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021年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8届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2018届第2次月考理科综合能
力测试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B. α、β和γ三种射线,α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C. 衰变成Pb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
D.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答案】C
【解析】天然放射现象中,原子核发生衰变,生成新核,同时有中子产生,因此说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故A错误;、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故B错误;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α衰变一次质量数减少4个,次数,β衰变的次数为n=88×2+82-92=6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因此铀核衰变为铅核要经过6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故C正确;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选项D错误;故选C.
点睛:考查天然放射现象的作用,理解三种射线的电离与穿透能力及跃迁种类的计算,注意一个与一群氢原子的区别.
2。

如图所示,为质量均可忽略的轻绳与轻杆组成系统,轻杆A端用铰链固定,
滑轮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不计),轻杆B端吊一重物G。

现将绳的一端拴在杆的B端,用拉力F将B端缓慢释放(均未断)到AB杆转到水平位置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绳子受到的拉力越来越大
B。

绳子受到的拉力越来越小
C。

AB杆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D。

AB杆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
【答案】A
点睛:本题涉及非直角三角形的力平衡问题,采用三角形相似,得到力与三角形边长的关系,再分析力的变化,是常用的方法.
3. 有一种测定当地g值的方法称为“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为测
长度和时间来计算。

具体做法是将真空管沿竖直方向放置,从其中的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又落回到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 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

测得T1、T2和H,则可求得g 等于
A. B。

C。

D。

【答案】A。

.....。

...。

.。

4. 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连接着两个轻环A、B,两环分别套在相互垂直的水平和竖直杆上。

一重物通过光滑挂勾悬挂到轻绳上,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将A环向下移动少许,绳上张力变大,环B所受摩擦力变少
B。

只将A环向下移动少许,绳上张力不变,环B所受摩擦力不变
C. 只将B环向右移动少许,绳上张力变大,环A所受杆的弹力不变
D。

只将B环向右移动少许,绳上张力不变,环A所受杆的弹力变小
【答案】B
【解析】设滑轮两侧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绳子的长度为L,B点到墙壁的距离为S,根据几何知识和对称性,得:sinα=;以滑轮为研究对象,设绳
子拉力大小为F,根据平衡条件得:2Fcosα=mg,得F=;当只将绳的左端移向A′点,S和L均不变,则由F=得知,F不变.故A错误,B正确.当只将绳的右端移向B′点,S增加,而L不变,则由sinα=得知,α增大,cosα减小,则由F=得知,F增大.故CD错误.
故选B.点睛:本题是动态平衡问题,关键是根据几何知识分析α与绳子的长度和B点到墙壁距离的关系,也可以运用图解法,作图分析拉力的变化情况.5。

设地球是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O为地心,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其壳内部物体的引力为零。

在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描述x轴上各点的重力加速度g的分布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令地球的密度为ρ,则在地球表面,重力和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由于地球的质量为M=πR3ρ,所以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写成:.根据题意有,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故在深度为R-r的井底,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即为半径等于r的球体在其表面产生的万有引力,;当r<R时,g与r成正比,当r>R后,g与r平方成反比.
故选A.
点睛:抓住在地球表面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在矿井底部,地球的重力和万有引
力相等,要注意在地球内部所谓的地球的质量不是整个地球的质量而是半径为r的球体的质量.
6。

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 m/s
B.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

5 m/s2
C. 质点在1 s末速度为2 m/s
D. 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答案】CD
【解析】由图得:.即x=t+t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x=v0t+at2,对比可得:质点的初速度 v0=1m/s,加速度为 a=1m/s2,故AB错误.质点在1s末速度为 v=v0+at=1+1×1=2m/s,故C正确.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s内的位移大小为 x=v0t+at2=1×1+×1×12=1。

5m.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正确.
故选CD。

点睛:本题的实质上是速度-时间图象的应用,写出解析式,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关键,要明确斜率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
7。

在绝缘的水平桌面上有MN、PQ两根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导轨间的距离为l。

金属棒ab和cd垂直放在导轨上,两棒正中间用一根长l的绝缘细线相连。

棒ab右侧有一直角三角形匀强磁场区域,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三角形的两条直
角边长均为l,整个装置的俯视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在棒ab上加水平拉力,使金属棒ab和cd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右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则金属棒ab中感应电流i和绝缘细线上的张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规定金属棒ab中电流方向由a到b为正)
A。

B. C. D。

【答案】AC
【解析】在ab棒通过磁场的时间内,ab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均匀增大,由E=BLv分析可知,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匀增大,则感应电流均匀增大,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方向由b到a,为负值.根据cd棒受力平衡知,细线上的张力F为0;
在cd棒通过磁场的时间内,cd棒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均匀增大,由E=BLv 分析可知,cd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均匀增大,则感应电流均匀增大,由楞次定律知感应电流的方向由a到b,为正负值.根据cd棒受力平衡知,细线上的张力 ,L均匀增大,则F与L2成正比.故BD错误,AC正确.故选AC。

8。

如图所示,在一个匀强电场中有一个四边形ABCD,电场方向与四边形ABCD 平行,其中M为AD的中点,N为BC的中点.一个电荷量为q的正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过程中,电势能减小W1,若将该粒子从D点移动到C点,电势能减小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必沿AB方向
B。

若将该粒子从M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W=
C. 若D、C之间的距离为d,则该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D. 若M、N之间的距离为d,该电场的场强最小值为E=
【答案】BD
【解析】根据题意由A到B或者由D到C,电场力做正功,从而电势能减小,但是匀强电场的场强,无法判断,故A错误;因为电场是匀强电场,在同一条电场线上,M点的电势是A、D两点电势的平均值,即;;所以
,故B正确;由于场强的方向无法确定,故C错误;根据上面公式:,若M、N两点正好处于同一条电场线上,则电场强度为,距离d为过M 和N的两个等势面之间距离的最大值,故该电场的场强最小值为,故D 正确;故选BD.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M、N的电势与A、B电势和D、C电势的关系,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求解W MN,运用公式U=Ed时,要正确理解d的含义:d是沿电场方向两点间的距离.
9。

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DIS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

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

4 s时木块的速度大小v=______ m/s,木块加速度a=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2)在计算出加速度a后,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斜面的倾角
θ(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那么得出μ的表达式是μ=____________.(用a,θ,g表示)
【答案】(1). 0.40 (2)。

1.0(3)。

【解析】(1)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得0.4s末的速度为:v=m/s=0.40m/s,0.2s末的速度为:v′==0。

2m/s,
则木块的加速度为:.
(2)选取木块为研究的对象,木块沿斜面方向是受力:ma=mgsinθ-μmgcosθ得:;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及会通过实验的原理得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10。

某同学用电阻箱、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所测电源的电动势E 约为9 V,内阻r为35~55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50 mA。

所用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箱R的阻值范围为0~9 999 Ω。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所示器材连接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②电路中R0为保护电阻.实验室中备有以下几种规格的定值电阻,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_。

A.20 Ω,125 mA B.50 Ω,20 mA
C.150 Ω,60 mA D.1500 Ω,5 mA
③实验中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记录电阻箱的阻值R及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作出-图线,图线的纵轴截距为a,图线的斜率为b,则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___,内阻r=________。

【答案】(1). (2)。

C (3).
【解析】(1)实物图如图;
(2)电路最小总电阻约为R min=Ω=180Ω,内阻约为50Ω,为保护电路安全,保护电阻应选C;
②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2=U+Ir2=U+r2,则,
则图象是直线,截距a=,得E2=,斜率b=,得.
点睛;本题考查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基础知识,仪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是安全性,实物图与电路图的对应是关键,图象问题处理时一定要看清坐标轴的物理量、单位、纵坐标的初始值等.
11. 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区域中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现有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0从a点沿ab方向射入磁场后恰能从c点射出。

现将匀强磁场换成垂直ab边向上的匀强电场,其它条件不变,结果粒子仍能够从c点射出,粒子重力不计,ac边长度为L,求:
(1)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电场强度E的大小
【答案】(1)(2)
【解析】(1)粒子在磁场中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ab=L,则轨道半径r=
根据左手定则,粒子带负电荷;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在电场中是类似斜抛运动,根据分运动公式,沿ab方向有:
沿bc方向:
解得:
12. 物体A放在台式测力计上,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体B相连,B下端与轻弹簧粘连,弹簧下端与地面接触(未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台式测力计的示数为8.8N;已知m A=2m B=1Kg,物块A、B间水平距离s=20cm,倾斜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70,物块A与台式测力计间摩擦因数μ=0。

5。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A、B和滑轮视为质点,不计其余摩擦,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g=10m/s2(sin370=0.6,cos370=0.8)
(1)求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和绳对物块A的拉力;
(2)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滑轮至某个位置时,物块A刚好要运动,且此时弹簧刚好离开地面.求:
①此时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②滑轮移动的距离和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案】(1)1.6N (2)
【解析】(1)由台秤示数知物块此时所受支持力N=8.8N,物块受力示意图如下:
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
解得:, ;
(2)①分析知,此时弹簧恢复原长,弹力为0.
对B受力分析,有:T1—m B g=0
所以:T1=5N;
设此时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对A,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其中:
得:sinθ+2cosθ=2
结合cos2θ+sin2θ=1得:cosθ=0。

6,sinθ=0。

8;则θ=530
②滑轮上升的高度△h=s•tanθ−s•tanθ0=
分析知,右端绳所短
由几何关系知,弹簧伸长量△x=△h+△l=20cm;
由(1),对B受力分析,有T0+F0=m B g,
初始时刻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弹力F0=3N,
末状态弹簧恢复原长,弹力为0,所以
13。

下列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选对三个选项得5
分,选对两个选项得4分,选对一个选项得2分,选错一个选项扣3分,最低得分为零分)
A。

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把它们当做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
B. 微粒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C。

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D. 实验中尽可能保证每一粒玻璃珠与秤盘碰前的速度相同
E. 0 ℃和100 ℃氧气分子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
【答案】ACE
【解析】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的实验中,分子并不是球形,但可以把它们当做球形处理是一种估算方法,选项A正确;微粒运动就是不是物质分子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表现,即布朗运动,选项B错误;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选项C正确;模拟气体压强产生的机理实验中,尽可能保证每一粒玻璃珠与秤盘碰前的速度不相同,选项D错误;0 ℃和100 ℃氧气分子速率都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特点,选项E正确;故选ACE.
14. 如图所示,A汽缸横截面积为0.05m2,A、B两个汽缸中装有体积均为0。

01m3、
压强均为1 atm(标准大气压)、温度均为27 ℃的理想气体,中间用细管连接.细管中有一绝热活塞M,细管容积不计.现给左面的活塞N施加一个推力,使其缓慢向右移动,同时给B中气体加热,使此过程中A汽缸中的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活塞M保持在原位置不动.不计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周围大气压强为1atm =105 Pa,当推力F=×103 N时,求:
①活塞N向右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②B汽缸中的气体升温到多少?
【答案】① 5 cm ②127 ℃
【解析】①加力F后,A中气体的压强为
对A中气体:由p A V A=p A′V A′
则得
初态时,,L A′==15cm
故活塞N向右移动的距离是s=L A—L A′=5cm
②对B中气体,困活塞M保持在原位置不动,末态压强为p B′=p A′=×105Pa 根据查理定律得:
解得,T B′==400K
则 t B=400—273=127℃
点睛:对于两部分气体问题,既要分别研究各自的变化过程,同时要抓住之间的联系,本题是压强相等是重要关系.
15. 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
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波的周期是0。

1 s
B。

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
C。

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
D。

t=0。

1 s时,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
E. 从t=0。

1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
【答案】BCD
【解析】由图乙知该波的周期是0.20s.故A错误.由甲图知波长λ=8m,则波速为:,故B正确.在t=0。

10s时,由乙图知质点Q正向下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CD正确.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此时P点正向上运动.从t=0。

10s到=0.25s经过的时间为△t=0。

15s=T,由于t=0.10s时刻质点P不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所以质点P通过的路程不是3A=30cm,故E错误;故选BCD。

点睛: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考察了波动和振动图象问题,关键是会根据振动情况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抓住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要知道质点做简谐运动时,只有在平衡位置或波峰、波谷处的质点,在周期内振动的路程才是3A.
16. 如图甲所示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半圆柱体,一束细光束由真空沿着径向与AB成θ角射入后对射出的折射光线的强度进行记录,发现它随着θ角的变化而变化,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如图丙所示是这种材料制成的玻璃砖,左侧是半径为R的半圆,右侧是长为4R,宽为2R的长方形,一束单色光从左侧A′点沿半径方向与长边成45°角射入玻璃砖,求:
①该透明材料的折射率;
②光线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总时间;(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
【答案】(1) (2)
【解析】试题分析:①由图乙可知,θ=45°时,折射光线开始出现,说明此时对应的入射角应是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即:C=90°﹣45°=45°,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为:sinC=1/n
则有折射率:
②因为临界角是45°,光线在玻璃砖中刚好发生5次全反射,光路图如图所示,则光程为:
光在器具中的传播速度为:
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时间: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理解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并掌握临界角公式,同时注意光在器具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