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铁水联运现状分析及进展模式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装箱铁水联运系统分析及进展模式选择
(张磊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输系300240 )
摘要:集装箱铁水联运要紧有“水—铁”模式和“水—公—铁”模式,它是一种本钱低、能耗少、污染轻的运输组织形式,适合大量量中长距离的集装箱货物运输,集装箱铁水联运的推行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实践当中,集装箱铁水联运已经取得必然成效,形成了几条铁水联运大通道,可是与铁水联运发达的国家相较还存在较大差距,形成差距的缘故是集装箱铁水联运的设施设备不足和部门间缺乏统筹计划和和谐。

针对集装箱铁水联运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铁水联运政策,提出集装箱铁水联运的进展模式,即统筹计划、合理布局铁水联运基础设施,增强路港和谐,培育集装箱铁水联运市场。

关键词:集装箱铁水联运衔接信息共享港站一体化
一、集装箱铁水联运概述
严格意义上的铁水联运是指货物进出口岸时,货轮与铁路车辆借助装卸设备(如岸壁式起重机)直接换装,中间无需借助汽车中转,理论上这种联运模式效率最高。

可是在实践当中由于铁线路和口岸的设施衔接和信息衔接等问题,很难达到如此的换装效率。

因此实践当中的铁水联运模式要紧是“水—铁”模式和“水—公—铁”模式 [1]。

两种模式的图示如下:
图1 水—铁模式
图2 水—公—铁模式
从以上图示能看出,“水—铁”模式可在口岸码头内实现直接换装,比“水—公—铁”模式环节更少,更为简便。

而“水—公—铁”模式中若是码头外堆场和码头相距过远(如在几十乃至上百千米),那么会严峻依托集装箱卡车做短途运输,铁水联运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集装箱铁水联运能够把集装箱的优势及铁路运输的优势结合起来,相关于公路集装箱运输,具有本钱低、能耗少、污染轻的优势,同时能够减缓口岸城市的拥堵,是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和现代物流效率的重要方法,符合国家的低碳节能环保政策目标,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可是应注意的是铁水联运有自己适合的运距,运距太短并非适合铁路运输方式,应该交给公路运输去完成。

经计算,铁水联运与公路运输的运距临界点为210 km:210 km之内,公路运输的运价优势较为明显;210 km之外,铁水联运的运价优势比较明显[6]。

同时铁路运输对运量的规模要求高,达不到必然规模难以形成班列,不适合输送小批量货物。

铁路集装箱适合的运输对象应当是大量量中长距离的集装箱货物。

二、集装箱铁水联运的现状及问题
1.已形成几条铁水联运通道,但铁水联运比重过小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连云港、青岛、大连等沿海口岸,开始依托“五定”班列(定价、定点、定线、定车次和按时)快运专线,开展铁水联运业务。

目前已经形成三条要紧的沿海口岸和内陆之间的铁水联运通道,部份联运通道还开通了双层集装箱班列。

这三条通道别离是大连港、营口港—东北的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域,天津港—华北和西北的太原、包头、呼和浩特、二连浩特、银川等地域,青岛港、连云港—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的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木齐、阿拉山口等地域。

除此之外,2020年交通部和铁道部还选定了另外两条通
道,别离是宁波至华东地域;深圳至华南、西南地域。

尽管铁水联运通道建设取得必然进展,铁水联运数量增加较快,可是铁水联运在口岸集输运中承担的比重过小,铁水联运的优势并无充分发挥出来。

2020年全国口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亿标准箱,同年全国铁路完成集装箱运量425万标准箱,其中集装箱铁水联运运量162万标箱。

即口岸集疏运中铁路的奉献只占1%多一点。

那个比例与世界铁水联运发达国家相较差距专门大。

以下是世界要紧口岸集装箱铁路集疏运量在口岸集疏运总量中所占比重[3]。

铁水联运比重太低,与我国的区域经济进展不平稳、中西部地域经济相对掉队造成集装箱生成量较少有关,可是还存在其他的一系列因素。

表1 世界要紧口岸集装箱铁路集疏运量在口岸集疏运总量中所占比重[3]
2.铁水联运的基础设施设备不足,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铁路的基础设施设备(线路、场站、专用车辆)等不足,运能增加速度长期低于货物运量增速,同时国家指令性运输打算占用了相当的铁路运能,因此铁路的利用率已接近饱和,缺乏足够的运能去开拓铁水联运市场。

与此同时内河水运和公路运输进展迅速,夺取专门大一部份市场。

以公路运输为例,公路运输本身具有固定投资小、运能调整灵活、市场定价和其他运输方式难以企及的门到门运输等优势,同时和口岸无缝衔接且密度快速提升的集疏运高速公路网大大提高了公路的通过能力、输送速度和通达性。

因此公路集疏运在口岸集装箱集疏运中占到了84%的比重[1]。

以下是代表公路和铁路基础设施转变的数据,因为在口岸集装箱集疏运体系中高品级公路和一级公路发挥要紧作用,因此那个地址只列出高品级公路和一级公路的里程转变情形。

由数据可见公路里程的增速远远高于铁路,公路里程快速增加造成公路运力快速释放,同铁路争夺集装箱集疏运市场。

表2 公路里程转变情形(依照历年交通运输统计公报整理)
表3 铁路里程转变情形(依照历年铁道统计公报整理)
除去铁线路路基础设施外,目前铁路集装箱专用平车数量不足也制约了铁水联运的开展。

由于专用平车数量不足,在运输集装箱时往往采纳敞车和一般平车代替,敞车和一般平车的车体结构本身并非是针对装运集装箱而设计,因此换装效率低于集装箱专用平车。

而且在运输进程中敞车容易显现偏载,一般平车容易显现加固不牢等事故,阻碍运输的平安性。

3.铁水联运缺少统一治理和和谐
铁水联运的组织实施需要口岸和铁路企业的和谐,可是由于我国的口岸水运和铁路运输有各自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和谐,由此带来的很多短处阻碍了铁水联运的进行。

第一是铁水联运要依托基础设施的衔接,可是我国的口岸和铁路集装箱站、线由于缺少统一计划,铁路系统和口岸系统港站布局不匹配,铁路车站和装卸码头在地理空间上距离过远,难以实此刻口岸装卸车,造成衔接困难,使本来应该由铁路输送的集装箱被公路抢去。

第二是口岸和铁路运输企业没有统一的治理和谐体系,两边没有成立统一的信息效劳系统,各自的信息(例如装箱详细打算等)不能完全共享,交易本钱太高,而高本钱会转嫁给货主,因此货主被迫选择公路集疏运。

除去口岸和铁路运输企业外,铁水联运的建设和运营还涉及航运企业、货主企业、海关、查验检疫、金融、货代和地址政府、交通运输和铁路运输的各级主管部门等,因此和谐起来具有必然难度。

三、集装箱铁水联运尔后的进展模式选择
1.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口岸)治理部门和铁路部门统筹制定基础设施的进展计划,合理布局基础设施。

包括口岸集疏运枢纽场站、疏港铁路和口岸后方的集疏运铁路通道建设,实现港站一体化,完善区域性铁水联运网络。

新建口岸或码头泊位时路港相关方应对港区场站线路及附属设备协同计划设计,实现货轮和铁路货车的无缝对接,如此既能保证铁路集装箱货源,又能够加速疏港节省堆场的面积。

在计划铁线路路时要考虑到口岸集疏运的需要,使得铁路大通道和口岸的集疏运流向
一致。

2.培育铁水联运市场
宏观上的政策导向要最终实现,需要有铁水联运市场主体的支撑。

包括铁水联运代理、口岸企业、航运企业、铁路运输企业不断完善效劳功能,降低铁水联运本钱,拓展铁水联运业务,形成市场机制完善的铁水联运市场,以吸引更多的货源。

以目前已经建成的多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多个内陆港来看,这些港站的建成能够完善铁水联运功能,降低内陆企业的铁水联运本钱,关于开发区域性铁水联运市场具有明显价值。

3.增强路港(包括各自的主管部门)在运营中的和谐
行业主管部门应有相关政策支持路港合作进行联运,铁道部和交通部已经就铁水联运达到协议并出台政策,包括2020年5月两部签定《关于一起推动铁水联运进展合作协议》,并随后出台《关于加速铁水联运进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的通知》等文件,两部于2020年10月在连云港召开集装箱铁水联运现场推动会。

在两部委和相关部门企业的合作下,铁水联运取得重要进展,据2021年《关于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项目的通知》上提供的数据来看,2020年1-4月,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57万TEU,同比增加13%。

而两部门签定合作协议后的5-12月,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137万TEU,同比增加22%,6条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通道全年共发送集装箱万TEU,同比增加%。

由此可见政策的成效在慢慢显现出来。

为落实交通部和铁道部的协议内容,在实际操作层面,各地址交通主管部门、地址政府和地址铁路局之间也在增强合作。

例如连云港口岸集团铁运分公司和上海铁路局徐州车务段路港联合办公室增强合作,一起调度办公,两边实时共享信息,实现共赢。

另外,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签署《关于一起推动铁水联运进展合作协议》,广州市政府也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一起签署惠州港铁水联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由此可见,铁水联运需要由上到下的部门间的合作和政策的支持,最终由地址政府、地址交通主管部门、地址口岸与地址铁路局(车务段、铁路车站)进行实际业务的统筹解决。

这种模式应该成为一种常态,以增进铁水联运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汤震宇.集装箱铁水联运枢纽现状与进展策略[J].集装箱化:2020(2)
[2]郑平何雪君杨璨瑜.中国集装箱铁水联运进展瓶颈和要点分析[J].价值工程:2012(5)
[3]王勇.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进展现状及计谋[J].集装箱化:2012(6)
[4]闫攀宇.欧美口岸集装箱[J].大陆桥视野:2008(2)
[5]刘鹏.我国铁水联运进展策略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9)
[6]贺向阳.宁波港国际集装箱铁水联运进展战略定位[J].集装箱化,2020(7):
[7]铁道部网站
[8]交通运输部网站中国新闻网关于加速铁水联运进展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20〕544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