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描写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衬托法:衬托、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C、对比法: 对比、明暗对比;今昔对比,空间对比 D、工笔与白描 E、列锦
(三)表现手法——描写手法
1、描写角度: 高低(俯仰)、远近、 动静、明暗(光 影)、形声色味态、感官(视听嗅触味)、 点面(整体与局部)
2.描写内容: 人:外、语、心、神、动、细节等 物:色、香、形、声、味、细节等
正、侧
•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 正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
描写,多会衍生出渲染的效果。 • 侧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
更鲜明突出,多衍生出烘托的效果。
渲染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手法,诗歌通过多角度 用对环境、景物等进行描写,这些描写是作多 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抓取特征性景物(渲染)
(2)对比,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进行 对比,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 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衬托
• 用乙托甲,使甲特点更突出。 • 比较常见的反衬用法: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以乐景写哀情 (侧面描写)(间接抒情)
例:鸟鸣山更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乐景
正衬
悲景
《好事近》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三四句从面上对渔父的志趣和生活概貌做了总的交代, 后用洗练的笔墨摹写了一个恬淡自适的渔父形象。 而在静态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全诗点 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适生 活。” 静态的“千里水天”的画面上,又加上了孤鸿这个动点。 全诗点面结合,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受约束的闲 适生活。” • 再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虚实结合

虚: 不 在 眼 前 的
在眼前的,实实在在的。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已逝之景之境。 C设想的未来之境。 D设想的异地之境。
课文实例回顾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 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 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 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 舍。
由近到远、由上到下
碧பைடு நூலகம்范成大
碧瓦前头绣幙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一二句:远近结合 三四句:上下结合
动静结合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3.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动静结合 (3)虚实结合 (4)明暗相衬 (5)视听结合 (6)点面结合 (7)远近结合 (8)声色结合 (9)细节描写 (10)渲染 烘托 (11)白描 (12)……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这一手法是如何用的;
乐景衬哀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动衬静
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第一段: 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
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以动衬静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健) •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 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 •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
描写手法
描写方式:
1、描写的角度、顺序: ①层次感(视角、角度): (正侧、上下、远近、高低;俯视、仰视)搭配 ②时间、空间顺序: (今昔、远近、内外) ③色彩 (对比、渲染、明暗) ④点面结合 (大处着墨小处落笔、整体局部、概括与具体)
②描写技法:
A、结合法: 远近、动静、声色、正侧、虚(想象、联想) 实、点面、视觉、听觉、嗅觉 、明暗等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诗人以鸟鸣的声音和花 落、月出的动态,非常生动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 现出春山月夜的清幽闲静。
明暗衬
明暗衬指的是色彩、光线等方面的衬托。 古代诗人很善于运用色彩,也很讲究着 色艺术。他们常巧妙地运用词语进行色 彩搭配,并赋予色彩生命或借色彩传情, 从而寄寓特定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情趣。 明暗衬可以产生以次托主的审美效果。
以声衬静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此诗三四句写夜景时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三四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下雪的夜 晚,诗人彻夜难眠,当听到雪压树枝发出的 声响时,更加突现了环境的冷寂孤清。形象 地烘托了诗人凄苦孤独的思想感情。
以声衬静、以动衬静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 全诗分析。
2.本诗是一首怀古诗,试结合诗歌最后两 句,简要分析,诗人通过“怀古”,抒发了怎 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对比,台城今昔之对比。曾经“六代竞 豪华”,“万户千门”一片繁荣景象,“事 最奢”更是道出了其奢华无比;而今,野草 丛生,满目疮痍,衰败不堪。形成了强烈而 鲜明昔盛今衰之对比。给人以无限的历史兴 亡之感,发人深思。
(3)此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效果)
由远到近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
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 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 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 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 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效果)。
• ①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
②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 • ③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
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点面结合: “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 细描写; “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 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诗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一、二句是实写,用巴山夜雨衬托自己不能回 家与亲人相见的愁情。 三、四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相聚时两人共剪 窗花、深夜长谈的欢乐场面,以想象的乐景反 衬现实的悲情。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 流水”典故。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 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 暗几重”的理解
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 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 感叹王朝兴衰。
高考练兵
昭君怨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
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
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 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1)梅。从视觉和嗅觉,以及开花时间,通过两个“道 是”句写出了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 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
色彩渲染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 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 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分别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 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
社日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 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 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答案:
动静结合/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
《村行》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此诗为作者被贬谪商周时所作。
动:马穿山径、万壑有声;
静:峰立斜阳、棠梨叶落、荞麦花开
声:万壑有声
色:初黄、胭脂色、白雪
2.通过陈后主因《玉树后庭花》而亡国亡 身的历史悲剧,批判了其作为国君却奢侈荒 淫,纵情享乐,不理朝政;同时,怀古伤今, 希望当政者能吸取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言 语之间融入了诗人深深的忧国伤时之情怀。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侧面烘托:本诗不正面写社日的热闹场面, 而是通过社日时家家半掩扉、和社日尾声时 扶得醉人归的生活细节,侧面表现社日的热 闹和节日村民的快乐。
《夜雪》 白居易
•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的? 从侧面描写: 通过触觉写 “衾枕冷”,写出被子、枕头的冷,衬托 出雪大, 通过视觉写“窗户明” ,写出雪越大,就越明亮,看 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通过听觉写 “折竹声” ,写出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 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烘托出雪大。
对比和衬托
• 对比: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 双方不分主次,双方都出现
• 衬托: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 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 分明,有时主体不出现。
对比: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以奢华著称, 就是今天的南京。
的关系。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 点面结合
开头两句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 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了凛 冽逼人的寒气。折射出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 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 在漫天大雪里,渔翁不惧风雪,身披蓑衣独自 一人端坐在小船上在江面垂钓。这个渔翁的形 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 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 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当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 国。
诗人是如何突出“早寒”的特点的?
诗人抓取深秋特征性景物,借助树叶飘落,大 雁南飞、“北风”呼啸突出了“早寒”的特点,为 诗人的思乡之情渲染了氛围。
乐情 悲情
衬托
反衬
乐景
悲景 以动衬静
悲情 乐情
衬托 情景衬、动静衬、明暗衬
哀景哀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 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 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 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 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 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又如杜甫的《登 高》。
哀景乐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 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 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 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 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 一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 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 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