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下《认识角》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了解角的特点,并能根据角的特点正确识别角,输出角的个数。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方法找到角并比较角的大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圆形的手工纸、一根毛线
主要教学理念及选用的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老师在上课前不小心把墨水洒到了这些图形上,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图形吗?(出示圆形)这是什么图形?
2、问:它们中哪一个最为特殊?特殊在哪里?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先出示ppt,再写板书:认识角)
二、学习新知
1、找角并抽象角
(1)从实物中感知角、并抽象角。
师:你能在这里找到角吗?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先指顶点,接着沿顶点延伸到另一条边,再沿着顶点延伸到另一条边)。
预设:学生如果指的不对。
可以示范(语句:老师听明白你的意思了,是不是........)
2、体验角的特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体验角的特点
①师:观察这三个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1:尖尖的部分,两条直直的线。
(板书:尖尖的部分,直直的线)
教师说:所以这是个角(课件出示“圆弧”),用圆弧标记出来。
若学生无法指出,可适当提示。
②请小朋友用三角板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
师:在手心上看到了什么?(一个红点)
师指出这就是角的顶点。
(课件出示)
③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师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课件出示)
(3)摸一摸三角板的一个角,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顶点和边。
3、判断角
师谈话:大家都认识了角,下面哪些是角呢?自己在学习单上判断,并用圆弧标记。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如果不是角,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虽然它有一个顶点和一条边,但是另一条边不是直的,所以它不是角。
”这样的话说一说。
)
师:怎样变化,它就是一个角了?
4、生活中找角
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5、数角
师:老师这儿有几个图形?你能数一数这里有几个角吗?
6、画角
(1)观察画角方法,手指画角。
师:我们研究这么长时间的角了,到底怎么画角呢》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画角。
)
师:会画了吗?伸出你们的食指,一起来画一画。
(2)尝试画角,展示角。
①谈话:赶快动手试一试画一个角吧!
生自己动手画角。
②展示角。
(实物投影展示)
7、感知角有大小
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画的角,我一起来看看。
他们画的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有的大,有的小。
师提问:为什么不一样呢?
适时引出,原来角是有大小的。
8、比较角的大小,体验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
(讲课要慢)
(1)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些角哪一个最大?哪一个角最小?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一下吗?指出两个角大小差不多的,问:这两个角怎么比较大小?)
学生:它大。
(2)用活动角比较大小差不多的角。
①师:老师这儿有一个法宝。
活动角(出示课件,然后手拿活动角。
)
师展示活动角比较方法。
(活动角的顶点与这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然后使另一条边重合。
把活动角拿到另一个角边上,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观察另外的一条边与活动角的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
②师: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使这个角变得大一些?预设:张开大一点。
师:你怎么知道变大的?有什么方法?
学生:量一量。
(可能会有错误,适时指出。
)
师:变小些呢?
③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④师:这是一个角,如果把这个角的两边延长,变成另一个角,这个角一样吗?看来角的大小与什么无关?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
(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又有一个角?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课上到这里,你在圆里做出一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
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
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我通过设计“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
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本节课设计的“找”、“摸”、“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这一环节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理念与目标并非易事。
本节课我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关注不够,这方面,今后还应作更多的思考,并尝试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