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传奇故事,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一代书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的传奇故事,看看你所不
知道的一代书圣
古代名人往往有很多传奇故事,可能有些夸张,但使他们的形象更加生动。

魏晋时期盛行品评人物,因此名人故事尤多,且内容多带有风流不羁之风。

"书圣"王羲之就有很多这种故事。

少年装睡躲灾祸
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中记载过一则少年王羲之机智自救的故事。

王羲之自小聪明伶俐,深受长辈喜爱。

当时的大将军、他的伯父王敦就非常喜欢他,常把他带在身边,同吃同住。

一日,王敦早起处理公务。

王羲之却贪睡,迟迟没有起床。

王敦的心腹钱丰来开会了。

他们所策划的事情非常机密,于是屏幕后撤,而王敦却忘记了王羲之的存在。

钱丰进屋,王羲之就醒了,听说两人密谋起兵造反,非常害怕。

如果叔叔知道他听到了,他会杀了他的。

讨论到一半,王敦突然想起了还在帐中沉睡的王羲之,连呼大意。

他们急忙跑到里屋,掀开床帘,看到王羲之在流口水睡觉。

王敦放下心来,悄悄地离开了。

当王羲之听说他叔叔和别人的阴谋时,他知道他可能会被杀。

他急中生智,口水流得到处都是,还假装睡着了,就逃了。

后来王敦真的发动了兵变,但最终失败了。

坦腹东床成快婚
虽出身名门,家教甚严,但王羲之身上始终有魏晋名士那种随性洒脱、放荡不羁的性情。

他作为男主角出演的大戏——"东床快婿"被千古传诵,成为佳话。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

彼时有"王与(司)马,共天下"的说法,家族所结交者也多是权贵。

大臣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才貌双全。

他听说琅琊王氏的子孙个个才智过人,于是写信给丞相王导(王羲之的伯父),想与王氏联姻。

王丞相非常高兴,请郗鉴派来的管家在子弟中随便挑选。

王氏子弟听说郗鉴要择婿,都精心打扮,只有一人除外。

管家来"面试"时,这位公子正坦胸露腹,卧床看书。

管家回府向郗鉴报告∶"王氏子弟个个英俊不俗,听说大人要选婿,都精心打扮,有礼有节。

唯有一人,坦腹在床,若无其事。

"郗鉴听后,对这位洒脱不羁的年轻人产生了兴趣,于是亲自到王家考察。

这个坦率的年轻人就是王羲之。

郗鉴对自己的才华、外貌和不同的习俗非常满意,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他。

后来,人们就把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称为"东床快婿"。

王羲之成了好女婿的代表。

不过,我认为郗鉴之所以如此爽快地把女儿嫁给王羲之,主要还是看上了他的才名。

毕竟,郗鉴也是书法家,而王羲之彼时在书法界已有盛名。

"野雉"胜"家鸡"
王羲之成为书法家不是偶然的。

王家是书法家世家,他的父亲王匡和他的叔叔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有了父辈的指点,又师从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王羲之七岁便已善书。

家学渊源、名师指导、天资聪颖、刻苦练习……才造就了一代"书圣"。

当然,像大多数名人一样,"书圣"的成长之路上也遭遇过挑战者。

当时,有位跟王羲之齐名的书法家庾翼。

庾翼在外出差时,友人写信告知他,他的儿子、侄子都在学习王羲之的书法。

他非常不忿,回信道∶"现在的年轻人瞧不起家鸡,反而喜欢野雉。

等我回去,一定要跟王羲之一比高下。

"因为这个典故,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家鸡野雉。

相比于庾翼的无礼,王羲之倒是十分谦和。

一次,庚翼的哥哥向王羲之求字。

王羲之连连推却,因为他认为庾翼写得要比自己好得多。

当宇易把王羲之的书法比作一只野鸡的时候,他的水平可能确实更胜一筹,但是在以后,王羲之走遍了名山大川,研究了历代的碑刻,书法水平突飞猛进,还创造了一种飘逸迷人的新书风,把同时代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多年之后,庾翼的哥哥因故给王羲之写了一封信。

哥哥将王羲之的回信拿给庾翼欣赏。

庾翼看后大为震惊,亲自给王羲之写了一封信∶
我曾收藏了十幅张芝的章草书帖,后来在渡江时不慎遗失了。

一想到这绝妙的书法已永绝于世,我就病心疾首。

然而,前几日偶然见到足下答复家兄的书信,我仿佛又看到了张芝的书帖…….
庾氏也是书法世家,培养了著名的"四庾",其中以庾翼成就最高。

王羲之能得到这种评价,说明他的书法造诣在当时已广受世人认可。

王氏满门翰墨香
书法是一种重视传承的艺术。

魏晋时期,出现了许多书法世家,如前面提到的俞、云等,此外还有谢、桓等。

其中,王羲之所在的王琅琊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宰相王方庆献出了王氏一门共28人的墨迹真本给武则天,其中包括王羲之、王献之、王徽之等人的作品。

武则天喜出望外,命善书者以双钩填墨法复制擎本,藏于内府,将真本赐还给了王家。

后来,王家丢失了真本。

内府所藏的十卷摹本在流传过程中两度遭火灾,到清末只剩下一卷。

王氏一门的唐摹本书翰因临摹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因此在宋代时被称为《万岁通天帖》,这个名称延续至今,但作品仅存七人的十帖。

王羲之传世的书法作品有两类,一是木刻或石刻的碑帖,二是唐代摹本,并无真迹留存。

《万岁通天帖》中有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姨母帖》和草书作品《初月帖》,是王羲之存世的书法诸摹本中时代最可靠、钩填最精到者,堪称"下真迹一等"。

《姨母帖》与同为行书作品的《兰亭集序》有很大不同。

它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跟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同属"古拙"一脉。

书帖结字宽博,字与字之间的连带不多,用笔和结字都有浓厚的隶意,比如"一""十""痛"等字的横画。

《兰亭集序》则属于改革之后的新书体,以"遒媚"著称,潇洒清秀,用笔爽利,神采斐然。

将前后期的作品对比来看,则能窥见王羲之的书法改革之路。

《万岁通天帖》第一帖——王羲之的《姨母帖》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了解了"书圣"的小故事后,他的形象是不是更加立体了?
有人说"风格即人",故事里体现的机敏、洒脱、创新,你在"书圣"的作品中看到了吗?
想知道有关于阅读的更多内容,请关注書果星球~
如果想精准了解阅读教学方法、入校教学实例,学生阅读攻略、整本书九步阅读法免费视频教程、趣味测试、免费阅读答题……
请关注【唤醒阅读力】,我们在这里等你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