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1节 追寻守恒量__能量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伽利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因此使学生跟踪伟大先驱的足迹,领会他的探究思路,获得从常规教学中得不到的感悟,有助于他们获得认识世界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方法。
3.解释“碰鼻子”实验中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用守恒规律可以简单而准确地解决这些问题,从中又使他们感受到物理规律的简捷美。
7.1追寻守恒量-能量
1.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定位很重要,既不是讲能量守恒定律,也不是讲人们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对于守恒量的认识和探究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树立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同时通过展示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普遍性。
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思路是认识守恒分析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能量守恒。本节课意在启迪学生,在学生心中埋下物理守恒思想的种子。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追寻守恒量能量”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中的第1节,与旧教材相比,本节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研究方法,重视视学生的体验,所以课堂上我采用了“探究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本节课主要是观念性教育的内容,它是后面几节课中涉及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本节是一个新的开端,具有引领作用。另外从认识论的角度,主要是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物理学家们的不懈追求。
六、反思小结
1.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的概念
2.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
小结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再加工的过程,应该明确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完善知识体系,重点突出思想方法。
七、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2.在其他自然学科中列举出几个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3.课后阅读材料
《物理学的概念和文化素养》
四、生活情景
建立模型
生活情景:
人们周围生活中运动的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
实物演示:
小球在粗糙水平面上很快停止运动。类比前面“找象棋子”的例子,并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由于空气阻力、摩擦阻力等的存在,生活中的运动物体最终都会停下来,这与原有的知识产生矛盾,机械能不再守恒。那么,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守恒量呢?由此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到更高的层次:不同的能量形式可以转化。
2.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守恒的基础性、普遍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对守恒思想的领会,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体验。
教学难点:认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重要规律。
教学关键:变中有恒的思想。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举例:
两个同学下象棋,不小心棋盘被打翻了,一颗棋子找不到了,一位同学就找啊找,最终在房间的一个角落找到了,支持这位同学坚持找下去的信念是什么?
2.领会能量转化,变中有恒的思想。
3.会分析生活中有关能量转化的问题。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单摆实验,体会追寻守恒量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知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
2.通过对生活中数量守恒、质量守恒的例子分析,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追寻守恒量”,使学生领会寻找守恒量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五、能量转化
事例剖析
多媒体展示视频和图片:
向学生展示了涉及人类生命活动中能量的消耗以及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等利用的视频和图片,供学生们思考、讨论,以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化和守恒的普遍性及其科学、社会的价值。
2.人类的生命生活伴随着大量的能量消耗,使用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学生情况分析:
纵观课程标准和教材,不难发现本节课知识点抽象,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已经在初中学过动能、势能和能量等概念,但对能量没有完整的知识网络,尤其对守恒思想的认识不够深刻,用能量的方法分析问题还不太清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的建立这种思想。
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进行再一次反馈,以检查学习过程中的漏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板书设计
为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并有审美价值采用以下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流程图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归纳出所举例子的特点:我们坚信,棋子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在物质观教育中引出今天的课题:追寻守恒量-能量。
二、认识守恒
探究方法
实验操作:
问题1:有两个烧杯,A烧杯和B烧杯。A烧杯中放了一些水,B烧杯是空的。如果将A烧杯中的水倒一些到B烧杯中,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守恒量?
问题2:如何才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为了追寻守恒量,首先应使学生认识守恒,知道守恒量的特点和研究守恒量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追寻守恒量的方法,而是通过“天平实验”让大家归纳守恒的特点,并进一步探索寻找守恒量的方法,为后面猜想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中的守恒量打下基础。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思想,而且科学和生活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安排充分显示了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之美。
三、引导探究
归纳规律
亲身体验:
“碰鼻子”实验
实验演示:
将伽利略原来的设计、装置及操作、论证方法再现出来,让学生们讨论猜想在这个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
1.通过亲身体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引发学生思考:小球上升的高度为什么和初始高度相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