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CO将混合气体点燃
C Cu C在氧气中灼烧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32m/(m-n)
B.32n/(m-n)
C.32n/(3n-2m)
D.32n/(3m-2n)
3.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
....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比较金属活动性
C.研究燃烧的条件D.研究二
氧化碳与水反应
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法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A B.B C.C D.D
5.有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共 4g,经测定其中含有氧元素 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A.Al2O3B.CuO C.CaO D.Fe2O3
6.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生成B与C的质量比为21:10
B.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7.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 + B ═ C + 2D B.A + 2B ═ 2C + D
C.A + 2B ═ C + 2D D.2A + B ═ 2C + D
8.小芳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总结整理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MgCO+2HCl=MgCl+CO+H O。

将MgCO3和CaCO3的混合物ag加入足10.已知:3222
量的100.0g稀盐酸中,固体完全溶解。

将产生的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充分反应后产生沉淀10.0g。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4.4gCO2
B.混合物中含1.2g碳元素
C.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
D.反应中消耗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14.6g
11.分类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重要方法,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表中进行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12.石墨烯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目前最薄、
的是
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好的材料。

下列说法错误
..
A.石墨烯是一种金属材料
B.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C.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D.石墨烯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13.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2H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1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15.某气体可能由H2、CO2、CO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①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④最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对该气体成分推断合理的是
A.一定含有H2、CO和CO2
B.一定含有CO、H2,一定不含CO2
C.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H2和CO2
D.一定含有CO,一定不含CO2,可能含有H2
16.依据氯元素的化合价的不同,有关物质按照一定的规律可排列如下①NaCl,②Cl2,③HClO,④R,⑤Cl2O7,则R 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KClO3B.Ca(ClO)2C.HClO4D.KCl
17.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
C.氧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气
1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水的电解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完全燃烧
19.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0.一瓶固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固体是
A.一种单质B.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C.一种化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21.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1.3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 D。

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4∶9 B.8∶1 C.10∶11 D.13∶44
22.已知化学反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其中氯酸钾和氯化钾均为固体,则下列图中能表示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B.
C.D.
23.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

图中各点表示的含义错误的是()
A.a点表示高锰酸钾的质量
B.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
C.c点表示生成二氧化锰的质量
D.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
24.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19.78.721.60.4
反应后的质量/g待测19.40 3.6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中,物质B和物质D质量比为87:36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不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203220
反应后质量/g X2820
A.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
B.反应后甲物质的质量值x=15
C.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与生成的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7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如图所示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装置、气密性良好,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1)红磷燃绕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能够进入到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间的五分之一,可能的一种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宏观现象:按图A所示装置,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微观分析;该反应中发生分解的微粒名称是_____,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实验B中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具备的性质是_____。

(3)实验C通过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
5
的结论。

(4)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B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C、D、E均为单质。

在F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将G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条件已略)。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①B→C:___________;
②C+D→F:_________;
③C+E→G:________。

29.如图是我们已学过的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E能使火星的木条复燃,H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反应②中,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名称为_____。

(2)D可能是过氧化氢或_____。

(3)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4)反应③的实验条件为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

(5)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①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0.图中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G为氧化物,其中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C、D、E和F为单质,其中F为红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己略去。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MnO 2溶于水, KCl 易溶于水,MnO 2中混有少量KCl ,因为需要得到的是MnO 2,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纯净的MnO 2,选项A 不正确;
B 、CO 2中混有少量CO 如果采用将混合气体点燃的方法,容易带进其他气体,且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不容易收集,选项B 不正确;
C 、Cu 中混有少量C ,在氧气中灼烧,C 变成二氧化碳,但Cu 也变成氧化铜,铜也没有了,选项C 不正确;
D 、FeCl 2溶液中混有少量CuCl 2,加入过量的铁粉,铁与CuCl 2反应生成FeCl 2,过量的铁粉经过过滤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FeCl 2溶液,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点睛】
除杂一定要:一不带进新的杂质,二不能将需要提纯保留的物质反应掉,三方法要简单易行。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得,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 ;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m-n )kg×2=(3n-2m )kg ,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的
132)即
3n-2m
32
kg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3n-2m-n
m 132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所以,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32+()3n-2m-n
m 132
⨯×2=32n
3n-2m。

故选:C 。

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
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 、Zn 和Ag 分别与CuSO 4溶液接触,Zn 与CuSO 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 >Cu ;Ag 与CuSO 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 、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 、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气体是氧气,反之则不是氧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B 、将燃着的木炭放入集气瓶中时,能使燃烧更剧烈的是氧气,无明显变化的是空气,该选项设计合理;
C 、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固体,通过观察颜色不能区分食盐和白糖,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氧气和空气中,伸入氧气中的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氧气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0.8%4110g
g
⨯=45%,氧化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100%40
⨯=40%,所以要达到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另一种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需大于45%。

【详解】
A. Al 2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
100%102
⨯⨯=47.1%>45%,此选项符合题意; B. Cu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
100%80
⨯= 2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CaO 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6
100%56
⨯≈28.6%<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Fe 2O 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3
100%160
⨯⨯=30%<45%,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数据,分别对比A 、B 、C 、D 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的前后质量增或减少的量,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判断,B 、C 反应后质量增加,说明它们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分别为:B 的生成质量21-10=11g ;C 的生成质量10-1=9g 。

D 反应后质量减少,说明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25-9=16g ,反应物总质量16g 小于生成物总质量(11g+9g ),所以A 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11g+9g-16g=4g 。

因此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A + D
B +
C 4g 16g 11g 9g → 。

【详解】
A 、根据该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反应中生成
B 与
C 的质量比为11:9,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说法不正确,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 、设反应中反应物A 、
D 的计量数之比为x :y 。

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D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 ,则
xA + yD B+ C xn 2yn 4g 16g → xn 4g =2yn 16g
x 1=y 2
因此,反应中A 与D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A+D B+C →,不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以及计算反应中A 与D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该题较快的解决方法是排除法解答。

7.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
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25g-10g=15g,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15g+5g-11g=9g。

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30a
20b
=
15g
5g
,所
以a
b
=
2
1
,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则可得比例式为:
44c 18d =
11g
9g
,所以可以得出
c
d
=
1
2
,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C+2D,
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①自行车链条可采用涂油的方法防锈,该说法正确;②用生石灰不能吸附水中的异味,要吸附水中的异味,用活性炭,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①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扑盖,该说法正确;②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①高锰酸钾加热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该说法正确;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变,该说法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
D、①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到氮气和二氧化碳中都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该说法不正确;②铜丝是红色的,铁丝是银白色的,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铜丝和铁丝,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乙增加9g,丙减少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则可得,丁增加15g-9g=6g,由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符合“一变多”化合反应条件,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乙增加9g,即该反应生成了9g乙,丁增加15g-
9g=6g,,即该反应生成了6g丁,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9:6=3:2,选项说法错
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等原则,该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碳酸钙10.0g,设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计算过
程如下:
2232 Ca(OH)+CO=CaCO+H O
44100
x10.0g

44100
=
x10.0g
,解得x=4.4g,故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正确;
B、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4.4g=1.2g
44
⨯,正确;
C、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Mg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镁的质量为8.4g;假如加入的固体只有CaCO3,产生了4.4g二氧化碳,故消耗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而实际加入的固体是碳酸镁和碳酸钙的混合物,则混合物的质量范围是8.4<a<10.0g,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盐酸中的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设产生的水的质量为y,消
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z,关系式为
22
H O CO2HCl
184473
y 4.4g z

184473
==
y 4.4g z
,解得
y=1.8g,z=7.3g,故消耗盐酸中HCl的质量为7.3g,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C
【解析】A、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多少,把纯净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硅、氧气、铁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氯化钠、硫酸铜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B、根据粒子能否显电性来分类,离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均为带电的粒子,中子、分子、原子均为不带电粒子,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C、根据物质通常情况下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固体、气体、液体,铁、铜、镁常温下均为固体,水是液体,二氧化碳、氢气是气体,氯化钠是固体,分类错误,选项正确;
D、根据仪器能否加热,将仪器分类,试管,蒸发皿均能加热,集气瓶、量筒均不能加热,分类正确,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分类的关键在于分类标准的确定。

12.A
解析:A
【解析】
A.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是一种非金属材料;
B. 用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
D. 石墨能导电,石墨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性质与石墨相同,能导电,可应用于制造新能源电池。

故选A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2H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2=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12×2+1×2=26,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100%
26
⨯=92.3%,该选项说法正确;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2412
3.9g
2644
⨯÷=13.2g,该
选项说法正确;
D、5.2g该化合物、6.9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分别为:
24
5.2g
26
⨯=4.8g、
24
6.9g 3.6g
46
⨯=,因此碳元素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
4.4g100%=3.2g
44
⨯⨯; 2.7g水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
16
2.7g100%=2.4g
18
⨯⨯;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含有还原性气体,其中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③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粉末变成蓝色,说明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可能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也可能是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带来的水蒸气;
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还原氧化铜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一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
故选D。

1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Na为+1价、H为+1价、O为-2价,设①NaCl③HClO⑤Cl2O7中Cl元素化合价分别为x1、x3、x5,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x1=0,解得x1=-
1;(+1)+x3+(-2)=0,解得x3=+1; 2x5+(-2)×7=0,解得x5=+7;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②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0。

因此可得出:物质是按Cl元素化合价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的,则④R中Cl元素化合价应在+1和+7之间。

A、设KClO3中Cl元素化合价a,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a+(-2)×3=0,解得a=+5,Cl元素化合价在+1和+7之间,正确;
B、设Ca(ClO)2中Cl元素化合价b,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
(+2)+b×2+(-2)×2=0,解得b=+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C、设HClO4中Cl元素化合价c,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c+(-2)×4=0,解得c=+7,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D、设KCl中Cl元素化合价d,利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得(+1)+d=0,解得d=-1,Cl元素化合价不在+1和+7之间,错误。

故选A。

17.C
解析: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物质的用途。

A.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通常可用于灭火,正确;
B.氮气含有氮元素,因此可用于生产氮肥,正确;
C.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可用于做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氧气没有可燃性,故错误;
D.稀有气体性质很不活泼,因此可作保护,正确。

故选C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质量是相等的;故选项错误;
B、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生成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故选项错误;
C、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生氧气,固体总质量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先变大,待反应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项错误;
D、木炭与氧气反应:C+O2点燃
CO2,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待容器内
的氧气反应完全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D
解析:D
【解析】
A.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质量守恒,物质总重量不变。

故A错误。

B. 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生成物质中仍有固体,固体质量不可能为零。

故B 错误。

C.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约五分之一。

故C错误。

D. 加热碳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该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B.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故不可能是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此选项错误;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该物质中只有一种元素,不可能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D. 该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1.C
解析:C
【解析】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
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
则2A+5B═2C+4D
18a 88a
x 4.4g
,则x=0.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3g+B的质量为0.9g+4.4g,故B的质量为4g,则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4g︰4.4g=10︰11;故答案为C。

点睛: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4.4gD,则可求C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质量守恒,可求B的质量,进而求出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2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前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二氧化锰具有一定的质量分数,即起点是在纵轴上的某点;反应中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而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氯酸钾的质量等于氯化钾与氧气的质量总和,即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所以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的进行不断变大;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也不再变化,会形成水平线。

故选A。

23.C
解析:C
【解析】
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氧气是气体,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是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会逐渐的减少,反应完全后,固体的质量保持不变。

a点还没有开始反应,表示的是高锰酸钾的质量,正确;
b点时高锰酸钾已分解了一段时间,b点时试管内物质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则b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正确;
c点时高锰酸钾相对于b点,又分解了一段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分解,c点时试管内物质仍为剩余的高锰酸钾、生成的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故c点表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质量,错误;
d点之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发生改变,说明高锰酸钾此时完全分解,则d点表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了,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正确分析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