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第三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 (一)重视互动原则
1.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是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的创造者、交往机 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儿童主体建构与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要对儿童保持关注
对儿童保持关注是进行师幼互动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时刻关注儿童的一举一 动,对其发起的互动行为及时做出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三)反馈
2.反馈的原则 (1)反馈时应注意面向全体。 (2)语言的反馈可以和动作的反馈相结合。 (3)教师的反馈要尽量客观化,并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儿 童。 (4)反馈时以正面的肯定为主,宜多采用榜样性反馈和 激励性反馈。 3.反馈的注意事项 (1)注意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用不同的反馈方法 (2)注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经过几轮练习和教师的引导,儿童创编出了另外两套律动动作, 还创编了一些歌词,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中创造性教育的宗旨。
第一节
学前儿童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育活动的 形式和实施原则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一)目标表述的方式
1.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
包括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地设计和组织的艺术活动,也包 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或组 织的各种类型的艺术活动。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四)提示和指示
教学中其他形式的语言
现代教学语言不仅包括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语言,还包括教师用来向儿童 传达教育信息的其他“语言”,如教师身体的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目光及 其他各种“形体语言”等。
好的幼儿教师,应该是善于用各种语言与儿童进行沟通的专家。例如,音 调变化构成的语言“嗯!”(音调向下,表示接纳)和“嗯?”(音调向上, 表示疑问)含义不同。再如,教师“靠近”某儿童可能表示关注;“离远”某 儿童可能表示信任。教师在教育指导过程中,应当灵活地交替使用或配合使用 各种语言形式。
第二节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一、范例法
范例是儿童艺术活动中的“参照”,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直接性和真 实性的特点。范例既可以是静止的图片、模型、作品,也可以是动态的音乐、 动作或操作过程。
图3-1 “恐龙”绘画活动中的范例与作品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二)提问
经典案例3-2
中班韵律活动“手腕转转转”中教师的提问 教师在儿童掌握了基本的手腕转动动作后,提问:“手腕除了在胸前转动, 还可以在哪里转动呢?”儿童想出了举在空中转动、在身体两侧转动等。 教师又问:“谁还能够再想出一个不同的转动手腕的姿势来呢?”如果有儿 童做出对称的转动手腕的姿势,教师可以告诉儿童:“这样的动作叫对称动作。” 如果儿童无法理解,教师可以问:“小朋友还记不记得我们在画‘可爱的笑脸’ 时讲过的,人脸这边有一只耳朵,那边也有一只耳朵,这叫什么?”当儿童回忆 起美术活动中接触过的“对称”概念之后,教师可以一边做儿童创编出的对称动 作,一边问儿童:“你们看这两个动作是不是对称的呢?” 在儿童掌握了手腕“对称转动”的概念和动作后,教师还可以问:“谁还能 够再想出两个对称的动作呢?”
该如何观察演示和在观察后如何作出反应。 (4)演示应辅以一定的语言讲解和提示。 (5)演示者要多样化,应尽量发挥儿童表演的作用。 (6)注意演示的位置,应使每个儿童都能清楚地观察或感知。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语言指导法是指艺术教育活动中的 讲解、提问、描述、反馈、激励等多种以 语言为主的教学方式的总称。
教师讲解时应注意:① 语言必须尽量精炼、明确、规范;② 注意 使用儿童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用语音、语调、音色、节奏等变化来 渲染艺术气氛。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二)提问
提问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常用的语言指导方法。 1.对问题的要求 (1)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开放性和启发性。 (2)问题应该与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相适应。 (3)问题应符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对于儿童来说易于记忆、 理解和解答。 (4)在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中,绝大多数的问题应该是引导创新,而不 仅仅是引导回忆和再现。 2.提问的注意事项 (1)注意提问的难度;(2)把握提问的时机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二)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侧重点分类
2 渗透的艺术活动
是指教师随机、灵活地渗透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和其他教育领域活动 中的隐性艺术活动。
渗透的艺术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1)教师在各种活动转换的间隙,以及跑步、浏览等活动中组织安排 的艺术活动。 ➢ (2)教师在语言、科学等其他领域教学活动中插入或安排的艺术活动。 ➢ (3)教师在角色游戏、自由活动中安排背景音乐,或引导他们进行一 些节奏朗诵、韵律体操、戏剧表演等。 ➢ (4)在节日庆典或各种演出中组织艺术活动。
2.设立有弹性的艺术课程
(1)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 整体性及课程的具体内容确定课程 目标。
(2)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现实 生活。
(3)在课程评价上,教师要以积 极评价为主,尽量鼓励儿童个性化、 有差异的表现,肯定儿童的独立思 考和创造。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 (三)注重审美原则
2.儿童自发的艺术活动
指一切由儿童发起的与艺术有 关的活动,包括教师通过环境、气 氛创设而诱发出来的儿童艺术活动, 以及由儿童主动发起后又由教师参 与指导的艺术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一)目标表述的方式
经典案例3-1
一次吹画活动的引发 一次课间,孩子们喝完水,陆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有一名叫果果的小朋友不小心洒了一些水在桌子上,他 大呼:“呀,你们看好大的太阳!”其他小朋友纷纷围 上前,“我要把太阳光画长一点……”场面几乎失控了。 我冷静了一下,突然觉得这是个教孩子画画的好机会。 于是我立刻对孩子们的发现给予肯定,并说:“大家愿 不愿意用有颜色的水在纸上也弄出个这样的太阳,也许 我们还可以做出来其他东西呢!”就这样,一次充满乐 趣的水彩吹画活动开始了!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四)提示和指示
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运用提示的方法兼有引导儿童的注 意方向和帮助儿童克服记忆困难两种作用。好的教师善于使用体 态、眼神、口型、身体接触甚至音调所暗含的信息来帮助儿童学 习。这种提示或指示就像母亲用一根手指领着学步儿童学走路一 样,会比用双臂环抱的“完全搀扶”更有利于儿童的独立性成长, 使儿童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快地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范例法• (二)演示
演示是指通过操作各种直观教具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方法。
1.对教具的要求
2.演示的注意事项
(1)教具展示的形象应与 艺术的形象相一致。
(2)教具应该能够给儿童 以美感,并能激发儿童的想 象。
(3)教具应该便于收集, 便于制作,便于操作。
(1)教师的演示应正确、熟练、自然,且富有艺术感染力。 (2)运用教具应适度、适量,切忌喧宾夺主。 (3)演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演示的目的,并让儿童明确应
一、范例法• (一)示范
示范主要是指通过范唱、示范操作步骤等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方法。
1.教师的示范
教师的示范应准确、熟练、真挚、 自然而富于感染力,让全体儿童能够 清楚地感知到;必要时,动作示范应 辅以语言的说明或提示。
教师在提供示范时,应该尽力做到适 时、适度、谨慎、灵活。
2.儿童自发的艺术活动
1.创设整体的审美情境 教师要从多方面着手,创设
整体审美情境,包括布置优美的 环境、挑选适宜的音乐、准备丰 富的材料、制造愉悦的气氛等。
2.重视儿童的审美愉悦 教师要顺应儿童的发展特点,
选择他们喜爱的、有趣的活动内 容,采用游戏、律动、表演等充 满趣味的方式,让儿童在精神上 获得满足和愉悦。
年度工作概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二)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侧重点分类
综上所述,专门的艺术活动侧重于艺术技能的掌 握,而渗透的艺术活动侧重于艺术的应用,两者都是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常见形式。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实践中,要强调系统学习与灵活运用并重,将专门的 艺术活动和渗透的艺术活动结合起来。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
0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02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第三章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 ★理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 ★掌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能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实施艺术教育活动
为了让儿童有更多创造性表现和相互 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多让 儿童担任“示范者”。在示范之前,教师 应该明确示范的目的,并在示范之前让全 班儿童明确应该如何看、听或做,以及在 观察之后如何做出反应。在示范之后,教 师应该检查儿童是否按要求进行观察,能 否按要求做出反应。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二)按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侧重点分类
1 专门的艺术活动
是指由教师设计、组织和指导的艺术教育活动。 教师在组织、实施这类艺术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 (2)每次活动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小班约15分钟,中班约20分钟, 大班约30分钟。 ➢ (3)把能够振奋儿童精神、促使其集中注意力的内容安排在活动开始; 把儿童较陌生、较难完成的内容安排在活动中间;把能够使儿童放松状态、 缓解疲劳的内容安排在活动结束部分。
3.要与儿童积极交流
师幼互动是师幼间的相互作用,这和教师与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直接关系。师 幼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
第一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实施原则 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 (二)因材施教原则
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体差异
学前儿童的个性和兴趣迥异,艺术能 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尊重学 前儿童的个体差异,确定每一名儿童 的“最近发展区”,使艺术教育尽量 满足每个儿童的发展需要。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三)反馈
反馈是指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语言让儿童了解自己的 表现情况,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1.反馈的类型 ➢ (1)样板性反馈:教师对具有样板示范价值的儿童进行 的反馈。 ➢ (2)激励性反馈:是对某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或缺乏自信 并有进步的儿童进行的反馈。 ➢ (3)重点性反馈:一般是全体儿童根据教师的要求即兴 创编后,对独立思考和有典型表现的儿童进行的反馈。 ➢ (4)一般性反馈:教师采用一般性反馈是为了节省时间, 使更多儿童的反应能够得到教师的反馈。
第二节: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方法
二、语言指导法• (一)讲解
讲解主要是指对艺术活动有关的信息及活动方法、程序和规则的 讲述、说明或解释。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运用讲解法主要是向儿童提供各种与音乐学 习有关的素材以及练习和创编的程序和方法。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运 用范例进行讲解,让儿童明确观察对象的形状、结构、大小、颜色及 其他基本特征。
第三章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实施
“苹果丰收”艺术活动的实施
大班的一节艺术活动课上,儿童和教师一起体验了“苹果丰收” 的乐趣。首先,教师用一段带音乐的视频展示了农民伯伯欢喜地摘 苹果的场景,在儿童熟悉音乐节奏后,启发儿童思考:“农民伯伯 是怎样摘苹果的?农民伯伯摘苹果时是怎样的心情?”
然后,教师请儿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肢体语言表现农民伯伯摘 苹果的动作和心情。刚开始,儿童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律动动作。但 经过教师的引导,儿童认同了一些基本动作,再将这些基本动作根 据音乐节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律动动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