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第Ι卷(58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新世纪文学创作中,以“乡下人进城”为主题的小说成为一股引人注目的潮流,引人深思。

②“乡下人进城”叙述与现代化之间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使它得以成为中国当下现代化语境的一个隐喻,其由三部分构成:“乡下人”、“城”、“进”。

“乡下人”是一种身份,除了与乡土之间的“在乡”联系以外,很大程度是由城里人赋予的命名。

乡下人进入现代都市以后几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其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在城乡意识形态框架中的被歧视身份都让他们困窘。

“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迅急发展的中国社会正在日益地把原来在城的市民塑造成为“消费者”,原先在乡的人们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得多,他们入城后获得的身份暂时性地被定义为“民工”。

“进”是一个有方向性行走的动作,乡下人进城了,可是现实生活的经验在提示着:他们只是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

“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进”,可是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的先天不足往往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在“退”。

③我们的社会、时代、经济、文明都正在经历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数千年历史的农业中国正在崛起、转变为现代工业国家,但是乡下人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

乡下人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也难以接受乃至养成后现代文明的消费习惯。

现代化的城市生活非但不能给予乡下人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反而更多的是给他们以文化意识的压迫。

乡下人只是进入到城市的边缘生活中,他们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当下中国的现代化表征。

乡下人都市边缘生活的空间主要表现是:垃圾生活,杂工生活,民工生活,小买卖生活等。

其中的“垃圾生活”就其真实层面而言是概括了一部分乡下人在都市里的生活,乡下人往往在城市担负着清除垃圾的重任,大量的都市人生活产生的垃圾是靠乡下人来处理;同是它也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喻象。

⑤乡下人虽然进了城,城市却不属于他们。

他们没有物质资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记忆就是他们的资本。

城里没有属于乡下人的景观记忆,城市里的一切纪念性建筑与文化仪式都与乡下人的经验世界漠不相关。

乡下人记忆是一种经验记忆,往深处说是一种生命记忆;而都市人的记忆则是一种文化记忆。

前者构成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终生难以忘却。

城里人的记忆则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他们拥有物质文化的记忆,城里人用物质记忆达到怀旧的目的,他们在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的记忆来表述对渐逝文化的留念时,也在享受着现代都市带来的更为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

乡下人的记忆则提醒他们自身: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自己,尽管进城以后的生活可能给予他们乡土与时尚的混合经验。

(选自《乡下人的记忆与城市的冲突》,有删改)
1.对“乡下人进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下人进城”是小说的一个创作主题,这一叙述与现代化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多重指涉。

B.“乡下人”这一被城里人命名的身份,一方面表明了他们与乡土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包含着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困窘。

C.“城”是一个空间标志,乡下人进城后成了一种新的族裔,“城”中的“现代化”神话召唤着乡下人与时俱进。

D.“乡下人”由于“在乡”的关系天然地比在城的人们距离现代化远很多,他们进城后一时根本无法把自己变为城市公民。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乡下人进城后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城市生活给他们文化意识的压迫,关于乡土的记忆成了他们在异己的都市中生存的一种支撑。

B.乡下人的记忆是一种生命记忆,他们的记忆既构成了一种恒定的生活方式与态度,也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

C.都市人一方面享受现代都市舒适惬意的物质生活,一方面也常用“老房子”“老字号”“老街”等物质记忆来表达怀旧的感情。

D.走入现代城市的乡下人保持着对乡土的记忆,这种记忆的情感表达方式之一是他们对都市人的歧视的愤怒。

3.对“都市物质文化”不属于进城的乡下人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他们的资本、受教育、择业能力先天不足,进城后多从事较低层次的工作。

B.因为他们除了自然的劳力与身体没有其他物质资本,很难养成城市人的消费习惯。

C.因为他们很少能够直接转变成为在工业社会、经济文明中占据地位的人,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不能给予他们与城里人相当的物质内容。

D.因为他们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使得他们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人。

二、文言文阅读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下列句子一项是( )A.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王负剑
C.共其乏困秦武阳色变振恐D.卒起不意 )
A. 邻之厚 持匕首之
B.唯君图之 取武阳所持图
C.越国以鄙远 北蛮夷之鄙人D.夜缒而出 依柱而笑
6. 下列各组句子中,“以其无礼于晋”中 “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箕踞以骂
以故荆轲逐秦王
而乃以手共搏之
以次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A. 越国以鄙远
B. 群臣怪之
与郑人盟夜缒而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一项是( )A.敢以烦执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愿大王少假借之行李之往来
C.群臣惊愕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秦王还柱而走
下列句子“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是寡人之过也
C. 夫晋,何厌之有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B.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怕欣然接受了他的。

C.秦武阳脸色大变,引起秦国群臣的怀疑,荆轲一“顾”一笑
,超人的勇气、胆量和智慧。

D.对于荆轲刺秦王的举动,历来是毁誉参半的。

当强秦吞并六国,惨无人道之际,六国志士反抗暴秦,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意义的。

因此,荆轲刺秦王这一举动,是不能予以否定的。

但是,他的行刺手段,他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言行,特别是在统一趋势下,还是有一定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四、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
15.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20.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21.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 。

22. ____________,少长咸集
五、古代诗歌阅读(4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23—24题
鹧鸪天 ·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1)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2)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作的幌子。

23.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2分)
答:
2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分)
答:
六、阅读(14分) (10分,每题分)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忸怩niǔ niè) 弄堂(lòng) 搽粉(cā)
B.桀骜(jié) 漫溯(shù)长篙(gāo)参乘(shèng)颓圮(pǐ).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啜泣 B.寥落 长歌哭
C. 急燥
D.通辑 没精打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B.梁启超是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C.这些官员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文不名的破布。

D.这位演员穿上唐装后,立即成了追星族们心中的风云人物,人们纷纷效仿起来。

3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气象专家分析,目前省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B.刚发行的这一期《晚报》,用大约一半的篇幅,对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越来越多认为自己的国家可能处在错误道路上的美国人,将通过选票进行一场“美国向何处去”的重大辩论。

D.通过这起网上消费纠纷引起的官司,使消费者认识到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注意保留消费凭据。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

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不超过20个字)。

(2分)
1小时内300万条微博热议,莫言被赞扬眉吐气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扬眉吐气啊!”今晚19时,一条关于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顿时在微博上炸开了锅,几分钟后,经过官方媒体证实消息属实后,网友纷纷转发微博庆祝。

“作为有中国国籍的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项!”网友“闭眼看你”说,从《红高粱》开始,莫言就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作家,为莫言获奖、为一切关注人性的人喝彩。

网友“魂勒个淡”说,《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官方获奖理由:赞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将民间、历史故事融入当代背景
诺奖官网给出了莫言的获奖理由。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莫言“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

(The 2012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was awarded to Mo Yan"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据莫言个人微博称,截止到目前为止,他在瑞典只出版了三本书:《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生死疲劳》,三本书的译者均为陈安娜。

八、作文(30 分)
35.以 “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百字。

(2)不要写成诗歌。

提示:题目中“你”,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不熟悉的;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想象中的;可以是今人,也可以是古人。

高一期中语文【参考答案】
1.C“城”绝不只是一个空间标志。

2.B “被不断变化的文化潮流与时尚改变”说的是都市人的记忆。

3.D.“对留在故乡土地上的亲人的依恋的态度”不属于原因。

18.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20.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目,发尽上指冠。

21. 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22.穷贤毕至,少长咸集
五、六、14分25.细节描写。

这两处画线语句集中笔墨细致地描绘了秃手伯胸脯上伤疤,突出其色泽之红,形状之怪,面积之大,质地之硬,从而说明他所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26. “看得见的伤疤”,指那些伤在手上脸上的伤,它常常可以勾起人们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指那些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它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
,无法忘却,难以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

28.(1)揭示了文章叙述描写的主要内容,文章用了大量篇幅写秃手伯秘不示人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
(2)起到了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

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人”的伤疤写起,写到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文意不断丰富深厚;
(3)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
,有悬念感。

七、29.C 30.B 31.B (A“风华正茂”形容青春焕发,才华横溢,不能形容幼儿园的小孩;C“一文不名”指不占有一分钱,当改为“一钱不值”D“风云人物”指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此大词小用。

) 32.C A项句式杂糅,“原因”和“由……所引起的”杂糅;B项搭配不当,把“采访和”去掉;D项缺主语,将“通过”或“使”去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微博上引发网友热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