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第八练 中国当现代作家作品 第二章 余 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华
一、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
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
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余华并不是一名多产作家,他的作品以精致见长。
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
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
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
”
中国作家网评论:余华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出名的作家,他被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余华以他的批判题材出名,写作很有洞察力和吸引力。
二、作品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两个人的历史
余华
一九三〇年八月,一个名叫谭博的男孩和一个名叫兰花的女孩,共同坐在阳光无法照耀的台阶上。
作为少爷的谭博和作为女佣女儿的兰花,时常这样坐在一起悄悄谈论着他们的梦。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七岁的谭博已经不再和十六岁的兰花坐在门前的石阶上。
那时候谭博身躯里青春荡漾,他有时会突然拦住兰花,眉飞色舞地向她宣讲一些进步的道理。
那时候兰花总是低头不语。
在这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里,兰花与往常一样用抹布擦洗着那些朱红色的家具。
谭博坐在窗前阅读泰戈尔有关飞鸟的诗句。
兰花擦着家具时尽力消灭声响,她偶尔朝谭博望去的眼神有些抖动。
她希望现存的宁静不会遭受破坏。
然而阅读总会带来疲倦。
当谭博合上书,他必然要说话了。
最近,他常常梦见自己坐上了一艘海轮,这种渴望出门的欲望在清醒时也异常强烈。
“我想去延安。
”他告诉她。
她迷茫地望着他,显而易见,延安二字带给她的只能是一片空白。
他并不打算让她更多地明白一些什么,他现在需要知道的是她近来梦中的情景。
她重现了一九三〇的害臊。
然后她告诉他近来她也有类似的梦。
不同的是她没有置身海轮中,而是坐在了由四人抬起的轿子里,她脚上穿着颜色漂亮的布鞋。
轿子在城内各条街道上走过。
他听完微微一笑,说:“你的梦和我的梦不一样。
”
一九五〇年四月,作为解放军某文工团团长的谭博,回到了他的一别就是十年的家中。
此刻全国已经解放,那时候兰花依然居住在他的家中,只是不再是他母亲的女佣,开始独立
地享受起自己的生活。
谭博英姿勃发走入家中的情景,给兰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时兰花已经儿女成堆了,她已经丧失了昔日的苗条,粗壮的腰扭动时抹杀了她曾经有过的美丽。
在此之前,兰花曾梦见谭博回家的情景,居然和现实中的谭博回来一模一样。
因此在某一日中午,当兰花的丈夫出门之后,兰花告诉了谭博她梦中的情景。
“你就是这样回来的。
”兰花说。
谭博听后也回想起了他在回家路上的某一梦,梦中有兰花出现,但兰花依然是少女时期的形象。
“我也梦见过你。
”谭博说。
他看到此刻变得十分粗壮的兰花,不愿费舌去叙说她昔日的美丽。
有关兰花的梦,在谭博那里将永远地销声匿迹。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
垂头丧气的谭博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回到家中。
母亲已经去世,他是来料理后事的。
此刻兰花的儿女基本上已经长大成人。
谭博身穿破烂的黑棉袄在兰花身旁经过时,略略站住了一会儿,向兰花胆战心惊地笑了笑。
兰花看到他后轻轻“哦”了一声。
于是他才放心地朝自己屋内走去。
过了一会儿,兰花敲响了他的屋门,然后问他:“有什么需要我?”谭博不知该说些什么。
母亲去世的消息是兰花设法通知他的。
这一次,两人无梦可谈。
一九八五年十月。
已经离休回家的谭博,终日坐在院内晒着太阳。
还是秋天的时候,他就怕冷了。
兰花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可她依然十分健壮。
她将一盆衣服搬到水泥板上,开始洗刷衣服。
谭博眯缝着眼睛,看着她的手臂如何有力地摆动。
在一片“唰唰”声里,他忧心忡忡地告诉兰花:他近来时常梦见自己走在桥上时,桥突然塌了。
走在房屋旁时,上面的瓦片奔他脑袋飞来。
兰花听了没有作声,依然洗着衣服。
谭博问:“你有这样的梦吗?”“我没有。
”兰花摇摇头。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时间跨度大,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不同的时代的生活、梦想,既是两个人历史的再现,也是一段特定时代历史的缩影。
B.小说自始至终特别突出中国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年份,通过写谭博和兰花两个人的命运及其反抗,反映中国的社会现实。
C.作者用较短的篇幅将两个人半个世纪的命运变化勾勒出来,呈现出历史的戏剧性和人物命运的荒谬性。
D.小说第二段中写谭博窗前读诗、兰花擦拭家具的情景,运用了神态描写,表现兰花内心深处对谭博的浓浓爱恋。
2.根据小说内容,谈谈兰花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3.小说以“梦”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分析。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活着(节选)
余华
到了中午,里面有医生出来说:“生啦,是儿子。
”
二喜一听急了,跳起来叫道:“我没要小的。
”
医生说:“大的也没事。
”
凤霞也没事,我眼前就晕晕乎乎了,年纪一大,身体折腾不起啊。
二喜高兴坏了,他坐在我旁边身体直抖,那是笑得太厉害了。
我对二喜说:“现在心放下了,能睡觉了,过会再来替你。
”
谁料到我一走凤霞就出事了,我走了才几分钟,好几个医生跑进了产房,还拖着氧气瓶。
凤霞生下了孩子后大出血,天黑前断了气。
我的一双儿女都是生孩子上死的,有庆死是别人生孩子,凤霞死在自己生孩子。
那天雪下得特别大,凤霞死后躺到了那间小屋里,我去看她一见到那间屋子就走不进去了,十多年前有庆也是死在这里的。
我站在雪里听着二喜在里面一遍遍叫着凤霞,心里疼得蹲在了地上。
雪花飘着落下来,我看不清那屋子的门,只听到二喜在里面又哭又喊,我就叫二喜,叫了好几声,二喜才在里面答应一声,他走到门口,对我说:“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我说:“我们回家吧,这家医院和我们前世有仇,有庆死在这里,凤霞也死在这里。
二喜,我们回家吧。
”
二喜听了我的话,把凤霞背在身后,我们三个人往家走。
那时候天黑了,街上全是雪,人都见不到,西北风呼呼吹来,雪花打在我们脸上,像是沙子一样。
二喜哭得声音都哑了,走一段他说:“爹,我走不动了。
”我让他把凤霞给我,他不肯,又走了几步他蹲了下去,说:“爹,我腰疼得不行了。
”
那是哭的,把腰哭疼了。
回到了家里,二喜把凤霞放在床上,自己坐在床沿上盯着凤霞看,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
我不用看他,就是去看他和凤霞在墙上的影子,也让我难受的看不下去。
那两个影子又黑又大,一个躺着,一个像是跪着,都是一动不动,只有二喜的眼泪在动,让我看到一颗一颗大黑点在两个人影中间滑着。
我就跑到灶间,去烧些水,让二喜喝了暖暖身体,等我烧开了水端过去时,灯熄了,二喜和凤霞睡了。
那晚上我在二喜他们灶间坐到天亮,外面的风呼呼地响着,有一阵子下起了雪珠子,打在门窗上沙沙乱响,二喜和凤霞睡在里屋子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寒风从门缝冷嗖嗖地钻进来,吹得我两个膝盖又冷又疼,我心里就跟结了冰似的一阵阵发麻,我的一双儿女就这样都去了,到了那种时候想哭都没有了眼泪。
我想想家珍那时还睁着眼睛等我回去报信,我出来时她一遍一遍嘱咐我,等凤霞一生下来赶紧回去告诉她是男还是女。
凤霞一死,让我怎么回去对她说?
有庆死时,家珍差点也一起去了,如今凤霞又死到她前面,做娘的心里怎么受得住。
第
二天,二喜背着凤霞,跟着我回到家里。
那时还下着雪,凤霞身上像是盖了棉花似的差不多全白了。
一进屋,看到家珍坐在床上,头发乱糟糟的,脑袋靠在墙上,我就知道她心里明白凤霞出事了,我已经连着两天两夜没回家了。
我的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二喜本来已经不哭了,一看到家珍又呜呜地哭起来,他嘴里叫着:“娘,娘……”
家珍的脑袋动了动,离开了墙壁,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二喜背脊上的凤霞。
我帮着二喜把凤霞放到床上,家珍的脑袋就低下来去看凤霞,那双眼睛定定的,像是快从眼眶里突出来了。
我是怎么也想不到家珍会是这么一副样子,她一颗泪水都没掉出来,只是看着凤霞,手在凤霞脸上和头发上摸着。
二喜哭得蹲了下去,脑袋靠在床沿上。
我站在一旁看着家珍,心里不知道她接下去会怎么样。
那天家珍没有哭也没有喊,只是偶尔地摇了摇头。
凤霞身上的雪慢慢融化了以后,整张床上都湿淋淋了。
凤霞和有庆埋在了一起。
那时雪停住了,阳光从天上照下来,西北风刮得更凶了,呼呼直响,差不多盖住了树叶的响声。
埋了凤霞,我和二喜抱着锄头铲子站在那里,风把我们两个人吹得都快站不住了。
满地都是雪,在阳光下面白晃晃刺得眼睛疼,只有凤霞的坟上没有雪,看着这湿漉漉的泥土,我和二喜谁也抬不动脚走开。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在极度苦难环境下的生命状态,让读者体味“活着”的多种滋味。
B.“我”不能走进那间小屋,是因为“我”的一双儿女都死在同一间屋里,让人感到恐惧。
C.“我要大的,他们给了我小的。
”从这句简短的话语中,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
D.“二喜的身体都缩成一团了”,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二喜的肉体和心灵都遭受了重大的打击。
5.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有着怎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
答:
6.小说中多次写到“雪”,请探究其艺术效果。
答:
答案精析
1.B[“反抗”文中并未提及。
]
2.(示例)①天真烂漫,内心细腻。
少女时代与少爷谈着共同的梦想;青年时期爱恋着少爷,享受着与少爷在一起的安静时光。
②勤劳、本分。
兰花和当时大部分妇女一样嫁为人妇,儿女成群,任凭粗壮的腰身抹杀昔日的苗条,不停地操持家务。
③心地善良、淳朴。
特殊年代,谭博母亲去世,设法通知谭博,帮助“反革命分子”身份的谭博回家料理后事。
3.(示例)①线索及结构方面:以“梦”为中心,省去了许多相关却不必需的交代,使故事情节更集中、更简洁。
②人物形象方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集中描写了不同时期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形象更立体多面。
③小说主题方面:以“梦”为中心,使小说主题更丰富。
小说通过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状况,人物的不同际遇和梦,表现时代对人的戕害和命运的无常。
4.A[B项“让人感到恐惧”错,应是表明凤霞的死给“我”带来了又一次无情的打击。
C 项“可见二喜感到不幸中的一点幸运”错,应是表明二喜对妻子的亡故毫无心理准备。
D项“比喻手法”错,应是“夸张手法”。
]
5.(1)“我”是一个遭受生活的重大打击、对命运顺从与认同、对亲人充满温情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
(2)渴望家庭的温暖与幸福,对未来人生和命运感到迷茫。
6.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深冬时间和严寒背景。
②形成文章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由下雪至雪花、雪珠,再到雪停,完成一个循环过程,使得结构完整。
③以自然环境中的“雪”渲染凤霞死时的凄凉氛围,使环境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呼应,表达悲哀的情感,象征人物命运的凄凉。
④烘托人物形象,用“雪”来表达纯洁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