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考试复习2011-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考试复习2011-9
局部解剖学复习
只能作为复习时参考,不能只背此上面的内容
一、颅顶、颈部
1、颅顶的软组织计有哪五层5层?
答:①皮肤②浅筋膜③帽状腱膜及枕额肌④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⑤颅骨外膜,前三次为头皮。
2、颅顶额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答:有前、后两组。
前组:滑车上、动静脉、滑车上神经;眶上动、静脉、眶上神经。
后组:枕动、静脉、枕大神经
3、名词解释
颅顶部的“危险区”:即腱膜下间隙(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位于帽状腱膜与颅骨外膜之间,前至眶上缘,后至上项线。
此内的静脉可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腱膜下间隙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4、颞区软组织有几层:
答:①皮肤②浅筋膜③颞筋膜④颞肌⑤颅骨外膜。
颞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有耳前组和耳后组:耳前组: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耳后组:耳后动、静脉、枕小神经。
5、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该点称神经点)计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
6、颈筋膜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封套筋膜)2)中层(气管前筋膜、内脏筋膜)3)深层(椎前筋膜)。
8、甲状腺
1)在甲状腺手术时经哪些层次至甲状腺?
答:由浅至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内脏筋膜。
2)甲状腺肿大后可压迫哪些结构?有何后果或症状?
答:后内侧:
喉与气管(呼吸困难)
咽与食管(吞咽困难)
喉返神经(声音嘶哑)
后外侧:
颈动脉鞘
颈交感干(Horner综合征:患侧面部潮红、无汗、瞳孔缩小、眼裂变窄、上睑下垂、眼求内陷等。
)3)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应该注意哪些什么?为什么?
答:A、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甲状腺上极进行,因为喉上神经外支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至上极0.5-1cm处分开;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甲状腺下极进行。
因为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在甲状腺下极附近关系;另还要特别注意甲状腺最下动脉的存在。
B、结扎甲状腺上、中、下静脉应该双重结扎,以免出血处形成血肿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
C、注意勿损伤或误切甲状旁腺,否则造成低钙性抽搐。
因此在手术时要注意保留腺体背面部分的完整,若误切设法移植回去。
下肢
1、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的内侧端,经内踝前方、隐静脉裂孔后注入股静脉,在小腿与隐神经伴行;在穿隐静脉裂孔以前收纳的5条属支:①旋髂浅静脉②腹壁浅静脉③阴部外静脉④股内侧浅静脉⑤股外侧浅静脉。
2、股三角:
1)位置:股前内侧区上1/3部。
2)形态:呈一低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
3)境界:
上界:腹股沟韧带;
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
内下界:长收肌内侧缘;
前壁:阔筋膜;
后壁: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
4)内容: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股神经、股鞘(股动脉、股静脉、股管)以及股深淋巴结和脂肪等。
5)交通:向下续收肌管。
3、股鞘: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面。
2)形成:为腹横筋膜和髂腰筋膜向下延续,包绕股动脉和股静脉上段形成的筋膜鞘。
3)形态:呈漏斗形,长约3-4cm,并被2条纵行的
纤维隔分为三个腔。
4)内容:外侧的腔容纳股动脉;中间的腔容纳股静脉;内侧的腔形成股管,内有股深淋巴结和脂肪。
4、股管
1)位置:位于股鞘内侧份。
2)形态:呈漏斗形的筋膜间隙,长约1.0~1.5cm。
下端为盲端,上口称股环,被疏松结缔组织覆盖,称股环隔或内筛板。
3)境界:
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的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
外侧壁: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后壁: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
内侧壁: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
4)内容:有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脂肪组织。
5)临床: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经股环、股管,最后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5、股环
1)位置和形态:即股管的上口,呈卵圆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外侧界: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
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
3)其上被覆的疏松结缔组织称股环隔,隔上面衬有腹膜,从腹腔
面看此处的小凹陷称股凹,高于股环约1cm。
4)临床:股环是上通腹腔的通道。
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经股环、股管,最后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
7、肌腔隙: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外侧部的深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
后外界:髂骨;
后内界:髂耻弓。
3)通行结构:从外侧向内侧依次为;
股外侧皮神经、髂腰肌、股神经。
4)临床:患腰椎结核时,脓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经此间隙扩散至大腿根部,并可能刺激股神经产生疼痛等症状。
8、血管腔隙
1)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部的深面。
2)境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的内侧部;
外侧界:髂耻弓;
后界: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
内侧界:腔隙韧带。
3)通行结构:股鞘以及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还有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和淋巴管。
腹股沟韧带深面通行的结构从外侧向内侧依次是:股外侧皮神经、髂腰肌、股神经、股鞘以及鞘内的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
9、胫前血管神经束:胫前血管和腓深神经。
10、由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围成坐骨大孔,该孔被梨状肌分为上部的梨状肌上孔和位于下部的梨状肌下孔。
1)梨状肌上孔通行的结构:
从外侧至内侧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
2)梨状肌下孔通行的结构:
外侧至内侧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3)坐骨小孔:由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和坐骨小切迹围成。
由外侧至内侧依次为: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1、坐骨神经
出盆腔的投影点: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中点外侧2~3cm处。
神经干的投影点: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内1/3交点与窝上角的连线。
12、guo窝
1)位置:位于膝后区。
2)形态:呈菱形。
3)境界:
顶:筋膜;
底:股骨的guo面、膝关节囊的后部、guo斜韧带、guo肌及其筋膜;
外上界:股二头肌腱;
内上界:半腱肌和半膜肌;
外下界:腓肠肌外侧头;
内下界:腓肠肌内侧头。
4)内容:由浅至深依次为:胫神经、guo静脉和guo动脉,其外上界还有腓总神经,血管周围还有深淋巴结。
13、胫后血管神经束:由胫神经、胫后动脉及胫后静脉组成。
二、上肢
1、乳房的淋巴回流
①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
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③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并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相吻合。
④内下部的淋巴管注入膈上淋巴结,并与腹前壁上部和膈下淋巴管吻合,从而间接地与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联系。
⑤深部的淋巴管经乳房后间隙继穿胸大肌至胸大小肌之间的胸肌间淋巴结。
2、锁胸筋膜:由胸壁深筋膜的深层形成,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
有胸肩峰血管、胸外侧神经、头静脉主淋巴管穿过。
3、腋窝
1)腋窝的构成
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
顶:锁骨中1/3段、肩胛骨上缘、第1肋外缘;
前壁:胸大肌、锁骨下肌、锁胸筋膜、胸小肌;
内侧壁:前锯肌、上4位肋骨及肋间肌;
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
外侧壁: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肢二头肌长头、肱骨结节间沟。
2)腋窝的内容
A:臂丛锁骨下部及其分支
外侧束:①正中神经外侧根②肌皮神经③胸外侧神经
后束:①桡神经②腋神经③胸背神经④肩胛下神经(下支)
内侧束:①正中神经内侧根②尺神经③前臂内侧皮神经④臂内侧皮神经⑤胸内侧神经
另外还有:肋间背神经、胸长神经
B:腋动脉及其分支
腋动脉第1段:第1肋外缘至小肌上缘。
发出胸上动脉和胸肩峰动脉。
腋动脉第2段:胸小肌后方;发出胸外侧动脉。
腋动脉第3段:胸小肌下缘至大圆肌下缘。
发出旋肱前动脉、旋肱后动脉和肩胛下动脉。
C:腋静脉及其属支
D:腋淋巴结:位于腋动脉的分支或腋静脉属支的周围。
计有:
①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
②外侧淋巴结:沿腋静脉远侧端排列;
③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
④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底的脂肪组织中;
⑤尖淋巴结:沿腋静脉近侧端排列。
E:腋鞘
F:腋窝蜂窝组织
3)腋窝的交通
①向上经腋窝顶至颈根部;
②向下至臂前区和后区;
③向后经三边孔至肩胛区,经四边孔至三角肌区;
④向前至胸肌间隙。
4、经三边孔的结构有旋肩胛血管、经四边孔的结构有腋神经和旋肱后血管。
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途径(60%),在进行根治术行淋巴结清扫时要注意:
1、清除胸肌淋巴结时勿损伤胸长神经;
2、清除外侧和中央淋巴结时勿损伤腋腔内的血管神经,特别是腋静脉;
3、在清除肩胛下淋巴结时勿损伤胸背神经;
4、清除尖淋巴结时勿损腋静脉。
5、肘窝:是肘前区尖端朝向远侧的三角形凹陷。
境界:
顶: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肱二头肌腱膜;
上界: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
下外界:肱桡肌;
下内界:旋前圆肌;
底:肱肌、旋后肌、肘关节囊。
内容:桡神经及其分支
前臂外侧皮神经
肱二头肌健
肱动脉及其分支以及伴行静脉
正中神经
6、前臂的血管神经束:桡血管神经束、尺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血管束、骨间前血管神经束
7、肱骨肌管:
位置:位于臂后区中部;
围成:由肱三头肌和肱骨的桡神经沟围成;
通行结构:管内有桡神经和肱深血管通过。
8、腕管:
位置:位于腕前区;
围成:由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围成;
通行结构:
桡侧囊(拇长屈肌腱鞘)及其包绕的拇长屈肌腱,
尺侧囊(屈肌总腱鞘)及其包绕的指浅、指深屈肌腱,
正中神经。
临床:由于外源性压迫、腔内容物增多、体积增大
等原因可致腕管综合征。
三、腹前外侧壁
1、腹前外侧壁的基本层次为:1)皮肤2)浅筋膜3)肌层4)腹横筋膜5)腹膜外脂肪6)壁腹膜
不同部位的层次重要。
2、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脂肪层(Camper筋膜);深层:膜样层(Scarpa筋膜)
3、腹外斜肌形成的结构:腹股沟韧带、半月线、腹白线、腹直肌鞘前层、腹股沟管浅环、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反转韧带、精索外筋膜等。
腹内斜肌形成的结构:腹白线、腹直鞘前后层、提睾肌、联合腱(结合肌)等
腹横肌形成的结构:腹白线、腹直鞘后、前层、提睾肌、联合腱(结合肌)等
4、腹股沟管:
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
走行方向:由外上行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
长度:长4-5cm(女性稍长)
通行结构: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四壁两口: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骨斜肌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内口(深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cm处;
外口(浅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
临床:若腹腔脏器等经腹股沟深环、腹股沟管,再从浅环突出,形成斜疝。
5、海氏三角,又称腹股沟三角,由同侧的腹股沟韧带、腹壁下动脉和腹直肌的外侧缘围成,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若腹腔脏器等经此区从浅环突出,形成直疝。
该区域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腹外斜肌腱膜及腹股沟管子浅环、联合腱、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四、腹膜形成结构和结肠上、下区
1、小网膜
位置:连于膈、肝静脉韧带裂和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
分部:左侧部:称肝胃韧带,位于膈、肝静脉韧带裂与胃小弯之间,其内有胃左、右血管及胃左、右淋巴结。
右侧部: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其内有肝固有动脑(左前方)、胆总管(右前方)和肝门静脉(两者的后方)。
2、网膜孔:是网膜囊(腹膜小囊)和腹膜大囊(通常的腹膜腔)相通的要道,位于第12胸椎至第2腰椎体前方范围内;其上界为肝尾状叶、前界为肝十二指肠韧带、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后界为腹膜覆盖下的下腔静脉。
3、肠系膜根:是肠系膜在腹后壁的附着处,从第2腰椎左侧斜向
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方,长约15cm。
4、系膜三角:由系膜缘处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因三角骨无浆膜,不易愈合,故行小肠切除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或感染扩散
5、肝肾隐窝是平躺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直肠膀胱隐凹是男性在直立位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直肠子宫隐凹是妇性在直立位时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6、胃的毗邻: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横结肠及其系膜、胰、左肾、左肾上腺相毗,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胃前壁:肝左叶、膈、腹前壁
7、胃的动脉及其来源:胃左动脉来自腹腔干;胃右动脉来自肝固有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来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胃后动脉均来自脾动脉。
8、胃的位置: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左侧,幽门位于第1腰椎下缘右侧。
9、十二指肠上部的毗邻:
前上方:肝方叶、胆囊
后方: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
下方:胰头、胰颈
十二指肠降部的毗邻:
前方:肝右前叶、横结肠及其系膜、小肠袢;
外侧:结肠右曲;
后方:右肾门、右肾血管、右输尿管;
内侧:胆总管、胰头、胰管。
10、十二指肠悬韧带或Treitz韧带是确定空肠起点的标志。
11、肝门(第一肝门):即肝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脑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和淋巴管等出入。
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称肝蒂。
第二肝门:在膈面腔静脉沟的上部,肝左、中间、肝右静脉出肝处;
12、膈下间隙:见书
13、胆囊:分底、体、颈三部。
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或右腹直肌外缘)相交处。
胆囊经起始部膨大形成Hartmann囊,胆囊结石常停留于此。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肝的脏面、胆囊管和胆总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胆囊动脉一般经该三角至胆囊,是胆囊手术中寻找但囊动脉的标志。
14、胆总管分为1)十二指肠上段2)十二指肠后段3)胰腺段4)十二指肠壁段: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后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各部重要毗邻:
1)胰头:
右侧:十二指肠降部(肠梗阻)
后面:胆总管(梗阻性黄疸)
右肾静脉
下腔静脉
2)胰颈: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它的后
方汇合形成肝门静脉。
3)胰体:
前:胃后壁
后:脾静脉腹主动脉、左肾、左肾上腺
上缘:腹腔干、脾动脉
4)胰尾:
其末端达脾门(脾切除时勿伤及)
16、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11肋的深面。
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
前达腋前线,后距处正中线4-5cm.。
上缘有2-3个脾切迹,是触诊时辩认脾的标志。
17、肝门静脉常在胰颈后方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形成。
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静脉、胃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收纳食管腹段至直肠上段、胰、脾、胆囊等除肝以外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血。
18、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空回肠动脉、
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
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有: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
19、、回肠末端、盲肠和阑尾称回盲部。
三条结肠带在阑尾根部集中,是寻找阑尾的可靠方法。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Lanz点: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
20、边缘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各结肠支在结肠内缘相互吻合,形成一从回盲部至结肠与直肠移行处的动脉弓,称边缘动脉。
边缘动脉发出许多直动脉,后者再分为长支和短支。
短支在系膜带处穿入肠壁,长支在浆膜环线肠管至另外两条结肠带附近入肠脂垂后穿入肠壁。
长、短支在入肠壁前很少吻合,因此,结肠手术分离、切除肠脂垂时,不可牵拉,以免切断长支,影响肠壁供血。
21、胃后壁穿孔后,内容物可经哪些途径至盆腔?
依次经网膜囊、网膜孔、右肝下间隙、右结肠旁沟、右髂窝至盆腔。
五、腹膜后隙
1、位于腹后壁,介于腹后壁壁腹膜和腹内筋膜之间。
有肾、输尿管、肾上腺、腹主动脉、腰交感干、乳糜池、十二指肠、胰等结构。
2、肾后面的毗邻:十二肋以上:膈;十二肋以下:肋下血管、神经,腰大肌、生殖股神经,腰方肌、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
脊肋角为第十二肋下缘与竖脊肌外缘的交角处。
3、腰交感干:由3个或4个神经节和节间支构成,位于脊柱与腰大肌之间,并被椎前筋膜所覆盖,上方连于胸交感干,下方延续为骶交感干。
左、右交感干之间有交通支。
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时,不可单纯切除交感神经节(2、3、4),须同时切除神经链,否则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左腰交感干与腹主动脉左缘相邻,二者相距0.5-2cm,其中以相距1cm者为多见。
干的下端位于左髂总静脉的后方。
右腰交感干的前面除有下腔静脉覆盖外,有时还有1或2支腰静脉越过,干的下段位于右髂总静脉的后方。
左、右交感于腰部的外侧有生殖股神经并行,行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时应注意鉴别。
六、盆会阴部
1、腹膜腔:由脏、壁两层腹膜相互延续、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在性腔隙;男性的腹膜腔是密闭的,女性腹膜腔是开放的(经输卵管子宫口与外界相通;其内有少量浆液。
2、子宫位于膀胱和直肠之间。
成年人的子宫的姿势为轻度的前倾前屈位。
其血供来自髂内动脉发出的子宫动脉。
子宫的韧带有:①子宫阔韧带(限制侧移)②子宫主韧带(固定宫颈)③子宫圆韧带(维持前倾)
④骶子宫韧带(维持前屈)
3、直肠毗邻:
前面(男5女3):
男性:上部:输尿管盆段、膀胱底、前列腺、输精管壶腹、精囊
女性:上部:子宫、阴道后穹
下部:阴道前壁
后面(10):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骶静脉丛、骶神经前支、尾神经前支、骶交感干、奇神经节、骶骨、尾骨、梨状肌
4、会阴浅隙
★位置:位于会阴浅筋膜和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
★内容:会阴浅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静脉,男性还有:阴茎脚、尿道球及其内的尿道;女性有:阴蒂脚、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下部和阴道下部。
★临床:由于此间隙向前是开放的,因此位于此间隙内的尿道球部破裂,尿液可渗至会阴浅隙后,向前可蔓延至阴囊和阴茎,向上可达腹前外侧壁膜样层的深面。
5、会阴深隙
★位置: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
★内容:会阴深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内动脉的末支及其伴行静脉,男性还有:尿道膜和尿道球腺;女性有:尿道下部和阴道下部。
★临床:由于此间隙是密闭的,因此位于此间隙内的尿道膜部破裂,尿液仅渗至会阴深隙,并不向外蔓延。
6)胸膜顶和肺尖:高出锁
骨内侧1/3上方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