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春学期九年级第二次学情调查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州面海朝阳,最初叫做海阳;汉武帝元狩六年建县,因其地bàng海而高,叫海陵县【甲】南唐时期,因先民企盼“龙凤呈xiáng,国泰民安”,故名泰州。

泰州处于长江北岸、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古称“三水”,而“泰”州的“泰”字恰恰是由“三”“人”“水”组合而成,隐喻泰州“人在三水中”。

与扬州一样,泰州人素有“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习惯。

泰州人文荟cuì,名人bèi出,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诗书画怪才郑板桥等,均是受清、浑、咸三味交融之泰州水【乙】而成长的。

可以说,水是泰州的城脉,它成就了泰州的繁华,造就了泰州的桑田,孕育了泰州的生灵。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和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句号【乙】哺育
B.【甲】句号【乙】浇灌
C.【甲】分号【乙】哺育
D.【甲】分号【乙】浇灌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结构上说,“面海朝阳”“国泰民安”都是并列短语;“长江北岸”“淮河下游”都是偏正短语。

B.从词性上说,“人在三水中”的“在”是介词,在句中是“居于、处在”的意思。

C.“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概括了泰州人喝早茶和泡澡的生活习惯,这一早一晚的讲究道出了泰州人生活的闲适。

D.文中划线句有语病,应改为“它造就了泰州的桑田,孕育了泰州的生灵,成就了泰州的繁华”。

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

(8分)
内涵名句出处
苦难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①。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磅礴水击三千里,②。

《北冥有鱼》
惜时③,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
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
④。

辛弃疾《破阵子》
祝愿
⑤,
⑥。

苏轼《水调歌头》
哲理
⑦,
⑧。

王安石《登飞来峰》
5.综合性学习活动。

(8分)
学校开展“生活处处有语文”系列活动,你班参与其中。

(1)【我关注】山东省淄博市的烧烤爆火,全国人民纷纷“进淄赶烤”。

淄博出租车司机与乘客的一段对话也火了,司机说:“我们出租车都有文件,不打表的、拒载的,只要被投诉立马停运;烧烤单位坑人骗人的、收费不合理的立马关门。

”一位游客感动不已,主动为淄博烧烤书写宣传语:有淄有味,真心真情。

请你赏析这句宣传语的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推敲】“校园戏曲节”将至,学校打算将校园内的一座亭子(如图)临时改造成简易戏台,你觉得最适合张贴的楹联是(2分)()
小贴士:中国传统戏曲往往以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限制,利用有限的舞台和简单的陈设,体现人生起伏、世事变迁。

A.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B.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
C.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D.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
(3)【我探究】复习《岳阳楼记》一课时,为更好地掌握“沙鸥翔集”中“集”的意思,小文同学整理了“集”的字形和意义的演变过程(如下图)。

请你据此推测“集”的本义,并为词条a、b中的“集”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在括号内填字母)。

(3分)
①(1分)本义:________________
②(2分)a《朱光潜美学文集.》()b群贤毕集.()
二、阅读理解(共66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6—12题。

(22分)
【甲】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冬景
宋·吕徽之①
斗室萧萧日晏②眠,疏狂③惟与懒相便。

寻常甲子④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

【注释】①吕徽之:台州仙居人,字起猷,号六松,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日晏:天色已晚。

③疏狂:狂放不受拘束。

④甲子:泛指岁月,光阴。

【丙】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①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

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

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

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②耳。

”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

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

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

”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

留之,不可得。

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

”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

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

因天寒,故坐其中。

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

”始知真为先生矣。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

”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节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改)【注释】①褚币:纸币的别名。

②滕王蛱蝶事:滕王李元婴作蝴蝶画的典故。

6.下列对【甲】【乙】两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诗的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给人一种静谧、萧瑟之感。

B.【甲】诗的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正面衬托了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C.【乙】诗中,“斗室萧萧”也能安然入眠,体现了诗人的安贫乐道。

D.【乙】诗中,诗人无心去记“寻常甲子”,只在看到梅花开放时才意识到又是新的一年,体现了诗人的远离世俗、洒脱自在、不受拘束。

7.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的字。

(4分)
原文词句方法解释
徐.至庭前成语推测法:不疾不徐.(1)____________
遣左右诘.之语境推测法(2)____________
众愈.疑课内迁移法:色愈.恭,礼愈.至(3)____________
惠.之谷
查阅字典法:①好处,恩惠;②给人好
处,施与恩惠;③敬辞;④温和,柔顺;
⑤仁爱
(4)____________
【例句】询其见笑之由
A.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每处1分,共2分)
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
11.诗文互相参照,你会发现有些内容能相互印证。

如【乙】诗中“斗室萧萧”对应【丙】文中的①(用原文回答)(2分);而【乙】诗中“疏狂”一词在【丙】文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如②(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2分)。

12.有人认为,吕徽之与【甲】诗的作者王绩志趣相投,请结合【甲】【乙】【丙】三篇诗文说明理由。

(4分)
(二)名著阅读,完成13—14题。

(10分)
13.九年级某班举办一场主题为“用对比的策略阅读古典小说”的阅读沙龙,请你协助以下两个阅读小组完成探讨与分享。

(7分)
(1)“水浒”组:“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李卓吾评《水浒传》差拨道:“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你是景阳冈打虎的好汉,阳谷县做都头,只道你晓事,如何这等不达时务……”武松道:“你到来发话,指望老爷送人情与你?半文也没!我精拳头有一双相送!碎银有些,留了自买酒吃!看你怎地奈何我!没地里倒把我发回阳谷县去不成!”那差拨大怒去了。

——《水浒传》第28回话里只说宋江又是央浼人请差拨到单身房里,送了十两银子与他;管营处又自加倍送十两并人事;营里管事的人并使唤的军健人等都送些银两与他们买茶;因此,无一个不欢喜宋江。

——《水浒传》第37回《水浒传》常把不同人物置于相同或相近的情境中来表现。

请分析以上文段中武松和宋江的不同性格,并结合人物的出身经历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

(4分)
(2)“儒林”组:“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评《儒林外史》杜慎卿道:“既然如此,也罢,你叫他收拾,我明日去看。

”沈大脚应诺去了。

季苇萧道:“恭喜纳宠。

”杜慎卿愁着眉道:“先生,这也为嗣续大计,无可奈何,不然,我做这样事怎的?”季苇萧道:“才子佳人,正宜及时行乐,先生怎反如此说?”杜慎卿道:“苇兄,这话可谓不知我了。

我太祖高皇帝云:‘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见他的臭气。


以上人物的言行如何体现《儒林外史》“婉而多讽”的艺术特色?(3分)
14.下列选项中,相关专题探究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这段时,用低沉的语调开场,语速缓慢,重读“饥谨”“阴暗”“乞援”“颤抖”,读出祖国的苦难,读出土地的绝望和期盼,读出诗人内心深处压抑着的呐喊。

(《艾青诗选》中的朗读技巧)
B.“那个新来的将官,听了这话,立刻笑起来,面孔有点发红,很天真的,一开口露出了唇齿间的一个窟窿,这窟窿应是两个门牙占据的地方。

这表情显得他有点孩子气而顽皮,围坐的每个人都笑了。

”这是对“红色窑工”徐海东的描写。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人物描写)
C.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

如书中围绕尼摩船长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情节应当速读;而书中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不能理解的内容,要格外关注,绝不能跳过去。

(《海底两万里》的快速阅读)
D.“拔下毛,吹口仙气,叫‘变!’一根即变作金钢钻,一根变作竹片,一根变作绵绳。

扳张篾片弓儿,牵着那钻,照瓶底下飕飕的一顿钻,钻成一个眼孔。

”此句讲的是孙悟空用三
根救命毫毛变成弓钻,钻透了金翅大鹏雕的法宝——阴阳二气瓶。

(《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
(三)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18题。

(12分)
①有些人对“卧游”一词有误解,认为是年龄大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

事实并非如此,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

欣赏中国山水画需要“卧游”,即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

②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

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

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走进山水画的世界。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斗室”。

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斗室”有更直观的感受。

在偌大的紫禁城内,位于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仅有五平方米大小。

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

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

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

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

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

鉴赏这些作品,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③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

想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

通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观者不仅能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

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因此,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最值得玩味的便是画家的笔墨,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

④千百年来,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

因此,与西方风景画不同,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从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15.阅读全文,梳理文本论证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3分)
本文首先针对一些人对“卧游”的误解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接着阐述________________,最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鉴赏者只要身居斗室且能安静下来欣赏,就能取得卧游的效果。

B.鉴赏大幅立轴的作品时,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欣赏者能更好地走进画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C.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

D.文人画家学得山水意象的画法又通过心裁让画面有更深远的意境,营造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

17.下列两则材料,哪一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卧游”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分)
A.清代画家王武《唐寅落花诗图》取唐寅《落花诗》诗意,以细腻的笔法勾勒出辽阔的平静湖面,烟波迷蒙,令人犹如置身江南山水之间。

B.南宋的袁燮特地在住所的东侧,建了一个小轩,取名“卧雪”。

他把收藏的名画环挂四周,点上一炉香,就在“卧雪”里遍览山野泉林、亭台楼榭。

18.欣赏者怎样才能鉴定一幅山水画的审美价值?请结合本文第③小节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

(3分)
【链接材料】
山水画与真实的山水不一样,一位画家所创作的作品与另一位画家所作的作品也会不一样,就是同一位画家所作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也会不一样,这里面既有画家本身的问题,也有鉴赏者欣赏能力的问题,也就是鉴赏者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的问题。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一幅成功的山水画除了蕴含着理想和情感的空间镜像外,必须给观赏者以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的余地。

如此,判断一幅山水画有无意境,必须通过鉴赏者的鉴赏才能去鉴别。

(摘编自刘建《认识“意境”在山水画鉴定中的审美价值》)(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3题。

(22分)
雅活
①雅活,这个“活”不是活法,而是活计,它大多属于手艺。

②外祖父在世时,没读过什么书,却有做得皮箱的好手艺。

左邻右舍,谁家女儿出嫁了,她的父母总要笑嘻嘻地登门,像现在求某个人的字画一样,求做一只陪嫁皮箱,好装些陪嫁的锦缎丝绸、金银细软。

我见过外祖父做的皮箱,经过几天的手工打磨,泛着幽暗的光泽,散发出皮革特有的沁人心脾的气息。

皮箱的把手、四角留有外祖父手指摩挲的印迹,静静地等候它的主人来取。

③那么,做哪些事情属于雅活?写一首诗,画一幅画,养半园子的花,这些文人墨客的格调,早已渗透到民间。

④裱画是雅活。

先要焚香净手,把台面收拾干净,然后把纸放在板上一层层地制,使之平复、熨帖。

裱画这活,雅就雅在先睹为快,眼观百家,一边裱,一边看,瘦瘦宣纸上的一幅字画慢慢变得精神起来。

⑤采薇是雅活。

薇是田野里一种嫩嫩的野豌豆苗,鲜嫩欲滴。

春天,采薇女子手挎小竹篮,雀跃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上,蹦跳在麦菽稗草间,去寻薇。

纤纤素手,采回来一道春天的素食。

薇,如词,如铃,摇曳在春天的风景里,晓风中,发出轻微细碎的响声。

野薇年年生,年年春天会有不同的女孩去采薇。

⑥有时候,扫地也变成一件雅活。

扫地僧扫的也是季节的诗意,他将落红飞花、枯枝衰叶,扫出哗哗声响。

⑦箍桶匠箍一只桶是雅活。

一只桶,由一片片木块组成,外加两道箍,木块在桶匠手中排列、抱团、紧凑,最后用一根铁丝来箍,要不松不紧,不偏不倚,把一只桶箍起。

箍起的桶,立着,并不漏水,成为静物。

⑧中医诊疗是雅活。

路滑,不慎摔了一跤,手腕处骨折、脱位。

上大医院就诊,说要开刀。

经人指点,我来到一家乡镇医院求医,两个40岁出头的中医,不见他们动刀,只是牵引复位,敷药接骨,一段时间后让我去拍片,说骨折处已长起来了。

中医治骨伤也是件雅活。

⑨捏面人是雅活。

要事先准备好所需的彩色面团。

面团在捏面人手中翻滚,被捏出了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

说它雅,是说它能够在瞬间变简单为神奇,在捏的过程中,做的人与看的人,心情都是愉悦的。

让人高兴的事,便是雅。

⑩剧团里搬道具是雅活。

搬道具的人一边干活,一边可以看演员化装、排练、吊嗓子。

搬道具的,如果是个戏迷更妙,哪怕干活不要钱,只要有戏听。

我认识一个地方戏剧团搬道具的,空闲时,便在老公园的树荫下咿咿呀呀。

⑪跑堂是雅活。

跑堂的,每天中午上班的第一件事是洗个不花钱的白大澡,虽然是个囫囵澡,却是洗了个头汤,神清气爽。

洗完澡,开始干活,实则上是进入了一天的烟水生活。

他要提一把大铜壶给澡客泡茶,不怠慢自己,自己也泡上一壶,嫩叶沉沉浮浮,茶还是明前好茶。

然后,他要用滚烫的毛巾为澡客揩头,同样也不怠慢自己,两条热把子在头顶一通乱搓,美得龇牙咧嘴。

⑫我从前一直觉得,在电影院门口做检票工作的人,干的是雅活。

那个人,把票检了,等观众都进了场,他关上门,自己跑到场子里找一个空位置,美滋滋地坐着观赏。

这是一件既拿工资,还可以观戏、看电影的美差。

(取材于王太生同名散文,有删改)19.“雅”,高雅、不俗之意,但作者没有具体写文人墨客的“雅活”。

请从不同角度
....提取文.中.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本文中“雅活”的含义。

(6分)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②段用邻居“笑嘻嘻地登门,像现在求某个人的字画一样”这一细节,侧面表现作者外祖父的技艺高超。

B.第④段中,作者为表现裱画的“雅”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C.第⑦段中“不偏不倚”一词的意思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本文中的意思是不偏,很正。

D.裱画、采薇确是雅事,但箍桶匠、中医诊疗、捏面人、剧团里搬道具、跑堂等倒是最接近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者给予了更多的肯定。

21.如果把下面这段文字放入文中,你认为应该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4分)
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当都有它内在的节奏和门道:做法、手艺、态度、力道、火候和快慢。

有些活粗,比如挑担、夯土、搬运、挖掘……有些活细,比如画画、写字、绣花、裱画……
22.结合本文“雅活”的特点,另外说出两件你心中的“雅活”,并简要说明你对它们的理解。

(4分)
23.梁衡说,散文讲究语言美、意境美、哲理美。

试分析这一观点在本文第⑤段中的体现。

(6分)
三、作文(60分)
24.请以“真的是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

(3)书写工整规范。

语文二模参考答案
1. (4分)傍、祥、萃、辈
2. (2分)C
3. (2分)B
4. (8分)①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逝者如斯夫④赢得生前身后名
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⑧自缘身在最高层
5. (1)(3分)简洁凝练,结构整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流传(1分);运用谐音(淄和滋谐音)(1分),既表明了地点,又突出了烧烤的味道好(1分);“真心真情”呈现出淄博这座城市不宰客的真诚和对待客人像对待家人一样真心(1分),有利于淄博打造长期的名片(1分)。

(以上5点答出3点,每点1分)。

(2)(2分)B
(3)①(1分)本意:停息、停歇、群鸟停歇(停息)在树上
②(2分)C、B
6. (2分)B
7. (4分)(1)缓慢地,慢慢地(2)责问,质问
(3)更,更加(4)给人好处,施加恩惠(若学生填序号,也算对)
8. (2分)A
9. (2分)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10. (1)(2分)(吕徽之)(他)带上纸币到一个富人家买谷种,正赶上(正遇、恰逢)天降大雪,他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人没有理睬他的)。

(2)(2分)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11. (1)(2分)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2)(2分)示例:他博学多才,却隐匿姓名,靠耕地打鱼养活自己;他听人按韵作雪诗不成,不由得笑出声;他帮忙作诗后洒脱离开,别人劝留不住,还不让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别人送他谷种,他愤怒拒绝,一定要拿钱买……(能用自己的话概括相关情节,且符合“疏狂”的形象特点,答出两点,每点1分)
12.(4分)王绩在【甲】诗中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把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引为知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高洁的品性)(1分)【乙】诗表现了吕徽之身处“萧萧”“斗室”却安贫乐道、“疏狂”慵懒、自在闲适的隐居生活(1分);【丙】文写吕徽之“博学能诗文”却“常逃其名”,“家徒壁立”却不愿受人恩惠,“耕渔以自给”自得其乐,是一位高洁的隐士(1分)。

两位诗人都有着隐逸之志(或高洁品性),可谓志趣相投(1分)。

13. (4分)示例:武松从小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郎抚养长大,无牵无挂,市井出身(或出生社会底层)的他凭一身本事漂泊江湖,他身上有江湖侠士的秉性刚烈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因此在面对差拨的索贿时他断然拒绝,体现他豪爽率性、刚直不阿的性格。

宋江出身于地主家庭,自幼读书,有忠孝观念,将出仕为官作为他的人生追求,在县衙做过押司,深知官场的人情世故,因此在面对差拨时表现得世故圆滑,谨小慎微。

(评分标准:能简单结合武松和宋江的出身经历各1分,正确分析语段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各1分,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⑵(3分)示例:杜慎卿不尊重妇女,说“妇人那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
三间屋就闻见他的臭气”,但还是纳了妾,暴露了杜慎卿表里不一、虚伪做作的嘴脸。

作者并没有直接评价(批判)人物,而是通过言行的对比反差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

(评分标准:结合杜慎卿的言行理解其形象2分,关联理解“婉而多讽”的效果1分)
14.(3分)C
15. (3分)欣赏中国山水画需要“卧游”;
如何做到卧游(或卧游需要具备的条件);
中国山水画营造出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让人完成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16.(2分)A
17. (4分)选B 项(1分)。

材料B讲小轩中焚香欣赏名画,“卧游”美景(1分)。

“卧雪”是小轩,“点上一炉香”可见“从外到内安静”,“名画环挂四周”可见“悬挂有讲究”,这些都与本文中“卧游”所需的条件一致(1分)。

材料A讲画家借鉴诗作的诗意进行画作的创作,与“卧游”没有直接的关系,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卧游”的观点(1分)。

18.(3分)①欣赏者能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或“玩味画家的笔墨”)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

②欣赏者要有自己独到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

③欣赏者要能充分联想和再创造。

19.(6分)①手艺(好手艺、活计)②格调③诗意④让人高兴(愉悦、美差、美滋滋)⑤民间(答出3点,每点2分)
20. (2分)D
21. (4分)应该放在原文②③段之间(1分),起到承上启下过渡作用(1分)。

“三百六十行,每一个行当都有它内在的节奏和门道”承接上文外祖父做皮箱时候的细节描写(1分),“有些活粗……有些活细……”自然过渡到下文“那么,做哪些事情属于雅活?”的设问,进而为下文写不同的活计作铺垫。

(1分)
如果答放在原文③④段之间,能自圆其说(如,“三百六十行”紧承上文“渗透到民间”,“有些活粗……有些活细……”引起下文对各种活计的叙写),可得2分。

22.(4分)结合“雅活”的特点“手艺、民间、有格调、有诗意、让人高兴”,截取生活中的点滴(比如“看电影”“做家务”“陪家人聊天”“做美食”等)说出理解。

示例:
“看电影”是“雅活”:与家人悠闲地享受电影时光,什么都可以去想,又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节奏飞快、压力倍增的当下,让生活更文艺、让文艺更生活,在欣赏电影的精彩片段中享受与家人团聚的暖暖温情。

做美食就是“雅活”:精选食材、烹饪可口的菜肴,与家人悠闲的享受做美食、吃美食的过程。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放松心态,享受生活的过程,是一种惬意与温馨。

23. (6分)
语言美:动作描写,写出采薇女孩儿的活泼可爱,轻松愉悦,勤劳能干;比喻修辞,写出女孩儿的活泼可爱以及“薇”的优雅、生机勃勃;长短句结合,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多处叠词,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答出两点,2分)
意境美:通过“采薇女”“田埂”“春天”“嫩豆苗”“晓风”等意象,营造出浪漫唯美、恬淡悠然、生机盎然的氛围,感染着读者,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境界。

(2分)
哲理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引发读者的哲思——虽然劳动是艰苦的、采薇是忙碌的,但只要热爱生活,以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以愉悦的心态享受生活,粗活也会雅趣横生(变成“雅活”);“野薇年年生,年年春天会有不同的女孩去采薇”令读者掩卷遐思——可能是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