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
1.隶变: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
现代汉字的起点。

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

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

2.异体字: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

3.通假字:“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
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4.古今字:古今字是指文献中记录同一个词项而不同时代使用了不
同字符的“历时同词异字”现象。

5.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6.《尔雅》: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

还是
中国古代的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是研究上古同音义词的重要著作,它是我国最早的词典,作者不可考,多认为是古代小学家们逐渐集录而成的,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形成现代所见的规模,共收录上古时期的词语4300多个。

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如释天,释地,释言
7.《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编,成书于汉和帝永元
十二年(公元100年),全书共分15卷(1——14卷为本文,15卷为叙)。

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
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

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个),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8.本义:指一个词的最初含义。

9.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10.偏义复词: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
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11.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

12.词类活用: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
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13.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
关系是被动关系。

14.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15.互文:“互文见义”简称“互见”。

其特点就是上下文义互相呼
应,补充。

16.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点,叫做委婉语。

17.割裂:把古书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割裂开来,只取用其中的一
部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割裂。

18.笺:补充订正传。

19.疏:唐代出现的一种对古书作注解的新的方法,不仅解释正文,
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互训:一种训诂方式。

以意义相同之字,相互训释。

21.右文说:右文,亦称右文说。

训诂学上一种主张从声符推求字义
的学说。

22.十三经: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
《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3.十三经注疏:后人把这些注和疏加上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
合刊成一部书。

这就是现在同行的《十三经注疏》。

24.衍文:简称“衍”,也叫“衍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
加的文字。

25.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
脱落的文字。

26.反切: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
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27.直音:同音字来注音。

28.如字:这是指明异读词读音所用的术语。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
同读音,其中表现常见的读音叫做本音(如字),其余的读音叫
做变读。

29.叶音: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它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
这完全是主观的产物。

30.破读:破读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
音(包括声调的改变),来体现某字在某处词性、词义或者用法有所变化。

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31.读若:读为,读曰,读如这几个术语都是用来注明音读的,
“读为”和“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32.三十六字母: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徹澄娘,精
清从心邪,照穿床蕃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33.全浊声母:全浊声母指中古汉语的浊塞音、浊塞擦音和浊擦音声
母。

中古十个全浊声母字
唇音:重唇并,轻唇奉;
齿音:齿头从、邪,正齿床、禅;
舌音:舌头定,舌上澄清;
牙音:群;
喉音:匣。

这些后来消失的全浊声母,跟声调有很大关系,平声归入相应送气音,仄声归入不送气音
34.平水韵:经王文郁《平水韵略》合并成106韵。

“平水韵”是后
代作诗押韵的标准,又叫做“诗韵”
35.犯孤平:在乙种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平。

如果改成了“仄”,全句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

这就叫“犯孤平”
36.三平调:在丁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个字必须是仄。


果改成了“平”,整句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叫做三平调。

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37.阴声韵: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

如《广韵》:
支、脂、之、微、宵、肴、豪等,一共有26个阴声韵。

38.阳声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韵。

如《广韵》侵、
盐、东、钟、真、阳、唐、覃等。

39.入声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

如:《广韵》屋、
沃、烛、觉等。

40.出韵:出韵也叫落韵、窜韵、走韵,是指在律诗偶句韵脚上不
用本韵之字,而用邻韵或它韵中的字,出韵与格律诗一韵到底的要求不合,是诗家大忌。

41.平分阴阳:《广韵》的平声部分阴阳。

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
是从中古(亦即广韵)的平声演化而来。

平分阴阳就是中古声调演变为现代声调的规律之一,演变的规律是:中古全浊、次浊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阳平调,如平、才、文等;中古全清、次清声母的平声字,今天读阴平调,如天、飞、东等。

42.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
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

43.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
“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
这组舌上音声母。

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

44.古代汉语: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历代
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一个是以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
45.
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