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小论文——精选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论⽂
环境问题不仅是个⽣活质量问题,更是⼀个直接影响⼈尖⽣存与发展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
环保虽如此重要,国家也颁布了⼀系列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法规,可是在社会上仍有⼀些⼈,为了个⼈的利益去破坏环境,有的救灾屡禁不⽌。
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措施进⼀步提⾼⼈们的环保意识,依法规范⼈们的⾏为。
环保⼩论⽂1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甜的乳汁哺育了⽆数代⼦孙。
原来的她被⼩辈们装饰得楚楚动⼈。
可是,现在⼈类为了⾃⾝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
⼈类只有⼀个地球;⽽地球正⾯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民最强烈的呼声。
据我收集到的⼀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然源所造成的。
触⽬惊⼼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污染、⽔质污染、噪声污染、⾷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然资源这五⼤类。
”⼀个个铁⼀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情地吞噬着⼈类的⽣命。
它威胁着⽣态平衡,危害着⼈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类陷⼊了困境。
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
未来的天空⼀定是碧蓝的,⽔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类可以尽情享受⼤⾃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辞,⽽是⾏动。
”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些微⼩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从⾃⼰做起,从⼩事做起,携⼿保护我们的家园,⾃然会给⼈类应有的回报。
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曾⼏何时,⼈们乱砍乱伐,使⼤⾃然的⽣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沙丘吞噬了万顷良⽥,洪⽔冲毁了可爱的家园,⼤⾃然的报复让⼈类尴尬哑然。
梅⽔溪曾经说过,没有⾃然,便没有⼈类,这是世界⼀⼤朴素的真理。
⼀味地掠夺⾃然,征服⾃然,只会破坏⽣态系统,咎由⾃取,使⼈类濒于困境。
这句话说得⼀点也不错,⼈不给⾃然留⾯⼦,⾃然当然也不会给⼈留后路,98洪⽔、20xx年的沙尘暴,其实,这就是⼤⾃然向⼈类发出的警⽰。
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草不⽣,天空尘沙弥漫,⼈类将在魔⿁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
到那时我们只能说,⼈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类了。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保护环境与维护⽣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代的肩上。
让我们都来关爱⾃然,热爱地球吧,⼿挽⼿、肩并肩、⼼连⼼地铸起⼀道绿⾊环保的⼤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环保⼩论⽂2
【摘要】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与⾃然(地)的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是⼀致 【摘
的。
在环境教育中,为了加强学⽣的环境教育,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环保意识培养⽅⾯的⽬标和任务,充分挖掘现⾏地理教材中环保教育资源,有效培养中学⽣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课堂中对学⽣进⾏环保教育,能使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实现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关键词】教育资源;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关键词】教育资源;环保意识;环保教育
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项基本国策。
每⼀个公民都应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开始,从中⼩学抓起。
初中学⽣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关键时期,中学地理是阐述⼈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地理教师应承担起向学⽣进⾏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任务。
⼀、挖掘教材环境教育资源
⼀、挖掘教材环境教育资源
地理现⾏教材中有许多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章节,教师可以以这些章节为蓝本,精⼼设计问题,让学⽣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觉地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受到环保教育。
教材以⼤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教材同时告诉我们,⾃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是有限的,对资源的⽆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的利益,危及⼦孙后代的⽣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明确⼈对⾃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环。
要求学⽣成为⼤⾃然的优秀管理员,从⾃⼰做起,从⼩事做起,讲究环境卫⽣,节约⽤⽔⽤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养成良好的⾏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于环保事业。
例如,在教《影响⽓候的主要因素》时,我设计了这样⼀个问题:你认为⼈类的活动能否影响到我们当地的⽓候?请举出⼀些实例来说明。
学⽣通过对这⼀问题的解答,⾃然就能对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了。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的实践,⽽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
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句空话。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把地理知
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能体会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这⼀章后,要求学⽣根据⾃⾝的感受,分析家乡冷热、刮风、下⾬等现象。
特别是造成本地的⼲旱、暴⾬、冰雹等灾害性天⽓的形成原因。
使学⽣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于⽣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产⽣的环境问题,⼈类只有认识⾃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深⼊社区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到附近的养殖场、⼿⼯作坊去考察,观察这些⼚区的环境污染及污⽔处理设备。
这样,同学们对⼯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且在亲⾝的感受到加强环保的重要性。
三、精⼼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的环保意识
三、精⼼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的环保意识
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更有可操作性,只有精⼼设计教学内容。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类有潜在的危害。
如何让学⽣认识到这⼀点是⾮常重要的。
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
不同阶层的⼈对同⼀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如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进⾏多⽅⾯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盾的冲突,深⼊理解环境问题,提⾼⾃⾝的环保意识。
如⼈⼝、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正确的⼈⼝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在环境中提⾼环保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学科兴趣活动,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在环境中亲⾝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四、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
四、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是由教师指导学⽣通过搜集、阅读⽂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得出恰当的结论。
学⽣⾃⼰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较⼀致的,教师要根据⼀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
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法,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进⾏如何利⽤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学⽣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法做到真正理解⽣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也⽆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信服⼜能理解的知识是学⽣⾃⼰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在地理课堂中对学⽣进⾏环保教育,能使同学们在学习地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实现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环保⼩论⽂3
摘要: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热爱祖国⼤好河⼭的美好情感中学地理教学承担着向学⽣传授环保知识的重任,中学阶段⼜是学⽣形成环保⼼态和环保观念的关键时期,但中学地理中环保知识的传授是知识讲解性的,不具有任何强制效⼒,不利于中学⽣环保理念的形成,因⽽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把地理知识的传授与学⽣美好情感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本篇地理论⽂范⽂由top期刊论⽂⽹地理论⽂栏⽬提供
关键词:地理论⽂
⼀、结合⽬前普遍认同的“关于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的环保教育模式,明确地理教育在学⽣环保意识培养⽅⾯的⽬标和任务
1、地理教育可以提供⼤量“关于环境”的知识。
联合国教科⽂组织推荐的中学环境教育⼤纲中⾄少有⼀半以上的标题与地理有关。
如⼈⼝、资源、环境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等内容⼀直在地理教育中包含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中学⽣正确的⼈⼝观、资源观、环境观。
2、地理教育应帮助中学⽣“在环境中”提⾼环保意识。
地理学科第⼆课堂丰富多样,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在环境中亲⾝体验,通过各种探索活动,感受各种环境问题,端正环保态度。
3、地理教育能够帮助环境教育成为“为了环境的教育”。
向学⽣阐释⼈地关系,培养他们的全球观念,使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投⾝于环保事业。
⼆、充分挖掘现⾏⾼中地理教材中能够进⾏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应以课本为主要依据。
现⾏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主要有如下三⽅⾯:
1、智能教育内容。
教材以⼤量的篇幅讲述社会、经济、⽣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阐述环境问题的现状、起因与解决办法,揭⽰⼈地互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2、道德教育内容。
教材告诉我们,⾃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是有限的,对资源的⽆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他⼈的利益,危及⼦孙后代的⽣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
责,从⽽明确⼈对⾃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
环境道德是共产主义道德的⼀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的重要⼀环。
3,⾏为教育内容。
要求学⽣成为⼤⾃然的优秀管理员,从⾃⼰做起,从⼩事做起,讲究环境卫⽣,节约⽤⽔⽤电,收集废纸废铁,爱护花草树⽊,养成良好的⾏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于环保事业。
三、尝试地理教育⽅式⽅法的改⾰,有效培养中学⽣的环保意识
1、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类有潜在的危害。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使学⽣认识到这点是⾮常重要的。
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对同⼀环境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题,组织学⽣进⾏多⽅⾯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盾的冲突,深⼊理解环境问题,提⾼⾃⾝的环保意识。
如在教学⾼中《地理》下册“新能源”⼀节时,设计“要不要发展核电”这⼀争议性问题,引导学⽣进⾏思考,组织讨论。
核电站是全世界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焦点之⼀,有些学⽣认为核能是⼀种清洁、廉价、能量密集、地区适应性强、具有巨⼤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应积极发展核电站;另外⼀些学⽣则认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灾难性的核事故固然罕见,但⼈们不能忽视来⾃具有很⾼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威胁,应削减或停⽌核电发展计划。
学⽣看问题的⾓度不同,就会产⽣对核电不同的看法。
通过激烈的争论,其意义远不⽌是让学⽣知道应该不应该发展核电站。
2、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的多⽅⾯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是由教师指导学⽣通过搜集、阅读⽂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得出恰当的结论。
学⽣⾃⼰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较⼀致的,教师要根据⼀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
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法,例如在学习⾼中地理下册“城市形成和发展”⼀节时,结合成⽴不久的台州市,引导学⽣思考“为什么要设⽴台州市?”学⽣在课余到图书馆、阅览室、信息部门去搜集信息、查找资料、调查研究,通过资料综合、数量统计,得出台州市的成⽴是台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类认识、利⽤、改造环境的表现。
也有些学⽣认为台州市的成⽴象“摊⼤饼”破坏了⼤量优质的耕地,对于⼈均耕地本来就很紧张的台州来说,台州市的设⽴是不合理的。
通过开放性教学培养中学⽣的环境保护意识,也是对学⽣进⾏如何利⽤信息资源来学习和探索的过程。
学⽣不掌握这个过程,就⽆法做到真正理解⽣活中的环境问题,环保意识的提⾼也⽆可谈起,因为真正使学⽣信服⼜能理解的知识是学⽣⾃⼰参与学习过程后获得的。
四、充分利⽤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如在学习“地球上的⼤⽓”这⼀章,要求学⽣根据⾃⾝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使学⽣们知道这些主要是由⾃然原因产⽣的环境问题,⼈类只有认识⾃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
如在学习⼯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带领学⽣到⼯业区考察,参观⼯⼚的污⽔处理设备,并听⼚领导的介绍。
同学们对⼯业“三废”的治理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且在亲⾝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了环保意识。
3、结合春游,让学⽣在⼤⾃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在观察中思考讨论,旅游业的现状、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程或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
让学成为社会的责任⼈。
5、结合3⽉12⽇植树节,带领学⽣参加植树活动,学⽣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在劳动中提⾼了环保意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