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9.2 溶解度 (第2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9.2 溶解度(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溶解度,掌握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了解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3.掌握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3.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2.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烧杯、温度计、蒸发皿、玻璃棒、硫酸铜、饱和溶液。
四、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复习溶质、溶剂、溶解度的概念。
2.提问:你认为溶解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
3.导入本节课的新知识: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步骤二:讲解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1.呈现实验场景:将一小团硫酸铜放入100ml蒸发皿中,加热蒸发皿,当溶液变绿色时停火。
请问:加热后溶解度会发生什么变化?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加热后溶解度增大。
3.解释现象:加热可以增加溶质分子的运动速度,使其更容易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增大溶解度。
4.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温度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讲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的关系
1.呈现实验场景:准备100ml饱和溶液,依次向其中加入1g、2g、3g的溶质,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溶解度随溶质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3.解释现象:增加溶质质量可以增加溶质分子的数量,增大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机会,从而增大溶解度。
4.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溶质质量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讲解溶解度与溶剂数量的关系
1.呈现实验场景:将相同质量的溶质依次溶解在50ml、100ml、200ml的水中,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2.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溶解度随溶剂数量的增加而减小。
3.解释现象:增加溶剂数量可以稀释溶质分子的浓度,减小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机会,从而减小溶解度。
4.提示学生记录实验数据:溶剂数量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绘制溶解度曲线
1.分组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与溶解度的关系,并绘制溶解度曲线。
2.展示和讨论: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3.引导学生总结溶解度和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
步骤六:拓展应用
1.提问:你觉得在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应用到溶解度的知识?学生回答。
2.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溶解度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
通过讲解溶解度与温度、溶质质量、溶剂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绘制溶解度曲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的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