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4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按教材定制 /提高备课效率/内容可编辑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4 篇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 1 篇
一次在课堂上,同学们在深入探讨《雷雨》中周朴园这一形象,发言的同学个个结合课文分析人物,谈得有理有据,
博得阵阵的掌声,那热闹的气氛感染了许许多多的学生,于
是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发言的队伍中,每个人都因为能展示自
我而兴奋起来。

对周朴园的形象的理解也可谓是面面俱到了,
到了学生自己的认识极点,就有点江郎才尽的感觉了。

这时,让老师头疼的程××同学站起来,大声地说:“我说周朴园就
是一个大傻瓜,连侍萍这样的笨女人都摆不平!”同学们先是
一愣,接着哄堂大笑起来。

程××同学得意地望着几个平日
里意气相投的“朋友”,满脸张狂,享受着他们“刮目相待”
的荣耀。

几个同学似乎也看出程××同学的意图,紧张地注
视着我,等待暴风骤雨的来临,看我怎样对他晓以颜色。


压了压胸中的怒火,平静地、看也不看他地说:“请坐下,看
来你也瞧不起周朴园了,你可以用中学生的语言来表达,对
待恶人,我们的美好更是一种批判。

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看
法吗?没有的话,我们来谈谈侍萍这一形象。

”我轻描淡写地掠过去了,同学们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程××同学被同
学们遗忘了,他的脸上显示出失落的神情。

接下来,他不时
地转动,不时地弄出点声响,要么找别人借这借那,要么翻
东翻西,我都视而不见。

慢慢地,他泄气了,始而焦躁,既
而讪讪,终至渐渐的平和下来,进入到轻松的课堂氛围中,
最后竟然倾听起来,一直到课毕。

其实,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
他们往往天赋甚高,个性张扬,但成绩差,表现差。

我们为
之扼腕叹息,教师的使命感促使我们抓住一切机会锤打他们,
以便百炼成钢。

但往往事与愿违。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这类学生的心理。

为什么?
首先,好表现心理使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表现自己英雄气
概的机会,及时的“负强化激励” 会激发出他们的对抗行动。

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学生,
其表现欲望愈强。

后进生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但因为他们
表现差、成绩差,所以很难获得肯定,得不到正强化激励。

而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常表现出骄狂或自
卑,甚至出现对抗心理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因此,当他们肯
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得不到实现时,他们的对抗心理就支配
他们做出不良的行动,从而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对其采
用负强化激励,由此实现否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他们用行
为向他人表明:你看谁是英雄?我能挑战老师,老师被我肺
都气炸了,你们敢吗?试想,在这种心理背景下,及时的负
强化教育不仅教育不了当事人,而且往往会成为一部分学生
崇拜并效仿的对象,起不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比如文首的程
××同学,他绝对知道自己的言行是不得体的,他这样做的
原因主要是表现自己,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离经叛道的
勇气。

既然他知道是错的,老师讲道理的教育就是多余的;
既然他要的就是用老师的惩戒来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那惩
戒反而让他“求仁得仁” “正合我意”了。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也不是一天修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充斥着牛毛般多的斥责与批评,他们早已修成金纲不坏
之身,油盐不进,几句批评,更是耳边风,更有甚者,往往
将把你气得暴跳如雷作为同学间炫耀的资本,并接着可能进
入他们私下竞赛的恶性循环中。

对于负强化激励,他们见多
识广,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老师千万对自己的当头棒喝过
于自信。

再者,少年叛逆心理促使他们产生抵抗心理,无益于他
们进行冷静的自省。

面对负强化教育,心理健康的学生都难
免有失平衡,后进生极少能心平气和的,遑论心悦诚服的。

敏感、逆反几乎是他们的通病,;而负强化教育的刺激有多强烈,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就有多强烈。

他们往往会陷入“恼
羞成怒”的“雷区”,连环踩到情绪地雷,暴跳如雷失去控制。

自省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

“冲动是魔鬼” 这句话几乎被人奉为真理,其原因在于冲动使人失去控制、失
去自我意识。

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自省。

没有这个平台,
后进生不可能自我意识到错误,完成自我教育。

其三,负强化教育往往会激起后进生的过度的“自我保
护心理”,产生误解和隔阂,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老师负强化
教育。

用怀疑、反抗、乃至攻击、以保护缺点来维护自尊心,
疑心老师跟自己过不去、转换话题、狡辩、争执、发脾气。

老师筋疲力尽却一无所获。

因此,我何必做费力不讨好的事呢?于是我淡化他的影
响,不用负强化激励强化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暂缓负强化
教育避免了教育中的尴尬。

同时,暂缓负强化激励还可以使学生产生紧张心理。


们会因为不明白老师为何没有理睬他的行为而紧张,从而无
暇顾及享受否定意义上的表现欲望得以实现的满足,这对暂
缓负强化激励的后补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因此,笔者在此提出暂缓负强化激励。

当然,暂缓负强化激励并非置之不理,刻意回避矛盾。

后补工作一定要跟上。

事后要进行个别教育,一定要选没有
同学的地方,而且指出他做出格事的目的,表扬他的初衷,
指出正确的方法,和他一起找优点,培养他的自我意识。


然后进生转化工作本来就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充满反复的
工作,教师的坚韧,成就这一事业。

对待程××同学我就是用了延时的“负强化激励” ,避免了将矛盾激化,在如沐春风的谆谆教导中,潜移默化地教会
他怎样塑造个性温和的品质。

做人的成功,让他的素质获得
全方位的提升。

成绩节节高升,已名列班级乃至年级前茅。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 2 篇
我所带过的班级的刘远志, 成绩特差 , 并且不遵守学校行为
规范 , 性格倔强 , 自尊心极强, 不服管教 , 曾与多个老师发生
过多次争执 . 我在找他谈心之前, 花了一个多星期观察、了解
他 , 我发现他比较聪明, 动手能力强 , 曾经获学校黑白电视机
组装比武二等奖, 他自己会修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 还会
装卸电脑 , 也爱乐于助人 .
正好我家录音机坏了, 我说想请他放学后上我家帮忙修录音
机 , 他愉快的答应了. 放学后 , 在回家的路上, 他兴致勃勃地
谈起了他是如何学会修收音机、自行车的, 见我听的津津有
味 , 他更加神采飞扬 , 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
多 , 到我家时我们已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了. 第二天我在班
上表扬了他 , 并且让他担任班上的电教委员. 各科任教师慢
慢地都对他另眼相看了, 纷纷表扬他 , 他工作更加热心了, 学习成绩进步了, 成功使他受到鼓舞, 树立信心 , 看到自己的长
处 , 他的潜能才会充分挖掘、展现出来.
事实证明 : 成功后的喜悦、满足 , 能够产生自信的动力. 因此 , 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地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让
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后进生能够在课堂上多回答问题,
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肯定与表扬, 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 3 篇
学生:任杰
性别:男
学困生表现:
该生受到外界不良影响,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内驱动力。

常常逃课、贪玩而忘了学习,成绩不好,受老师批评较多,
逆反心理促使他们在思想上对数学产生厌恶。

转化措施:
1、加强对后进生的课上管理,针对该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分层次设
计目标,给后进生制订能够完成的目标,使其能真正感到成功的喜悦。

2、加强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
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后进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
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后进生辅导,尽力使他们的成绩有所提高,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

4、对不同的后进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把后进
生的学习搞上去。

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
中、后进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5、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课后多和后
进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后进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后进
生的转化工作。

6、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

利用家长,让家长协助教师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

转化后表现:
现已明确学习目的,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数学作业
虽然书写还有点马虎,但能按时完成了;课堂上能积极举手
发言,对于上来黑板做题较为踊跃。

这些说明经过教育,他
还是能学好的。

后进生教育转化记录第 4 篇
学生姓名:高天伟
学期初:这孩子有个性、不好惹很难管理,长得那副模样就很霸道。

于是我认为他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

(一)表现: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自从他上学以来,上课发言从来不举手,张嘴就说,毫无纪律可言,行为与一个中学生的标准相距甚远;他不仅仅回答问题不举手,而且经常用小动作招惹其他的同学,惹得都反对他;他经常欺负同学,有时候上课拽女同学的头发、无缘无故的骂人,有很多的同学都不愿与他为邻;学习成绩差,且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什么字。

(二)原因:
透过与家长联系,我逐渐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细节。

他从小与爷爷奶奶一齐生活,老人只注重对他的物质保证,让他吃饱、穿暖,对于他的教育却几乎为零。

在这个环境下,他上到初中,透过对他的了解以及亲眼所见,我发现
这个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学习习惯太差,从小就没有人管理,
养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他很喜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因
而,有此前那样的表现。

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具备了所有
孩子的缺点。

但是,我坚信只要发奋、找到了症结所在,一
切便会迎刃而解,包括这样的孩子也不例外,毕竟他只是个
孩子。

(三)措施及效果:
针对高天伟的状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
习习惯入手。

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

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
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就应怎样样,正
因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

就这
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
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

状况刚有好转,以后发
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
啃的骨头。

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正因他基础差,课上的资料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
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
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

几次找他谈,根本
不管用:当着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实,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屡教
不改。

许多科任老师上课要么往我这送,要么干脆让他到外
边站着。

在这种状况下,我联系他的家长。

他的家长只是普
通的农民,很朴实,一见老师就只会说好,再说深了,就会
抹眼泪。

这样的家长,能够指望他做什么,他拿孩子更加的
没办法,他们的话,甚至还不如老师的话管用呢。

看到此景,只能把期望放在孩子和我的身上,我决定自己干。

与此同时,我利用多种奖励、惩罚措施来鼓励、
引导他。

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他参与的用心性,另一方
面也能够促使他上课认真听讲,尽量弥补他的损失。

接下来
他只好了两个星期,上课、听讲能够基本完成作业。

随后,
又原形毕露,恢复了他本来面貌了。

能够说,这个时候高天
伟的眼中只有我,其他老师,包括校长他都不大放在眼里。

仔细想想,作为初中生起码就应懂得对师长礼貌吧,为
什么在他的身上会出现这种状况,大概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关
联吧。

于是,我郑重的和他讲讲礼貌懂礼貌和遵守纪律的必
要性、重要性,他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不礼貌以及同学们对
他这种行为有什么感受。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却留给我更多的思考,在他的身上,还有哪些我还不了解、还不曾了解的东西呢?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时隔不久我前边对他所做的所有工作付之东流,一切又恢复了最原始的状态,甚至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不易管理了。

也就是正因这些工作收效甚微,我才真正认识到教育并非是一日之功,是一个长期、曲折、艰难的过程,要将这些恶习从一个人身上驱除干净是要付出汗水、精力、爱心等等。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

应对他反复无常,我的发奋似乎没有任何作用,我该怎样办?那个时候的我充满着矛盾,一方面是真的束手无策,没有良方能够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就是作为一名老师的我良知。

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一个良心活,也许并没有人去监督你怎样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一个孩子对于我的教育或许没有什么太多的影响,他的存在不会影响到大家对我的评价。

但是在我,一个教师的心中却深深的明白,自己怎样对待这棵刚刚发芽的幼苗,
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的一生。

我的放下也许是一时的,但是对高天伟来讲,能够说是对他一生的放下。

也许正因这
个放下,他的未来变得更加的坷坎、曲折。

虽然这只是一种
可能性,但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怎样能将这种可能变成现
实呢?没有别的办法,没有退路可言,只能迎难而上,只要
有可能,就不能放下。

在这种状态下,我时时鼓励他,同时
也鼓励自己。

对于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果断批评,能够说虽然
他还是大错小错一齐犯,但是他有意识的克制了一些。

一向
到了这个学期,偶然之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改变了我们之间
由来已久的敌对状态。

在学校的一次群众大扫除上,我惊奇的发现,平时爱偷
懒的高天伟竟然满头大汗的用力去劳动,而且还颇有一番业
绩呢!于是,我对他说:“小高,你真行啊!真够棒的!”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其实叫他小高是我一时高兴对他所
用的称呼,没想到这个称呼却真的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他跑过来问我:“老师,老师,你叫我什么?” 听了他的问话,看着他不好意思的脸,我突然觉得这虽然是两个小小的字眼,
对他来讲却异常重要。

之后劳动中,他干得十分卖劲,再没
见过他偷懒。

学习上也比以前发奋、刻苦了,从不问问题的
他,经常跑到我的身边来问这问那,上课也爱回答问题了。

有一次,他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全组中排第一名。

看着他的变
化,比较着他以前的种种,很难坚信这就是那个以前让我时
时牵挂、时时担心的高天伟了。

不管是在他做对、做错时,
我都这样称呼他,每一次都会看到他瞪大眼睛认真倾听。


着他的变化,我也经常想,难道真的就是正因这一声亲切的
称呼使他改变吗?当然不是,这也许就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化
吧。

以前所做的都是在积蓄能量,而今这一声亲切的称呼,
使他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虽然这个过程有些慢长,
但是毕竟我们等到了这一天。

但是,在他的身上,也会时常出现一些小问题,正所谓
“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虽然从此刻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没有理
由不坚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
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在这之后,他态度变得用
心上进了,作业也能够完成了,上课能够认真的听讲、用心
回答问题了。

他变了。

好像我也变了。

原来一提起来就好像
如临大敌的感觉不见了。

他变得可爱了,我也从这个教育中
感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人的满足感。

(四)结束语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高天伟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刚刚到来的时候,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刻、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

应对着他的改变,此刻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发奋,他必须会有一个完美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