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超声报告规范化记录及录入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
图
录
手
法
培
训
规范的实施落地需要多个环节密切配合
PPT模板下载:www.1p pt.co m/ moban / 节日PPT模板:www.1p pt.co m/ jieri/ PPT背景图片:www.1p pt.co m/ beijing / 优秀PPT下载:www.1p pt.co m/ 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范文下载:www. 1ppt.co m/fan wen/ 教案下载:www. 1ppt.co m/jiao an/
颈动脉超声报告参考模板-5
左(右)侧椎动脉颈段及椎间段近段管腔内充填均质(不均质)回声,CDFI 未显示血流信号(椎间隙段远段可见侧枝小动脉向远端椎动脉灌注供血),血 流速度正常(相对减低),约为cm/s 右(左)侧椎动脉走行正常,管壁 结构正常。CDFI示椎动脉管腔内血流充盈 良好。PW示血流频谱形态正常,血流速度正常(相对升高)cm/s。
Contents
3
报告录入规范
颈动脉超声报告参考模板-1
双侧颈动脉、椎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径对称,距分叉处拐点以下1cm内后壁内中膜厚分别 为mm(R)、mm(L),分叉处后壁内中膜厚分别为mm(R)、mm(L),(内 中膜最厚处厚mm(R)、mm(L),分别位于(颈总动脉近端后壁/前壁,颈总 动脉远端后壁/前壁,颈动脉分叉处后壁/前壁,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前壁) ,)双侧流速正常。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对称,内中膜不厚,血流方向正常,血流频谱形态及各段 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颈外动脉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椎动脉内径正常,血流速度正常。
2
数据记录规范
数据记录规范-IMT
双侧颈总动脉远段后壁IMT、分叉处后壁IMT厚度 最厚处IMT厚度、段位(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 外动脉)、部位(前壁、后壁、侧壁) 内中膜表面是否光滑?厚度是否均匀?回声是否均匀?
数据记录规范-斑块
斑块大小(同一部位多发斑块记录最大者)、性质(软斑、 硬斑、混合斑)、形态(规则、不规则)、位置(位于哪一 段位、前壁或后壁、侧壁) 每一段位记录各种斑块(规则软斑、不规则软斑、规则硬斑、 不规则硬斑等)数目(1个、2~3个、3个以上)
形态
• 规则型(表面纤维帽完整)、不规则型(纤维帽不完整)和溃疡 型斑块(纤维帽破裂不完整,形成“火山口征”,彩色血流多普勒显 示有血流进入)
质地
• 软斑:新形成的,含脂质多的斑块,易脱落,超声下显示为低回声或等回声。 • 硬斑:陈旧性的含纤维组织多或者钙化,不易脱落,超声下显示为强回声,后伴声影。 • 混合斑:既有软斑又有硬斑,超声下显示为混合回声。
血流速度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
狭窄程度 正常或<50%
50%~69% 70%~99%
闭塞
PSV(cm/s) <125
>125,<230 >230
无血流信号
EDV(cm/s) <40
PSVICA/PSVCCA <2.0
>40,<100
>2.0,<4.0
>100
>4.0
无血流信号
无血流信号
Contents
双侧颈外动脉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椎动脉内径对称,血流速度正常。
颈动脉超声报告参考模板-4
颈动脉狭窄(<50%) 局部血管内径减小,残余管径(mm),原始管径(mm),CDFI血流成像显示 狭窄处血流充盈不全,流速(cm/s),血流频谱无明显异常。 颈动脉狭窄(中度:50%-69%) 局部血管内径减小,残余管径(mm),原始管径(mm),CDFI血流成像显示 狭窄处血流充盈不全,流速(cm/s),狭窄远段流速(cm/s),狭窄段与狭窄 远段流速比值(大于2.5),血流频谱正常。 颈动脉狭窄(重度:70%-99%)) 局部血管内径减小,残余管径(mm),原始管径(mm),CDFI血流成像显示 狭窄处血流充盈不全,流速(cm/s),狭窄远段流速(cm/s),狭窄段与狭窄 远段流速比值(大于4.0),血流频谱呈低搏动性改变。双侧颈外动脉/椎动脉 血流速度不对称,对侧相对升高(代偿性)。
判定标准
• 除了常规测量的颈总动脉远段和分叉部的内中膜外,如有存在其他部 位的IMT最厚处,还应测量最厚IMT厚度并记录部位。(一般不测量颈
最厚处IMT 内动脉)
测量判定规范-IMT-2
切面
• 长轴切面,后壁测量 • 注意局部放大
位置
• 颈总动脉IMT测量是在分叉部近心端1cm处(颈总动脉远段)后壁 • 分叉部IMT测量是在分叉部后壁
颈动脉超声报告参考模板-2
双侧颈动脉硬化: 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径对称,距分叉处拐点以下1cm内后壁内中膜厚分别 为mm(R)、mm(L),分叉处后壁内中膜厚分别为mm(R)、mm(L),双侧 流速正常,频谱毛糙,第二峰增高。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对称,内中膜不厚,血流方向正常,血流频谱毛糙,各段 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颈外动脉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正常。 双侧椎动脉内径对称,血流速度正常。
பைடு நூலகம்
数据录入参考表格(大数据提取)
Contents
4
典型报告分析
多发斑块(77岁男性)
多发斑块及动脉狭窄(86岁男性)
颈动脉闭塞(75岁男性)
报告的质量控制
对“规范”的正确理解
检查医师及记录员默契配合
检查医师对报告进行核对
合格
主检医师核对、组长抽查报告
准确的记录,快速的录入
报 告
测
量
模
板
采
颈动脉超声报告规范化记录及录入
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 肖渊茗
Contents
1 2 3 4
测量判定规范 数据记录规范 报告录入规范 典型报告分析
Contents
1
测量判定规范
测量判定规范-IMT-1
定义
• IMT是指颈动脉血管腔内膜面的前缘到中膜-外膜面的前缘垂直距离。
• 颈总动脉以IMT≥1.0mm为增厚。
• 如测量处有斑块,则取斑块近心段管壁测量,如不能避开斑块则
避开斑块 该血管段IMT不做测量。
分叉处近心端1cm内 处后壁测量
分叉处后壁测量
测量判定规范-斑块
定义
• IMT大于1.5mm,大于周围正常IMT值至少0.5mm,或大于周围正 常IMT值50%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即可以考虑为斑 块。
数据记录规范-狭窄
狭窄处原始管径、残余管径、计算狭窄比
狭窄处PSV、EDV,必要时PSV狭窄段/PSV狭窄远段、 PSVICA/PSVCCA 狭窄程度轻度(<50%)、中度(50%~69%)、重度 (70%~99%)、闭塞,需要依据管径狭窄比、横切面积狭 窄比及PSV等综合判断
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模板
溃疡斑块
测量判定规范-狭窄
• 二维切面观察有无狭窄 观测方式 • 彩色血流显像观察有无充盈缺损
狭窄比
• 长轴切面计算狭窄内径比:内径狭窄 % =〔(D - d )/ D 〕×100%,D为正常 管腔直径,d为狭窄部残留腔内径
• 横切面估算狭窄面积比
• 目前国际采用的标准是2003美国放射年会超声会议公布的标准
行业PPT模板:www.1p pt.co m/ hang ye /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www.1p pt.co m/ 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www.1ppt.c om/excel/ PPT课件下载:www.1p pt.co m/ kejian/ 试卷下载:www.1ppt.c om/shiti /
颈动脉超声报告参考模板-3
双侧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多发) 双侧颈总动脉及分叉处内径对称,距分叉处拐点以下1cm内后壁内中膜厚分别 为mm(R)、mm(L),分叉处后壁内中膜厚分别为mm(R)、mm(L),于颈 总动脉远段(后壁)、近段(后壁)/远段前、后壁/近段前、后壁分别探及 ×mm(等回声规则斑块/强回声规则斑块/不均回声规则斑块/低回声规则斑块 /等回声不规则斑块/强回声不规则斑块/不均回声不规则斑块)、×mm(等回 声规则斑块/强回声规则斑块/不均回声规则斑块/低回声规则斑块/等回声不 规则斑块/强回声不规则斑块/不均回声不规则斑块),双侧各段血流速度正 常。 双侧颈内动脉内径对称,内-中膜不厚,血流方向正常,血流频谱形态及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