通气的80例的患者,观察两种不同吸痰法,对其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及机械通气3日后痰培养的结果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二级甲等医院ICU住院并进行机械通气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80例患者均行机械通气大于3日,排除机械通气之前发生肺部感染,年龄介于40岁到60岁之间。
运用区间分组的方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2组。
实验组40例给予密闭式吸痰法,对照组40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法。
2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及心率(HR)的检测均两组均选用伟康Espirt呼吸机,血氧饱和度(SPO2选用GEHealth care多功能患者监护仪。
呼吸机常规湿化液统一选用灭菌注射用水。
吸痰必须要正确选择吸痰时机,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时立即给予吸痰:①患者咳嗽或有呼吸窘迫症;②听诊肺部有痰鸣音或雾化吸入叩背后,依据听诊确定痰液位置及性状适时吸痰;③依据血氧饱和度监测值适时吸痰,血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或气囊放气后;④呼吸机气道压力过高警报时,依据气道压力的变化进行吸痰[1]。
实验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法,将密闭式吸痰管三通方的透明端接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端,蓝色侧管端连接呼吸机螺纹管,压力控制阀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吸痰时不脱离呼吸机,吸痰负压为10-20kPa,一手握住三通,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吸痰管缓慢插入气道至适宜的深度,按下负压控制阀常规吸痰。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广泛应用的吸痰技术。
与传统的打开气道吸痰不同,密闭式吸痰采用的是闭环系统,通过给予高流量的吸痰管,将痰液直接吸出,避免了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的降低和通气量的减少。
这种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通气效果和生存率。
密闭式吸痰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减少气道压力降低:通气过程中,打开气道吸痰会引起气道压力的降低,导致通气量的减少和氧合率的下降。
而密闭式吸痰可以在通气过程中保持气道压力的稳定,避免了这种不良影响。
2、减少通气相关性肺炎:传统的打开气道吸痰容易导致气道感染,而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从而减少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提高通气效果:密闭式吸痰可以通过更有效地清除痰液,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和氧合率,减少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所需的气囊气量。
4、方便安全:密闭式吸痰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安全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保护患者的气道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目前有很多种不同的密闭式吸痰系统,常见的有直接联通式、吸气口导管式、吸气口肺泡式等。
使用哪种系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包括通气模式、气道状况、痰液黏稠度、吸痰频率等因素进行个性化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密闭式吸痰的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容易引起气道刺激和疼痛,患者需要得到足够的镇静和疼痛缓解。
此外,密闭式吸痰还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气道痉挛和心率增加等,需要及时发现和处理。
总之,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广泛应用的吸痰技术。
它具有减少气道压力降低、减少通气相关性肺炎、提高通气效果、方便安全等优点,但操作需要具备一定技能,需注意患者的疼痛缓解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不同吸痰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影响
不同吸痰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气道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其中ICU(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成为了医院中常见的病例。
由于此类患者呼吸系统不稳定,常常需要进行吸痰护理以避免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吸痰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吸痰护理是什么。
吸痰护理是指通过不同的方法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来,包括口腔吸引、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下的吸痰以及开放式吸痰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在不同情况下要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
口腔吸引一般用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的吸除。
它的缺点是无法达到气管和肺部进行深部清理。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下吸痰可以将气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患者呼吸道的通畅。
但这种方法会刺激气道粘膜,促使分泌物产生并引起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开放式吸痰主要是用于无法插管的情况下,通过口腔进行吸痰。
由于这种方法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所以使用较少。
在选择吸痰方法时,还需要考虑吸痰的时间和频率。
过于频繁的吸痰可能会导致气道刺激和感染等风险,而过于少的吸痰则可能会造成气道阻塞和痰栓等并发症。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和时间。
除了吸痰方法和频率外,还有一些其他要点需要医护人员注意。
首先是手卫生和个人防护。
医护人员需要佩戴手套和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交叉感染。
其次,吸痰时需要注意吸痰器的消毒和清洁。
最后,在吸痰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情况,避免因吸痰过程中时间过长造成患者缺氧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总体而言,吸痰护理是ICU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影响重大。
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吸痰方法和频率,并加强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等措施,确保吸痰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ICU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振动排痰法和密闭式吸痰的效果
ICU患者呼吸道护理中实施振动排痰法和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摘要:目的针对ICU患者采取振动排痰法、密闭式吸痰,并对振动排痰法及密闭式吸痰的使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此次研究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之间,选取病例数86。
按照时间标准,将医院先收治的43名患者分配至A组,余下患者分配至B组。
对A组的喊着,采取人工排痰、开放式吸痰手段,对B组的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和振动排痰方法,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
结果 B组每天的平均排痰量比A组更高,吸痰时间和吸痰次数都比A组更低(P<0.05)。
对ICU患者实施呼吸道护理,联合采取密闭式排痰和振动排痰法,可以大幅提高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ICU患者;呼吸道护理;密闭式排痰;振动排痰法一、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时间为2022年5月~2023年6月,选取86名ICU患者展开研究。
按照时间标准,将医院先收治的43名患者分配至A组,剩余患者都为B组患者。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血气指标正常;无呼吸道疾病;家属对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营养不良者;深度昏迷中;凝血功能异常者。
(二)方法对A组患者采取人工排痰、开放式吸痰等护理手段。
B组患者接受密闭式吸痰和振动排痰法,具体内容如下:(1)密闭式吸痰。
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在取出吸痰管后,连接好密闭式吸痰系统。
随后,由护理人员连接好T形连接管,将导管移动插入一定的深度后开始吸痰。
护理人员每天对患者吸痰12次左右(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增减),每次连续吸痰不超过3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2)振动排痰法。
护理人员采用相应的排痰机并和上叩击连接器进行连接,在患者保持侧卧位的状态下使用叩击头依次对患者的背部、脊柱、胸骨等进行叩击,确保可以通过振动的作用,使患者毛细支气管中的痰液被振落,让痰液向大支气管流动并促使痰液正常排出。
每次操作时,叩击要尽量避免心脏、胃肠道等部位。
封闭式吸痰管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封闭式吸痰管在重症医学科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重症医学科急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
通过开放式吸痰法和封闭式吸痰法的操作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封闭式吸痰更有效地降低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保护了医护人员自身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标签:封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效果吸痰是利用机械吸引的方法,经口鼻或人工气道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的一种治疗手段。
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加,吸痰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
我科自2010年开始采用封闭式吸痰管,通过对患者使用封闭式吸痰的临床观察,在其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效果明显,封闭式吸痰较传统开放式吸痰已具有较高的使用性。
为了寻求更好的吸痰方式,提高吸痰操作质量,特针对两种吸痰方法进行比较,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我院为“三甲”医院,我科为综合ICU,主要病源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急危重症及大手术、高龄手术病人,设置床位17张。
筛选2013年1-8月,使用呼吸机病人共157例次。
使用开放式吸痰管61例,占39%。
使用封闭式吸痰管96例,占61 %。
2 操作方法:2.1开放式吸痰:吸痰时先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在患者胸前铺治疗巾,准备好一次性吸痰管,脱开呼吸机,打开一次性吸痰管包装带手套连接负压吸引器,进行吸痰,吸痰之后重新连接好呼吸机,再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摘掉手套丢弃一次性吸痰管,撤除治疗巾。
2.2封闭式吸痰:封闭式吸痰器由透明三通、注液口、吸痰管、负压控制阀、薄膜防护套和连接管等部件组成,透明三通分别与气管导管、呼吸机管道、具有防护薄膜的吸痰管相连接,透明三通上方有注液口,吸痰管尾端的鸭嘴形阀与负压吸引器相连。
吸痰时打开吸引器鸭嘴形阀将吸引管插入气道深部,拇指按住阀门,即可形成负压进行吸痰操作,痰液粘稠者可从注液口推注湿化液,吸痰完毕拇指松开负压即消失。
停止吸痰时将吸引管完全退回到无菌薄膜内。
3结果封闭式吸痰患者低氧血症、肺不张、心肌缺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不良心理反应及交叉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开发式吸痰患者。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心外ICU气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心外ICU气道护理中的效果评价将心外ICU 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
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能提高机械通气做功效率,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并发症并减少危险因素,操作安全性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士劳动环节便于护理操作。
标签:机械通气;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气道护理1.前言1.1背景及意义1.1.1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有创机械通气在心脏外科ICU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心脏外科ICU心内直视手术术后患者早期呼吸循环尚未稳定,需要通过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心脏负担,改善术后循环功能,改善氧合,有创机械通气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
有创机械通气中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咳嗽反射减弱,再加上镇静剂、肌松的应用,患者气道反射性保护减弱,咳嗽反射减弱或完全被抑制,痰液难以排出,易发生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甚至影响动脉血液中的氧饱和度,严重会造成气道堵塞从而危及生命,气道管理是降低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通畅,维持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的关键,而气管内吸痰是气道管理中最基本最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吸痰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增加肺泡通气,减少病人呼吸做功,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在心衰患者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争取了救治时间,保障其生命安全。
1.1.2常规的气管内吸痰方式有开放式吸痰及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较早应用,临床主要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放式吸痰,在操作中患者往往需要脱开呼吸机,患者出现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血压等的变化,步骤较为繁琐,准备用物较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密闭式吸痰在美国研发并在临床上使用。
1.2研究目的及目标1.2.1 ICU宗旨是为危及生命的急性重症病人提供技术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危急重症的病人进行生理机能的监测、生命支持、防治并发症,促进和加快病人的康复过程,是续复苏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是社会现代化和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作者:梁娟胡雪慧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7年第07期[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密闭式吸痰法在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外科综合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5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50例。
A组吸痰管插入深度等于气管插管长度;B组吸痰管插入气道遇阻力后上提1~2 cm;C组吸痰管插入深度达气管插管长度后再插入1 cm,比较三组患者24 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24 h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痰鸣音改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三组患者心率变化、呛咳及痰中带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吸痰管置入深度达气管插管刻度后继续深入1 cm可有效清除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对气道黏膜损伤小,安全性高。
[关键词] 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吸痰护理;吸痰深度;吸痰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3(a)-0159-04Application effe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sputum suction methods in ICU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LIANG Juan1 HU Xuehui2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China;2.Department of Nursing,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sputum suction methods in ICU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150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Ma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by using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Each group of 50 cases. The depth of sputum suction tube was equal to the length of tracheal intubation in group A, the sputum suction tube was inserted into the airway for 1 to 2 cm in group B, the depth of the sputum suction tube was inserted to 1 cm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in group C. The number of 24 h sputum suct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he improvement score of sputum sound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mber of 24 h sputum suct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the improvement score of sputum sound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Incidence rate of heart rate change, cough and sputum with blood among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depth of suction tube is extended to 1 cm after intubation can effective removal of airway secre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as small airway mucosal damage and high safety.[Key words]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losed tracheal suction; Depth of sputum suction; Complication caused by sputum suction1979年机械通气技术首先应用于患者至今已40年,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跨越发展,这一技术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1]。
心外科ICU吸痰设备效果对比
心外科ICU吸痰设备效果对比机械通气是保证心外科术后患者呼吸和循环稳定的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其中最关键是保持气道通畅,预防感染发生。
吸痰能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是心外科术后ICU机械通气病人保证氧合的一项重要的护理操作。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方式有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类。
为了选择出更适宜心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式,我科对应用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装置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
1.3检测指标分别于术后当天和术后第1,2,3d抽取静脉血液标本,检测白细胞计数;于拔管前收集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判断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
2结果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负压吸引,用呼吸气囊给予膨肺,操作。
2.1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1,2,3d白细胞计数比较(表1)1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但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密闭式吸痰组的总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表2)表3显示,拔管前收集呼吸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心血管手术对患者的心肺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尚不稳定,恰当使用呼吸机支持患者呼吸,可以减少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供,帮助患者度过术后这一危险时期。
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供非常重要的环节。
目前临床上吸痰有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两种J,开放式吸痰应用一次性吸痰管,在气道湿化、吸痰时需取开呼吸机管道,暂时中断呼吸机送气。
采用密闭式吸痰则不需要中断机械通气,Heinze等对比了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心脏手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何种吸痰方式均会导致肺功能残气量降低,但开放式吸痰引起的变化更为显著。
两种吸痰方式在ICU应用的优越性对比
两种吸痰方式在ICU应用的优越性对比摘要】目的对比ICU患者机械通气时封闭式气管内吸痰(CS)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的优越性。
方法选取我院ICU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采用CS,B组采用OS,比较两组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5min的SpO2值、HR、BP;有无痰液喷溅污染;护士吸痰总耗时;护士对不同吸痰方式的依从性;VAP发生率。
结果 A组因吸痰所致SpO2值降低、HR增快、BP升高情况较B组轻微;痰液喷溅污染率、护士吸痰总耗时、VAP发生率有显著下降低;护士对CS依从性明显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S对机械通气患者的SpO2值、HR、BP影响小,减少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增加护士的工作效率,护士对CS吸痰的依从性更高,因此更适合ICU机械通气的患者。
【关键词】ICU 机械通气人工气道封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ICU收治的重危病人,多需要机械通气,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临床常采用吸痰的方法。
但是,经长期观察,我们发现,传统的开放式吸痰(OS)法,因操作方法复杂,往往需2人同时操作,因此,耗费人力和物力;又因必须打断人工通气,不可避免的造成痰液喷溅;更重要的是,OS常可引起低氧血症、VAP、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为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我院ICU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l0月间采用机械通气患者共40例,使用CS与OS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机械通气患者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20~63岁。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其中A组20例患者,男7例,女13例,采用封闭式吸痰法。
B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采用开放式吸痰法。
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疾病类型及通气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按常规吸痰方法,不做具体介绍。
B组在保持呼吸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采用南京逢源生产的12F封闭式吸痰管进行吸引。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比较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并对两组吸痰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密闭式吸痰对气道损伤、引起患者剧烈咳嗽及痰液喷出较少(P<0.05),平均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缩短(P<0.05),吸痰后心率、收缩压增高较对照组减少(P<0.05),血氧饱和度减少较对照组增多(P<0.05)。
结论密闭式吸痰简便、安全,可避免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保证机械通气效果,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密闭式吸痰开放式吸痰方法效果ICU病房收治重危患者多,尤其是需要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大部分都在ICU监护治疗,机械通气患者最关键是要保持气道通畅,而吸痰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1]。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
我院ICU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7月—2010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ICU机械通气患者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28—52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22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颅脑外伤19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史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将吸痰管直接插入气道进行吸痰,吸痰前给3min纯氧;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不需脱离呼吸机或停止机械通气,将南京缝源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4号密闭式吸痰管三通管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形成密闭吸引系统。
气道湿化接头接注射器推注湿化液或用输液器滴入湿化液。
吸痰前或吸痰开始时给3min纯氧,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于负压吸引连接处,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右手接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一般前端超出气管插管前端≤1厘米。
比较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不同吸痰方法护理的临床疗效
比较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不同吸痰方法护理的临床疗效发布时间:2022-01-19T03:50:51.93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9期作者:姜义辉吴月、孙波[导读] 目的比较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不同吸痰方法护理的临床疗效姜义辉吴月、孙波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161000【摘要】目的比较分析ICU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不同吸痰方法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06月-2021年06月的70例ICU肺部感染患者并依照数字分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参照组分别实行密闭式吸痰法护理和开放式吸痰法护理,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吸痰量及血氧饱和度均相对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ICU肺部感染患者来说,密闭式吸痰法其效果更为明显,可以确保患者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ICU肺部感染;开放式吸痰;密闭式吸痰[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sputum suction methods in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in ICU from June 2020 to June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given closed sputum suction nursing and open sputum suction nursing respectively, 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the sputum suction volum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for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the effect of closed sputum suction is more obvious, which can ensure that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tract is unobstruct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 key words 】 ICU pulmonary infection; Open sputum suction; Closed sputum suction对于危急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及时创建人工气道极为关键,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特别是肺部感染后,患者痰液粘稠、痰液较多很容易阻塞气道【1】。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在ICU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密闭式吸痰是指在进行吸痰操作时,通过密闭的吸痰管路,将痰液直接引流出患者的气道。
相比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密闭式吸痰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保护患者气道免受污染、提高吸痰效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密闭式吸痰可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操作往往会让气道内的痰液溅散到空气中,导致患者或护理人员吸入病原体。
而密闭式吸痰技术通过密封管路,避免了痰液溅散的情况,显著减少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密闭式吸痰可以保护患者气道免受污染。
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技术在吸痰过程中,必须中断机械通气,拆卸气道接口,导致气道暴露在环境空气中。
而密闭式吸痰仅需通过痰液引流管进行吸痰,能够保持机械通气的连续性,避免气道暴露,减少了气道受污染的机会。
密闭式吸痰能够提高吸痰效能。
由于密闭式吸痰管路中的负压系统可以提供较大的吸力,可以有效清除气道内的痰液。
密闭式吸痰技术中的定量吸痰可根据患者的实际痰液量进行调整,既不会引起气道过敏反应,又能够彻底清除痰液。
密闭式吸痰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密闭式吸痰的设备较为复杂,需要特殊支架和负压系统的支持,增加了使用成本。
密闭式吸痰操作相对较复杂,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培训才能正确使用,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ic t ie nebtentogop ntedya dtefs dyat re ( O 0 ) b tt a i icnl ihr ntes odadti as i f a f r c e e w ru s h a n h i t a f rsg r P> .5 ,u iw s g f at hg e h e n n h ddy n g in d e w o r e u y sni y o c r
护理实践与研究 2 1 0 2年第 9卷第 1 ( 期 上半月版
・
3 ・ 9
心外科 IU应用不 同吸痰装 置的效果 比较 C
刘 子娜
摘
杨
戎
邹
磊
张 海涛
要 目的 : 观察应用不 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 感染预 防和控 制效果 的影 响。方法 : 择心外科术后行机 械通气患者 19例 , 选 5 随机分为密
n b ev t ep st e rt fs uu c l eb fr e t ai oa u ai fme a ia v ni t . sls T e w i bod c l o n a n a d o sre h o iv aeo p tm u tr eo xub t na d ttld rt n o c h nc e tain Reut: h ht lo elc u tW o d i u e o n o l l o e s
A src O jci :oo sle riaeeet l e n o aha sci doe n oah a sci eie pi ada re U bta t bete T be a g f co cod edt ce ut na pnedt ce tndv s p l i cric ugr I .Me — v  ̄d n f s r l o n r lu o c a e n d s yC t h d :5 ai t f r r a ugr wt me a i ni t nw T adm ydv e i o h ls n o aha sc o u n=7 )adteoe e s19pt nsa e a icsre i chncl etao eern o l id t teco dedt c e ut ngop( e t c d y h av li id n e r l i r 7 n pn h edt c e ut ngop( 8 ) o ae ew i lo el on ftogop ntedyadtefs,eoda dteti as f r u e , n o aha Sc o ru n= 2 .Cmprdt ht bodcl cut w ru so h a n rts n r dy t r r r l i h e o hi c n h hd a e sg y
L U i a YA o g,0ULe,t lP kn no e i l o ee C ri acl i ae eerhIstto C ieeA ae yoMeia Si I Z —n , NG R n Z ie ( e igU i M dc l g , ado sua Ds ss sac ntue f hns cd m f dcl c a n aC l v r e R i — e csF w si ,e ig 103 ) ne ,u m Hopt B in 0 07 l a j
义( 0 0 ) P< . 5 。结论 : 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 , 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 管患者。 应用 更适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 ; 开放式吸痰 ; 心外科术后 ; 机械通气 ; 感染
Co mpa i g t e a t rn h n i—i f c v fe t fd f e e te d t a h als c i n de ie n e me ha ia e t a o a e B f e a d a u g r n e t e e c s o i r n n o r c e u to v c s i t c n c lv n l t n p t n a t r c r i c s r e y. i h i i i
闭式吸痰组 7 例 和开放式 吸痰组 8 例 。对 比两组患者术 后当天及术后第 1 2 3d的白细胞计数 , 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 : 7 2 ,, I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密闭式 吸痰组 与开放式 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 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 00 )而密闭式 吸痰组术后第 23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 P> .5 , , 吸痰组 ,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O0 ) P< .5 。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 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 , 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 , 差别有统计学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