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习题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服务贸易习题集
第一章服务业与经济增长
名词解释
1、工业经济
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积累,人类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大多数可认识资源都成为短缺资源。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战争,其目的主要是掠夺或保卫自然资源。

最近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针对的主要是海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在国家独立自主的条件下,有了资源,就能发展经济。

在工业经济阶段,生产的分配主要按自然资源( 包括通过劳动形成的生产资料)的占有来进行。

所以,虽然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物质财富大大增加了,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不成正比。

西方主要国家大约花了100年时间解决温饱问题,又用了约50年时间变成小康,以后才逐步开始富裕。

在这期间,它们基本普及了中等教育,开始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比较成功地开发了智力资源。

2、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可分为初级服务业(如餐饮)、中级服务业(如仓储、运输)和高级服务业(金融、财务、投资、法律、会计),其中高级服务业即可认为是知识型服务业(也称为现代服务业)
3、生产者服务贸易
生产者服务是指作为货物商品和其他服务生产过程的投入品的那些服务。

从宏观角度分析,生产者服务的产生大多是由于制造业内部的服务生产具有明显的外部化趋势,从而导致生产者服务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而出现。

生产者服务在相当程度上是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和社会分工扩展的结果。

生产者服务业与贸易密切相关,而且其本身也越来越成为可贸易品。

某些基础设施性
质的和下游生产阶段的服务,事实上都是进行和增加货物贸易的条件,如运输、电讯、批发和零售服务等。

这些生产者服务在各国推进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国际贸易。

4、要素服务贸易
是指涉及劳动力、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跨国界移动的服务贸易。

具体地说,对外工程承包或劳务输出涉及劳动力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因而属于要素服务贸易。

外国投资者投资所获利润、利息和股息等收入,国际技术转让中转让方获取的转让费等收入,也属于要素服务贸易收入。

要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存在本质区别,前者是提供服务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易,后者则是作为生产要素使用结果的货物商品的交易。

5、非要素服务贸易
不涉及生产要素的跨国界移动的服务贸易,称为非要素服务贸易,如旅游、会计、运输、保险与再保险、咨询、租赁、广告、教育卫生等部分专业服务,以及维修和政府服务等。

非要素服务具体包括货运、客运和其他运输服务,旅游服务,政府代表处,非居民及境外人员,外国政府代表处的秘密人员之间的国际会计事务等。

提成费、许可证贸易使用费和其他非公开服务一般也属于非要素服务贸易。

简单地说,非要素服务包括运输、旅游、其他私人服务和政府服务。

思考题
1、简述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

答: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的是剩余法。

故范围不明确;服务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范围比较明确。

三次产业划分的出发点是按供给分类。

服务业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思想基础的。

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主要是就国内经济而言;服务业概念的经济结构涵义是同时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

2、服务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服务是无形的。

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是服务的最主要的特征。

这一点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理解。

首先,服务与有形的消费品或产业用品比较,服务的物质及组成服务的元素,很多情况下都是无形的,让人不能触摸或凭肉眼看见其存在。

其次,使用服务后的利益,很难被察觉,或是要等一段时间后,享用服务的人才能够感觉到“利益”的存在。

不可分离性。

有形的产业用品或消费品在从生产、流通到最后消费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生产与消费的过程一般具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而服务则与之不同,它具有不可分离性的特执行统一标准的商品质量管理相比,服务质量的管理要困难得多,也灵活得多,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了寻租等外部性的存在与蔓延。

不可储藏性。

基于以上第一和第二两个特征,使得服务不可能像有形的消费和产业产品一样被贮存起来,以备未来出售;消费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亦不能将服务携带回家保存。

当然,提供服务的各种设备可能会提前准备好,但生产出来的服务如不当时消费,就会造成损失。

不过,这种损失不像有形产品损失那样明显,它仅仅表现为机会的丧失和折旧的发生。

3、GATS将国际服务《服务贸易总协定》贸易划分为哪四种形式?
答:过境交付,即从一缔约方领土进入任一缔约方领土内提供服务。

境外消费,即在一缔约方领土上向任一缔约方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商业存在,即一缔约方通过自身服务实体(商业存在)的经营,在任一缔约方领土上提
供服务。

自然人流动,即由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任一缔约方的领土直接提供服务。

4、生产者服务贸易具有两种主要特征?
答:一是大多数生产者服务贸易品的投入与产出具有非物质性,即含有高度的专有技术和知识内涵;二是生产者服务贸易品具有明显的交易特点,即大多数生产者服务贸易品是在其交易过程中生产出来,而不是预先生产出来以备购买。

5、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相比有哪些区别?
答:与要素服务贸易相区别,非要素服务贸易不是涉及生产要素的服务贸易,而是一种无形的最终产品贸易。

6、国际服务贸易有哪些特点?
(1)交易对象的不可存储性;
(2)交易对象的无形性;
(3)智力比重高
(4)服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时发生
(5)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
第二章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一、简述题
1、简述广义服务贸易统计的含义。

答:广义的服务贸易统计是将贸易统计与投资统计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对某些服务贸易而言,投资不再是补充手段,而是贸易的必要条件,所以,必须在记录投资活动的同时,对其经营活动和经营本质进行反映,这一点可以通过FAT统计来解决。

当然,统计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难处,会给服务贸易统计带来麻烦。

如何进行服务贸易统计成为各国十分棘手的问题。

目前,服务贸易统计正处在逐步完善、规范的过程之中。

2、现代国际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的原因。

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服务输出的产生和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服务输出和发展的诸因素中,经济是第一位的。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深了国际之间的分工,各国之间的贸易相应发展。

首先是货物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商品贸易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国际服务业,包括铁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等在内得到迅速的发展。

这是因为商品贸易的进行需要靠服务去完成,同时在对资源的商业开发所需的劳动力不足时,自然要在商品流通的行业中加上劳动力的流动,即购买国外服务。

服务输出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劳动力素质不同,为了发展生产,求得生存,必然要求劳动力在国际之间流动。

产业结构调整使境内服务输出迅速增长。

当前国际之间产业结构大调整,发达国家将许多组装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这些国家和地区能够利用本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获取巨额的外汇服务费用,在那里形成大规模的境内服务输出。

科学技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繁荣。

技术进步促进了服务人员的过境移动。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共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每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服务输出产生一次飞跃。

特别是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科技人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的国际流动。

世界经济中的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经济一体化中的全球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减少了贸易壁垒,极大地促进了全球和区域内服务贸易的增长。

各国在金融、税收、法律方面的优惠和保护措施,直接推动了本国服务输出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在外交和贸易谈判方面,也积极与有关各方进行利益平衡交易,增加服务贸易向国际市场的渗透。

3、服务贸易市场多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地理位置分布多元化。

各大洲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服务市场。

②服务贸易内容多元化。

随着科技进步,新增服务业不断出现,原先认为是“不可贸易”的服务项目,现在也随着国际交换扩大成为可能,而且传统的服务内容也在进一步扩展。

③贸易形式多元化。

仅规范的国际服务贸易就有过境交付、消费者移动、商业存在和人员移动四类方式,包含项目成百上千。

④贸易国家多元化。

无论是服务的供给还是需求,各国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服务的供给,并以自己的服务优势向外输出。

典型的是发达国家不仅输入普通的服务人员,而对于高附加值服务及其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3、国际服务贸易FAT统计有哪些特点:
答:从统计范围看,统计实际上包括了外国附属机构的全部交易跨境交易和非跨境交易,但核心是非跨境交易,即企业的国内销售。

从统计对象看,只有对方绝对控股并且绝对能够控制的企业,亦即外方投资比例在以上的企业才列入统计范围,这与直接投资统计的对象不同,后者以外资比重达到以上为标准。

从统计内容看,统计既包括投资的流量和存量,也包括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内容是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

4、FAT统计在实践中有哪些区别?
答:按照WTO的要求,将外国附属机构的当地服务销售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内容,所以,一般将对非跨境的服务销售进行FAT统计,作为广义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内容;而对外国附届机构的当地商品销售进行的FAT统计,则被认为是外国直接投资统计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对商品贸易统计的有效补充。

5、费希尔阐述的产业结构变化三阶段是什么?
答: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A·费希尔,他在其所著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通过对各国经济发展史的深入考察、分析,将产业结构的变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农业和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从产值上看,还是从就业人数上看,都是社会第一大产业。

第二阶段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为标志。

在这个阶段,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迅速叼起,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

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期,其主要特征是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卫生保健、教育和科研等原先处于落后地位的行业的从业人数和国民收入创造额迅速增加。

这些行业统称为服务业(第三产业)。

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6、在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化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答:经济学家们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首先,在人类社会的其他各个发展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品总是有规律地提高的,尽管这种提高不像在工业领域那么快。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对农产品相对需求的下降,是引起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主因。

对于工业劳动力的向外转移,无论是按每小时劳动的产出还是按人均产出,工业的增长速度都比其他产业要快,而对工业产品的需求却是相对稳定的,因此,随着经济的进步,工业劳动力就必然会逐步减少。

其次,技术进步是引起劳动力产业分布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这种演进的速度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是不同的,也缺少规律性。

技术进步导致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总量;另一方面改变了生产结构,生产结构的改变又会相伴产生需求结构的改变。

因此,技术进步丰富了供给,而富足的供给又会使人类某一层次的欲望和需求迅速得到满足,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这种情况造成一方面技术进步支配着一个不断成长的生产结构,另一方面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愿望又决定着日益增长的消费结构,面这两者之间是不协调的。

这种不协调迫使生产适应强烈的消费需求.并不可避免地促使劳动力从需求已经饱和了的产业部门转向那些需求旺盛的产业部门。

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农民离开土地,工人改换行业的劳动力转移现象。

7、简单描述服务产业自身发展中表现出怎样的外在化倾向?
答:在服务业尤其是消费者服务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规律性的趋势,即由“内在化”向“外在化”演进,或是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演进。

以前,消费者服务业的活动是由消费者以“自产自销”的“内在化”或“非市场化”的方式展开的,生产者服务业则是由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内在化”或“非市场化”方式来进行。

服务业这种“内在化”向“外在化”酌演进趋势是专业分工逐步细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

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服务业的独立化,扩大了服务业的规模和容量,促进了服务业的国际化进程。

这些又反过来推动整个经济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市场经济日趋深化、成熟。

另外,这种演进趋势,除了其经济影响外,还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变化。

8、生产者服务的市场化发展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答:促进生产者服务外在化的发展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企业活动日趋复杂化,导致对雇员的监督日益困难。

对经理人员来说,更方便、更廉价的办法是同外部供应者谈判,而不是同雇工订约来保证其以最低费用获得所需的服务投入。

第二,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诀窍的变动率,使得在市场购买某些种类的专门技能比在厂商内部生产更有利。

第三,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

这样一来就相应地降低了厂商同雇工订立固定合约的利益。

第四,在法律与工会组织的影响下,雇工的非工资费用趋于增加。

9、简述有哪些制约生产者服务市场化发展的因素。

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许多行业中,产品、工艺与销售革新的步伐随着电子技术及其他最新技术的利用而加快。

这种革新要求在商业上或技术上保守秘密。

这样通过内部提供而不从外部购买,就比较容易做到。

第二,计算机与有关电子设备的最新发展,提高了监督厂商雇员工作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

第三,不断扩大的厂商规模与交通运输的低廉费用相结合,使得保持内部扩大的职业专业化成为可能。

10、服务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第一,充当基础设施。

运输、通讯、银行、教育、保健和公用事业等服务业是每个国家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

拥有上述服务业部门有助于解决“瓶颈”问题,形成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作为中间环节。

特别是通过(生产者)服务向商品或其他服务生产提供中间投入的那些环节。

充当基础设施的—些服务同样属于这一类。

保险、贸易、数据服务、会计、研究与开发、工程、建筑、法律服务和广告等服务也很重要。

所有这一切都是作为生产者服务提供中间投入,通过其与工业活动和其他服务业相互作用,中间投入的效能将影响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第三,对经济的战略意义。

一般来说、银行、金融等服务业被许多国家看作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心。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有效控制宏观经济政策的上述方面,那么,它在管理其经济方面就合发生困难。

第四,结构调整的作用。

第五,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大众媒介、广告、教育、出版和旅游等服务业都会有一定的社会文化价值内容。

通过它们的活动将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消费模式。

11、国际服务贸易有什么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2)商品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增长带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3)服务贸易将成为推动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4)新的科技革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服务贸易的迅猛发展,使服务贸易自由化成为可能。

第三章国际服务贸易纯理论
1、传统国际贸易纯理论的基础,服务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答:传统的国际贸易纯理论是建立在商品贸易基础上的,因此,严格地说,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然而,服务贸易发展的实践呼唤着服务贸易理论的诞生。

建立相对完整的服务贸易理论体系有两种选择:其一是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和特点,借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出相对独立的服务贸易理论;其二,是将传统的商品贸易理论加以延伸,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用相应的逻辑和概念来阐述服务贸易,从而实现商品贸易理论和服务贸易理论的支持。

2、美国经济学家G·菲科特克蒂认为比较优势说不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理由有哪些?
答:因为同商品相比,服务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不足以用来分析与服务贸易相关的问题。

菲科特克蒂认为,同商品相比,服务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第二,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第三,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显示,而在各国海关进出口上没有显示。

3、哈佛大学著名国际经济学家理查德·库伯为一派为什么认为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

答:对传统比较优势说的依赖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命题——每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那项活动所带来的。

这个命题总是有效的,试图解释各
个团体所拥有的比较优势结构的不同理论确实存在,但其中一些甚至全部都是错误的。

正如存在于商品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中。

4、辛德利和史密斯是如何分析影响比较优势规范化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适用性的?
答:他们认为的三个原因是,①:(1)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对服务业施行特别管理和市场干预;(2)各国对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种种顾虑以及由此引发的限制政策;(3)政府出于保护幼稚工业的需要,拒绝开放国内服务市场。

他们认为,在理论上,源于这三种理由而出现的管制措施并非是政府所必然采取的,因为这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措施未必是最优的,也没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影响比较优势说适用性的主要障碍。

相反,在理论或经验分析中,没有必要在概念上严格区分商品和5盼。

或者说,从纯理论角度看,应用国际经济的标准模型分析服务的贸易与投资不存在多少困难,服务贸易研究的主要困难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测度和统计。

两位学者的结论是,尽管服务与商品有显著区别,我们也应对此予以重视,但比较优势说强有力的逻辑,使之能够跨越这些差别。

他们不再根据传统的H—O模型或一些附加因素,诸如技术差异、规模经济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说明比较优势的来源,而是考虑到一些政策对政府是否有用,政府可利用这些政策,以有利的方式去改变国家所处的比较地位。

5、塔克和森德伯格认为国际贸易理论、厂商理论和消费者理论均适用于服务贸易的分析时存在哪些方面的局限?
答: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局限:(1)H—O模型及多数由此演变的模型主要是从供给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而当可贸易服务的生产函数与主要要素投入相结合时,任何国际服务贸易将依赖于需求因素而非生产成本。

运输成本、消费者收入、服务种类和消费环境等因素都构成服务的贸易条件。

(2)商品和服务在R&D投入和广告效用上存在差别。

R&D投入和广告将加强服务贸易而非在它们生产中使用要素的需求市场特征。

这样,某些服务流将偶然地具有与服务出口国的国内市场不同的需求特征和规模。

(3)许多服务常作为中间投入(如金融、咨询、电讯服务等)参与贸易与非贸易品的生产过程,因而会出现两个阶段的生产函数,先是服务生产函数,再是使用服务投入的商品(或服务)生产函数。

这个两阶段的要素投入是异质的。

(4)相对于商品而言,市场结构和国内管制环境对服务的生产与分配具有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

他们认为,由于存在上述局限,传统的比较优势说无法圆满地解释服务贸易。

6、简单描述比较优势衡量方式的变化过程。

答:比较优势可以表述成几种既不相同又相互联系的形式。

巴伦斯总结了比较优势衡量技术的新近发展。

在以下序列中的任一阶段,比较优势都可以得到衡量: D—CA—T,P,G—RCA
此处D为经济要素,CA为比较优势,T、P、c分别为贸易、生产和消费,RCA 为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RCA=(某国某种产品的出口额/该国全部产品的出口额)/(世界该种产品的出口额/世界全部产品出口总额)。

RCA>1,则意味着该国以出口该种产品为主。

7、比较要素服务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用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一些现象,但它还有哪些局限性?
第一,比较要素服务优势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具有移动性和短暂性。

许多服务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比如信息处理、工程咨询等等。

由于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究和开发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所导致的比较优势完全取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