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本碳纤维布参数及加固施工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本碳纤维布参数及加固施工步骤
一、前言
碳纤维布材是一种单向碳纤维材料,选用进口的原丝单向编织生产,性能优越,专门用于建筑结构加固的先进复合材料。
主要用于结构构件的抗弯、抗拉和抗震加固。
该材料与配套树脂共同使用,形成了完整的性能卓越的碳纤维片材加固体系。
二、碳纤维布参数
1、碳纤维布原材料力学指标
纤维类别性能项目抗拉强度
(MPa)弹性模量
(GPa)
伸长率
(%)
碳纤维高强度Ⅰ级≥4900≥240≥2.0高强度Ⅱ级≥4100≥210 ≥1.8
2、碳纤维布设计计算指标
性能项目单向织物(布)
高强度Ⅰ级高强度Ⅱ级抗拉强度设计值f
t
(MPa) 重要构件1600 1400
一般构件2300 2000
弹性模量设计值E
f
(MPa) 重要构件 2.3×105 2.0×105
一般构件
抗应变设计值ε
f
重要构件0.007 0.007
一般构件0.01 0.01
3、碳纤维布安全性能指标
性能项目CFS-I-300 CFS-I-200 CFS-II-300 CFS-II-200 强度级别高强I级高强I级高强度Ⅱ级高强度Ⅱ级克重(g/m²)300 200 300 200
理论厚度(mm) 0.167 0.111 0.167 0.111
抗拉强度(MPa) 3400 3400 3000 3000
弹性模量(GPa) 240 240 210 210 伸长率(%) 1.70 1.50 1.70 1.50
4、碳布胶性能指标
卡本碳布浸渍胶项目技术指标
胶体性能抗拉强度(MPa) ≥40
受拉弹性模量(MPa) ≥2500
伸长率(%) ≥1.50
抗弯强度(MPa) ≥50,且不得呈脆性(碎
裂状)破坏
抗压强度(MPa) ≥70
粘结能力钢-钢拉伸抗剪强度(MPa) ≥14
钢-钢不均匀扯离强度(KN/m) ≥20
与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MPa) ≥2.5,且为混凝土内聚
破坏不挥发物含量(固体含量)(%)≥99 湿热老化90d后拉剪强度降低率(%)不大于10 重量配比(推荐配比)2:1
混合后密度 1.05-1.25g/cm3常温(25℃)可操作时间≥40min
三、碳纤维布加固施工步骤
(一)施工准备
1、清理施工现场,以方便施工。
2、施工材料:底胶、找平树脂、碳纤维布
3、主要机具:角磨机、吹风机、脚手架等。
(二)放线、验线
在加固部位放线定位。
(三)清理粘碳纤维布混凝土表面
1、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露出新的结构层。
2、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浮尘吹掉。
(四)配制并涂刷底胶
1、严格按照配套树脂的主剂、固化剂所规定的比例2:1称量准确,装入容器,用搅拌器均匀搅拌。
2、一次调和量不应过多,以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为准。
3、将底层树脂均匀地涂抹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在树脂表面干燥后进入下一步工序。
(五)混凝土结构面找平
1、构件表面凹陷部位用环氧腻子填平,修复至表面平整。
在残缺修补中使用环氧腻子时,要在气温-5℃以上,相对湿度小于85%的条件下施工。
2、腻子涂刮后,表面仍存在的凹凸糙纹,应再用砂纸打磨平整,转角处修补为半径不小于30mm圆弧。
(六)粘贴碳纤维布
1、首先应确保粘贴表面干燥。
气温在-10℃以下,相对湿度RH>85%时,如无有效措施不得施工。
2、按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布,应用钢直尺与壁纸刀切断碳纤维材料,以防碳纤维受损。
每段长度一般以不超过6m为宜。
3、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材料的裁切数量应按当天的用量裁切为准。
4、碳纤维纵向接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该部位应多涂树脂,碳纤维横
向不需要搭接。
5、配制浸渍树脂并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构件,抹胶厚度1~3㎜,中间厚,边缘薄。
6、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出气泡,使浸渍树脂完全浸透纤维布。
7、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浸渍树脂。
(七)表面防护处理
若加固补强构件需要防火时,可在树脂固化后涂刷耐火涂层。
涂装应在树脂初期固化后进行,并应遵守所用涂料的相关标准和施工规定。
四、碳纤维布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1、粘贴碳纤维布注意事项:
(1)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碳纤维布弯折。
(2)配套树脂的甲、乙两组份应密封贮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施工场所应保持通风。
2、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前,操作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防护口罩;
(2)危险处,在边沿处设置两道护身栏杆,并应于夜间设红色标志灯。
(3)各施工用架严格按照脚手架安全技术防护标准和规范搭设。
3、消防管理措施
(1)现场安置灭火器、消防水桶、铁锹、钩子、铲子等消防用具。
(2)建立各级消防责任制,制定消防制度,并监督严格执行。
(3)建立明火申请用火证制度,施工现场禁止吸烟,控制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