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教案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
要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对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有
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
中。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并灵活运用解决方
法。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步骤。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纸和草稿纸。

七.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某商店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斤苹果的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按比例分配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
教师展示几个按比例分配的例题,如:工厂生产一批产品,甲组每小时生产30个,乙组每小时生产40个,两组共同工作了4小时,共生产了多少个产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解答。

3. 操练(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如:某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和女生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4. 巩固(10分钟)
教师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听讲并给予评价。

如:一个农夫有苹果和香蕉各若干斤,他卖掉苹果后,剩下的水果重量是苹果的2倍,卖掉的苹果重量是香蕉的3倍,农夫原来有多少斤苹果和香蕉?
5. 拓展(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某校六一班和六一班的男生人数之比为3:4,女生人数之比为2:5,两个班共有男生多少人?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6. 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及其应用。

如: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7. 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某农场有牛和马各若干头,牛的数量是马的2倍,卖掉牛后,剩下的动物数量是马的3倍,农场原来有多少头牛和马?
8. 板书(课后整理)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整理板书设计。

如: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步骤;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方法等。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剩余5分钟用于课后整理和总结。

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分析:
在教学情境方面,我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商店的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

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呈现环节,我通过展示几个按比例分配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分析并解答。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在操练环节,我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在巩固环节,我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听讲并给予评价。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拓展环节,我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在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实际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我鼓励学生多读题,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条件。

其次,我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此外,我还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我会更多地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以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会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改进,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实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商店的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

学生们对此非常感兴趣,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呈现环节,我展示了几道按
比例分配的例题,学生们认真观察、分析并解答。

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在操练环节,我给出了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学生们独立解答,并进行讨论。


们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在巩固环节,我选取了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们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并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并给予评价。

这一环节进一步巩固了学生们的知识,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拓展环节,我提出了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探究。

他们积极
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生们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课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呈现和操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解答题目,使得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在巩固环节,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板书解答过程并进行
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拓展环节,教师提出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这样的
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实录显示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用心和努力。

教师注
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改进,相信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